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新人教有答案)
2014-2015西安市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新人教有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正确的一组是()(2分)
A.黄晕(yùn)伫(zhù)蓄炫(xuàn)耀骇(hài)人听闻 B.椭圆(tuŏ)应和(hè)哀号(hào)昂首挺(tǐng)立
C.匿(nì)笑滑稽(jī)喑(yīn)哑心旷神怡(yí) D.称(chèng)职窸窣(sū)狩(shòu)猎更胜一愁(chóu) 2.下列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副油画的颜色喑哑,色彩应该要调得更艳丽一些。(将“艳丽”改为“明丽”)
B.他一意孤行,最终把事情搞砸了,得到了训诫。(把“训诫”改为“教训”)
C.她的眼睛近视了,看什么东西都是迷迷糊糊的。(把“迷迷糊糊”改为“模模糊糊”)
D.生活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踌躇满志,要相信自己!(“踌躇满志”改成“灰心丧气”)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2分) A.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森林里玩耍,同学们快乐得像一群小鸟。老师的身
心得到了放松,同学们的视野开阔了不少,真是各得其所。
B.这下子,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小明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啊!
C.这事可真叫他喜出望外。
D.我絮絮叨叨、婆婆妈妈地谈起去欧洲旅游的感受。 4.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比喻) B.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反问)
C.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比喻)
D.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夸张) 5.下列各项里对课文分析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化石吟》是一首赞美化石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标题中的“吟”,在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B.《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C.《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是法国小说家法布尔。
D.王湾和马致远不同时代,但《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却相同。 6.背诵默写(8分) ①,一山放过一山拦。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③,夜泊秦淮近酒家。 ④,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可据理臆断欤? ⑦《夜雨寄北》中诗人想像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 7.综合性学习(5分)
①、走进花季、雨季的我们,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增添了许多莫名的烦恼。七年级(1)班准备搞一次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始前,老师让你在黑板上写上一句简洁凝练的主题语,营造活动氛围。2分
主题语:
②、学校新建了“心理咨询室”,请你为这个咨询室取一个阳光有活力有朝气的名字。1分 名字:
③、假设你有一个同桌随着父母转学了,到了新的环境很郁闷,他给你打来电话,请你帮助他出出点子清理烦恼。2分 金点子: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十年前妈妈(10分)
那是在十年前的一天,当这位老师正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家里睡觉时,突然间,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出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啊!”
在话筒里还传出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边人的呵斥声。
她回头眺望着一边正在看电视的唯一女儿,心中立即就明白过来。
肯定是有一位小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编了一个电话号码,才碰巧打到这里。她当然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
但自己是老师,说不定她就是自己的学生呢?
透过电话,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可怕的境地。
犹豫了片刻之后,她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对了,就这样做。于是,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之后,就赶了过去。
正如她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立着一位满脸泪迹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的大声斥责着。 她一下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道:“有什么跟我说吧,不要吓着孩子。”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几十元罚款,才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并看清楚了那张被泪水与惊恐,弄得一塌糊涂的脸。
她笑了起来,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临走时,她还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里面有好多书呢。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的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的跑走了,便再也没有出现。
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十年的光阴,一晃
而过,她早已忘记了这件事,依旧住在这里,过着平静安祥的生活。
有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当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露着满脸的笑容,手中还捧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她疑惑的问道,那女孩激动的说出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个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发现,原来她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十年之后,已经顺利从大学毕业,现在还特意来看望自己。
这个年轻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冒充我妈妈,解救了我,但我总觉得,这十年来,一直都想喊您一声,妈妈。” 老师的眼睛里,也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的问道:“如果那天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女孩的脸上,立即变得阴沉下来,轻轻摇着头说道:“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是去死。” 老师的心中猛然一颤,开始暗暗庆幸。自己当年在一念之间所做出的决定,竟然可以如此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一起笑了起来。 8、当这位老师接到电话得知事情完全与自己无关,但她还是作出了施以帮助的决定,她作出这种决定的原因是什么?答出两个原因。(2分)
9、“她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请问“这个念头”指什么?(2分)
10、结合加点词,谈谈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2分) 她一下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 11、文章开头为什么不从小女孩偷书写起,而是从这位老师接到电话开始?(2分)
12、找出文章中与标题照应的一句话。(2分) (二)生命化妆(13分) 林清玄
(1)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2)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表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3)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4)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
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凸现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和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5)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6)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7)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8)“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
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9)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章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10)我为这位女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并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
(11)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12)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13、联系上下文,揣摩第(1)、(9)段中加点词语“化妆”的具体含义。(4分) ①以化妆闻名: ②生命的化妆:
14、在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过程:(2分)
好奇轻视→刮目相看→→致敬→→体悟。
15、第(5)段中说“化妆的最高境界是无妆的,是自然”,第(8)段中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16、文章最后一句“可惜,在表象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中的“这个道理”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7、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2分) A.化师认为最底层的化妆扭曲了人的个性,而拙劣的文章也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B.第(5)段中“我”“刮目相看”的原因是:听了化妆师的叙述后,“我”对化妆和化妆师有了新的认识。 C.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可改变体质。
D.从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体悟到,一切的表象都不是独立自存的,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是从内在里改革。 E.全文以“我”对化妆认识为线索,突出了在表象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这一主题。 四、文言文阅读(共20分) (一)虽有嘉肴(14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
18、请将横线处句子补全。(2分) 19、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虽有佳肴()(2)教然后知困()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故曰:教学相长也。
2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两处)(2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2、文章中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是哪几句?(2分) 23、说一说自己对“教学相长”的理解。(2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6分)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蚌方出曝②今日不雨③两者不肯相舍④渔者得而并禽之
25、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之,这个成语是,含义是。(2分) 五、作文。(5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
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23分)
1.C2.A3.D4.C5.C6略7.(1)、例:①清除烦恼,满载着七彩梦走进青春。②清理烦恼,快乐成长,③抛弃烦恼,我阳光,我快乐。(2)、例:①快乐驿站。②青春加油站。③心灵快车站。(3)、例:①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登山……;②听听轻音乐,稳定情绪,消除烦躁;③和父母交流,倾诉你的心声;④多做一些事情,不要让自己空闲下来。
二、名著阅读(4分)(1)动物道理(2)无动于衷信以为真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10分
8、处于老师的责任与爱心;可能是自己的学生;小女孩
正处在人生最危难的境地。(答出一点给1分,计2分) 14、感叹惭愧(2分)
15、不设统一答案。示例:不矛盾。这两句话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化妆的。前者是从改变表相的角度来谈的;后者是从改变人的体质和气质的角度来说的,改变容颜等外表的化妆,作用不大。(3分)
16、这个道理是指: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惋惜之情。(2分) 17、CE(2分) 四、文言文阅读20分 18、略2分
19、即使不通,理解不了2分20、略4分 2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分 22、虽有佳肴-------不知其善也2分
23、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2分
24、①正。②下雨。③放弃。④一起。4分
25、鹬蚌相争。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2分 五、作文50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