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关参数对肝硬化的应用价值

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关参数对肝硬化的应用价值

来源:星星旅游
・816 ・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年3月第12卷第6期 I ab Med Clin,March 20l5,Vo1.12,No.6 ・临床研究・ 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关参数对肝硬化的应用价值 赵俊昧 ,郭佳培 △(1.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河北唐山临床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063000;2.河北联合大学 【摘要】 目的 探讨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与肝硬化病情发展的关系,为临床肝硬化病情发展及预后 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确诊为肝硬化的183例初诊患者为试验组,另选取 同期体检健康者167例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各项指标和凝血酶原时间(PT),并按照 Child—Pugh分级法将试验组分为A、B、C三级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红细胞(RBC)计数 [(3.51士0.31)×10 /i ]和血小板(PLT)计数[(105.76±20.77)×10 /i ]均减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O.05);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分别为(94.99±10.69)fI (9.18--4-1.2O)fL、(13.79士1.97) 、(1 7.58±2.24)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O.05)。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加,RBC与PI T计数逐渐减低、RDW逐渐增大,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5);B、C级McV较A级增大,C级PDW较A、B级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在 不同分级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以正细胞均一性贫血(51.37 )最多见,RBC和 PI T直方图均发生改变。结论 RBC和PI T参数可以作为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和贫血类型的观测指标,对 病情监测、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肝硬化; Child—Pugh分级; 红细胞; 血小板; 贫血 D0I:10.3969/j.issn.1672-9455.2015.06.0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455(20l5)06-081 6一O3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临床上早期 AU 5811生化分析仪(美国Beckman公司)检测清篮 (AI B) 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出现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的各种表 现。肝病患者由于合成与清除功能不足,可出现贫血、出血等 症状,因此血常规可表现出特征性的改变。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平均血小板容积(MPV)、 和总胆红素(TBil),试剂购自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 司。使用Stago Evolution血凝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法 Sta— go公司)检测凝血酶原时问(PT)。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 用,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方法应用含0.2 mI 5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 FA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与血细胞的形态改变密切相关,白J 以反映出血细胞体积的异质性,可以与血细胞计数共同反映血 细胞的状态。Child~Pugh分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简单的评 价肝脏储备功能和肝硬化严重程度的方法,并一直用作手术方 法的选择和预后评估的依据。本次试验通过观察肝硬化患者 的血常规变化,并结合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Child—Pugh 分级法 ],进一步分析肝硬化患者红细胞(RBC)和血小板 K )、0.2 mI 109 mmol/I 枸橼酸钠的々用真空抗凝采血管及 分离胶真空促凝采血管,分别采集试验组和埘照组早晨空腹静 脉血各1.8 ml 。5 EDTA K。抗凝血用于RBC和PI T参数 测定;109 retool/I 枸橼酸钠抗凝血于3 000 r/rain离心10 rain 后用于PT的检测;促凝血于3 000 r/rain离心1 5 rain提取血 清用于肝功能的检测。分析仪器均经定期校准,在每批次测试 (PI T)相关参数在不同病变时期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与肝硬化 病情发展的关系,为临床肝硬化的诊断、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 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前均采用配套质控品做严格的质控测定,质控结果均在控。