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当代大学生生育观调查分析

来源:星星旅游
当代大学生生育观调查分析 区敏宜余冲吴雪莲韩煦 (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江西南昌330063) 【摘要】自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持续上升,在校大学生占了适龄婚育人群的 一大部分,本文在实地调查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生育观的基础上,分析了原因,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生育观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而且自1999 年以来,我国高校年年扩招。在我国人口数量得到控制的时候, 人口的素质也逐渐提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一般素质 较高,能明确理性合理地适应社会需求,盲目生育的情况会相 对比较少。年轻一代的他们的生育意愿必然会对未来中国人口 的发展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准确地了解 大学生们对生育观的看法。近年来,国内关于生育子女性别偏 好的调查、理想子女数量的调查、生育意愿的调查研究成果较 多,但关于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研究还不多见。本文通过对南 昌航空大学的在校大学生的婚恋观、生育观的调查,深入了解 大学生们对于婚姻、人口、家庭等方面认知和总体意向。 一、概念界定和调查基本情况 生育观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活、生产中形成的,对生育 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生育观直接决定人的生育主要采用行为, 人对生育行为的看法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经济能 力、家庭背景、身体原因、政策原因、地区风俗等。生育问题是一 个相对比较现实的问题,每个大学生都会在不久后为人父母。 大学生的生育观直接影响着他们将来家庭的构建,所以调查大 学生的生育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结合的问卷来做随 机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11月,地点 在江西省南昌航空大学内进行,调查人员均为在校学生,因此, 获取资料会相对迅速而且资料内容会比较全面,资料的信度与 效度会比较高。共发放13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6 份,回收率为73.8%。此次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的婚恋观、家庭 观、对生育行为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看法等方面。所有调查采 用无记名的形式进行。从性别上看,男生共4J4人,占45.8%,女 生共52人,占54.2%。从家庭结构上看,独生子女共3O人,占 31%,非独生子女66人,占69%。从年龄上看,18岁以下有7 人,占7%,19~23岁有35人,占36%,24岁以上有54人,占 57%。 二、大学生生育观的基本现状 当今大学生由于受改革开放思潮的冲击,他们的的思想、 情感、性格、气质都带有一定的时代气息,在对家庭的责任感方 也显示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大学生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高素质的 群体,他们的择偶和家庭观对社会观念的转变将产生深远的影 224企业导报2013年第2期 响。在四年的象牙塔生活里,他们要尝试着去面对来自社会的 各种自由与约束,权利与义务,也要面临着许许多多的考验和 选择。 1.大学生的婚恋观。(1)大学生对于恋爱的看法。当今大 学生谈恋爱比较普遍。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里有过恋爱经历 的同学占61.4%,没有过恋爱经历的占38.6%。对于恋爱动机的 调查表明大学校园中的恋爱者并非均为爱神所驱动,尽管大学 中的恋爱被视为较具理想色彩,相当比例的恋爱是出于非爱情 因素,包括孤独、寂寞、好奇、婚姻等。出于爱情因素而选择恋爱 的同学只占47.9%,由于非爱情因素如孤独、寂寞、好奇等而选 择恋爱的同学占52.1%。在为爱而选择恋爱的同学中,女生占 69.6%,男生占30.4%,而在出于非爱情因素而选择恋爱的同学 中,女生仅占16%,男生则占84%。这个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对 于恋爱的观念已经慢慢开始转变,爱情不再是促成恋爱唯一原 因。同时,男生对于恋爱的态度没有女生明确,女生很多时候只 是由于爱情才会考虑恋爱,比较感性。对于爱情结果的期待,他 们也各有不的看法。会以结婚为恋爱目的开始的同学占28%, 不会结婚只在乎恋爱过程的同学占38.5%,不会以结婚为最终 目的但是会考虑结婚的同学占33.5%。(2)对于结婚年龄的考 虑。