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二年级人教版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来源:星星旅游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感知认识角的过程。认识常见的各种角,知道角各局部的名称,学会画角。

2、经历观察、比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动手操作才能、分析^p 才能和抽象才能。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的亲密联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识别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 教学难点:

能画出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长无关。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直尺。 2、学具准备:三角板、圆形纸、练习簿等。

第 1 页 共 16 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图形游戏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先来玩猜图形的游戏怎么样?听好了:老师的信封里装了一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请你根据露出来的局部,猜出它是什么图形,明白了吗?

师出示信封,露出图形的一角,生猜〔信封里装有正方形,三角形〕。

质疑:为什么没有人猜圆形? 〔设计意图:〕

2、折角活动建立表象〔要不要视频?〕

师:〔出示圆形〕圆形没有角,那你能用圆形折出一个角吗?光说不练可不行,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圆形纸,请你用它来折一折,看能不能折出角,开场吧!

生动手活动,师巡视。 二、初步感知 1、初步感知

师:折好了吗?没折好的同学来跟老师一起折。如今来摸一摸你折出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1〕尖尖的,扎手,这是角的顶点

第 2 页 共 16 页

〔2〕从尖尖的点出发,往这,是一条直直的线,往另一个方向,也是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和顶点就围成了一个角。

3、提醒课题〔书写〕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角。 白板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三、探究体验

1、认识角的各局部名称 〔1〕找角

师:角不仅存在于平面图形中,在生活中,角的身影也随处可见。出示主题图

这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请仔细观察,你能找到角吗?和你的同桌一起,看谁找得最多!

〔2〕汇报角〔插入flash、聚光灯、放大镜〕 师:找到了吗?你都找到了哪些角?

谁还有补充?〔引导学生说出什么组成了角,或者是用手比划一下〕

〔3〕认识顶点和边〔笔、动画、手动添加文字〕 师:大家的眼睛可真厉害!老师啊,把大家找到的包含角的物体其中的三个展示出来〔课件出示〕

你能说说这3个角分别在哪吗?

第 3 页 共 16 页

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为了方便观察,我将这些实物隐去,这3个角有什么共同点呢?〔假设生已经说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就让他上台用笔标出顶点和边〕

学生汇报,师出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尖尖的点是角的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两条边。你能指出其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4〕、练习 判断

师:判断,下面图形哪一个是角?

生判断,师:为什么不是?是的,指出顶点和边。 师小结:角的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2、画角 〔1〕师示范画角

师:角真是一个有趣的图形,怎样画一个角呢?你有什么想法?

生汇报〔用尺子、有顶点、两条边〕

师小结: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先画一条直直直的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然后再标出顶点和边,最后标上角的符号,这样,就画成了一个完好的角。〔强调第二条边的方向任意,边说边画一个角〕

第 4 页 共 16 页

〔2〕师:想不想自己也动手画一个?在你的本上画一个角吧!生画,师巡视。

〔3〕展示学生作品

展示〔用投影仪〕:标准的;不标顶点、边的;锐角;钝角等

3、比拟角的大小

〔1〕师:画角还真有趣,张老师发现大家画的角不仅有顶点和边,还有大小呢!如今把你画得角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画的角大?

生比拟角的大小。 〔2〕汇报:

师:你俩谁画得角大?为什么? 预设:边长 开口大

〔3〕观察角的大小变化 出示变化角的课件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一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汇报。 它们的边长发生变化了吗?

那你觉得角的大小是什么决定的,跟边长有关吗? 〔2〕师小结: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开口越小,角越小;与边长无关。

第 5 页 共 16 页

三、练习

老师搜集了一些图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找到几个角? 出示练习八第三题。 四、欣赏生活中的角

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世界也因为角的存在而变得异常美丽。下面请欣赏生活中的角。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感

知角,会判断角,并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放多媒体,生猜图形,提醒课题。

第 6 页 共 16 页

师贴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络实际感知角 1.第38页主题图。

生观看主题图从图中说出物体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从自带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互相找角,指角。 3.生从生活中找角。 生举手汇报。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局部 1.生折角。

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究出角的顶点和边。 2.电脑抽象出折纸的角,生认识角的组成局部。 3.出示活动角让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2)生动手操作活动角。 (3)生说发现。 四、画角

1.生探究画角的过程。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第 7 页 共 16 页

4.生再次画角。 五、稳固练习 1.判断。 2.数角。 3.比角的大小。 六、拓展、游戏 用角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七、课后小结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9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平面图形——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局部的名称。

2、指导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

3、在详细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导学生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第 8 页 共 16 页

在详细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直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忆形,引角。

