培养基模拟无菌分装是在与实际生产相同的工艺条件和操作方法下,模拟分装经灭菌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粉末
适量到输液瓶中,压塞后,再注入以不少于输液瓶容积40%的灭菌注射用水,配制成同体积的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要求的营养肉汤培养基,轧盖后,按规定条件进行培养,以确认无菌分装工艺的可靠性。在此验证之前,空气系统、水处理系统、灭菌系统等验证工作均已完成。 2
验证目的
通过培养基模拟无菌药品分装试验证明,在无菌粉末分装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规程,可使微生物污染的水平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能力,并提供保证所生产产品的无菌性的置信度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证据。对整个无菌分装过程进行验证试验,根据验证结果来评估生产线正常运转时对微生物控制的状况,判断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利用培养基模拟分装试验来证明,在正常状态下,生产过程是可靠的,满足当产品污染的概率为0.10%时,无菌性的可信限为95%的要求。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报验证领导小组批准。 3
职责分工
3.1验证办公室
1.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2.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 3.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 4.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5.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6.负责再验证周期的确认。 3.2工程部
1.负责组织试验所需厂房、设施、设备、仪器的验证。 2.负责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 3.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 3.3质量部
1.负责拟订验证方案 2.负责取样及对样品的检验。
3.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记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起草验证报告,报验证小组批准。 3.4生产部
1.负责验证方案的实施。 2.负责设备的操作。 4
相关文件 文件编号 SOP-SB-120-00 SOP-SB-121-00 文 件 名 称 #####型超声波洗瓶机标准操作规程 #####型隧道式灭菌烘箱标准操作规程 存 放 位 置 SOP-SB-122-00 SOP-SB-123-00 SOP-SB-124-00 SOP-SB-125-00 SOP-SB-128-00 SOP-SB-129-00 SOP-SB-130-00 SOP-SB-131-00 SOP-SB-132-00 SOP-SB-320-00 SOP-SB-321-00 SOP-SB-322-00 SOP-SB-323-00 SOP-SB-325-00 SOP-SB-328-00 SOP-SB-329-00 SOP-SB-330-00 SOP-SB-331-00 SOP-SC-201-00 SOP-SC-202-00 SOP-SC-203-00 SOP-SC-204-00 SOP-SC-205-00 STP-GC-201-00 SOP-WS-005-00 SOP-WS-008-00 SOP-WS-009-00 SOP-WS-014-00 SOP-ZL-216-00 SOP-ZL-217-00 #####型微电脑螺杆分装机标准操作规程 #####型轧盖机标准操作规程 #####型灯检台标准操作规程 #####立式不干胶自动贴标机标准操作规程 #####型胶塞清洗机标准操作规程 #####型净化热风循环烘箱标准操作规程 #####型脉动真空灭菌柜标准操作规程 #####型热风循环通用干燥箱标准操作规程 #####完整性测试机标准操作规程 #####型超声波洗瓶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型隧道式灭菌烘箱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型微电脑螺杆分装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型轧盖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立式不干胶自动贴标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系列胶塞清洗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型净化热风循环烘箱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型脉动真空灭菌柜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型热风循环通用干燥箱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洗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胶塞清洗灭菌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分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铝盖灭菌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轧盖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 # # # # # #生产工艺规程 洁净区工艺卫生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臭氧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服洗涤、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容器具、工具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细菌内毒素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SOP-ZL-222-00 SOP-ZL-223-00 SOP-ZL-224-00 SOP-ZL-225-00 5
微生物限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尘埃粒子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验证实施的必要条件
5.1系统保证要求:培养基模拟分装验证实施之前,必须完成以下验证实验(附件1:相关验证证书):
5.2.1公用工程: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 ⑵纯化水系统验证 ⑶注射用水系统验证 ⑷洁净蒸汽系统验证 ⑸净化压缩空气系统验证
5.2.2灭菌系统:⑴干热灭菌验证 ⑵湿热灭菌验证 ⑶臭氧灭菌验证 5.2.3无菌环境保持系统验证:分装区域、环境内无微生物污染。
5.2.4设备验证及设备清洁验证:相关设备验证及设备清洁验证全部完成且符合要求。 5.2使用的设备:
1. #####型超声波洗瓶机 2. #####型隧道式灭菌烘箱 3. #####系列胶塞清洗机 4. #####型微电脑螺杆分装机 5. #####型轧盖机
6. #####型净化热风循环烘箱清洁 7. #####型脉动真空灭菌柜 8. #####型热风循环通用干燥箱 5.3使用的材料:
