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七课《雷电颂》节选自郭沫若所创作的历史剧《屈原》中第五幕第二场。当我上这课给学生教授“一切景语皆情语”时,不自觉地联想到大学所读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中与之类似的一幕———“暴风雨”场面。
郭沫若在1942 年完成了历史剧《屈原》并搬上了舞台,它的演出轰动了重庆山城。然而,个别好心朋友都劝作者把“雷电颂”改为“天问”或别的场面。其理由是“雷电颂”与《李尔王》里的“暴风雨”场面“有平行”,甚至警告说:“暴风雨的题材里,莎士比亚已经发展到这样的高度,因此超过它是很难的。”这一建议,郭沫若并未采纳。
但是,“雷电颂”与“暴风雨”是否“有平行”,对《屈原》与《李尔王》应当怎样估价艺术性,“平行”论产生的原因何在?弄清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认识和评价《屈原》及郭沫若的历史剧都是有益的。
一、是否有“平行”
《屈原》与《李尔王》里,虽然都出现了风雨雷电场面,但是,人们一般称前者为“雷电颂”,而称后者为“暴风雨”,这是因为两者有着内在的区别。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两个剧中风雨雷电的台词,就会感到屈原的那段独白完全是一首浪漫主义抒情长诗,是饱含着哲理的对于风雨雷电的颂歌。我们感受到的是他与风雨雷电的同化和融合,它是“雄伟的诗歌,是震撼的雷,是耀眼的电,是最强烈的生命的呐喊”,是抒情而壮美的“雷电颂”。李尔的独白却又是一种悲苦的宣泄。这个退了王位的李尔把所有权力与财富都分给了两个女儿,当他遭到女儿的遗弃,处于风雨交加、雷电轰鸣的荒野时,他只能把满腔怨愤倾诉于风雨雷电, 企图求助于自然力来替他申冤。然而,大自然并不理解他的苦恼,只是无情地把那“可怕的威力”降临在“这个白发的老翁”头上,因此李尔又诅咒大自然“太卑劣”。在这里,我们听到的是撕裂了肺腑的哀歌,是倾泻于风雨雷电的痛诉,这在基调上与屈原的“雷电颂”有着明显的区别。
二、《屈原》与《李尔王》的艺术估价
由“雷电颂”与“暴风雨”的“平行”论,自然会引出《屈原》与《李尔王》的艺术估价问题。
在题材的来源上,《屈原》主要来自《离骚》《史记》《战国策》《韩非子》等史书中的有关史料,郭沫若对屈原做过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占有史料之丰富与研究工夫之坚实,是他进行艺术构思的雄厚材料和思想基础。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创作的诗剧《湘累》是构思的一个初步标志。可见《屈原》酝酿构思过程是相当长的。《李尔王》的材料主要来自民间,同时也参考了贺林希德的《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编年史》,来自民间的材料又主要是旧剧中两个同名剧本及英国民间故事。由于莎士比亚来自民间,对民间文学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就能够从民间文学中吸取养料,创造出带有传奇色彩的《李尔王》。题材的来源不同,作家的气质不同,也就直接导致了作品的差异。
在主题思想与社会效果上,也有明显的不同。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文艺巨人,他的《李尔王》通过借古喻今手法,形象地揭示了文艺复兴时代英国社会的种种矛盾, 突出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暴。在表现这个重大的主题上,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超过了过去关于李尔的所有艺术品。以前关于李尔的戏或故事,基本上都是喜剧结尾。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真实地反映了那个风暴时代的悲剧,揭露了那个时代统治阶级的贪婪、残酷与罪行。20 世纪40 年代,出现了《屈原》。《屈原》诞生的时代,是我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暴虐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时代。中国人民面临着严峻考验,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关头。为拯救祖国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抗日主张,号召并团结广大爱国力量开展民族民主解放斗争,给国民党反动派以严重打击,使其卖国投降阴谋难以得逞。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郭沫若写下了著名的史剧《屈原》,他“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着我们当时的时代”,从而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
三、“平行”论的症结
“平行”论的出现,并非怪事,却应当引起我们深思。为什么历史上无数同样题材和形式的作品,人们很少说它们是否平行,而“雷电颂”一出现,就有人感到它与“暴风雨”“有平行”。我们考虑主要原因有两点:(1)因为题材和品种
相同的文艺作品数不胜数,
人们无法也难以去一一辨别其异同。(2)鹜远性。人们有一种可怕的习惯。其表现之一便是鹜远的习性。到了20 世纪,莎士比亚终于获得了全世界的广泛承认。郭沫若的命运比莎士比亚好得多。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早已承认并高度评价了他,他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可是也有那么一些人,不识庐山面目,对郭沫若以恶言秽语相加。然而,莎士比亚还是莎士比亚,郭沫若毕竟是郭沫若。他们的成就和业绩决不是污言秽语所能抹杀的。
中国人民爱看《李尔王》,也爱看《屈原》。莎士比亚为中国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经验,郭沫若也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丰碑。我们期待着出现更多的莎士比亚,更多的郭沫若,更多的《李尔王》,更多的《雷电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