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在校的婚恋行为, 还会影响大学生走上社会后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承 担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他们一般会倾 向于晚婚晚育。一方面是大学生的素质较高,对婚姻法有较深 的理解;另一方面,与国家大力提倡晚婚并执行相关政策有关。 调查中,4.1%的同学认为理想的结婚年龄为19岁以下,10.4% 的同学认为理想的结婚年龄为20~24岁,46.9%的同学认为理 想的结婚年龄为25~29岁,30%的同学认为理想的结婚年龄在 3O岁以上,8.6%的同学认为遇到适合的就可以结婚,不在乎年 龄。在关于事业与家庭的选择的问题上,选择家庭的同学占了 较大比例,有58.3%的同学选择家庭,有41.7%的同学选择事 业。这个选择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58.3%选择家庭的同学中 仅有l7.9%是男生,而在41.7%选择事业的同学中有15%是女 生。总体上来看男生比较倾向于事业,对事业看得比较重。从另 一方面来看,这数据可以反映出当今大学生的事业与家庭观开 始发生变化,女生开始追求事业,追求立足于社会的成就感,男 生也开始看重家庭对个人的影响,而不是只为事业而忽视家庭 理沦视野 的重要性。 国社会里,生育是一个人既结婚后的又一重要大事。繁衍生息, 的还是个人喜好。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由个人喜好影响的对 3.大学生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看法。人口问题是事关改革、 2.大学生的生育观。(1)大学生的生育原因。在传统的中 孩子性别的可能会导致违反计划生育的超生现象。 培育后代是每个成年人负担的社会责任之一。在调查中,有生 发展、稳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始终把人 育意愿的大学生占92.5%,完全没有生育意愿的只占7.5%。这 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计划生育”作为基本 证明在大学生的思想里还是有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受 国策长抓不懈。当前我国人口数量正在逐渐得到控制,这其中 到国外丁克思想的影响还是相对比较小。除此以外,我们还对 很大的原因就是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不是为了要超生或者。 影响生育意愿的原因做出了调查和分析。驱使大学生有生育意 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大部分的大学生可以符合国家规 愿的原因很多。调查中,因为孩子是爱情的见证而有生育意愿 定,但依然有少数大学生不惜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为代价超 的占28%;孩子是夫妻关系,是维系家庭生活的重要纽带的占 生。虽然大部分大学生愿意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但是他们 28%:夫妻双方都喜欢孩子,觉得抚养孩子能够使自己有精神寄 还是希望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他们认为并多生才希望放宽计划 托占25%;养儿防老的占10.4%;出于父母的压力,要传宗接代 生育政策,而是从人权的角度上看不应该用制度去控制人口的 继承家业的占8.6%。在这几个原因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前三个 出生,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他们也不一定会生多于一个孩子。 原因的比例都差不多,而因为养儿防老和家庭压力而选择生育 中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时代,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必然会对 的偏少,这也就证明了现在大学生在生育意愿方面的考虑还是 居民的生育行为产生显著影响。60%的大学生认为应该严格遵 偏向于情感。同样,没有生育意愿的大学生也提出了下几点不 守计划生育政策,在他们看来这主要看自己是否有精力、时间 想生育孩子的原因:经济压力、追求二人世界、不喜欢孩子、没 和金钱去养育一个孩子,精心养育好一个孩子比什么都显得重 有时间、生理原因、害怕离婚等潜在因素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可 要。l7%的大学生认为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会考虑多生几胎,在 以领养等。其中经济能力是影响他们生育观的最重要原因,占 笔者看来,这是符合客观的一种生育意愿,因为物质毕竟是基 72.9%认为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是不会考虑养育孩子。当今社 础,作为父母不能不保证子女的物质生活,只有在物质生活充 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他们开始把追求的重心渐 裕的情况下,才可以让孩子多方面发展。8%的大学生认为无论 渐转向精神生活。(2)大学生对生育数量的看法。首先,家庭模 如何都会多生几胎。