血 常规项目在0.5 h内检测完毕,肝功和PT项目在2 h内检测 完毕。结合临床诊断,根据患者肝功能(AI B、TBil)、P'I’、腹 水、肝性脑病5个指标的检测结果讣算Child—Pugh泮分,分为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在 A、B、C级,并根据评分结果将试验组患者分别纳入A、B、c 组。A组104例,年龄(58.40±12.17)岁;B组52例,年龄 (59.13±12.63)岁;C组27例,年龄(53.74±11.34)岁。3个 组间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83例确诊为肝硬化的初诊患 者为试验组,其中男131例,女52例;年龄22~86岁,平均 (57.92土12.56)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均符合 中华医学会修订的诊断标准,最近2周内均未服用过止凝血药 物,并排除伴有消化道出血、血液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 有可比性。检测并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RBC和PI T相天参 数结果的变化,包括RBC计数、MCV、RDw、PI T讣数、MPV、 PDW及RBC、PI T直方图。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 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167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17例,女5O 例;年龄(23~88)岁,平均(56.28±12.03)岁;均无肝脏、肾脏、 心血管疾病。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 ̄5表示,-组问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 分析;以a一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筹异有统讣学意义。 2结 果 1.2仪器与试剂 采用ABX PENTRA8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及其配套试剂(法国ABX公司)检测血常规。采用Beckman 通讯作者,E mail:jiapeiguo00@sina.corn。 2.1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参数结果比较各组问各项参数均具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年3月第12卷第6期Lab Med Clin,March 201 V! . ! . ・ 817 ・ 有方差齐性。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RBC和PLT计数均降 0.05);RDW呈梯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B、C 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MPV、RDW和 PDW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 中A、B、C 3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随着Child—Pugh分级积分 的增加,RBC和PLT呈梯度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组MCV较A组增大,C组PDW较A、B组增高,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O.05)。A、B、C组M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参数结果比较(i4-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O.05;与A组比较, P%0.05;与B组比较, P<O.05。 2.2 肝硬化患者贫血类型 183例肝硬化患者中,正细胞均 一ALB、腹水、肝性脑病分期、TBil及血浆PT这5项指标组成的 性贫血的发生率最高(51.37 ),其次是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法科学地弥补了这一缺陷。Child— Pugh分级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肝功能分级系统,是评价肝功 (23.50 )和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12.57 ),小细胞均一性贫 血(5.46%)、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3.82 )和大细胞不均一性 贫血(3.28 )的发生率较低。正细胞性贫血所占百分率为 63.94 ,大细胞性贫血为26.78 ,小细胞性贫血较为少见, 仅9.28 。 能储备和肝硬化程度的较好指标,并一直用作手术方法选择和 预后评估的依据。 肝脏是各种造血因子的储备场所,主要生成RBC,其病变 会造成RBC系统的异常改变[2]。RDW是反映RBC体积异质 性的参数,通过变异系数定量表示RBC体积分布的离散程度。 RDW还具有简便易得、费用低廉、时效快、半衰期较RBC和 PLA长的优点[3-4]。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RBC计数较对 照组减低,RDW较对照组增高,且Child-Pugh A、B、C级患者 呈RBC计数逐渐减低、RDW逐渐增高的趋势,与钱超等_3]研 究一致,说明RBC计数和RDW与肝硬化分级和肝脏储备功 2.3试验组和对照组血细胞直方图比较 对照组RBC直方 图曲线平滑,呈正态分布;而试验组RBC直方图较对照组峰底 变宽,曲线相对不平滑,见图1。对照组PLT直方图呈单峰左 偏态分布,曲线平滑;而试验组PI T直方图明显异形,降波呈 不规则锯齿状向右延伸,出现“双峰”“拖尾”或“翘尾”等现象, 峰底明显变宽且曲线不平滑,见图2。 I 能的减退密切相关。本研究试验组MCV较对照组升高,B、C 两级肝硬化患者MCV较A级患者高,但c级肝硬化患者 MCV较B级患者无明显改变。有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 MCV随Child-Pugh积分的增加逐渐增大,也有研究表示肝硬 化者MCV与健康人群比较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C级患者数 .。 