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沧浪亭资料

沧浪亭资料

来源:星星旅游
目录

1.沧浪亭的地理位置

2.沧浪亭的历史

3.沧浪亭的游览路线

4.沧浪亭水系分析

5.漏窗的分析

6.窗棂的分析

7.洞门的分析

8.地面铺砖的分析

9.沧浪亭中植物栽植手法

10.沧浪亭的特点

11.总结

沧浪亭地理位置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沧浪区三元坊附近,毗邻颜文梁纪念馆。

配以平面图片

历史由来

沧浪亭的面积约为16亩,其原址曾是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亲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的池馆。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因谗言被罢官,他流寓吴中时,见孙氏旧园遗址高爽僻静、野水萦回,就以四万钱购买下来,在北部土山傍水处筑一小亭,并以《楚辞 渔夫》中“沧浪之水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取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

配以国画图片

游览路线

画出游览路线 沧浪胜迹坊 石梁桥 大门 面水轩 复廊 观鱼处 妙室闻香 沧浪亭 明道堂 瑶华境界 看山楼 印心石屋 翠玲珑 仰止亭 五百名贤祠 清香馆 御碑亭 流玉潭 藕香水榭

平面图展示 一个景观 一个动画 一张观赏处的图片 游览路线表示

沧浪胜迹坊

沧浪胜迹坊石碑坊原立于沧浪亭门前,三门四柱、檐角飞翘,显得古朴、庄严。是苏州唯一树有石牌坊的古典园林,现移至人民路口。

沧浪胜迹坊图片 平面图展示

石梁桥

始建于康熙年间,初为木构赤栏桥。当时沧浪亭的正门在南面,园北仅开了扇小山门,是为了通游屣。巡抚宋荦重修沧浪亭时,在山北所横“略杓”,名曰:红桥。

如今的石构三曲平桥为乾隆南巡时改筑,当时桥栏仍为赤栏。

咸丰年间,沧浪亭园林毁于十年兵火。直到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再度重修。也是从此时起,将原南正门以一道漏窗粉墙围封,并将北门改为园之正门,且是唯一进出之园门(即今状),而“红桥”也由此而成为出入园门的唯一通道。

石梁桥图片 平面图展示

沧浪亭大门

沧浪亭入门大厅,三开间,面积115.76平方米。过去作为官署园林时,是为入园的达官贵人们的停轿之处,轿夫亦可在此小憩等候,故又名“轿厅”。现为售票与检票场所。

文征明隶书“沧浪亭”门楼,迎面可见湖石假山作为影壁。

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建。厅的东西两侧壁间,嵌有历代重修记刻碑和《沧浪亭全景石刻图》,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史料。游人可以通过这些碑刻,充分了解千古名园屡废屡兴的沧桑历史。

大门正面图 平面图标示出来 画作展示

面水轩

面水轩位处园北岸,此轩面北临流,貌似旱船,轩为四面厅,面积107.15平方米。

此处原为“观鱼处”,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重修后改为“面水轩”,取唐杜甫诗:“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之意,故名。

此轩面北临流,庭前古木参差交映,轩左复廊一条蜿蜒而东,两面可行,内外借景,隔水迎人。相传,临河一带旧有湖石玲珑,形有五百罗汉像之说。

剖面图沧浪亭面水轩位于大门东水池转折处,东端有复廊与钓鱼台相连,西端有廊与大门相连,面水轩成为由大门至钓鱼台的长廊中的重点,打破了构图上的平直、单调图片展示 剖面 立面图 平面图标示

复廊

进入沧浪亭后紧靠沿河有一条复廊,也就是围墙两侧各有一条走廊,复廊的北廊紧靠院外的葑溪,南廊临近园内的中央主山和沧浪亭,廊间墙壁上还开有许多图案各异的精美漏窗,无论你是在北廊或是南廊通过这些漏窗,你既可以看到园外的风光又可以看到园内的景色。