品 名 输液瓶 丁基胶塞 铝塑复合盖 营养肉汤培养基 规格型号 数 量 生 产 商 备 注 医用注射器及针头 6
验证内容及记录:
6.1相关物料的预处理
6.1.1营养肉汤培养基粉末的灭菌
每批分装应≥3200瓶,按每瓶分装营养肉汤培养基20ml(含粉末0.4g)计,除去损耗,约需营养肉汤培养基粉末1.3Kg。三批共需营养肉汤培养基粉末4Kg。
将250g/瓶营养肉汤培养基粉共16瓶分别装于数个双层塑料袋中,塑料袋热轧封口,然后装入纸箱中,封
箱带封口。用钴-60照射灭菌,辐射强度2.0Mcd。灭菌后做无菌检查,应符合规定。
6.1.2输液瓶的清洗灭菌
执行# # # # # # # #工艺规程STP-GC-201-00,超声波清洗后,350℃ ,≥5分钟干热灭菌。灭菌后做无菌检查,应符合规定。执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标准操作规程》SOP-ZL-217-00,每瓶用20ml内毒素检查用水荡洗后做内毒素检查,应≤0.25EU/ml。(附表1:理洗烘瓶批生产记录R-SC-207-00)
6.1.3胶塞的清洗灭菌
执行# # # # # # # #工艺规程STP-GC-201-00,胶塞的清洗灭菌后做无菌检查,应符合规定。执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标准操作规程》SOP-ZL-217-00,取胶塞40只,加入100ml内毒素检查用水震荡后,做内毒素检查,应≤0.25EU/ml。(附表2:洗烘胶塞批生产记录R-SC-208-00)
6.1.4铝盖的灭菌
执行# # # # # # # #工艺规程STP-GC-201-00,灭菌后做无菌检查,应符合规定。(附表3:铝盖灭菌批生产记录R-SC-210-00)
6.1.5医用注射器及针头的清洗灭菌
将规格为100ml的医用注射器20套及针头若干用注射用水洗净后,分别用不锈钢盒装好,置YG-0.3型脉动真空灭菌柜中,0.11MPa、121℃、30分钟纯蒸汽灭菌备用。(附表6:湿热灭菌岗位操作记录R-SC-007-00)
6.1.5注射用水的灭菌
将经过0.22μm滤器过滤的注射用水70~80升,分别装入两个Φ400×H 450的316L不锈钢桶中,盖好密封盖,置YG-0.3型脉动真空灭菌柜中,0.11MPa、121℃、30分钟纯蒸汽灭菌备用。 6.2相关实验
6.2.1营养肉汤培养基无菌性实验
将用2.0Mcd钴-60照射灭菌后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粉末按无菌取样,并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规定的检测方法做无菌检查,分别在23℃和32℃条件下培养14天,所有检品均应无菌。(附表7:营养肉汤培养基无菌性实验记录)
6.2.2培养基阴性对照
在模拟分装过程的前、中、后段,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空输液瓶与分装有营养肉汤培养基无菌粉末的输液瓶各5瓶,压塞,每支空输液瓶分别注入营养肉汤培养基17~20ml,每支装有营养肉汤培养基无菌粉末的输液瓶分别注入灭菌注射用水20ml,轧盖,在32℃条件下培养7天,所有检品均应符合规定。(附表8:培养基阴性对照实验记录)
6.2.3培养基阳性对照
在模拟分装过程的前、中、后段,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10支的空输液瓶,压塞,注入营养肉汤培养基17~20ml,轧盖。实验样品的1/2接种小于100CFU的枯草杆菌芽胞,另外1/2接种小于100CFU的白色念珠菌,分别在30~35℃和20~25℃条件下培养7天,7天内至少有50%的接种输液瓶内的培养基中有明显的接种微生物生
长,并以此作为阳性对照。(附表9:培养基阳性对照实验记录)
6.2.4培养基微生物生长性能实验
取分装有营养肉汤培养基无菌粉末的输液瓶8瓶,压塞,分别注入灭菌注射用水20ml,轧盖,作为样品。实验样品的1/2接种小于100CFU的枯草杆菌,另外1/2接种小于100CFU的白色念珠菌,并分别在30~35℃和20~25℃条件下培养7天,7天内至少有50%以上的接种培养基中应出现明显的接种微生物生长。(附表10:培养基微生物生长性能实验记录)