30 l00 200 300 量较少或者肝硬化患者病因各异有关 ]。 贫血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可达 75 l6。]。RBc体积(fL) 对照组 RBC体积(fL) 试验组 图1 对照组和试验组红细胞直方图比较 由于造血因子贮存于肝脏,肝脏细胞受损会引起造 血因子减少,进而导致患者造血不足,出现贫血现象。MCV和 RDW的改变可以反映肝病病情的轻重程度,是肝功能损害疗 效观察和肝硬化预后的理想指标之一¨8]。肝硬化患者出现贫 血主要与脾功能亢进、RBC异形、急慢性胃肠道失血,铁、叶酸 及维生素B z吸收不良,以及饮酒、病毒感染等相关l_9]。肝硬化 患者的RBC异形率可达100 ,这些异形RBC易被脾脏破坏, 2 10 20 30 2 10 20 30 是肝硬化晚期容易贫血的原因之一[1 。另外,肝硬化患者因 门静脉高压可导致门脉高压性胃病,也会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 或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中,肝硬化患者的贫血 PLT体积(fL)PLT体积(fL) 对照组试验缀 图2对照组和试验组血小板直方图比较 3讨 论 类型以正细胞均一性多见,其次是大细胞均一性;RBC直方图 也发生了明显改变。正细胞性贫血最多,其次为大细胞性贫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低钠血症、腹水、上 消化道大出血、肝肾综合征及严重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常见 且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目前临 血,小细胞性贫血最少见,与朱俊 研究结果相符。吕云福 等_l 3]研究发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性贫血的发生 率为71 ,多为轻、中度贫血,且为正常细胞性,与本文相符。 但张银涛_l 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表现为大细胞非均一性贫 血,考虑与所选病例的差异有关。另外,本研究发现肝硬化患 床上大多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和肝衰竭期,但该分 期较为粗糙,不能明确体现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由 ・ 818 ・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年3月第12卷第6期 I ab Med Clin,March 2015,VoI.12,No.6 者正细胞小均一性贫血也较多(12.57 ),而蒋丽等 指出肝 硬变性MCV降低或RDW增高患者采用铁剂治疗后,MCV、 RDW和RBC直方图的变化经过从治疗前的MCV降低或 RDW增高到MCV正常或RDW增高再达到完全正常的过 程,与缺铁性贫血治疗后的结果一致。因此,应动态观察肝硬 化患者的RBC参数,当患者表现为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时,结 合RBC直方图分析,不能忽略缺铁因素的存在,这对确定治疗 方案、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PI T不同程度的减少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研究 表明肝硬化引起PI T功能变化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肝脏功能受损时对血液中内毒素的清除能力减弱,内毒素 可诱导PI T凝集、激活并损伤PI T,导致PLT数量减少;(2) 肝功能受损时,合成PLT生成素(TPO)减少 州;(3)雌激素升 高对骨髓的抑制作用;(4)脾功能亢进使PLT损伤破坏增多, 出现PLT各项参数的一系列变化 ”]。另外,肝炎病毒导致人 体免疫反应异常,产生PLT抗体使补体激活,PLT寿命缩短, 破坏增加Ⅲ1 。本研究结果中,试验组PI T计数较对照组明显 降低;随着病情的加重,PI T也持续降低,与徐桂娟等 ” 研究 结果一致。Child-Pugh A级患者PI T水平为(132.72± 21.80)×10。/i ,说明大部分A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尚处 于代偿期,仍有较强的储备能力;晚期肝硬化(Child—Pugh B、C 级)患者多数伴有脾亢,肝硬化发展到C级,PI T水平仪 (63.15±14.27)×10。/L,说明肝功能已严重受损,这与相关研 究结果一致[20-21]。 MPV是经血液分析仪测量后计算出的PI T平均体积,代 表单个PLT的平均体积,是判断PI T减少原因及骨髓受抑制 程度的重要指标 ]。MPV与PLT呈非线性负相关,PI T生 成减少时,MPV降低;PI T破坏增多时,MPV增大;PI T分布 异常导致PI T减少时,MPV变化不大。而本研究结果中,试 验组MPV较对照组明显增大,考虑主要是由于研究对象中脾 亢者较多,肝硬化患者脾脏容量增大及脾内单核一巨噬细胞系 统过度活跃,PI T过分阻留与破坏过多而减少[。 .为丁适应机 体对PI T的需要导致MPV增大。周艳君l2 研究表明,随着 肝硬化分级升高MPV逐渐增大,但本研究结果中A、B、c级 患者的MPV无明显差异,可能与所纳入的肝硬化患者病因各 异有关,掩盖了部分MPV的变化。另外,肝硬化后小红细胞、 RBC碎片等增加,会影响仪器对MPV的计算,造成结果误差。 崔文娟等Ⅲ2 同样指出MPV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研究方法 或统计学方法不同有关,但是却可以说明肝硬化患者确实存在 PLT障碍。 PDW是血液分析仪对PI T的分布情况进行数据处理后 得到的PLT体积的变异度,简单易得。本研究结果中试验组 PDW较对照组明显增大,说明PLT体积大小悬殊、小均衡, PI T消耗增加、破坏过多,这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2 。 。此 外,由于RBC与PI T的检测在同一通道完成,小红细胞、细胞 碎片及PLT自身的聚集等对PLT及MPV的影响较大,PI T 直方图能反映这些变化,根据图形的变化可了解PLT计数的 准确性。本研究结果中肝硬化患者PI T直方图降波呈不规则 锯齿状向右延伸,峰底明显变宽,而且PLT值越低,PI T直方 图降波的不规则锯齿状差异越大,提示肝硬化患者病情越重, PI T个体差异越明显。