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俊惠:OTCBB市场中国企业融资能力分析 ・147・ 4 OTCBB市场中国企业后续融资 情况 2006年至2009年12月8日,在OTCBB上 直在低位徘徊;只有极少数公司能够从OTCBB 升板;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一些中介机构刻意误 导,致使相当数量的中国企业纷纷试图在美国买 壳,形成了盲目追求上市的误区。这种误区出现 反映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对美国资本市 场的了解,而其急于求成的心态又被一些无良的 市的中国企业累计有267家,成功升级至NAS— DAQ、AMEX或纽交所的中国公司约有66家;截 止至2009年11月,获得融资的有25家,在 OTCBB交易的中国公司有111家。 中介机构利用,骗取其中介费用。 总体上看,从OTCBB市场成功跨越到纳斯达 克市场的几率并不高。对一个企业来说,能否“麻 雀变凤凰”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首先企业自身要 在经营实力足够的前提下明确到海外融资的动机。 由于企业上市之后需要持续支付高昂的维护成本, 比如持续挂牌费、法律服务费、审计服务等费用,如 果仅仅为了声誉去上市而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 力,以及是否真正有融资需求,这些成本完全有可 2006年,在OTCBB交易的月平均公司数为 3 328家,在2006年度,由OTCBB板升板的公司 为77家,占总公司数的2.31 ,其中有4家为中 国企业,占升板公司的5.19 ;2007年,在 OTCBB板交易的月平均公司数为3 516家,升板 公司109家,占公司总数的3.1O ,其中中国公 司为13家,占升板公司的l1.93 ;2008年, OTCBB板月平均公司数为3 695家,升板公司数 为54,占公司总数的1.46 ,其中中国公司为12 家,占升板公司的22.22%;截止至2009年12月 能拖垮一家公司,致使其股价一落千丈甚至最后摘 牌;其次,公司必须明确,反向兼并是使一个公司在 上市后升值过程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买壳上市并非是一条不可取的捷径。买壳上 市之前,应充分考虑企业的能力和现实需求,充分 了解美国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谨慎选区合适的壳 资源,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上市后的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志敏.美国证券市场结构对我国的启示.[J].经 济导报,2000,(8):4-5. 8日,OTCBB板月平均公司数为3 392家,升板 公司数为58,占公司总数的1。71 ,其中中国公 司为23家,占升板公司的39.66 ;考虑到2006 年,外国公司占OTCBB上市公司数的4.6 , 2007、2008和2009年这个数字分别是4.7 、 4.95 以及5.2 A,中国公司的升板率是远远高 o于市场水平的。2008年OTCBB的升板公司数 不及2007年的一半,但中国公司升板数仍基本与 2007年持平;2009年中国企业升板数量几乎是去 年的一倍。如图6所示,在获得融资的25家公司 [2]王淑敏.民营企业海外间接上市的思考.EJ].辽宁 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3):3. 中,融资额最小的为100万美元,最大的为6 000 万美元,主要集中在2 000万美元以下。 [3]邢天才.中外资本市场比较研究.I-M].吉林:东北 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汤新宇.美国纳斯达克买壳上市陷阱.[J].经济观 察报,2006,(34);42. 5 结论 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在OTCBB上市后的融资 能力,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多数中国企业在 [5] 简建辉.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E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4):17—19. [6] 吴秀波.2007—2008年中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实录 与展望.[J].国际融资,2008,(5):19—20. OTCBB买壳上市之后没有获得融资,其股价一 ・信息窗・ 科学家发现决定水稻花期的基因 水稻品种不同,开花的早晚时期也有所不同。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在日前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 报》上报告说,水稻花期早晚是由负责调节成花素的基因决定的。世界各地栽培的水稻都有适应当地气候 的开花时期。日本奈良尖端科学技术研究生院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07年就发现了诱导花芽形成的植物 激素一成花素。在最新研究中,他们又分析了世界各地64个品种的水稻,结果发现,基因“Hdl”负责调节 水稻中成花素的量,合成成花素量最多的水稻品种开花时期要比成花素量最少的品种早100 d以上。研究 人员认为,从人类开始栽培水稻以来,“Hdl”基因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导致不同的水稻品 种合成成花素的量不同。今后若能人为控制水稻的开花时期,水稻的产量就有可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