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三山岛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最终
三山岛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前言;本次三山岛的实习于7月4日在年福华和刘柯老师的带;具体分工为:区域概况和旅游资源分析由常斌蒋建强严;旅游发展SWOT分析由唐铭检负责;旅游发展规划由;感想:通过本次的三山岛实习以及后期的对与三山岛旅;首先,我们在几天的岛上实习中学会了如何协调工作,;其次,在实践的过程中,男生学会了如何在体力劳动上;最后,在规划成果进行编制的过程
三山岛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前言
本次三山岛的实习于7月4日在年福华和刘柯老师的带领下进行。 我们小组组长:*** 组员:梁艳 郭赛楠 赵一丹 唐铭检 常斌 蒋建强 严轲伟 程瑞鑫。这次的规划成果由本小组共同完成。
具体分工为:区域概况和旅游资源分析由常斌 蒋建强 严轲伟 程瑞鑫负责;
旅游发展SWOT分析由唐铭检负责; 旅游发展规划由赵一丹负责; 图纸由梁艳 郭赛楠负责;
感想:通过本次的三山岛实习以及后期的对与三山岛旅游发展的规划,我们小组成员
都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我们在几天的岛上实习中学会了如何协调工作,如何相互配合,如何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
其次,在实践的过程中,男生学会了如何在体力劳动上照顾女生,在我们的实地勘察中,男生担当起了比较多一部分的体力活。而女生则在实习前较为细致的考虑周全实地走访路线,实习走访的内容,并且做了大部分的记录和采访工作,使我们本次实习受益匪浅。
最后,在规划成果进行编制的过程中,组员也配合的不错,男生在画图方面的不足由比较擅长使用几个画图软件的女生帮忙,在规划发展方向的讨论过程中,也体现了整个小组的集体配合。
总之我相信,本次实习都是我们大家一次宝贵的经验。
1
一、 区域概况
太湖三山岛,(即洞庭山),故称蓬莱,明代始称小蓬莱,又称笔架山、金龟山,位于苏州城西南五十余公里的太湖之中。隔水遥离湖滨之东山陆港码头约七公里。居江浙两省交界,历为苏沪杭和锡沪杭及今后“申芜运河”之咽喉。故有:“吴王在道时,俗称三山门。”三山岛因一岛三峰相连而得名,面积约一点八平方公里。
太湖三山岛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不太凉,夏不太炎,
苍山碧水,风景幽美。太湖三山岛四季花果累累,除有“洞庭红”橘外,更有名果“马眼枣”为全国所罕见,果大二寸许,鲜甜爽口,现尚有百年以上古枣树692棵。
1984年4月,在太湖三山岛发现大量哺乳类化石,有:猕猴、棕熊、中国黑熊、鬃狗、野猪、鹿、獾、兔等。太湖三山岛旧石器文化遗址和古哺乳类动物群化石遗址的发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对研究太湖的成因、长江中下游乃至华东地区的成陆年限以及这一地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考古价值。
太湖三山岛在吴中区洞庭东山西南太湖中,为一大二小的山岛,一为主岛三山,余名泽山、厥山。主峰海拔81.2米。相传因春秋末期有吴妃姊妹三人各居一峰而名。唐威通十三年(872年)建有三峰寺。明曹熙《三峰寺庄田记)云:“三峰古刹也,四面皆平湖,是山屹乎其中,孤绝而巧,世人呼为小蓬莱,胜概甲吴中。”
山上旧有十景之胜。现存者有姑亭,传为梳妆台;板壁峰,人称行山.石峭陡立,恰以一天然的水石盆景;叠石,以石着胜,传为吴王爱女之别官所在;十二生肖石,石临太湖,玲珑嵌空,似十二生肖之动物形状;其余尚有香炉石、牛背岩等。岛上家家培植盆景。堪称水碧山翠小蓬莱。此处还有距今一万余年被称为“三山文化”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及哺乳类动物化石遗存。太湖三山岛居江浙两省交界,历为苏沪杭和锡沪杭及今后“申芜运河”之咽喉。故有:“吴王在道时,俗称三山门。” 吴县志云:昔(春秋时)有吴妃姐妹三人,各居一峰,殊有灵异。山人立祠祀之。从汉朝建乡制后,历为浙江省湖州府乌程县管辖,称洞庭乡。晋称三山为蓬莱,晋王嘉撰《拾遗记》:“海中有三山,其形如壶。”明文渊阁大学士王熬撰《壑舟园记》云:“天会登斯阁也,如睹海上三山,灵奇满目,又如长房缩地,身入壶中而不自知其已仙也。”清朝《依绿园记》,徐乾学《记》、《道书》所称“洞天福地”也。 三山岛的十类文化
2
一、地球科学文化——太湖陨击坑 祖国唯一的一处陨击坑——太湖,它的佐证地在三山岛。在三山岛的厥山,南大王尔康教授发现了五通组石英岩遭受冲击变质的标准特征——震裂锥,这是我国正式报道的首例;在三山岛的泽山,南大王尔康教授在泥盆纪五通组石英岩颗粒中发现了遭受冲击变质的直接证据——冲击变形纹,这是多组密集严格平行的变形纹,不但穿过了石英颗粒,而且穿过了石英的再生长边缘,这一发现证明石英晶粒曾经遭受过超高压的冲击变质,后一现象在国际上属于首次发现。