其中PLT直方图出现“翘尾”和“双 峰”现象,是由于患者血液中小红细胞和RBC碎片等影响 所致。 综l卜所述,肝硬化患者RBC和PI T相父参数均发生明显 异常,说明RBC和PI T参数异常与肝脏储备功能的减退相 关。动态、联合检测并观察RBC和PI T相关参数的变化,并 结合直方图的测定分析,町以作为了解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 能和贫血类型的一个较易观测的指标,埘观察病情、指导临床 治疗及判断预后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周乐兴.肝硬化Child Pugh分级 爿十脏合成功能相 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o14,8(3):62—63. [2]陈晓兵.肝硬化患者衄细胞参数变化特点研究[J].现代 诊断与治疗,2014,25(5):985—987. [3]钱超,余建华,吴文静,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参 数及相关细胞因子检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O13, 10(5):526-529. [4]李洁莲,吴甲文,龙健中.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参数测定及 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8):861 862. [5]张志梅.52例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参数变化的分析[J].国 际检验医学杂志,2Oi0,3l(9):1050—1051. [6]崔文娟,朱风群,马列婷,等.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 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32(1):85—88. [7]张圆圆,刘鹏,赵丽娟,等.维生素B12对肝硬化贫血患者 血液影响的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 18(4):322 323. [8]李红燕.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肝硬化中的应用 [J].吉林医学,2013,34(33):6925. [9]孙旰,高博,薛东波.肝硬化并发血细胞减少的机制和治 疗进展[J].肝胆胰外科杂志,2O】11,26(1):83—85. [10]杨荣生,刘富新,杭国琴.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 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忠,2011,32 (5):608—610. [1]]向治纬,谢会忠,余丽君.肝硬化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的血细胞比较研究[J].中 现代医学杂忐,2O1o,2 (1I):l674一l680. [12]朱俊.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的贫血及红细胞特征[J].新 乡医学院学报,2014,31(2):123 124. [13]吕云福,李新秋,宫晓光.肝硬化¨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 进与贫血[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9,14(6):669—670. [14]张银涛.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息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119-12O. [15]蒋丽,蒋永宏,赵海华.6o例肝硬化性贫血患并血液直方 图的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5):1 7o 1 71. [16]刘鹏亮,孙杰生,王炳元,等.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 与血小板生成素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O10,18 (4):392-396. [17]Ohira M,Ishifuro M,Ide K,et a1.Significant correlation he— tween spleen volume and thrombocytopenia in liver transplant patients:a concept for predicting persistent thrombocytopenia [J].I.iver Transpl,2009,15(2):208—215. [18]陈斌,孔令晶,黄育华.214例慢性肝病患(下转第820贞) ・820・ 检验医学与临床2Ol5年3月第l2卷第6期 I ab Med Clin。March 201 5.Vo1.12,No.6 的应用也逐年递增,但目前国内输血行业对去冷沉淀血浆没有 统汁学意义,与义献报道相符。此外 研究报道,厶冷沉淀血 浆和新鲜冰冻血浆中抗凝血酶一Ⅲ(A r_UI)、血浆蛋 C(PC) 明确的界定,《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中也无此类血液的术 语和定义,对其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也未做出评估。大多数学 者认为,去冷沉淀血浆仅能用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的治疗。 。但也有文献报道,对于常规使用血浆的患 者,新鲜血浆和去冷沉淀血浆可起到同等效果 ]。本文采用离 心法制备了冷沉淀,对比检测了同一献血者来源的新鲜冰冻血 浆、去冷沉淀血浆、普通血浆标本中FV、FⅦ、FⅧ、FIX,以及 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I、S13)水平尤明显差 异,即去冷沉淀血浆中富含大 的AT一11I、PC和ADAM FS1 3, 理论上可用于上述 子缺乏症患者的补充治疗 。并H用去 冷沉淀血浆对TTP患者行血浆 换 ,I1『使患者凝血系统恢 复正常,病情明显好转L8 。 综L所述,建议去冷沉淀血浆心 独标识,小能替代 通 纤维蛋白原和总蛋白水平,并且为了控制冷沉淀的质量,同时 对冷沉淀中F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r检测,均满足标 准要求。 