有15%的大学生认为如果第一胎性别不理 式是指一个家庭的结构模式。理想状态下的家庭模式一般有四 想会考虑生二胎或者更多。想多生孩子的同学大多认为自己有 种模式:丁克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双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从 足够的信心去养育孩子,也不担心经济是否能负担得起,但是 整体数据分析,选择丁克家庭模式的只占7%,选择独生子女家 他们能接受的多生孩子的上限一般为三个,盲目多生的人还是 庭的占27.1%,选择双子女家庭的占48%,选择多子女家庭的 极少数的。 占17.9%。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生育功 三、分析与讨论 能逐渐降低,再加上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白领尤其 大学是一个相对安宁的环境,没有过多的物质竞争,刚步 是女性选择不生育,宁做“丁克家庭”。选择丁克家庭模式的同 入大学的都是一个懵懂的青年,他们的思想相对社会人单纯。 学也许是崇尚个人主义的自由者,他们追求生活的自由与洒 在大学里谈恋爱,追求的是一份没有杂质的感情,没有物质条 脱。选择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的同学较多出生在非独生子女家 件的掺入。恋爱应该是发自于内心的爱的需求,不是因为寂寞 庭,而选择双子女或多子女家庭模式的同学较多出生在独生子 等非爱的原因而恋爱。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恋爱观,有的人只 女家庭。这个现象很有趣,独生子女或许是觉得在自己成长的 在乎过程的享受。有的人则追求爱情开花结果,更有的人愿意 道路上比较孤独和寂寞,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兄弟姐 相信缘分。两个人的相遇、相知、相恋也是一种缘分,对感情过 妹一起成长;非独生子女或许会觉得父母的爱不能完全属于自 于随便或过于执着都是不利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我们应该树立 己一个人而觉得遗憾,所以他们希望自己能给孩子一份完整的 正确的恋爱观,摆正心态,以一种平常心去认真对待爱情。从爱 爱。选择丁克家庭模式的同学认为家庭的核心不应该是孩子, 情到婚姻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如果还没有毕业 他们不认同一个家庭的全部大入围着一个孩子王转的家庭运 或者刚毕业工作还不稳定的时候就结婚的话,负担一个家庭开 作模式,所以他们认为即使是家庭,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夫妻二 支的经济压力会成为他们事业上的一个阻碍,他们不愿意在事 人之间的联系,孩子可以不存在。 业开始阶段就让过大的压力而止步不前。当然还有一少部分大 然后,是对于子女性别的偏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 学生赞同当今流行的“裸婚”,在他们看来婚姻是靠两个人共同 变革,男女平等正在成为我国社会公众的主流意识。在只允许 努力建立与维护的,与其一个人孤军作战不如两个人一起同甘 生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希望生女孩的占45%,希望生男孩的 共苦,在自己孤独和寂寞的时候身边有一个人可以借肩膀依 32%,持无所谓态度的28%。很有趣的就是,在希望生女孩的同 靠。 学中有80%的是男生.这表明男生养育女儿的欲望更强烈。如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年轻的父母比较注重对 果对孩子的性别有特定要求,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社会风 孩子的教育,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孩子自身的素质,包括 气的影响;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生理遗传作用。其中,占大比例 技能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培养孩子方面,家长一般都会显 (下转第228页) 企业导报2013年第2期 225 云曹白部,中部贼捕掾考”中“考”字作; 。“考”字小篆作 , “f’’字应该是将小篆字形中“丐”直接拉直而成的,“考 当是由于隶变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异体。 四、结语 ” 通过对东牌楼汉简所见异体字的调查研究和选释,我们掌 握了一批重要的汉字字形,丰富了本时期汉字使用情况的材 (13)覆 :“亏”的异体。《说文》:“亏,气损也。从亏,虐声。” 料,深化了对本时期常用汉字的认识,同时也弥补了以往大型 “謇 ”字的形成过程大致如下:“亏”字左边“虐”的“卢”写作 字书所收字形的一些缺失。通过研究,我们大体可将此批材料 “面”,同时将“亏’宇右边“亏”的第一笔横写作“、,”。如:东牌楼 中的异体字分为:笔画减省、笔画增加、笔画改变、部件减省、部 简~二:“临湘守令臣肃上言:荆南频遇军寇,租芗法赋,民不输 件增加、部件位移、部件更换、草书楷化和综合运用九类,部件 入,冀蒙赦令,云当亏除。”中“亏’’作蜘。我们认为,“户”写作 的更换和笔画的减省是本时期异体字产生的最重要的两种方 “面”主要是由于隶变时期书写的从简从便心理,将“户”的小 式。