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突破一 特征异同类
项目 (1)特征描述类: 各种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征; 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重要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 (地理事物既包括自然地理事物,又包括人文地理事物) (2)异同比较类 问题 设置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对比型综合题往往给出大量的材料,把两个区域或两种事物、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其共同和不同的特点。 ①名词比较类。其基本思维模式是:首先搞清名词的含义,包括的主要内容,然后针对内容进行分析、对比。 ②区域特征比较类。其基本思维模式是: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有选择性地列举比较。这类试题重在分析,次在比较。所以,区域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的综合分析主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进行。 (1)特征描述类: 简述……的特征? ……的特点如何? ……有何特点? 设问 方式 描述……的分布规律? ……的变化规律如何? (2)异同比较类: 高考题中对比型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与类型的差异等。 内容解说
模板类型 描述技法 第- 1 -页 共7页
延伸方向; 等值线 基本特征 弯曲状况; 高值中心或低值中心; 疏密状况; 数值及递变规律 续表 模板类型 描述技法 地形类型及分布; 地形特征 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地表突出特征 气候类型名称; 气候特征 气温状况(冬季、夏季、全年气温及温差); 降水状况(冬季、夏季、全年) 流量大小; 汛期状况(季节、长短、次数); 水文特征 结冰期状况; 含沙量大小; 凌汛状况; 水能状况 源地、流向、注入海洋、长度、流域面积等状况; 水系特征 支流多少及分布状况; 河网形状特征(扇形、羽状、放射状、向心状,疏密等) 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 农业特征 耕作制度; 农业部门结构; 农业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程度、集约化程度、专业化程度、农业科技水平等) 主要工业部门类型; 工业特征 工业结构特征; 工业水平; 工业分布特征 第- 2 -页 共7页
地形、地质状况; 气候状况; 自然环境特征 水文、水系状况; 土壤状况; 生物状况; 自然资源状况 总体变化趋势(增加、减少、波动); 时间变化规律 变化的周期; 峰值、谷值出现的时间 续表 模板类型 描述技法 (1)面状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行政区、地形区、气候区等); 什么地区最集中; 什么地区较少; 空间分 布规律 评价均衡状况。 (2)点线状分布规律 主要说明沿……线分布(沿河、沿海、沿边、沿交通线、沿等值线); 什么地区最集中; 什么地区较少; 评价均衡状况 空间变 化规律 总体变化趋势; 局部变化趋势; 主体分布区变化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长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第- 3 -页 共7页
(1)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2)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
答案 (1)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2)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
(3)原因: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抽水截留”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
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
解析 (1)水文特征主要是描述河流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渭河干流主要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7、8月,年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主要流经渭河平原,流速较稳定;其支流多来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较大;冬季寒冷,有结冰期。(2)图示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而该地降雨多为暴雨(7、8月份),故水土流失严重,带来的泥沙多,北侧支流来沙是渭河主要的沙源。渭河南侧:支流发源于秦岭山区,落差大,支流短,水流急;支流较北侧少,南侧支流不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3)原因:沿渭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使河流水量减少;沿河地区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导致水量减少;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使河水可利用数量减少。对策:河流水资源利用上,要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地处北方,气候较为干旱,要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
第- 4 -页 共7页
时间:30分钟
综合题(2小题,共46分。)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河流水量充沛,水能资源丰富,河道蜿蜒曲折,中下游含沙量高。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平原。
材料二 波河流域水系图及蓬泰拉戈斯库罗水文站径流量季节变化示意图。
满分:46分
材料三 历史上意大利雕塑作品众多,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作品多采用当地丰富的优质大理石雕塑而成。目前,该国大理石出口量约占国际贸易量的一半。
(1)据图分析波河流域的地势特征。(4分)
(2)简述蓬泰拉戈斯库罗水文站径流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12分)
(3)与同纬度的我国嫩江平原相比,波河平原发展耕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6分) 答案 (1)北西南三面较高;中东部地势较低(山地环形分布,开口向东)。
(2)秋冬季节径流量大,形成冬汛;春末夏初形成春汛。原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燥少雨,径流量小;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径流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水补给,造成河流春汛。
(3)夏季光照充足;冬季温和;作物生长期长。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波河支流众多,且多发源于北部、西部和南部山地,主干河道自西向东流;因此波河流域北部、西部和南部地势较高,中部、东部地势较低。第(2)题,根据
第- 5 -页 共7页
蓬泰拉戈斯库罗水文站径流量季节变化示意图可知,该水文站有两个汛期,分别是秋冬季节形成的冬汛和春末夏初形成的春汛。冬汛形成的原因:该水文站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冬季降水较多,故形成冬汛;春汛形成原因:春季,北半球气温升高,该水文站北部、西部和南部的高山积雪融水增多,河流径流量增大,形成春汛。第(3)题,嫩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少。波河平原纬度相对较低,太阳辐射多,作物生长期长,且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夏季光照充足,冬季温和多雨。
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描述图a所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4分) (2)说明图b中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形成原因。(6分)
秦巴山地生长着近千种的药用植物,被誉为“天然中草药宝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草药的消费量迅速增长。巨大的消费需求加速了人们对药用植物的采挖,使该地区的野生中草药资源日趋枯竭。
(3)说明该地区野生中草药种类丰富的原因,并针对野生中草药资源日趋枯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8分)
西成(西安至成都)高铁是国家铁路建设的重点工程。该铁路穿越秦岭山区段线路总长135千米,隧道里程为127千米,桥隧比高达94%。该铁路预计于2017年12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
第- 6 -页 共7页
(4)简述西成高铁桥隧比例高对铁路运营的积极影响。(6分)
答案 (1)关中盆地在北部,东西延伸;秦岭(或大巴山、或秦巴山地)在中部,呈东西走向;四川盆地在南部,地势较平坦(或地势有起伏,或面积广阔)。
(2)分布特点:聚落多分布在河流沿岸(或河谷地区)。形成原因: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河流两岸地势较平坦,便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3)成因:该地区地跨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且山地垂直高差(相对高度)较大,生长环境复杂多样。
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立法、建立保护区;加强科技投入,积极开展人工种植,研发替代产品。
(4)降低路线坡度,缩短线路距离,提高运输效率(提高运行速度,或缩短运输时间),保证运营安全。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a所示地区主要地形区有关中盆地、秦巴山地、四川盆地,据图即可描述各地形区的分布状况。第(2)题,读图b可知,图示聚落沿河分布;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主要从地形、水源、交通等方面考虑。第(3)题,中草药丰富说明该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与自然条件优越、地域差异显著有关;结合图示信息即可分析。第(3)题,保护野生中草药资源应依法保护、提高保护意识、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寻找替代资源。第(4)题,桥隧比例高会缩短距离、降低坡度,有利于提高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
第- 7 -页 共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