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论文

来源:星星旅游
改变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

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数学课程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就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应该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数学课程改革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实质性变化的关键所在。从中不难看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一、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快乐的体验者。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到知识,获得体验,得到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将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有趣的数学活动,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同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经历、感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中,一上课我就和同学们做游戏,请他们从教室里把答案找出来。我就问学生:有一个数字,它像一只小鸭子,这个数是几?一个数,它既表示什么都没有还表示起点,这个数是几?并且在教学10的组成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主动参与的情境:蓝猫和伙伴们在争当环保小卫士,它们每天都在捡废弃的电池,今天蓝猫和淘气都有收获,它们一共捡了10节废电池,猜一猜蓝猫捡了几节?淘气捡了几节?一系列的情景使学生在游戏中对数学学习的喜好、体验、感受和基本认识得到了综合反映。通过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增加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投入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更深地体验数学的自身魅力和学习乐趣。

二、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索者、质疑者和创造者。 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放在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只要教育者为学生提供充分大的探索与交流的时空,相信所有的学生都

能学习,都会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力求为学生提供质疑的空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可以从教材或社会实际中提出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呈现给学生,也可以提供某些材料或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个性,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设空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增强独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我们租车去春游,客运公司出示两条信息,大客车限坐乘客40人,每辆租金300元,小车限坐乘客20人,每辆租金200元,请你想一想怎样租车更合适?问题提出后我立刻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算出更划算的租车方案,除了以上信息外,你还想知道哪些信息?”生答:“参加春游的人数是多少?”这时我为学生提供有关人数的信息。通过这个练习,学生主动参与了探究过程,并且找出了最佳的租车方案。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焕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从而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现代教育手段以其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手段给课堂带来了活泼的气氛,尤其是低年级,可以利用一些电教手段,把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具体化,以便学生理解题意。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时候通过用动态的课件画线段图,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使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图文并茂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会了抽象复杂的知识。

三、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积极者。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把自己探索发现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在组内交流,使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发现了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又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还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在学生合作学习中遇到意见分歧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使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几百几十的加减法”一课时,我让每位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如何分、合学具,从而总结出口算方法,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算法,既发表了个人意见又弥补了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这种互帮、互教、互学的形式,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珍惜友情,倡导合作,学会合作。教师要创设条件给学生多些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班级中学会人与人交往的能力,以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交流方式主要有:

补充式:在一人发言后,其他成员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的见解。

连锁式:小组内的每个同学依次说自己的想法。

赞同重复式:学习中不一定都讲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可以有相同的意见,想法相同可以重复。

归纳式:可以把几个同学的意见归纳表述。

四、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不断引起学生新的学

习需要。

实践活动是心理产生与发展的基础,自然也是动机产生发展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引导学生参加学科实验、社会调查、小发明创造等实际性学习活动,如:学习了乘法口诀后,我设计了背口诀比赛、看谁背的好、对口令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想出更好的方法来帮助学习。而且,在学习了六的乘法口诀后,七、八、九的乘法口诀我都让学生自己编口诀、自己学习如何记得快,用以前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自己动手、自己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很好。并且通过学习学生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会引起新的学习需要,推动学习活动的强烈动机。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应用的比较广泛,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应用性很强的题目、布置了一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作业。例如:学习了倍的应用题,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关系是有倍数关系的,布置让学生编倍数关系应用题,并解答。通过让学生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新课程改革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名符其实的进行交流,进行各种思维、想法的沟通。只有改善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的有效学习,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