1、回忆再现学过的几何图形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图形,你会辩证吗?〔课件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试摆小棒引入新课

你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吗?桌上有3根小棒,看谁能最快地摆出一个三角形。

请大家在摆好的图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上的这个图形,有谁认识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 二、找角

1、学生寻找身边物体外表上的角。

请同学们仔细地找一找,看看身边哪些物体的外表有角,先说给同桌听听,再举手说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说〕

2、老师示范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几何形状。 大家刚刚找到的角终究是物体外表上的哪一局部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

第 9 页 共 16 页

老师也找到一个角〔出示一块三角板〕,它有许多的角,老师指的其中的一个,请认真看老师是怎么指的〔老师示范,学生模拟〕。

在我们数学中的角,它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

三、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体验角的'抽象过程。

刚刚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如今老师就把这局部在黑板上描了出来。〔老师描出三角板其中一个角〕

如今老师把三角板移开以后,留在黑板上的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图形呢?〔移开三角板〕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2、课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外表上某一局部形状是一个角。比方:房子的顶部,五星红旗,剪刀张开的这局部形状是一个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图形也是一个角。〔课件演示实物的角到数学的角的抽象过程〕。

四、学角,画角

1、观察比照,知道角的特征。

第 10 页 共 16 页

通过大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演示,看看这些角都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想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

谁来指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 完成练习:〔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学习画角,强化角的特性。

我们已经知道角是个怎样的图形,为了更好地认识它,我们还需要学会把它画出来。

想想,画角的时候,要画什么?

请大家翻开书第39页看看例题2是怎么说的,想想例2那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的,可以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刚刚同学们都画好了,如今老师也想画个角,但老师想请全班的同学一起来帮老师画好这个角,愿意吗?

〔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用什么工具才能画好角的边?从哪里开场画?

第 11 页 共 16 页

〔3〕另一边怎么画?谁来帮老师摆尺子? 〔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看完老师和大家画的这个角,假如觉得刚刚自己在画角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同学,如今可以再画一个。

五、演示,摆角

1、演示角从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老师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请同学摆一个跟老师这个角差不多的,你会摆吗?〔____课件〕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直角,再让学生摆直角。〔____课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钝角,让学生摆。〔____课件〕。 刚刚我们造出了三个角,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谁发现这三个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们觉得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说说你们的理由。 :一号角最小,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三号角最大,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师生操作活动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个角。

第 12 页 共 16 页

〔2〕按要求造角:老师造出一个这么大的角,你们要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摆角指角,深化角的认识。

请每个同学都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一个有角的图形,然后在图形中找到角,并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六、议角,

如今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习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老师想用一个“√”来大家的表现,这个符号里有角吗?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4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复习是强化和稳固记忆、防止遗忘的主要途径,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的手段。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长度单位及角的初步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情实际,本节课的复习主要是结合教材习题有序地进展。

1.复习长度单位知识时,首先结合习题引导学生复习长度单位,然后通过举例、示范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最后通过猜想、测量线段的长度,进一步稳

第 13 页 共 16 页

固学生对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及对线段的含义的掌握和理解。

2.复习角的知识时,有效地利用教材呈现的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情境图进展复习,使学生对角的含义、角的分类、画角等内容有更深化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根底。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 PPT课件 一支铅笔 学生准备 尺子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长度单位”的知识。 (1)复习厘米、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①课件出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 )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较长的间隔 时,用( )作单位。

②举例说明1厘米,1米各有多长。 (食指宽约1厘米,小明高约1米) ③复习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1米=( )厘米

(2)复惯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出示一支铅笔,提问:如何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

第 14 页 共 16 页

(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一端,将铅笔紧靠尺子放置,看铅笔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对着刻度几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复习“线段”的知识。 (1)复习线段的含义。 提问:什么样的线叫线段? (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2)复习线段的测量方法。

①课件出示:先估计下面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实际长多少厘米,填在括号里。

②估计、测量、汇报。

(估计第一条线段长3厘米,实际长4厘米;估计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实际长8厘米)

(3)复习线段的画法。

①提问:怎样画规定长度的线段?

(从尺子的刻度0开场画起,沿着尺子,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上刻度几的地方)

②操作: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学生自主画线段)

3.复习“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1)复习角的组成。

第 15 页 共 16 页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复习角的画法。

(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复习角的各局部名称。 (4)复习学过的三种角。

①课件出示图形,学生指认并说出各种角的特点。 (第一个角是锐角,第二个角是直角,第三个角是钝角。生活中和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的角就是直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②画一画学过的三种角。

课件出示:以下面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 16 页 共 1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