图片 平面图展示

观鱼处

观鱼处,又名“静吟亭”,位于园东北水边。古“北碕”处,面积14.86平方米,尖顶。

原名叫“濠上观”,俗称“钓鱼台”。取意于庄、惠濠梁问答和庄子濮水钓鱼的典故,旨在表现园主归隐园中,超然于世的清高境界。

图片展示 平面图标示

闲吟亭

座落在园之东隅,闻妙香室北侧,是一半亭,面积11.20平方米,翘角飞檐。清同治时巡抚张树声建,取闲暇吟咏之意。

图片 平面图展示

闻妙香室

座落于“明道堂”东侧,面积95.94平方米。

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题。额取唐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句:“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妙香,是指这里的梅花之香。

此处原为读书处,室南竹外一枝斜,铁骨冰姿。室北遍植梅花,待到天下而春时,梅苞初放,寻梅者纷至沓来,倚栏俯凭,自成丽景。

图片 平面图 展示

沧浪亭

此亭筑于山之岭,正四方形,面积31.36平方米,高旷轩敞,石柱飞檐,古雅壮丽。

宋庆历间,文人苏舜钦始创,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而名。

今天我们看到的亭子,乃是清康熙三十四年宋荦抚所筑。

沧浪亭,方形平面,梁柱皆为石构,灰瓦歇山卷顶棚,四檐角高高翘起,显得古朴沧桑。

剖面图 图片 平面图 展示

明道堂

堂居园中央,是为园中主厅,面积234.42平方米,旧时为会文讲学之所。原名寒光堂,后取苏舜钦《沧浪亭记》中“形骸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句意改名为“明道堂”。

东西两旁走廊的高度达2米,明道堂周围有回廊,三界回顶,圆作梁架,前为船篷轩,上有草架。建筑面阔五间,宽16.10米,进深12.95米。檐高4.40米,卷蓬歇山顶。

图片展示 平面图 剖立面图

瑶华境界

屋在“明道堂”南对面,三开间,面积46.80平方米。两侧走廊与“明道堂”相连接,形成一体。此处原为古戏台。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

南宋绍兴初,抗金名将韩世忠居此,筑梅亭,取名“瑶华境界”。意指民间传说中的“遍植梅花的仙苑幻境”。

1932年,戏台塌毁,当时靠义募善款,改为平屋三间,移瑶华境界额悬于正壁间,遂成今状。

图片 平面图 展示

看山楼

楼居于园之最南隅。筑于“印心石屋”之上,沿黄上铺成的石阶登之,共三层,面积56.80平方米。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筑。取卢集“有客归谋酒,无言卧看山”诗意而名。

楼前为一层,后为二层,高低层檐交错,飞檐翘角,外形别致,富有动态。楼柱网布置灵活,东西宽5.85米,南北深9.85米,底层高3.30米,二层檐高2.70米。屋顶均为歇山式。

图片 平面图 剖立面图

印心石屋

屋居园之最南隅,此屋全部用黄石堆砌,面积56.80平方米。

清道光七年,道光旻宁亲笔御书“印心石屋”四字,赐予江苏巡抚陶澍。巡抚陶澍为感皇恩,在重修沧浪亭时,在园之南隅新增筑此屋,并将皇上御书作门额,以示皇恩浩荡。

图片 平面图 剖立面图

翠玲珑

座落在“五百名贤祠”南,是三间小屋倚角而建,面积166.30平方米。

此额,南宋韩世忠时所题,取苏舜钦诗:“秋色入林红暗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之意。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建。

翠玲珑和一般建筑不同,是有三座平面形状和大小和均不相同的小轩,互相垂直相逢组成。外形小巧朴素,和周围环境协调。东面和西面各有曲廊相接,形成小院。主建筑位于西端,面阔三间,宽9.20米,五界回顶圆作,进深4.90米。南面中间为长窗,两间次均为半窗。两侧山墙上未景窗。另两座建筑均为两间开,三界回顶圆作,四周均为半窗和景窗。建筑檐高2.95米,硬山顶。