6.2.5输液瓶无菌性实验
输液瓶灭菌后,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规定的检测方法做无菌检查,所有检品均应符合规定。执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标准操作规程》SOP-ZL-217-00,每瓶用20ml内毒素检查用水荡洗后做内毒素检查,应≤0.25EU/ml。(附表11:输液瓶无菌性实验记录)
6.2.6胶塞无菌性实验
胶塞灭菌后,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规定的检测方法做无菌检查,所有检品均应符合规定。执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标准操作规程》SOP-ZL-217-00,取胶塞40只,加入100ml内毒素检查用水震荡后,做内毒素检查,应≤0.25EU/ml。(附表12:胶塞无菌性实验记录)
6.2.7灭菌注射用水无菌性实验
注射用水灭菌后,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规定的检测方法做无菌检查,所有检品均应符合规定。执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标准操作规程》SOP-ZL-217-00,做内毒素检查,应≤0.25EU/ml。(附表13:灭菌注射用水无菌性实验记录)
6.3生产环境、人员及设备检查
6.3.1无菌分装试验的操作环境:
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附录所规定的标准,检测无菌分装间内100级(百级层流罩下)和10000级(非层流保护区域)所有区域,应符合下表规定。(附表14:无菌分装试验的操作环境监测记录)
尘粒最大允许数/ m ≥0.5μm 3,500 350,000 ≥5μm 0 2,000 3洁净度 级别 100级 10,000级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 浮游菌/m 沉降菌/皿 5 100 1 3 3表面微生物 操作台 <3 霉菌<1 墙面 <10 霉菌<2 地面 <25 霉菌<3 6.3.2无菌分装操作人员卫生检查:
在生产或培养基分装运转中,污染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事件,故在洁净室中最关键的污染源是人员,污染率取决于无菌操作区操作工的操作活动,所以要求操作工一定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并尽量减少在无菌操作区内的走动,对其某些部位进行严格监控,达到无菌的目的。
合格标准:每批无菌试验抽取无菌分装间操作人员2人做此项检查。操作工手套每只取1个样,每个样用无
菌棉签擦拭25cm2面积,全部检出菌数应≤2CFU,霉菌应﹤1CFU;操作过程穿的无菌服每人取两只前臂及前胸共3个样,每个样用无菌棉签擦拭25cm2面积,每个取样点﹤5个CFU,霉菌应﹤1CFU,三个取样点检出菌数之和﹤10个CFU。(附表15:无菌分装操作人员卫生检查记录)
6.3.3设备清洁检查
对分装机粉斗内壁、分装头、胶塞斗内壁、落塞轨道、等分盘、移动门等取样点取样做无菌检查,应符合规定。(附表16:设备清洁检查记录) 6.4培养基模拟无菌分装试验操作
上述相关物料的预处理、相关实验、生产环境、人员及设备检查均已完成并合格后,按每批不少于3200瓶的批量进行培养基模拟无菌分装。
培养基模拟无菌分装的分装量应与产品常规装量相似,分装过程、产品及产品容器、密封件暴露的时间应与正常产品分装过程相似,分装速度应低于实际生产粉针剂分装的速度,以确保分装过程能够反映无菌操作过程物料暴露在制造环境中的时间内的“最差状态”,更具有挑战性。且要求每瓶内灌装足够多的培养基,至少为瓶容量的1/3,以使培养基与容器内表面能够充分接触,易于目检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启动粉针联动生产线,模拟实际生产的条件下,将营养肉汤培养基无菌粉末在#####型微电脑螺杆分装机上分装到50ml输液瓶中,装量0.4g/支,盖塞,并记录(附表4:分装批生产记录R-SC-209-00)。然后,注入常温灭菌注射用水。注水操作人员分为二组,每组二人,另有一人负责辅助工作。操作人员戴无菌手套,在百级层流保护下,用已灭菌的100 ml医用注射器抽取常温灭菌注射用水注射于输液瓶中,每支约20ml。每注射50支换一次无菌针头。注射后颠倒输液瓶用力振摇,使营养肉汤培养基无菌粉末完全溶解,充分接触输液瓶内壁及胶塞。然后放到传送带上,自动传送至轧盖间。
