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等级折算研究——以广东省茂名市为例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等级折算研究——以广东省茂名市为例

来源:星星旅游
第2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10年4月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等级折算研究 ——以广东省茂名市为例 熊军,戴兴安,吴云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以茂名市农用地分等研究的相关资料及其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 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得到茂名市补充耕地的等级折算系数,为开展和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以及合理确定补充耕地目 标等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耕地;农用地分等;标准粮产量;折算系数 中图分类号:F3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56(2010)02—0021—03 带亚热带季风温和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22 ̄C以上,年平 均降雨量在1530~1770ram之间;年日照时数为156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土地的需求日 益加大,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切实保护耕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 安全、经济安全极为重要。耕地占补平衡是实现耕地总量 2160h,日照率35.6%以上。茂名地势北高南低,地貌以山 地丘陵为主,兼有平原和沿海滩涂。平原占总面积13.8%, 丘陵占55.8%,山地占11.2%,台地占6.6%,河流水面占 12.6%。茂名海岸线曲折。港湾多,海岸线总长达248.4km, 拥有水东、博贺等多个天然良港。 根据2005年茂名市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 动态平衡的最有效措施,而农用地按等别折算是耕地占补 平衡的技术保障;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是按 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原则,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 成果和方法,将补充耕地数量、质量与被占用耕地等级挂 钩并进行折算,实现耕地占补数量和质量平衡,考虑到我 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以及耕地后备资源的, 应立足于通过提高补充耕地等级,达到占用耕地的等级实 现“占一补一”,不宜提倡用增加补充耕地数量抵顶质量, 即“以多补少”;在现阶段为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 耕地保有量不减少,也不允许以补充高等级耕地为由减少 补充耕地数量即“以质抵量”;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 按等级折算应立足于“占一补一”,提高补充耕地等级;受 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补充耕地等级无法达到被占用耕地 汇总,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142475.58hm ,已利用土地 1092888.88hmz,土地利用率95.66%。其中全市农用地 面积983913.08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6.12%,其中耕 地261820.6Ohm ,占土地总面积的22.92%;园地面积 175140.9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33%;林地面积 490556.19hm:,占土地总面积的42.94%;牧草地面积 4262.53hm:,占土地总面积的0.37%;其它农用地面积 52132.79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56%。 2按等级折算研究技术路线 (1)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验、调整。对所选区域的农用 地的利用等别(利用等指数)进行统计分布检验和空间分 布检验。利用等指数进行排序、指数次数分布与正态分布 的方法来进行检验。标准粮产量反映了地块的实际粮食生 产能力。标准粮产量的确定是依据标准耕作制度和产量比 系数(查《农用地分等规程》附录B可得),计算标准粮实 际产量:Y=∑Yi (Y一标准粮实际产量;Y__第j种指定作 等级的须按等级折算补充耕地面积。 因此,尽快实现补充耕地由数量平衡向数量和质量综 合平衡管理的升级,建立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实行按等 级折算的运行机制,已成为当前社会的迫切要求。 1茂名市概况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东经110o19'-11l。40 、北 纬21。22 ~22。42 之间,东与阳江交界,西与湛江相临,北 与云浮及广西玉林接壤,南临南海。茂名东北距广州 物的实际产量;p,—第j种指定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通过以上计算标准粮实际产量公式来确定各分等单 元的标准粮实际产量。 (2)将检验后的数据进行异常数据剔除和选取有代表 性的数据。 362km,西南距湛江121km,地处粤西的中心,是我国西南 地区重要的出海口之一。全市陆域面积1142475.58hm ,约 占广东省陆域面积的6.4%。茂名于1959年建市,1985年 成立茂南区,2001年成立茂港区,现辖茂南区、茂港区、电 白县,并代管信宜市、高州市和化州市,电白县和茂南区先 后被列为沿海经济开发区。茂名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 收稿日期:2010-02—16 (3)对各等别内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产量进行相关性 分析,得出它们之问的对应关系式。汇总全部对应关系式, ・21・ 第2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10年4月 制定对应关系表,在此基础上制定折算系数表。通过试点 应用验证其合理性和适用性,修正和完善等级折算系数 表。折算技术流程见图1。 I前期准备工作 1L _IlI _ 一 I._ 一 资料收集、整理} 野外调查、等别验证 1L  l利用等、利用等指数,标准粮产量 l 极值剔除 极值剔除 『统计分布检验 统计分布检验 l 』 【标准化处理 标准化处理  ll _ 恒 图1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技术流程 3研究过程与方法 3.1选取典型县 以茂名市农用地分等研究的相关资料及其研究成果 为基础,通过对所涉及县的农用地分等研究的相关资料及 其研究成果、统计年鉴、农业区划、土壤普查、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等相 关资料的整理分析。最终在茂名市主要选取了茂名市二级 区里的4个典型县(市)进行等别折算系数的计算,即信宜 市、化州市、高州市和电白县。 3.2调查样点选取 调查的在4个典型县外业调查样点的选取中,以村为 对象,选取不同指标区和不同海拔高程代表村;涵盖不同 土壤类型的村;兼顾距离城市远近不同的村;包括自然质 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最高、最低地块,不同自然等级、利 用等级地块的村。根据4个县(市)农用地分等成果提取典 型村分等图斑自然属性数据、利用系数数据、自然质量等 指数、利用等指数、利用等别等数据。 3.3农用地利用等的划分 根据省级汇总农用地利用等指数,按照等间距法划 分广东省农用地利用等别,以200分为一等,共划为15个等 别,其中茂名市农用地利用等处于5一l4等之间,主要分 布于8~14等。全市农用地利用各等别面积分布状况见 图2。 ・22・ 利用等别 图2茂名市农用地利用各等别面积分布 3.4建立平均利用等指数一平均标准粮产量关系模型 将调查得到的不同的作物产量经过(B)系数的换算。 折成了和农用地分等采用的标准耕作制度下相一致的作 物产量。再将其折算成以水稻为基准作物地标准粮产量。 根据野外调查数据,每一个调查样点对应一个利用等指数 和标准粮产量,建立调查样点的标准粮产量和利用等指数 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其分析情况如图3。 咖 2O00 1250 0500 975O 90o0 825O 750o 6750 6000 5250 4500 500 1000 15o0 2OOO 2500 3000 3500 利用等指数 图3典型县调查样点的标准粮产量一利用等 指数回归分析 由于本次按等级折算研究的各典型县调查样点在空 间分布上,覆盖了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自然等级、利用 等级的图斑;在数量上,均占各典型县分等单元图斑的 5%以上。因此,由这些调查样点的标准粮产量和利用等指 数建立的回归分析对各自所在的典型县适用;农用地分等 中同二级区采用相同的分等参数,根据4个典型县调查样 点建立的回归方程对各自二级区适用。 由于茂名市农用地分等所形成的指数是在全市标准 样地控制下,4个典型县即4个二级区之间可比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因此,将4个典型县所有调查样点汇集在一起 后,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的线性方程在全市范围内具有普遍 适用性,该线性方程即为茂名市的标准粮产一利用等指 数的换算公式:y=0.2242x+67.48,式中Y为标准粮产量,单 位K加m2,X为利用等指数。 3.5农用地利用等一标准粮产的对应关系 通过对外业调查样点逐个进行等级归类,计算4个典 型县的调查样点的利用等级和标准粮产且的对应关系,其 每一个利用等级的平均利用等指数采用该利用等级包含 的所有外业调查样点的面积加权均的方法计算,标准粮产 是将平均利用等指数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得出其计算结果 如表1。 第2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10年4月 表1 调查样点农用地利用等别与标准粮产量的对应关系 利用等级平均利用等指数样点个觌价 准粮产 ̄&g.hma 4制订折算系数表 根据每一个利用等级对应的标准粮产最量,计算等级 折算系数,等级折算系数按下式计算: Kij=Q ̄Qj 其中,i,j为农用地折算等级序号,其中的等i级高于 j的等级; 为第i等地折算成第j等地的折算系数;Qi,Qj 为第i、第i等地的标准粮产量。 在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可以利用折算系数表来计算 出需要补充耕地的面积。折算系数为被占用耕地等级所对 应的粮食生产能力与补充耕地等级所对应的粮食生产能 力之比,系数小于1时按1计,即当补充耕地等别等于或 高于占用耕地等别时,折算系数取1,补充耕地面积等于 占用耕地面积,当补充耕地等别低于占用耕地等别时,对 应折算系数表中折算系数大于1,补充耕地面积大于占用 耕地面积。计算公式为:补充耕地面积=占用耕地面积 折 算系数。 由上述折算系数的计算方法结合表1得到茂名市按 等级折算系数表如表2。 表2茂名市按等级折算系数 5 6 7 s 9 t。