二、远古文化——三山文化 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远古人类发祥地之一。1984年在三山岛发现了一万二千年以前的旧石器(打制石器)和古脊椎动物化石,1986年11月举行的吴文化学术讨论会上,人们称之为“三山文化”,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又不断发现骨器,大熊猫臼齿,食杂类灵长目丫型齿面臼齿及十万年前旧石器(一次性打击)
三、风景名胜文化她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一级景点,景点面积135公顷,三山岛面积平方公里,250余户,800余人口,春秋时呼三山,因一岛三峰相连而得名,秦汉曰:洞庭山,晋为蓬莱,明叫“小蓬莱”。又称笔架山、金龟山等。在临湖秀山之处,素有十大最胜迹,十古寺庙,十古码头,十古井,真是十全十美。
四、吴文化三山岛为吴文化发源地,据《尚书 禹贡》载,虞、夏之际(约公元前21世纪)震泽(今太湖)列扬州之境,时有部落陶臣氏、乌陀氏、鸿蒙氏和若繇余氏游居太湖一带,因助夏禹治太湖水患有功受封赐,其中若繇余氏居地(今苏州一带)封为吴,《史记》及《吴县志》均有记载。据《吴县志》卷三十三,坛庙祠宇一百二十一页,水平王庙条第十二项末有详细记述。今三山岛有吴祀祠、及小姑山,小姑村95%以上为吴姓,三山
岛跨吴县、吴江、吴兴。
五、太湖流域寺庙文化三山岛最具代表性,在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十座寺、庙、庵、堂。有春秋时的吴祀祠————娘娘庙,唐朝、咸通九年和十三年的中峰寺和三峰寺、新南寺,每平方公里一座寺庙(240亩一座)。应该说佛教从东汉明帝永正十年(公元67年)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九百余年,她的以慈为本,深入民心。
六、洞穴学文化 1984年4月9日———11日冒着风雨前来三山岛考察、规划的苏州市园林管理局黄玮先生,义务为三山岛设计总体规划进行实地踏勘。在义保小组人员的陪同下,于4月11日下午五时一刻,在清风岭西南麓沿湖处,发现石灰岩溶洞遗迹一处,从4月12日上午八时开始试掘,至14日挖进了深6米、高2米、宽2米半,至此溶洞已明显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当时使人欣喜若狂。在溶洞出土的泥中发现了旧石器,一平方米约100余件。
七、人文文化三山岛有250余户,800余人口,28姓,堂名33只,其中大姓10户,以吴、秦、查、许、张、潘、倪、黄、薛、徐。吴姓后嗣世居三山。
八、明、清古建筑文化目前保存得相当完好的明清古建筑,还有七——八座,可以让人们追忆一番五百年来三山岛历史的踪影。
三山岛桥头的九思堂,为明代建筑,它偏柱楠木鼓凳,上有凤参牡丹官帽头,下有对角方砖渡方步,,为三品官的住宅,姓宓,子孙在后的1956年或1957年间,曾到东山区寻祖,据说在辽宁鞍山钢铁厂,当时有轿车来。
清俭堂现有房屋间,典型的清代建筑,建于清戊戌春月彀旦(乾隆43年,公元1
778年)。建造人黄发祥,号黄十万,其建筑风格、厅、堂、落地长窗雕花等,不亚于东山雕花楼。
东山的师俭堂,格式与清俭堂相似,但略小,建于清嘉庆辛酉春月彀旦(嘉庆6年,公元1801年),有大厅、书厅、楼、偏室等,目前建筑完好。
桥头的薛氏念劬堂、许氏四宜堂都很完好,小姑吴氏荆茂堂等。
九、石雕、石碑、墓志铭文化石雕有唐代的弥勒佛、六脚雕花香炉座、雕龙香炉、莲花座、唐.三峰禅寺碑额,唐.八角巨井,唐.顺济桥,清.嘉庆六年江苏府太湖分府石碑一块,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和道光十八年(公元1835年)烈女牌坊二座(散件),清道光八年和十二年秦氏宗祠碑记三块,石雕八仙,归泉,以及吴氏墓志铭,石三角阴亭,柱磉石等等不下数百件。
十、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文化三山岛没有毒蛇,但有碗口粗的蟒蛇,三山岛没有鼬,但有獐等动物。鸟类也很丰富,有红嘴红脚黑身的鹩哥、鹰、猫头鹰、捉鸟鹰、鸳鸯、红嘴海鸥、鸬、布谷鸟、杜鹃、白头翁、黄春、斑鸠、野鹌鹑、野鸭等。
3
二、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1)资源概况
三山岛旅游资源按资源作用可分为三大类:大一类是为科学研究、科普教育、考察考