在#####型轧盖机上轧盖,并按生产时间先后顺序对每一支输液瓶进行编号。已轧盖的样品,放入不锈钢托盘内,每一个托盘均应粘贴托盘标记,明确标示以下内容:托盘编号、生产起始时间与结束时间、备注等。备注应特别标记生产过程中修机前后托盘,以便于调查其污染原因。并记录(附表5:轧盖批生产记录R-SC-211-00)。然后,将托盘按编号顺序依次放到培养间不锈钢多层货架上,按规定温度、时间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24小时不间断,每小时检查、记录1次温度(附表17:培养间温度记录表) 6.5培养基模拟无菌分装操作过程监测
6.5.1灭菌注射用水
培养基模拟无菌分装操作过程中,更换灭菌注射用水容器时,应取样做无菌实验。 6.5.2输液瓶和胶塞
培养基模拟无菌分装操作过程中,每隔1小时,应取样做无菌实验。实验结束后,还需取样做无菌实验。 6.5.3人员
人员更衣完毕在实验操作前、中、后应随机用棉签擦拭法检查操作人员体表手套、两只前臂及前胸等易污染部位的污染程度。
6.5.4生产环境监测
6.5.4.1双碟平皿取样(沉降菌):实验过程连续监测,每小时放置1次,每次暴露1小时。
6.5.4.2棉签擦拭法(表面微生物):实验操作前、后,在操作平面、墙面、地面等处各取样1次做无菌检验。
6.5.4.3空气洁净度(尘埃粒子):实验操作前(静态)在分装机分装头周围关键区域(垂直单向流区),用粒子计数器测定空气中微粒的数目。 7
培养基的培养及结果判定标准
7.1.培养基的培养:培养基模拟无菌分装生产的全部样品在30~35℃的环境中至少培养7天,然后在20~25℃至少培养7天。自培养之日起,每隔7天检查计数一次。
7.2结果判定:经试验灌装好的培养基按以上要求培养14天后,应将每瓶培养基对着灯光仔细目测。透明、澄清、无混浊的培养基判为无微生物生长;培养基混浊或有悬浮的菌丝或菌落,则需做进一步的微生物生长检查,以确定培养基是否真正染菌。一旦确认染菌,应明确记录瓶号、瓶数,同时应检查铝盖、胶塞的密封情况;若有破损应记录并检查其破损原因。对微生物污染的样品应进行鉴别试验,鉴别的内容至少应包括菌落、细胞形态学及革兰氏染色特性等。
7.3合格标准:当无菌性的可信限为95%,产品污染的概率为0.10%时,污染瓶数为0。 8 分装后培养基培养结果汇总及评价: 计划培养 数(瓶) 实际培养 数(瓶) 培养后 长菌瓶数 阳性 率% 检查人 复核人 结论 生产批号 8.1结果评价:
评估人: 日期: 年 月 日 8.2偏差分析: 9
验证报告 结论:
评估人: 日期: 年 月 日 批准人: 日期: 年 月 日
10 再验证周期:
下列情况之一需再验证: 1.生产工艺变更; 2.设备技术改良后; 3.设备清洁规程变更后;
4.每生产半年后。
附件1: 相关验证证书目录
1. 空气净化系统验证证书 2. 纯化水系统验证证书 3. 注射用水系统验证证书 4. 洁净蒸汽系统验证证书 5. 净化压缩空气系统验证证书 6. 干热灭菌验证证书 7. 湿热灭菌验证证书 8. 臭氧灭菌验证证书 9. 相关设备验证证书 10. 相关设备清洁验证证书
附表目录
附表1:理洗烘瓶批生产记录R-SC-207-00 附表2:洗烘胶塞批生产记录R-SC-208-00 附表3:铝盖灭菌批生产记录R-SC-210-00 附表4:分装批生产记录R-SC-209-00 附表5:轧盖批生产记录R-SC-211-00
附表6:湿热灭菌岗位操作记录R-SC-007-00(医用注射器、针头及注射用水的灭菌) 附表7:营养肉汤培养基无菌性实验记录 附表8:培养基阴性对照实验记录 附表9:培养基阳性对照实验记录 附表10:培养基微生物生长性能实验记录 附表11:输液瓶无菌性实验记录 附表12:胶塞无菌性实验记录 附表13:灭菌注射用水无菌性实验记录