-t tz ts 等级 5 1.00 1.o9 1.19 1.28 l_38 1.47 1.57 1.66 1.76 1.85 6 1.o0 1,0o 1.O9 1.17 1.26 1.34 1.44 1.52 1.61 1.69 7 1.00 1.o0 1.oo 1.O8 1.16 1.24 1-32 1.40 1.48 l_56 8 1.00 1.00 1.00 1.0o 1.O8 1.15 1.23 1-3O 1.38 1.45 9 1.00 1.00 1.00 1.o0 I.00 1.06 1.14 I.2O 1.28 I_34 lO 1.0o 1.oo 1.0o 1.oo 1.0o 1.00 1.07 1.13 1.2O 1.26 l1 1.o0 1.o0 1.00 1.00 1.0o 1.o0 1.o0 1.06 1.12 1.18 l2 1.0o l_oo 1.0o 1.0o 1.o0 1.00 1.0o 1.0o l_O6 1.11 13 1.oo 1.o0 1.00 1.o0 1.oo 1.oo 1.oo 1.oo 1.oo 1.05 14 1.0o 1.0o 1.0o 1.00 1.oo 1.oo 1.oo 1.o0 1.0o 1.oo 5结论与讨论 (1)通过相关性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模拟,建立茂名市 农用地标准粮产量和利用等指数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y=0.2242x+67.48,其中Y为农用地的理论标准粮,X为农 用地利用等指数。 (2)通过建立茂名市农用地标准粮产量和利用等指数 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求得利用等和标准粮产量的对应关 系,按照等级折算系数计算方法,利用占用耕地标准粮产 量席 充耕地标准粮产量来计算,得到茂名市最大补充耕 地按等级折算系数为1.85。 (3)通过建立“利用等别一利用等指数一标准粮产量” 模型进行等别系数折算,5一l4的折算系数为1.85,即占用 14等地需要补充1.85倍的5等地。从折算系数的变化规 律来看,等级折算系数随着土地利用水平的提高,其等级 折算系数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这一规律与土地的利用规律 是相吻合的。 (4)通过本项研究为茂名市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进 行土地开发整理、耕地占补平衡以及基本农田保护等工作 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依据。 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系数研究中,补充耕地通常情况 下是土地开发整理后的耕地,开发整理设计该地块的等别 只是一个预期值,需要花费时间、资金整理以后才能达到, 并不是占补项目实施时对补充耕地的具体情况调查计算 求得出的等级。补充耕地的等级确定,有些专家学者使用的 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这样的体系能够与占用耕地的等级 统一起来。但是在土地的开发整理项目中,使用的又是另外 一套指标体系,两套指标体系侧重点、评价因子等等都存 在着一些差异。可以对补充等级评价做进一步的探讨,并 可以用总结出来的经验指导今后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崔邢涛,许皋.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耕地占补平衡理论研究 [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D05,3:21-24. [2]田成敏.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成果的应用价值分析[J].山东 国土资源20o3,12:15—16. [3 3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基 础工作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05(14):20-22,25,3, [4]王秋香.广东省农用地分等工作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J].中国 土地科学,2005,(3):49—53. [5]郧文聚,张蕾娜,陈桂砷,等.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补平衡 项目评价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oo8,22(1O):58 3. [6]夏天,周勇,杨钢桥,等.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方法在耕地占补 平衡中的应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O07(3): 48-50. [7]赵英娜,郑伟,李建波.农用地分等定级股价在耕地占补平衡 中的应用一以江苏省为例[J]农机化研究.2005,1:70-71. [8]杨仁富.基于农用地利用等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研 究一以海南省为例[J].建筑科学,2009,(10). [9]郑海霞,封志明.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数量和质量分析 [J].资源科学,2oo3(5):33—39. [1O]吴克宁,赵玉领,吕巧灵,等.基于等级折算的宜农未利用地 分等及应用~以河南省嵩县为例[J].资源科学,2oo7,29 (5):164—168. [11]庄元,张裕风,左志敏,等.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等级折算研 究一以呼和浩特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oo7,9(3):58 1. [12]陈希孺.广义线性模型[J]馓理统计与理,2 ̄2(6):58—65.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