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2020届适用)
二级学科 理论物理 学制 4年或5年 科研成果 申请人应是学术论文的主要贡献人(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论文,由系所或导师做出说明,院学位分委会审定后可以同样计数,但一篇文章仅可计数在一位申请人名下)。 申请人凡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可向院学位委员会提出博士学位申请。 1、作为主要贡献人发表或接受发表SCI论文2篇; 2、作为主要贡献人发表或接受发表IF>=2.0以上论文一篇; 3、不满足以上两点者,需经导师同意,向理论所全体(超过2/3)教授委员会做报告, 经教授会投票(超过2/3)同意,也可以向院学位委员会提出学位申请 等离子体物理 4年或5年 申请人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可向院学位分会提出博士学位申请: 1、作为主要贡献人发表或接受发表SCI论文两篇; 2、作为主要贡献人发表或接受发表影响因子大于等于2.0的SCI论文一篇;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备注 1、 科研成果指已被公认或有关专家评审通过的科研论文或与学位论文有关的成果形成的专利 2、 专利与论文的对应:一项发明专利等价于一篇SCI或EI论文 3、 单位署名:必须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可以细化到有关系所、实验室)为第一署名单位 4、 个人署名:一般要求为第一作者。若非第一作者,但第一作者为导师,则该论文按1篇计;若第一作者为本课题组教师而非导师,则该论文按0.5篇计;对于影响因子3.0以上的论文,第二作者按0.5篇计;对于高能核物理实验和粒子物理实验方向的同学的论文署名要求可适当放宽,但应由导师作出书面说明,明确其贡献,经有关教授委员会或院应为论文的主要贡献者:(1)第一作者;(2)第二作者(导师第一作者);(3)其他情况,中心做书面说明 学位分委员会审定。 5、 对涉密工作,按学4年 4年至少发表或接收发表SCI或EI收录论文1篇、国内核心期刊1篇;或者发表与接收发表论文的SCI期刊的影响因子的和大于等于6.0 5年 至少发表或接收发表SCI或EI收录论文2篇,或者发表与接收发表论文的SCI期刊的影响因子的和大于等于6.0 对核物理实验和高能物理实验方向要求发表或接受SCI收录论文1篇 凝聚态物理 4年或5年 至少发表或接收发表SCI论文2篇,其中至少包含一篇以独立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以多人作为共同一作发表的SCI论文,排在前两名的作者,每人按发表了0.5篇一作SCI论文计算。排在后面的作者只算作普通合作者。 量子中心 4年或5年 备注 至少发表或接收发表SCI论文1篇;
光学 原子分子物理 4年或5年 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要求在研究生期间对实验系统的建设、理论模型的建立、或计算程序的开发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或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获得的发明专利体现出较大的创新性。博士生毕业时,还需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研究生是否达到上述标准,由5-6位教师(含导师)组成的指导委员会进行评判。指导委员会依据研究生的综合科研能力和研究成果汇报进行无记名投票,达到或超过2/3同意,方可进入答辩程序。 校和上级有关要求执行 天体物理 4年或5年 4年或5年 至少发表或接收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对于天文仪器与技术方向,至少发表或接收发表SCI或EI收录论文2篇。 申请人发表(或接收发表,以接收函为准)影响因子不小于2.0的SCI收录论文1篇;或者发表(或接收发表,以接收函为准)影响因子之和不小于2.5的SCI收录论文2篇。发表的论文须是研究文章,综述或评论不算,署名要求为一作,或导师一作的二作。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气象学 物理海洋学 核技术与应用 4年或5年 至少发表或接收发表SCI或EI收录论文1篇;或所承担的重要设备研制项目通过鉴定且在该项目中博士生本人名列主要完成人前3名之内、国内核心期刊1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