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受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受力

来源:星星旅游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受力

作者:李晓凤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5年第7期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总校 李晓凤

【摘要】

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开始了对于基础知识积累的过程,文化知识的储备以及判断事物的能力都将从小学阶段开始逐步地获得提高。但是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除了重视对于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也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的培养,以使得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获得综合的提升。而在知识获取时,学生的感受力往往关系到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因此会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个人价值观念形成重要影响,所以文章从学生最主要的知识获取渠道即语文阅读中进行学生感受力的研究,并做相关分析,为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提供现实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学生感受力 教学方式

感受往往是指由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而感受力则是对外界的敏锐程度以及相关心理活动产生的程度与方向。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通过一定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后,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通过佳作的阅读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或者是文化素养,而对于信息获取的灵敏程度或者是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程度,则取决于学生感受力的高低。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意义。

1.重复阅读,让学生直观感受文章的情感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还比较薄弱,同时对于文章结构的把握方法以及相关语句描述的用法还比较生疏,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中,学生对于一篇文章很难一次性把握住重点。教师在课程内容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于文章重点语句的解释,例如作者的某些特殊手法、采用的句式以及相关的背景等等,但不要直接将文章的大意讲出,以使得学生能够进行探究并自我感知。在关键知识讲授完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由于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把握住文章的重点,因此教师须引导学生进行多次重复的阅读,每一次阅读过程中带着自己新产生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探索,如此反复,学生便能够直观地感受文章所表达的含义与情感,进而其自身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例如在阅读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教师在讲解完鲁迅先生写作的相关背景以及其所采用的手法和通假字以后,便可以指引学生以课文内容所学来尝试进行阅读。很多学生读这篇文章的第一感觉往往是看到一个朴实、活泼、健康、机灵、聪明、勇敢又见多识广但害羞的农村少年在做着各种有趣的事情。教师可以借助这种有深度的佳作来让学生重复阅读,并指导学生将鲁迅先生写作的背景以及其本人的特点与文章结合,进而在多次阅读后,学生可以逐步发现文章是通过人物的描写来反映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衰败,农民在封建政权压迫剥削、愚弄、毒害下痛苦地生活和麻木的精神状态。这种带思考的重复阅读可以使学生在佳作品读过程中,逐步地凭借相关知识来提升自己感受文章直观情感的能力。

2.阅读课内留白,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

教师在阅读课上的知识讲解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意思,而学生又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进而全盘否定自己的思考与想象,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感受力,教师在课上要适当地略去一些知识的讲解,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想象来感受作者描绘的画面,进而对于文章有自己的领悟,形成自己的观点。

课内留白的方式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进而提升其感受力的一种方式,但是课内留白并不代表没有选择地省略课程内容的讲解,对于基础知识、阅读技巧、文章主旨等,教师要一一讲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对于作者描述的景象内容,教师不需要将自己的理解或者想象讲授出来,而是有选择地让学生自我体会,想象出整个场景。

3.阅读课交流体会,让学生获得真正的精神熏陶

感受往往是人们在外界事物影响下的一种心理活动,如果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获得心灵上的触动,则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探究兴趣将会更浓,而其心理反应的敏感性和成熟性也能得到加强。因此教师在阅读课程的教学中,要指导对学生互相交流其自身的体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内心的感受,使得学生真正地从阅读中获得精神上的熏陶,并通过交流,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阅读直观地感受我八路军五位战士在抗击日军和伪满洲时的壮举,进而体会到战士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英勇精神。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体会进行发言交流,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角度抒发对于英雄人物的理解,进而可以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不屈的品格和爱国的热情。

4.通过阅读课程,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理解能力,促进感受力的强化

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可以从技能层面提升学生基础阅读知识,让学生在感受阅读知识方面的能力提升;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情感熏陶,使得学生认识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得到促进,因此教师要通过一个阶段的阅读课程,从基础技能和理解能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进而使得学生进入下一阶段阅读课学习时有更好的基础来支持课程的开展,并再次推动自身感受力的提升。

【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和精神熏陶的机会,教师在阅读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指引学生结合课内知识点,通过多次阅读来直观感受文章的情感与知识。另一方面,要以文章为载体,采用时间留白与体会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想象思维的拓展以及精神层面的提升,使得学生对于阅读的感受角度和思考能力愈发成熟。而在学生感受力形成后,教师要及时地指引,以使得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以自己的水平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进而促进自己的感受力再一次提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