剖立面 图片 平面图

五百名贤祠

位于“明道堂”西侧,“清香馆”南背面,面积175.16平方米。堂内壁间嵌有刻碑25方,列有五百九十四位名贤刻像,系以传赞。正中悬挂“作之师”三字牌匾。这些乡贤名宦的高尚品格和所做的贡献将做人师表。

图片 平面图 展示

清香馆

“明道堂”西侧数十步间隔,就是“清香馆”。座南面北,五开间,面积95.47平方米。“清香馆”又名“木樨亭”,南宋绍兴初韩世忠所题,该亭久已不存,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筑“清香馆”,取唐代李商隐诗:“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之意。

图片 平面图 展示

御碑亭

此亭处在门厅与步碕廊间,是为廊亭。面积9.74平方米,壁间嵌有刻碑,其中康熙御诗一首,对一幅。这是康熙南巡时为表彰地方上的重要官吏,而亲笔书赠巡抚吴存礼的。康熙五十八年 (1719年),吴存礼以宣扬皇上恩德,勉尽厥职,将康熙御诗一章,饬工庀材建御碑亭于园中,其旁屋宇亦令增修,以助亭之壮丽,同时敬诫后之官吏。

图片 平面图

流玉潭

有此一谭,正如诗眼,映出真山林的生机、灵动和气势。

图片 展示

藕花水榭

水榭居门厅西侧南岸,面北临流,三开间,面积89.69平方米。因榭北溪流中植有荷花,故名“藕花水榭”,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筑。

榭南、北立面形式不同,南有外廊,显得开放,北为白墙,上辟支摘窗,稍显封闭。建筑面阔四件,宽16.05米,前为廊川,内为五界回顶圆作,进深5.70米,檐高3.15米,硬山顶。

图片 平面图 展示 剖立面

水系分析

沧浪亭之水不属于任一种,却是合二为一。葑溪河绕园而过,虽不是园中之物,但沧浪亭的景之美一半源于此。水是园林的围墙。园内沿河一条复廊,廊间墙壁上开有许多图案各异的漏窗,从园内透过漏窗往外看,可以看到园外河流,可谓“景外有景”。

廊墙分隔内外,一双跨在廊墙两侧的廊檐将园内的山和园外的水紧紧地衔接在了一起,营造了山、水互相借景的效果,也弥补了园中缺水的不足。

园内一湾小池,处于山丘西侧,虽可归于集中之水,却偏于庭园一侧,四周山石环绕,形状模拟自然湖泊,呈不规则形,即使仅是点缀作用,却形成了一种环山抱水的格局

漏窗分析

漏窗开设在廊墙上,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两得。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倘移步看景,则画面更是变化多端,目不暇接。

沧浪亭漏窗最为经典的是从明道堂到翠玲珑所呈直角墙面“春、夏、秋、冬”,巧妙地安放了具有季节象征的柳树、荷花、石榴、腊梅漏窗一组,而且这组漏窗与贴水复廊的建筑截然不同,造型感强,工艺复杂,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图片 展示

窗棂分析

冰裂纹

冰裂纹,形状犹如冰裂后的纹路,极为优雅别致。

冰裂纹因有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的美好寓意,常常用在园林中雅致幽静的地方,与周围环境相衬映,是园主高洁人格的自我写照。

冰裂纹还常常和六角雪花结合成冰雪图案。

图片 展示

步步锦纹

步步锦纹,是横线和竖线按一定规律组合在一起,周围嵌以简单装饰的一种线条图案,犹如人走的阶梯。将这种装饰花纹冠以“步步锦”的美称,反映出人们渴望不断进取、一步步走上锦绣前程的美好愿望。

图片展示

灯笼纹

沧浪亭翠玲珑窗棂的灯笼纹与步步锦纹结合,寓意为前程光明。

图片 展示

海棠花

海棠花纹寓意为满堂生辉,前景光明。

沧浪亭五百贤祠堂和瑶华境界窗棂,海棠花瓣略小,1图中窗棂郑重为象征太阳的大圆,添光明之色;2图中北向窗棂的十字穿海棠花纹,给人以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之感,与堂额相得益彰。

