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民族文化敦案
一、 教育活动目标:
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主要特征,懂得要尊重少数民族。 二、 活动内容
木次活动的内容为《多彩的少数民族》。 三、 活动准备
为了服务于目标,我准备了:有关少数民族的PPT、情境表演(藏族舞蹈、蒙占族阿姨介 绍、维吾尔族小朋友介绍)、磁带、录音机、少数民族记录卡、彩笔、藏族、蒙古族、维吾尔 族服饰。
四、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
1 •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知道什么是少数民族。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让幼 儿知道
屮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重点是让幼儿知道除了汉族外,其他的各个民族都是少数民 族。让幼儿了解中国一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引入本课的具体内容, (请来几个做客的少数民族娃娃,让幼儿观察),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2. 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这三个少数民族的主要特征。我 采用游
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坐上飞毯分别到各少数民族地区去了解各地的生活习惯及服饰特 征,通过认识、巩固加深幼儿印象。通过电化教学法,让幼儿看PPT,教师讲解,由教师的 导语让幼儿进一步仔细观察,在幼儿冋答的基础上由教师小结,由此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 表达能力。然后是配班老师和幼儿的情境表演,幼儿学习各民族舞蹈,这样避免了单纯的说 教,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知识,让幼儿大致了解他们的音乐及舞蹈,这样满足孩子爱唱 爱跳的欲望,培养音乐的感受力及欣赏、表现的能力。
3. 懂得要尊重少数民族,我们汉族和少数民族一家亲。在结束部分出示了屮国大地图, 让幼儿
知道了今天认识的这三个少数民族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了解在全国还有好多少数民族, 我们要尊重他们,我们都是一家人。这与开头呼应,乂是全课的“点睛之笔”,再一次理解“民 族大团结”的含义。最后采用记录的方式了解幼儿完成目标情况,检验了活动效果,让幼儿 感受到了 “团结”、“欢乐”的氛围,活动达到了延伸。
活动流程:
1、欣赏辨别
(1)活动导入:这几天,我们收集到了许多少数民族的资料,知道少数民族都非常好客,
这次有两个少数民族娃娃请我们去做客,你们想去吗?
(2) 集体欣赏:我们来听听是哪两个民族的娃娃?
(3) 个别交流:这段音乐听上去有什么感觉?觉得是哪个民族的? 2、 想象创造
(1) 经验交流:倾听音乐后交流藏族娃娃和维吾尔族娃娃怎样迎接客人? (2) 想象创造:幼儿边听音乐创编动作表现。
(3) 个别交流:你在做什么动作?幼儿间互相模仿表现。 3、 表现交流
(1) 小组表演:幼儿自由选择扮演角色听咅乐表现。
(2) 互相欣赏:能辨别音乐,听到音乐与之相应的民族娃娃表演。 4、 情感迁移:还想到哪些民族去看?
整个活动以欣赏表现为主线,在平时活动中孩子们积累一定的音乐经验,因而在倾听音 乐时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听到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时,孩子们觉得活泼、轻快,当听到 西藏的咅乐时,孩子们觉得有点快有点慢,用抒情的词语进行解释。为了拓展幼儿想象的空 间,孩子们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述,想象新疆娃娃和藏族娃娃他们各自不同的风情,在听着 音乐做些什么?鼓励幼儿用动作进行表现,提供了自由展现的机会。孩子们按意愿选择自己喜 欢的民族,融入到扮演的角色中,从中感受到民族的多元文化,使幼儿乐意表现对音乐美、 服饰们美的审美情趣。
五、活动效果
社会活动如何摆脱枯燥、单调的形式,让幼儿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识、开阔眼界,我在活 动的设计、教具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动脑筋。在活动设计上幼儿全方位、立体式地 了解各个民族的特点,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想像力、创造力、鉴赏力,充分感受美、欣 赏美,课堂气氛活跃,避免了社会活动中单一的说教,老师用情绪与动作感染幼儿,教具能 够吸引幼儿,目标完成很好。另外,以记录的形式检验活动效果,更直观、更有效,符合大 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今后可在其他活动中继续使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各环节衔接合理,一环紧扣一环,条理清楚,活动效果明显,每个孩子们都能 注意力集中,对活动感兴趣,但教师的提问语有欠妥的地方,有些提问没有意义,可直接开 门见山地讲给孩子们听,教师的肢体语表现力再强些效果会更好。在今后我一定要加强自身 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语
言逻辑能力及肢体表现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