古服务的资源,如地球科学文化中厥、泽二岛的陨击坑,考古文化中的洞穴等。这一类文化旅游资源正处于无人保护、管理废弃状态;第二类是为观光游览服务的风景名胜文化和三山传统文化(包括寺庙文化、明清古建筑文化等)。风景名胜中原有着名景点10处,由于开山采石、不合理建设等反方面的原因、致使景点遭到破坏,现存仅6处,且这流出景点仍处在保护、管理机制不完善的状态中。寺庙文化,有1999年重修的吴祀祠,现香火不断。明清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又无人整修,资源状况不容乐观;第三类是体现三山岛整体风貌的自然风光、民俗民风文化。其中,由于岛内建筑剧增,使自然风光遭到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锐减。民俗民风也有被岛外现代气息同化,甚至取代的可能。
(2)所具有的资源 1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三山岛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3种,基本类型4种,代表性单体资源14处。厥山、泽山、十二生肖石、牛背石、一线天、狮身人面像、金鸡石、女娲补天石、“四世同堂”石、马蹄印、仙人洞、断山残壁、龙头石。 2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三山岛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1种,基本类型2种,代表性单体资源2处。湿地、太湖、,太湖开发潜力较大。 3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三山岛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2种,基本类型4种,代表性单体资源4处。三山岛岛上林木葱郁,植被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 4天象与气候景观
三山岛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1种,基本类型1种,代表性单体资源3处。日出、日落、日月同晖。
5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
三山岛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2种,基本类型4种,单体资源4处。旧石器化石遗址、哺乳类
动物遗址、花石岗遗址、新石器遗存。 6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
三山岛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5种,基本类型8种,代表性单体资源23处。猎石寻根之家、师俭堂、九思堂、念劬堂、娘娘庙、吴氏荆贸堂、鞠氏书画院、抱风亭、人山桥、先奇桥、三峰寺遗址、渔民风情、查氏门楼、建筑构件陈列馆、姐妹桥、三山文物馆、关帝庙、秦家浜古建筑、盆景园、乡野公园、水葬台、唐井、顺济桥。 7 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
三山岛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1种,基本类型3种,代表性单体资源4处。:其太湖水产:白鱼、白虾、银鱼、莼菜史称为太湖四宝,还有一些当地居民自制的特产。 8 农业类旅游资源
2006年,三山村投入巨资,在硬件建设上对全岛沿路外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其中游客码头投入60万元;农家乐内外环境改造投入50万元;观光电瓶车停车场投入2万元;沿路绿化投入8万元;路面修复投入10万元;并投入100多万元建造东泊码头一座,和环岛路公里等基础设施。投入20多万元,完善了景区的道路、指示牌、环保垃圾箱和环境绿化,投入80多万元在游客中心原来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完善了接待、投诉、安全保卫、公共卫生间等多方面的功能。对“农家乐”旅社经营户,进行硬件和软件的整治,硬件上对房屋外观墙面、内部装修进行改造。还根据《苏州市农家乐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规范管理秩序,做到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信,确保农家乐经营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在软件建设上,投入3万多元,请上级环保部门对三山岛的生态环境进行测评;投入5万多元,对工作人员和讲解员进行培训。工作人员统一着装,挂片服务。三山岛树木茂盛,
为了做好山林防火工作,投入资金10万元,修建了防火隔离带。为了保持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村里还成立了一支10人组成的环境卫生保洁员队伍,专职服务,长效管理。 例如: 1、太湖奇石