景窗仔芯均为十字穿海棠花纹,中心嵌入象征太阳的圆形

蝴蝶纹

蝴蝶纹镶嵌在扁方、长方、八角等处,可将画面点缀的秀美多姿;蝴蝶纹的式样也可同中有异、因地制宜发生着变化。

夔龙纹窗棂

沧浪亭闻妙香室的夔龙纹嵌蝴蝶有芯景窗。

书纹饰

书纹饰是一种以竖形隔心为主的简单隔条图案

沧浪亭闻妙香室,本位园主课读诗书之处,书条纹窗棂无以增添着书卷气,既简朴大方,有素朴雅致。

万字窗棂

万字原为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

万字纹窗棂的式样有上下万字纹,中间嵌有长方,或中间嵌正方或中间嵌扁方。

沧浪亭“翠玲珑”窗棂为宫式万字纹,窗外一片翠竹。“日光穿翠竹”,室内外皆绿。

窗外景色不同,依然气象万千。

洞门的分析

宝瓶形洞门,取“平”的谐音,象征平安。瓶又是观音菩萨的法器,施法救难,具有神奇的力量,成为令人膜拜的神器,象征驱邪吉祥。

沧浪亭五百名贤祠满月门“周规”与“折矩”未入门,已有“周还中轨,折还中矩”的肃穆感。

地面铺装

沧浪亭五蝠捧寿铺地图案 五蝠捧寿反映追求长寿平安的愿望

沧浪亭盘长、鱼钱铺地图案 鱼象征富贵,钱象征前途无量。

沧浪亭六边形铺地图案 六边形称六合,在古老的解释中意思是天地四方。

沧浪亭菱方形铺地图案 取自古老的巫术,意在克邪压正

沧浪亭厌胜钱铺地图案 厌胜钱是古老的

沧浪亭植物运用分析

沧浪亭在植物的运用上体现了不同的手法: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等。沧浪亭

的东南部运用了孤植手法使得天空(背景)和院内空间形成图底关系,在入口大门

的位置运用对植的手法形成呼应,不仅是对入口空间的强化,也是对此标志意义的

恰当表达与呼应。在真山林上运用群植和丛植形成自的山林野趣,不致使山林又虚

假之感。

沧浪亭小景特点分析

花木配置沧浪亭,四周环绕着高大的乔木,五、六棵。由各树中心联线所组成的交点几乎与亭的中心相重合,从而保持了均衡。

园中的路。或盘山腰,或临池岸,均顺应地势而纤盘图示为沧浪亭盘山小径,有引人

入胜之感。

沧浪亭某小院处理,借廊的转折而形成“L”形小院。有效地增强了空间的层次变化

沧浪亭,与一般庭园不同。其主要景区是围绕以山林为核心而形成的空间院落。土山之上怪石林立,乔木参天。虽欠开朗,却深得山林野趣。

总结

(2)根据“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理念,运用“小中见大”缩移、再现咫尺山林的自然景观手法;追求诗情与画意相熔铸的情景;借鉴诗歌文学的立意与结构;遵循画理,画法造园,从而造出含蓄、凝练、隽永,犹如诗歌的情调与韵律以及绘画般的构图形式和笔墨意趣。

(3)沧浪亭中主要建筑物有:轩、堂、亭、榭、馆、祠、楼、室、廊,观等。

(4)在沧浪亭中也堆石成山,这也是沧浪亭著名的特征之一。

(5)充分用河水造景,加上园中挖池堆山,使得有限的空间变得开阔且丰富。

(6)在造园手法上也充分运用了卜筑相地、经营位置、步移景换、小中见大、虚实相生等。

(7)在成景类型上也运用主景、借景、框景、对景、漏景、障景、影景等手法。看山楼的突兀出现,是一种主景的手法,突出这个制高点,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风景,也出于突出这个观看全园最好去处的考虑。运用门洞和漏窗的结合既加强了空间的联系,又丰富了空

间的层次,而且产生一种层层叠叠相互衬托的景观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