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法不可违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法不可违

来源:星星旅游


法不可违

一、教学目标:

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 2、刑法的含义。 3、犯罪的基本特征。 4、我国刑法的种类。

5、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导入:案例分析

1、“不可任性”,哪些社会行为规范可以限制人们的“任性”? 2、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教师总结: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一、违法无小事

1.结合课件案例:想一想,说一说,(1)小A、小B两人在古镇做了什么?

(2)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小A、小B两人这样做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

教师总结: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① 法律规定应该做而不做的,是违法行为。 ② 法律规定不能做而去做的,也是违法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结合三个材料,完成表格

情景一: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

情景二: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名牌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或者照价赔偿给苏某。

情景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情景 一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二 三 教师总结:三个材料共同点是1.都有社会危害性2.都是违法行为3.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我们要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呢?

教师总结:遵章守法是和谐社会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既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又要维护他人的利益。

作业:完成导学案的习题 板书设计:法不可违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的含义 违法行为类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