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唱《杨柳青》,听《杨柳叶子青》(女生独唱与女生合唱) 教学目标:
1. 感受江苏扬州民歌的语言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激发培养学生对江苏民歌的热爱之情。 2. 学习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能通过聆听、感受、体验,从唱会到唱好歌曲。 教学重点:
用活泼诙谐的扬州方言演唱歌曲,感受扬州民歌的地方特色。 教学难点:
倚音与一字多音处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方言问好 激趣导入
师:老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美妙的四十分钟,这里我想学着用常州的方言来和你们问个好,说得像吗?聆听体验歌曲。
1. 用扬州方言读一读几组词语
师:同学们模仿力真强。下面老师又要换一种方言来说一句话了,请你猜猜这是哪里的方言? 师读:早啊晨啊田啊水多…… 生:猜(江北,苏北……)
师评价:有点儿像,再准确一点。你真厉害!说对了,让我们一起来跟老师用扬州方言读一读下面几组词语,感受一下扬州方言的发音特点。(早晨 露水 青啊· 石子 共产党 生活 哥哥)
师:你觉得它与普通话有什么区别? 师:一起再读一遍,看谁读得更地道。
1
师:同学们的语感真好,刚才我们是读了扬州方言,现在老师想用扬州方言唱一唱扬州民歌,不过对你们有两个要求:
(1)继续感受扬州方言的发音特点。 (2)说一说你听完歌曲的感受。 2. 生第一遍聆听教师范唱,并说一说感受 师有感情地范唱。
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听得真仔细!你把歌曲的情绪听出来了!把速度听出来了!把地方特色听出来了。
3. 生第二遍聆听录音范唱,找一找歌曲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衬词,并说一说。 生:呵呵依呵呵,啊,谑等等。
师:你听得真仔细!还有哪些地方也出现了谑,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衬词在歌曲中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为了衬托出歌曲的地方特色。
4. 生第三遍聆听(教师清唱第一段歌词,找一找歌曲中其它具有特色的地方。)
师:衬词是这首扬州民歌的特色,请你再仔细听一听这首歌曲中其它有特色的地方在哪里? 教师边清唱边在连音处打手势。 生:一字多音、连线。
师:你看,歌曲中还有好几个有连线的地方,都是一个字对两个音甚至三个音,这就叫一字多音。来,跟我唱一唱(加手势)。
师:一字多音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它使歌曲变得怎么样了?对!如果说衬词是这首民歌的第一个特色的话,那一字多音就是这首扬州民歌的第二个特色。它使歌曲变得更委婉、更动听了!
(二)感受学唱歌曲
师:刚才你们完整地聆听了三遍歌曲,用灵敏的耳朵听出了这首歌曲的两大特色,那接下来我们就用歌声把它唱出来吧!
1. 用“Lu”跟师同步哼唱旋律
2
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请学生慢速跟唱唱名 3. 填词轻唱 1)慢速唱一遍歌词 2)快速唱一唱(师录音)
师:早晨的空气多么好,人民的生活步步高,劳动的心情真舒畅!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心情、稍快的速度来唱一唱吧!
(三)处理表现歌曲
师:同学们的接受能力真快!现在我们已经基本唱会了这首歌曲。老师想播放两个演唱片段给你们听,请你们比较一下哪一个唱得更好听。
1. 播放学生演唱与原唱片段,生听后比较。 生评价。
2. 学生演唱歌曲,在衬词处加拍手动作
师:怎样让你们的歌声唱得更动听呢?你能在衬词比较多的地方加一点伴奏声音吗? 生自由创编并加入演唱。
3. 第二遍唱歌曲,在第一句第二句加劳动动作,其余衬词处加声势动作。 师:唱得真好!老师奖励你两个劳动动作,不过要请你猜一猜这是在干什么? 生:插秧
师:你能学一学吗?大家一起来跳一跳。 4. 第三遍唱歌曲(变速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愉快的劳动场面。现在劳动人民该休息一下了。劳动时与休息时的演唱要不要有个区别呢?
生回答后,师总结劳动时动作快,演唱速度也要快;休息时动作慢,演唱速度也慢。
3
请同学们用稍快的速度唱一唱第一段表现劳动的场面,老师用中速演唱休息时的场面。请你边唱边聆听老师在演唱休息场面时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5. 师生合作唱第一第二段(劳动动作与拍手一直加进去)
师:刚才我们共同合作演唱了这首歌曲,请你想想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合唱、齐唱)。齐唱时加了动作就是表演唱。除了这些形式,你还能设计不同的形式来演唱这首歌吗?(机动环节)
(四)拓展、欣赏歌曲 图片出现扬州西湖、扬州
师:现在老师要让你们听一听这首歌曲的其它几种演唱形式(机动听片段),请你思考这首民歌在音乐表现上带给你什么感受?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