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卷第11期 农药 Agrochemicais V01.45.NO.1l NO'q.2oo6 生! 科技与开发 应用诱变法筛选抗草甘膦水稻植株 魏松红 ,纪明山 ,张希科 ,孙桂玲 f1.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沈阳1 10161;2.沈阳化工研究院,沈阳1 10021) 摘要:应用紫外线和叠氮化钠对水稻种子进行诱变,在含有不同浓度草甘膦巾进行种子筛选。在40mL/L草 甘膦筛选条件下,经过紫外线照射不同时间(0.5、1、1.5h),诱变筛选出16粒水稻种子,经5mmol/L叠氮 化钠浸泡不同时间(1、2、3h),筛选出ll粒种子。将所筛选出的种子苗期进行40mL/L草甘膦筛选,筛选 出4株抗草甘膦的水稻植株。 关键词:抗草甘膦水稻;诱变;筛选 中图分类号:TQ4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6・041 3(2006)1 1-0735・02 Selection of glyphosate—resistant rice with m utation WEI Song—hong’。JI Ming・shan’。ZHANG Xi-ke 。SUN Gui—ling’ f1.CollegeofPlantProtection,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henyang110161,China;2.ShenyangResearch Institute ofChemicM Industry,Shenyang 110021,China) Abstract:The rice seeds were mutated with ultraviolet rays or NaN and selected in glyphosate with different concen ̄afion.16 seeds were obtained with ultraviolet rays(0.5,l,1.5h)mutation and ll seeds wih 5mmolt/L NaN (1,2, 3h)mutation in 40mL/L glyphosate.The selected seeds were planted and the seedlings were treated with 40mL/L glyphosate,then obtmned 4 glyphosate-resistant rice. Key words:glyphosate-resistant rice;mutation;selection 2.1紫外线诱变 草甘膦(glyphosate)是世界上销量最大、使用面积最 1.广的非选择性除草剂,具有杀草谱广,几乎能有效防除 将水稻种子平铺于培养皿中,用紫外线照射O.5、1、 5h,分别用含l0、40、200mL/L(制剂用量,下同)草甘 所有一年生与多年生禾本科、双子叶杂草以及灌木,长 1. 期使用杂草也不易产生抗药性,且在土壤中易降解,对 膦的药液催芽,以清水为对照,5d后观察发芽情况。环境安全等优点,因而以草甘膦为目标创制抗性作物品 1.2.2叠氮化钠诱变 种成为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世界上已开发了3O多 将水稻种子平铺于培养皿中,用5mmol/L叠氮化钠 个抗除草剂品种,以孟山都和艾格福为代表的农药公司 浸泡1、2、3h,将叠氮化钠浸泡过的水稻种子用清水 通过基因_T程研究,已成功创制出一系列抗多种类型除 冲洗干净,分别用含10、40、200mL/L草甘膦的药液 草剂的作物品种,孟山都公司已创制出抗草甘膦玉米、 催芽,以清水为对照,5 d后观察发芽情况。 大豆.棉花、甜菜、水稻等作物【l1。我国选育抗除草 1.2.3抗草甘膦水稻植株的筛选 剂作物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在大田广泛推广 将通过诱变法筛选出来的水稻种子播种,3叶期 种植的抗除草剂作物。现有的抗除草剂作物大多数是转基 应用40、80mL/L不同浓度草甘膦进行叶面喷药处理, 因产品,而转基因作物的潜在问题的争论一直未休I2_ 1。 以没有诱变的水稻植株为对照,3d后观察稻苗生长 所以,利用常规育种方法选育非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更 情况。 具有发展前景。作者应用紫外线和叠氮化钠诱变法分别 对水稻生产主栽品种辽粳294进行诱变,筛选对草甘膦 有抗性的水稻植株。 2结果与分析 2.1紫外线诱变筛选抗草甘膦水稻种子 经不同时间紫外线诱变(见表1),草甘膦浓度为 10mldL的水稻发芽率为88,O%一93,6%,对照1为91,8%,对 照2为98,9%;草甘膦浓度为40mL/L的水稻发芽率为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草甘膦水剂(美国孟山都公司北京代理处生产)。 1.2方法 收稿日期:2006—01—10 供试水稻种子为辽粳294水稻种子;供试药剂为41% 0,9%-1.3%,对照1为0;草甘膦浓度为200mL/L的水 稻发芽率均为O。因此,40mL/L草甘膦浓度适于筛选, 应用紫外线诱变共筛选出1 6粒水稻种子。 作者简介:魏松红(1974一),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药毒理学及植物基因转化。E—mail:songhongw125@sohu.cor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36 表1紫外线诱变水稻种子发芽情况 处理经诱变的水稻苗存活,而对照植株枯黄;80mL/L草 甘膦处理经诱变的水稻苗和对照植株均变枯黄。