三山的象征——板壁峰,石削陡立,被誉为江苏省石景一绝,如一道天然屏障把守山峦,似一座大自然的水石盆景,巧夺天工,象一只苍劲巨手,拔地而起,直揽云天。
十二生肖石就在湖滨,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牛饮水,羊跪蹲、马、猪、兔、鼠等栩栩如生。 还有金鸡石,一高一低,朝向东方,昂首引颈,频频报晓,至今啼哑嗓音,却雄姿不减。
4
叠石:又名狮身人面石,高大雄伟,转头望去,此石凌空,雄踞于行山之颠,卧伏在岩体上,人面目光深邃,仰望太湖,神情之毕肖,气势之雄伟,酷似古埃及着名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令人不得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仙人洞:旁有悬崖峭壁,视夕照佳处。据说为亚洲板块断裂层的断头。因毁关帝庙而塌。
牛背石:传说为天上“金牛”下凡,因常偷食太湖边稻谷而被人在尾巴上接上红头绳,后又被人发现,砍掉尾巴,从而化为石身永留在这太湖蓬莱。
香炉石:一石三鼎足,傍晚提网捕鱼,足间观日落情其境无穷。 石码头:傍岸那条条石船向太湖,旁有看船老人石。 2、历史古迹
三山古老,名胜古迹,神奇传说较多。
如南峰有梳妆台——水葬台,乃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吴妃三姐妹各居一峰,小女胜玉,不愿远嫁鲁国,在此投湖葬身。此处又称姑亭、琴台,故南峰又名“小姑山”。
蠡墅山:据传吴岳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生性多疑,只能患难,不能共享乐,灭吴以后,识时务的范蠡偕西施,出姑苏,从胥口泛舟太湖,隐居人烟稀至的三山小岛。
关公马脚印:在三山巨石上有一处象似马蹄所踏的脚印,据传为关云长炼马所踩之足印。 3、三山文化
三山陈列馆陈列着古文化遗址的化石,是从三山石灰溶洞里挖掘出来的石炭纪——二叠纪时期的出土文物,发现了古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填补了我国旧石器分布的湖泊。
(3)旅游资源评价
1旅游资源等级评定
旅游资源等级评定是对旅游资源本身规模和质量的评价,是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条件。
(1)评价方法与评价赋分标准
本次规划是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2-2003)标准,从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等三个方面对规划地的旅游资源予以评价。评价标准如表1-1:
表1-1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2)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逐一进行评分和加权总计,得出综合评价赋分值,再评定等级。具体评价结果如表1-2:
表1-2 各级旅游资源单体名录和数量统计
2对具体旅游资源的评价
经过对风景资源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将三山岛的风景旅游资源分为两个大等级、四个小等级:
5
三山岛61项主要单体旅游资源中,四级旅游资源仅有4项,占总数的%;旧石器化石遗址、哺乳类动物遗址、花石岗遗址、新石器遗存这些 遗址都没有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三级旅游资源有5项,占总数的%;二级旅游资源有24项,占总数的%;一级旅游资源有2,占总数的%。
结论:三山岛主要旅游资源中,大部分属于普通级旅游资源,优良级旅游资源比例较小。
3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分析;三山岛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分析表;结论:由上表(三山岛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分析表)我们;三山岛拥有旅游资源亚类16种,占旅游资源全部亚类;(1)环境污染;(2)一些动植物资源的损坏(3)背景环境的破坏(;三山岛坐落在太湖中景色优美资源质量较好;离苏州和无锡都较近,位于长三角地理位置优越市场距;唯一到达三山岛的只有轮船和汽艇;三山岛农家旅社较多
3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分析
三山岛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分析表
结论:由上表(三山岛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分析表)我们分析得:
三山岛拥有旅游资源亚类16种,占旅游资源全部亚类型数(31种)的61%,旅游资源基本类型27种,占旅游资源全部基本类型数(155种)的21%。其中,自然类旅游资源亚类7种,占全部亚类数的41%,基本类型11种,占全部基本类型数的15%,单体资源23处,占三山岛单体总资源数的42%;人文类旅游资源亚类9种,占全部亚类数的85%,基本类型15种,占全部基本类型数的25%,单体资源33处,占单体资源数的58%。 (4)三山岛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1环境问题
6
(1)环境污染
(2)一些动植物资源的损坏 (3)背景环境的破坏 (4)文物古迹的破坏 2三山岛
开发现状 (1)游览价值
三山岛坐落在太湖中景色优美资源质量较好。并且形成农家乐特色的旅游地域组合较好。配套设施和集群状况较好。 (2)市场距离
离苏州和无锡都较近,位于长三角地理位置优越市场距离较近。并且和上海和南京,杭州等也有一定的联系和影响。 (3)交通位置和通达性
唯一到达三山岛的只有轮船和汽艇。交通不便时间较慢。通达性不高。需要改善。 (4)地区接待能力
三山岛农家旅社较多。农家餐馆和烧烤区等参观还有娱乐设施较多地区接待能力较强 (5)环境承载量
三山岛地域面积较小。再生和自净能力较差,生态教脆弱。为苏州的三类建设用地。环境承载能力较差所以要控制客流量。
三、 旅游发展SWOT分析
(1)Strengthens【优势】 1.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不太凉,夏不太炎,苍山碧水,风景幽美。太湖三山岛四季花果累累,除有“洞庭红”橘外,更有名果“马眼枣”为全国所罕见 2.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
位于苏州城西南五十余公里的太湖之中。隔水遥离湖滨之东山陆港码头约七公里。居
江浙两省交界,历为苏沪杭和锡沪杭及今后“申芜运河”之咽喉。故有:“吴王在道时,俗称三山门。”三山岛因一岛三峰相连而得名,面积约一点八平方公里。
3.众多的名胜古迹资源
太湖三山,其湖光山色,动静并存,壮悠兼备,是饱览吴中山水、太湖景色的仙境;是太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苏杭天堂丽境中唯一的群岛风光游览区。如 1、板壁峰:谐名板壁峰,石削陡立,被誉为我省石景之最,如一座天然的水石盆景,真谓鬼斧神工。2、十二生肖石:石临湖沿,玲珑剔透,惟妙惟肖,奇形怪状,各有千秋。3、叠石:有名老虎石,高大雄伟,以石着称,一端架在悬崖上,一端凌空落在峰尖,巧夺天工。
4.深远独特的历史文化
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远古人类发祥地之一。1984年在三山岛发现了一万二千年以前的旧石器(打制石器)和古脊椎动物化石,1986年11月举行的吴文化学术讨论会上,人们称之为“三山文化”,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Weaknesses【劣势】
1.缺乏整体的旅游规划,景区的建设不合理 缺乏整体的旅游规划是三山岛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并且由此导致了岛内旅游业发展的混乱现状,出现了岛内建筑布局的畸形和景区内的不合理建设。三山岛景点面积135公顷,且景点几乎全部集中在平方千米的三山岛本岛上,旅游地环境容量十分有限。岛内旅社逐年增加,用地紧张,使得旅社的建设有向景区漫延的趋势。都市化的高楼与白墙灰瓦的江南传统民居相互混杂,组合无序,造成了岛内整体环境的不协调。 2.旅游资源屡遭破坏,部分旅游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三山岛旅游资源、珍贵文物由于开山采石或不规范挖掘而不断遭到破坏,前述10处着名景点中有4处被破坏,而损坏和丢失的珍贵文物更是不计其数,这给三山岛的旅游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一些可以发挥本岛优势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旅游景点尚缺乏特色和整体设计。三山岛还存在着部分闲置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的问题,如燕窠古宅、古人类文化遗址东泊古洞等,这些景点若加以开发必将成为吸引游客的增长点。
3.旅游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旅游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旅游服务行业管理极不规范 目前,环岛旅游线路并未形成,且小道、岔路纵横,加之无旅游路线图和路标,这给游客游览观光带来了很多不便。与此同时,岛上景点无标注,古树名木没有标牌,也没有专职导游,这给三山岛的旅游文化传播带来了障碍。三山岛的农家旅社存在着经营管理不规范的现象,这也不利于岛上旅游业的