而此时期书体的完备,又是推动汉字书写时部件更换和笔 篆写法 的两条下垂笔画的横向折笔黏结为一笔的结果。东牌 画减省的重要因素。 楼汉简中其他地方亦有相似的写法,如:简一四六:“菱义不拘 虑度,次心肆意,若无臣上,检御如此,有若无”中“虑’’作毽§。 (14)“陵”:“陵”的异体。《说文》:“陵,大; 也。从i、 ,麦声。” “》 “陵’字的“变”写作“: ’。如:东牌楼简一二:“昭陵连道 中“陵”字作髓 。简一。九:“0口武陵大男”中“陵”字作 。简 六o:“口醴陵”中“陵”字作隧。“陵”字另外有一异体作 “啦’字至迟在睡虎地秦简中已经出现,“∞’'字的成因,肖 一.参 考 文 献 尚有营守,小颇惊急,见职吏各便归家,召唤不可复致,弩委矢” 【l】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2】陈梦家.汉简缀述【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陈彭年.宋本广韵[M】.北京:中国书店.1982 [4】陈淑梅.东汉碑隶构形系统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 ”,瑜认为:“具体变化是 变’的上半部分‘夫’的 八 被拉平,中间 一竖下拉,而被改造成‘毛’。 ’字形的出现当是在 0”的的 【5】陈松长.马王堆简帛文字编[MJ.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6】[日】大庭修.汉简研究【 q.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l_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8】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县文化馆.武威汉代医简【M】.北京:文物出版 基础上进一步减省一横笔的结果,熹平石经中“陵”字也作陡 , 与日常通行写法一致。 通过对东牌楼汉简部份异体字字形的选释,可见东汉末期 社,1975 汉字字形出现急剧变化,这对后世的汉字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 [9】葛佳才.东汉副词系统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2005 响。字形“憩”、“美”、“糙”等亦不为当代一些大型的字书所收, 东牌楼汉简文字为我们提供了东汉末期丰富的字形材料。 (上接第225页) 项目基金:Th i 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Kyungsung U— niverSity Research Grants in 2012。 得比较阔绰,花费开销也比较大。在现今社会,父母也还是会把 年轻人要自尊、自信、自强、自觉地承担起责任,承担起一个家 物质条件看成是养育孩子的基础条件,因此,经济条件成为大 的责任。 学生考虑生育子女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当代大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他们自小就受 政策标语的影响,现在不像以前,家里要有劳动力所以要求有 2001(22) 参 考 文 献 J】.健康教育. 到“生男生女都一样 独生子女家庭最幸福”等有关计划生育 【l】江剑平,方华.福建师大学生择偶与家庭观调查[2]方敏.大学生的婚恋家庭观【J】.青年研究.1998(8) 男孩,现在的他们大部分人对于自己孩子的性别不是十分在 [J】.重 意,他们觉得只要是自己的儿女都是宝,儿子女儿都一样。都说 [3】胡明玉.婚姻家庭法教学与大学生健康婚姻家庭观的培养[25) 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生女儿显然渐渐一改以往重男轻女 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的封建思想,开始成为人们对孩子性别的方向标了,也许这就 是提倡男女平等的结果。 [4]刘文菊,刘丹萍.郧阳师专在校女大学生女性观调查报告【J】.郧阳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3) 【5】女大学生婚育取向调查——以浙中某年高校为例【J].时代经贸. 20]0(16) 对于大学生的婚育问题,大多数的受访者都给做出了自己 最真实的想法,他们把自己对婚姻、家庭以及生育的看法客观 [6】王钰鑫,卢同庆.当代大学生生育观研究【J】.学理论.2009(3I) 的表达出来。最让人惊喜的是,作为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80 项目基金:本文是教育部青年项目“从碎片化支持到整合性支 后、90后也会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做出如此长远和深刻的思考, 持:中国农村性别失衡治理范式的转换”和江西省社科规划项 改变了人们一向认为80后、90后是享乐的一代、不顾后果的一 目“从碎片化支持到整合性支持:促进江西农村性别失衡治理 代的看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家庭缔结和延续的形式。 范式转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但是婚姻就是两个家庭的事情,现代的 228企业导报2013年第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