附表14:无菌分装试验的操作环境监测记录(尘埃粒子、沉降菌、表面微生物) 附表15:无菌分装操作人员卫生检查记录(手、无菌衣表面微生物) 附表16:设备清洁检查记录(分装机表面微生物) 附表17:培养间温度记录表
附表1: 理洗烘瓶批生产记录 R-SC-207-00
############生产工艺规程(STP-GC-201-00) 洗瓶 ml 工艺参数 设备完好 设备清洁 品名:无菌营养肉汤培养基 规格: 0.4g 批号: 批量: 瓶
编定依据 工序名称 输液瓶规格 指 令 1.使用#####型超声波自动洗瓶机机及#####型网带隧道烘箱 室内温度: ℃ 相对湿度: % 压差: Pa 生产日期 年 月 日 操 作 参 数 □ 完好 □不完好 □ 清洁 □未清洁 2.按领料单复核输液瓶质量和数量 ① 输液瓶使用 正确、配套 ②质量符合要求、无误 领用量(瓶) □使用正确 □有误 □质量合格 □配套 理瓶量(瓶) 洗瓶量(瓶) 废瓶量(瓶) ①纯化水、注射用 水澄明度合格 ②开机前压缩空气出瓶量(瓶) 注射用水压力 纯化水压力 质量 ③纯化水压力 MPa MPa 0.35-0.55 MPa ④注射用水压力压缩空气质量 注射用水澄明度 3.按洗瓶岗位标准0.35-0.55MPa 操作规程 洗瓶开机时间: 时 分 洗瓶关机时间: 时 分 ⑤压缩空气压力 (SOP-SC-201-00) 0.3-0.6MPa 压缩空气压力 网带速度 灭菌段温度 ⑥网带速度 进行操作 ≤190 mm/min mm/min ℃ MPa ⑦灭菌段温度 ≥350℃ 瓶灭菌时间 瓶冷却后温度 ⑧瓶灭菌时间 min ℃ ≥5min ⑨瓶冷却后温度 备注: <40℃ 操 作 人 工 艺 员 复 核 人 QA管理员 耗用工时 h 附表2:
洗烘胶塞批生产记录 R-SC-208-00
品名:无菌营养肉汤培养基 规格: 0.4g 批号: 批量: 瓶
编定依据 工序名称 生产日期 指 令 1.使用#####全自动胶塞清洗机 2.按领料单复核胶塞质量和数量 ############生产工艺规程(STP-GC-201-00) 轧盖 室内温度: ℃ 相对湿度: % 压差: Pa 胶塞规格: 胶塞批号: 年 月 日 工艺参数 设备完好 设备清洁 ①胶塞使用正确 ②质量符合要求、无误 ①工艺用水澄明度合格,≧0.3Mpa。 ②用纯化水喷淋粗洗5min,漂洗20 min。 ③压缩空气气流漂洗10 min。 ④注射用水强力喷淋10min,最终淋洗水澄操 作 参 数 □ 完好 □不完好 □清洁 □未清洁 □使用正确 □有误 □质量合格 □配套 胶塞领用量 个 注射用水喷淋时间 min 最终淋洗水澄明度 真空抽吸 min 出料温度 ℃ 硅油量 ml 灭菌温度 ℃ 干燥温度 ℃ 洗涤量 个 硅化温度 ℃ 灭菌压力 Mpa 干燥时间 min 工艺用水 澄明度 纯化水 冲漂洗时间 min 硅化时间 min 灭菌时间 min 真空抽吸 min 3.按洗烘胶塞工序标准操作规程 (SOP-SC-202 -00)进行操作 明度符合要求。 ⑤每6000个胶塞加硅油15ml,85~95℃硅化20min,注射用水冲洗5min。 ⑥121℃、0.11MPa蒸汽灭菌15min,真空抽吸15min。 ⑦热风干燥100℃,保温5min,真空抽吸15min,循环操作3次。胶塞水分≦0.10%。 ⑧出料温度≤50℃ ⑨胶塞灭菌有效期24小时 热风干燥(包括真空抽吸)共循环 次 灭菌结束时间: 时 分 胶塞水分 % 开机时间: 时 分 胶塞澄明度 有效期至: 年 月 日 时 操 作 人 工 艺 员 复 核 人 QA管理员 耗用工时 h 附表3: 铝盖灭菌批生产记录 R-SC-210-00
品名:无菌营养肉汤培养基 规格: 0.4g 批号: 批量: 瓶
编定依据 工序名称 轧盖 ###########生产工艺规程(STP-GC-201-00) 室内温度: ℃ 相对湿度: % 铝盖规格: 生产日期 指 令 1.使用######热风循环烘箱 年 月 日 工艺参数 设备完好 设备清洁 铝盖批号 操 作 参 数 □ 完好 □不完好 □清洁 □未清洁 2.按领料单复核 铝盖质量和数量 ② 铝盖使用正确 □使用正确 □有误 ②质量符合 □质量合格 □配套 要求、无误 铝盖领用量(个) 开始加热时间 ①125℃灭菌到达灭菌温度时间 灭菌恒温温度 灭菌恒温起止时间 出箱温度 时 分 时 分 ℃ 时 分至 时 分 共 分 ℃ 灭菌数量(个) 3.按铝盖灭菌工序标准操作规程 120min ②出箱温度(SOP-SC-205-00) 低于60℃ 进行操作 ③有效期48小时 铝盖质量抽查情况: 1、无油污、污斑 □是 □不是 2、铝盖均匀性 □良好 □不符合要求 备注: 操 作 人 工 艺 员 复 核 人 QA管理员 耗用工时 h 附表4:
编定依据 工序名称 原料批号 指 令 1.使用#####型微电脑螺杆分装机 2.按领料单复核药粉质量和数量 分装批生产记录 R-SC-209-00
##############生产工艺规程(STP-GC-201-00) 分装 品名:无菌营养肉汤培养基 规格: 0.4g 批号: 批量: 瓶
室内温度: ℃ 相对湿度: % 湿品含量 % 生产日期 压差: Pa 年 月 日 工艺参数 设备完好 设备清洁 ①药粉使用正确 ②质量符合要求、无误 ③检验合格 ①输液瓶水分:≤0.05%。 ②胶塞水分: ≤0.10%。 ③标准装量=规格÷湿品含量 = 操 作 参 数 □完好 □不完好 □清洁 □未清洁 □使用正确 □错误 □质量合格 □有误 平 均 装 量 抽 查(单位:g) 3.按分装工序操作规程 (SOP-SC-203-00) 进行操作 备注:①每隔30分钟从分装头取2瓶检查一次平均装量,结果填入方框。②计量单位:g。平均装量: g/瓶。 = g 药粉使用 输液瓶使用 胶塞使用 ④装量范围: 领用量: Kg 领用数: 瓶 领用数: 只 g 实用量: Kg 实用量: 瓶 实用量: 只 损耗量: 瓶 损耗量: 只 - g 结余量: Kg 尾料量: Kg 结退数: 瓶 结退数: 只 ⑤设备运转 可见损耗量: Kg 损耗率: % 损耗率: % 速度: 瓶/分 开机: 时 分 关机: 时 分 灌装瓶数×每瓶平均重(g)+尾料量(g)+可见损耗量(g) 物料平衡= ×100% = ×100% = % 领用量(g)-结余量(g) 操 作 人 工 艺 员 复 核 人 QA管理员 耗用工时 h 附表5: 轧盖批生产记录 R-SC-211-00
品名:无菌营养肉汤培养基 规格: 0.4g 批号: 批量: 瓶
编定依据 ############生产工艺规程(STP-GC-201-00) 工序名称 生产日期 指 令 1.使用#####型轧盖机 2.按领料单复核铝盖质量和数量 轧盖 室内温度: ℃ 相对湿度: % 铝盖规格: 操 作 参 数 压差: Pa 铝盖批号: 年 月 日 工艺参数 设备完好 设备清洁 ①铝盖使用正确 ②质量符合要求、无误 □完好 □不完好 □清洁 □未清洁 □使用正确 □有误 □质量合格 □不合格 1、铝盖使用情况及灭菌时间 铝盖领用量 个 轧盖、目检起止时间 铝盖灭菌结束时间 使用量 个 废品量 个 结退量 个 时 分 至 时 分 年 月 日 时 分 翘塞 缺顶 其它 总计 轧坏 量差 瓶 产出合格数 黑点 ①铝盖使用时间在灭菌3.按轧盖工序标准有效期内(48操作规程 小时) (SOP-SC-204-00) 进行操作 ②轧盖质量 ③目检药品质量 轧松 异物 2、轧盖、目检质量检查(单位:瓶) 破瓶 裂瓶 检查人 目检操作者 紧密度检查 3、物料平衡: 产出合格数+取样数+废品数 接收数 ×100% ×100%= % = 备注: 操 作 人 工 艺 员 复 核 人 QA管理员 耗用工时 h 附表6:医用注射器、针头及注射用水灭菌记录 附表7:营养肉汤培养基无菌性实验记录 附表8:培养基阴性对照实验记录 附表9:培养基阳性对照实验记录 附表10:培养基微生物生长性能实验记录 附表11:输液瓶无菌性实验记录 附表12:胶塞无菌性实验记录 附表13:灭菌注射用水无菌性实验记录
附表14: 无菌分装试验的操作环境监测记录 项目 批号 温度 相对湿度 尘埃粒子 沉降菌(个/皿) 检查人 复核人 工艺员评价:
工艺员: 日期: QA管理员综合评价:
评估人: 日期:
附表15:无菌分装操作人员卫生检查记录
操作人员体表及着装表面卫生检查
抽查手掌内侧 两只前臂 前胸 22 (平均CFU/25cm) (平均CFU/25cm2) 批号 人号 (平均CFU/25cm) 1 2 1 2 1 2 项目 检查 结果 时间 (注:总体结果合格者,在每批结果一栏打“√”,不合格在每批结果一栏打“×”。)
检查人 复核人 工艺员评价:
工艺员: 日期:
QA管理员综合评价:
评估人: 日期:
附表16:设备清洁检查记录 附表17:培养间温度记录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