7
发展。
(3)Opportunities【机会】
1.对三山岛旅游业越来越重视,同时颁布各项相关鼓励旅游的 2.三山岛环境面貌、知名度、各种荣誉各方面突破性的提升
三山村先后获得了“吴中区先锋村”、“苏州市文明村”、“吴中区优秀旅游企业”、“苏州市旅业先进单位”、“国家地质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称号。
3.日益增加的人们希望逃离日常紧张生活感受农家乐趣的心理 当今身处社会重压下
的工作人群有时候渴望逃离自己目前的紧张生活,寻求另一种方式来释放压力,农村这种悠闲慢节奏的状态正好使他们所追求的 (4)Threats【威胁】
1.在苏州范围内,具有吸引力的景点有太多 三山岛并非作为苏州旅游业的主打,外界人熟知的大多是苏州园林,古典优雅的特色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例如拙政园,狮子林。此外随着现代化的加速发展,园区的某些景观的旅游价值也在逐渐提升,例如金鸡湖
2.当地居民对外来游客的吸纳程度 岛上的村民以往都过着不受打扰的生活,随着开发的脚步,这样的状态已不能维持,这样的转变会给人们带来很大不的不适应
综上swot分析,对三山岛的旅游发展规划方面,应该做出以下努力进行具体改善 树立三山岛旅游鲜明的形象; 提高该地区建设水平,营造地方景观;
大力发展地域经济,丰富城市商务和文化活动;
完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 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服务,建立三山岛旅游标识系统; 营造友好文明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地区好客度;
大力提高三山岛旅游服务质量
四、 旅游发展规划
三山岛旅游资源缺陷:
1)、缺乏整体的旅游规划,景区的建设不合理
缺乏整体的旅游规划是三山岛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并且由此导致了岛内旅游业发展的混乱现状,出现了岛内建筑布局的畸形和景区内的不合理建设。三山岛景点面积135公顷,且景点几乎全部集中在平方千米的三山岛本岛上,旅游地环境容量十分有限。岛内旅社逐年增加,用地紧张,使得旅社的建设有向景区漫延的趋势。都市化的高楼与白墙灰瓦的江南传统民居相互混杂,组合无序,造成了岛内整体环境的不协调。
2)、旅游资源屡遭破坏,部分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三山岛旅游资源、珍贵文物由于开山采石或不规范挖掘而不断遭到破坏,前述10处着名景点中有4处被破坏,而损坏和丢失的珍贵文物更是不计其数,这给三山岛的旅游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一些可以发挥本岛优势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旅游景点尚缺乏特色和整体设计。三山岛还存在着部分闲置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的问题,如燕窠古宅、古人类文化遗址东泊古洞等,这些景点若加以开发必将成为吸引游客的增长点。
3)、旅游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旅游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旅游服务行业管理极不规范 目前,环岛旅游线路并未形成,且小道、岔路纵横,这给游客游览观光带来了很多不便。与此同时,岛上景点无标注,古树名木没有标牌,也没有专职导游,这给三山岛的旅游文化传播带来了障碍。三山岛的农家旅社存在着经营管理不规范的现象,这也不利于岛上旅游业的发展。
由此明确我们的规划原则:整体系统规划,完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招商引资。
1、
总体战略
根据三山岛旅游资源现状,提出三山岛的发展战略方向为“一轴、两翼、多节点”。同时强调“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将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相结合”的理念。 一轴是指:三山岛的如道口为起点的横亘三山岛的河,将其整治处理,沿河打造商业街,以带动整岛的经济发展。商业街由各类特产商店,休闲娱乐设施和较之现在更完善的农家乐组成。由完善的基础设施来带动岛上旅游产业。
两翼是指:沿河将三山岛划分的两个区域。东侧一翼在农家乐发展比较成熟的同时要求带动农业观光,农业采摘等项目产业的发展。西侧一翼由于农家乐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主要完善农家乐等各项基础设施以促进农家乐的发展,同时吸引游客入住来带动西侧的旅游产业的发展,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8