可见, 经紫外线和叠氮化钠诱变筛选出的水稻植株能耐40mL/L 浓度的草甘膦。 表3水稻喷施草甘膦生长情况 3讨论 注:对照1没经紫外线诱变.在不I司草甘膦浓度中催芽;对照2没经紫外线 诱变.在水中催芽。 我国在抗除草剂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 2.2叠氮化钠诱变筛选抗草甘膦水稻种子 经不同时间叠氮化钠诱变(见表2),草甘膦浓度为 l0mI/I.的水稻发芽率为88.7%-91.3%,对照l为89.9%,对 照2为97.4%;草甘膦浓度为40mL/L的水稻发芽率为 0.6%-0.9%,对照l为0;草甘膦浓度为200mL/L的水 稻发芽率均为0。因此,40mL/L草甘膦浓度适于筛选, 应用叠氮化钠诱变共筛选出ll粒水稻种子。 表2叠氮化钠诱变水稻种子发芽情况 年代,由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 研究所合作获得转基因抗莠去津大豆,这是我国获得的 最早的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美国、阿根廷与巴西 l997年开始销售抗草甘膦大豆,仅美国的种植面积就 达70万公顷,由于此类抗性品种的扩大种植,引起大 豆栽培技术与耕作方法的变革[5-6I。本实验应用紫外线 和叠氮化钠诱变筛选抗草甘膦的水稻植株,苗期通过 草甘膦处理已得到对40mL/L浓度草甘膦有耐性的植株, 应进一步对后代植株继续筛选,得到具稳定抗性的耐 草甘膦水稻植株。 参考文献: [1】 苏少泉.生物技术与抗除草剂作物[M】.北京:化学T业出版 社,2002:83-85. [2】 贾士荣.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及食品安全性 .生物T程进展, 1997,l7(6):37-42. [3】James C.Gobal status and distribution of commericial transgenic crop in l997[J1.Biotech Develop Monitor,1998, 35:9-l2. [4】 苏少泉.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与除草剂开发及应用[J】.农药, 2002,41(7):3-7. 注:对照1没经叠氮化钠诱变.在不同草甘膦浓度中催芽;对照2没经叠氮 化钠诱变,在水中催芽 [5】 李海军,孟庆民,祝丽英,等.抗除草剂作物的选育研究概况 [J】.杂粮作物,2003,23(1):30—32. [61 Shaner D L.The impact of glyphosate—tolerate crops on the use of other herbicides and on resistance management[J].Pest Manag Sci,2000,56:320—326. 2.3筛选抗草甘膦水稻植株 将筛选出的水稻种子播种,诱变后出苗率较低,3 叶期用不同浓度的草甘膦筛选(见表3),40mL/L草甘膦 (上接第734页) 责任编辑:夏彩云 inhibitors of skin tumor promotion(V)[J】.Shoyakugaku Zasshi,l989.43(2):l35一l41. 参考文献: 【1】TsuchiyaH,SatoM.Comparative study on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phytochemical flavanones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 [5】刘长欣,刘思全.贾素贞,等.瑞香科植物芫花杀虫有效成分 研究[J】.农药,2002,4l(3):20—21. [6】姜晓华,丁宇,杨光富.黄烷酮类植物抗毒素的研究简介….华 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4(4):427—432. phylococcus aureus[J].J Ethnopharmaco,1996,50(1):27—34. [2】Kim H K,Namgoong,Soon Y.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lfavonoids:mouse ear edema inhibition arch[J】.Pharmacal Res,1993,16(1):18-24. [7】薛红艳,王子成,邹继庆.珀金法合成肉桂酸的条件研究….齐 齐哈尔大学学报,2003,l:8一l0. [3】Hu Changqi,Chen Ke.Shi Qian.An anti—HIV principle from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and a structure—activity correlation [8】陈俊杰,李裕林.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厦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2,6:65l一655. with some related flavonoids[J].J Nat Prod,1994.57(1):42—51. [4】Konoshima T,Takasaki M.Kozuka M.et a1.Studies on [9】胡红利,覃章兰,李超.黄烷酮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化 学通报,2003,l:l2.1 8. 责任编辑:赵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