冰冻血浆,最好用于TTP患者的输注治疗,耍¨此既町以达到乱 效治疗的目的,义能节约血液资源。 参考文献 冷沉淀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严格控制各关键 点。如全血采集后需及时放入2~6。C冰箱;各袋新鲜血浆的 容量最好控制在250 ml 以内,否则 同血袋的融化时间差异 较大,且需在6 h内冰冻;水浴低温融化箱和离心机在使用莳 [1]中华人民芡干¨国卫 部和 …1目 际抓准化蚕 会.GB 18469—201 2,中华人民共合国旧家标准:全血及成分I札质 量要求Es].北京:中 标准出版礼,2012. L 2] Altuntas F,Aydogdu I,Kabukcu S,et a1. l'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 for the treatment of thrombotic throm—- boeytopenic purpura:a retrospective muhicenter study 应达到规定温度;融化血浆的数量应在规定的最大数量内;同 时选择恰当的融化终点很关键,一般240 mI 血浆的融化时『日J 约为90 min。作者认为,当多数血浆融化至冰块直径2~ 3 cm、厚度约1 em时终止融化最为恰当;对于极个别仍然较大 [J]. Fransfus Apher Sci,2007,36(1):57 67. 的冰块需继续融化,此时需随时关注融化情况,使冷沉淀达到 最佳分离状态。因为若以冰渣量很少或基本无冰渣为终点,会 E33陈镇奇,黄监生,温圈强.冷L清tf1部分有效成分的检测 [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l,24(2):78—80. [43林昂.去冷沉淀血浆部分凝血 子及蛋n 鲢的研究 [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3(2):149 1 5O. [5]肖瑞卿,j|泽蓉,_E世春,等.新鲜帆浆‘0厶冷沉淀血浆巾 血型抗体效价及血浆蛋 的比较[J].1{ 输 杂 ,J 201 3,26(2):123 124. 导致融化过度,待分离时可能出现冷沉淀溶解的状况,造成冷 沉淀容量降低;若所选终点提前,会由于冰块过大造成冷沉淀 容量超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去冷沉淀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FⅧ 与FIX水平,以及总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新鲜冰冻血浆,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以FⅧ差异最大。本研究结 [63 Heiden M,Salge U,Henschler R,et a1.Plasma quality af ter whole-blood filtration depends on storage temperature 果还显示,去冷沉淀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Ⅷ及总蛋白水平均 低于普通冰冻血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目 前多数血站将去冷沉淀血浆标识为普通冰冻血浆,目.临床上将 and filter type[J].Transfus Med,2004,J 4(4):297—304. 17]马莉,林方昭,孙盼,等.厶冷沉淀 浆制备 后AI) AMTS13质揖变化[J].中国输血朵志,20l1,24(8):688 689. 两者等同使用,使得需补充以上凝血因子和总蛋白的患者小一 定能达到治疗目的。因此不能把去冷沉淀血浆标识为普通冰 冻血浆应用于临床。虽然一直以来FV被认为是不稳定因子, 但有学者研究发现,枸橼酸盐抗凝溶液(CPD血液保存液)保 存的全血在4℃保存1周后所测定的FV活性与采集1 h后分 离血浆所测定的结果接近[ 】。本研究同样显示,普通冰冻JIⅡ [8]刘建强,马莉,叶世辉,等.冷【 清 治疗TTP忠 l{1的 作用EJ2.两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4(4): 6—9. 浆、新鲜冰冻血浆的FV水平与去冷沉淀血浆比较,差异均尤 (上接第818页) (收稿日期:2014-09—23 修旧I1期:2()l 1 2 1 9) 2o1l,2 7(8):84 7—849. 者血液参数与脾脏的变化及I临床意义[J].临床内科杂 志,2009,10(11):39—40. [24] 艳君.肝硬化患者咀小板参数变化及I临床患义LJj.新 乡 学院学报,2O11,28(2):226—228. [19]徐桂娟,杨晴,陈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细胞计数 肝 脏组织学的关系[J].临床肝胆病杂志,2o1o,26(2):182 183. [25]崔文娟,朱风群.慢性乙型肝炎刖:硬化血小板减少影响 素的研究进展IJ].实用肌脏病杂忠,2o10,13(1):78—80. [262李晓红,盛光耀 IF春美.血小板 项参数在特发性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和冉 卜障碍性贫血慰儿lfJ的 达及意义 [2o]陈永琴,成宁,徐文丽.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和单核细胞参 数的变化及意义[J].检验医学,2012,27(11):954—956. [21]谭宗林.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其参数的结果分析 _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3):99. E22]杨继红.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8):994 995. 『J].实用儿科临床杂 ,2009,2,i(21):1 694 1 695. [273李 ,代震宁,张德纯.血小板分 宽度作为新 血小板 活化特异性标志物的评价[J].承J大医科火学学报,2()1 I, 36(2):200 202. [23]张世斌,王征,米军,等.肝炎肝硬化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 少症临床特点分析(附8例报道)[J].临床肝胆病杂志, (收稿日期:2014-08—22 修I,il H期:2O1 卜11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