多节点是指:岛上有价值的旅游景点以及新开发的旅游资源。 2、
空间布局
三山岛的基本地形为:四面环湖,且临湖除东南、西北走廊地带外,均地势复杂、交通不便;岛上有东、南、北三座山峰相连,并由此而得名“三山”;山峰间形成“工”字形地势平坦的走廊。其现有旅游景点集中分布在环岛一带,主峰北山和南山、东山的小部分区域,以及由岛伸展至东西沿岸的“工”字形平地走廊。
综合以上条件,下一步总体旅游开发的重点应该放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大岛内商业
街和两侧区域的旅游产业开发深度,丰富旅游项目类型的层次;二是要积极开发岛上有价值的旅游景点,并且着力在此区域建立相对成熟的旅游配套服务带。因此,对三山岛的旅游规划,将采用“一轴、两翼、多节点”的空间布局。 3、 线路设计
旺季时节的游客多乐意选择农家乐作为旅游的形式,因此在三山岛农家设置农家生活 旅游点的重要性大于设计旺季旅游线路,游客可在居住生活的同时自行选择游览路线 ,在本身地方面积不大的岛上寻找和发现新的景观也是一种乐趣。
在旅游淡季或是计划时间不多的游客多为到西山东山旅游带着到三山岛的,因此旅游 线路应尽量符合最短线路设计。我们设计了吴文化游线(以吴文化起源地的人文景点 为主)、绿色游线(山水自然景点为主)和将两者结合的混合游线三条线路。
根据三山岛身 处太湖四面环水的特点,每条线路都夹杂有水上乘船或划船游览。三山岛景点之间相隔不 远,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各旅游线路经过的具体景点及游览顺序如下:
吴文化游线:念劬堂→薛家祠堂→清俭堂→九思堂→吴文化博物馆→鞠氏书画院→古 宅→猎石寻根之家→查氏门楼→关帝庙→水路(断山残壁、板壁峰)→秦家浜古宅→ 吴氏荆茂堂→农家风情→姐妹桥
绿色游线:薛家祠堂→狮身人面像→线天→四世同堂石→行山亭→风抱亭→人山桥→ 板壁峰→乡野公园→水上(牛背石→白猫石→十二生肖石→断山残壁)→日月同辉
混合游线:薛家祠堂→清俭堂→九思堂→吴文化博物馆→狮身人面像→线天→四世同堂石→行山亭→风抱亭→人山桥→板壁峰→秦家浜古宅→吴氏荆茂堂→水路(水葬台 )5、
→火龙山→三峰寺遗址→女娲补天石
4、市场定位
(1) 国际市场客源:总体上讲,三山岛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虽
然来苏州旅游的海外游客人数不断上升,但是由于三山岛尚未有较好的开发,目前国际游客游客量还是很少。
(2) 国内市场客源:近年来,苏州市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国内游客逐年上涨。每年的
游客接待量都以10%至15%的速度持续增长。三山岛自1997年实行旅游开发以来,游客人数迅速增长。根据实地调查及资料分析得知,每年有来自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浙江等地的数万游客上岛观光、游览。其中,苏州、上海、无锡等太湖周边城市的游客占游客总人数的90%以上。
目前三山岛旅游业的客源主要是由国内游客所构成,苏州、上海、无锡等周边大城市是三山岛的主要客源地,客源市场的吸引范围也集中在周边地区,其客源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辐射沿海发达地区。
(3) 市场定位:根据影响客源市场主要因素的分析并结合近年发展的实际发展趋势,
将苏州市三山岛的客源市场定位于:立足于苏州、上海等省市,大力发展国内其他旅游市场,尤其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市场,积极发展国内市场,主动开拓海外
市场。 其中国内主要客源市场:
一级市场:根据有关的经济指标可以确定苏州和上海及其周边大、中、小城市为三山岛的一级客源市场。这些地区三山岛较近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属核心市场。
二级市场: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这些市场的确定主要考虑了交通、经济情况,属基础市场。
三级市场:除一级、二级市场以外的其它地区,即全国各地,属于机会市场。
9
支撑体系 ① 道路系统
水路:水路是全岛唯一的对外交通,它不仅是游客进入风景区的必经路线,而且用于沟通该岛至外部城镇或连通该地区干线,并且承担一定数量的地方交通,这也是三山岛的特色交通。
现有的码头主要为东部的码头,且该码头的承载旅客人数尚且能够满足该岛的需求。我们设计在西湖堡村的入村口附近原有的村民停靠码头扩大规模为三山岛的第二大码头,用于吸引游客向三山岛的西侧,一方面缓解东侧的压力,同时在西侧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保证了旅客向西侧流动促进旅游业发展。
道路系统:根据上位规划,各管线沿村中东西道路合理铺设。在三山岛古村落里,道路设施在较好的保留原貌的同时也要开建几条有利于游客参观游赏的道路。对已经破坏的道路进行修复,对处于危险边缘的道路根据现实情况加以改建和修复。还可以建和景区相
连的道路,供游人欣赏游玩,提高景区资源的价值和利用。 三山岛的环岛路已经保证了岛上大部分的交通运行,由于该岛没有汽车等大型机动车,所以岛上现有的道路系统可以满足。但是有部分路段仍为石子路。在采访村长的过程中村长解释说其中有部分路段是特意保持为原始状态以符合其附近的景点需要,而仍有未完善的部分不方便旅客骑自行车观光,因此要求完善不影响 景点需求的道路。对于村庄之间的小道,要求扩大道路范围,清理道路。 道路系统改善包括:道路以改造拓宽为主。将道路分为三级,村内主要道路——次要道路——步行路,具体规划措施如下: (1)、主干道
改建三山岛码头至各旅游景区之间的水泥路面,路面保持现有路面宽度米,局部地段在允许情况下扩至~5米宽。 (2)、次干道
主要供区内电瓶车、自行车、三轮车、小型农用机车通行。次干道可供观光游客骑车观赏周围的美丽景点。 (3)、步行道
设置宽窄不等的游步道,延伸到规划地内的各个景点与节点。游步道按照因地制宜,
10
应景应情的原则,或曲或直,或宽或窄,尽可能掩映于树丛之间。规划采用多种材质对游步道进行铺装,使其保持自然野趣,富有变化性。设计个景区主要游道,采用碎石块进行铺装,局部地段结合鹅卵石,建成“健康游步道”;还可将铺面设计成如大脚印等别致的图案,异常有趣。游步道宽约~米不等。 ② 基础设施
排水体系:铺设排水管道。建立污水处理厂,选址在小姑码头边。规划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雨水自然排放。规划在规划地外建污水处理站,将规划地内的生活污水经集污
管集中后纳入污水处理体系,达标后排放。
规划地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厕所污水,包括粪便污水和洗涤废水等,无毒性。将规划地内的生活污水和厕所污水经化粪池沉淀过滤处理后排入封闭的管道,直达污水处理站,达到国家标准后排入太湖。规划排水管沿道路埋地敷设,管径为DN300。 在各建筑物四周和游览道路旁侧开排水暗沟,在停车场(坪)周围布设雨水暗沟,以便迅速排除地表水。
供电体系:规划地电力由三山岛电力供应。规划在景区入口服务区建设一座变电站,电厂选址在东泊村旁边,将电压降压为380/220V供电至各用电点,此外,靠近电站附近的服务设施可就近利用,在竹木加工园建设一座变压器供工场用电。另一方面,现状空中架设的电力线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沿途景观,应逐步改造,结合道路埋地敷设。同时,为了保证消防负荷及事故照明等应急电源的供电,规划配备相应功率的应急柴油机发电机组,作为停电时的备用电源。
以提高农村供电质量为目标,进一步规范村庄电网建设,提高低压电网供电保证率,加快村庄电气化建设步伐。
农村低压线路(380/220V)的干线宜采用绝缘电缆架空方式敷设为主,有特殊保护要求的村庄可采用电缆埋地敷设。架空线杆排列应整齐,尽量沿路侧架设。低压架 空线路的干线截面不宜小于70mm2。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不宜超过250m。 规划村庄住宅用电标准为:8000瓦/户;公共建筑用电负荷取40瓦/平方米; 规划供电电源为镇区35KV现状变电站,至村庄10KV配电可采用杆上配电式及户内式,变压器的布点符合“小容量、多布点、近户”原则,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建议电线埋地敷设。低压线路(380/220V)的干线宜采用绝缘电缆架空方式为主。架空
线杆排列应整齐,尽量沿路侧架设。低压架空线路的干线截面不宜小于70平方毫米。
供电线路:主干线采用300mm2电缆,380-220V供电线路采用95mm2馈出电缆,分支进户采用70 mm2。
通信体系:三山岛移动通讯信号一般,规划在岛的最高处建一座通讯塔,以扩大规划地内手机信号的覆盖范围。规划逐步开通程控电话、有线电视、互联网等相关服务,电话电缆线、 电视电缆线和信息宽带线三线暗敷在同一电缆沟里,并一同暗敷至用户终端。 通信工程规划还包括预测固定电话主线需求量;结合周边电信交换中心的位置及主干光缆的走向确定村庄光缆接入模块点的位置及交换设备容量。村庄的固定电话主线容量按1门/ 户计算,另外考虑10%左右的公共用户。 有线电视、广播管线应和电信线路同路径敷设。
村庄的通信线路一般以架空方式为主,电信、有线电视线路宜同杆敷设,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在新建集中区可以采用管道下地敷设,一般采用2~4孔PVC110塑料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