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光伏行业增长迅猛
世界光伏组件产量上世纪末最后10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0%,从1991年的55兆瓦增长到2000年的287兆瓦。而进入新千年后,全球光伏组件的年均增长率更是高达30%以上,2003年全球的产量达到了744兆瓦。光伏产业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行业之一。
数据来源:欧洲光伏工业联合会,联合证券研究所。
可预见的高速增长将持续40年以上
《京都协议》签订以后,西方发达国家为履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纷纷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推动光伏工业的发展。 日本通产省(MITI)第二次新能源分委会宣布了光伏、风能和太阳热利用计划,按照计划,2010年日本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GW。 美国能源部制订了从2000年1月1日开始的新5年国家光伏计划和保持光伏产业世界领导地位的战略目标,按预计的发展速度,2010年美国光伏系统将达到4.7GW。 欧盟计划至2010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GW。澳大利亚计划2010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0.75GW。中国政府对外承诺至2010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0.45GW。
按照日本新能源计划、欧盟可再生能源白皮书、美国光伏计划等推算,2010年全球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将达到15GW(1500万千瓦,届时仍不到全球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未来数年光伏行业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30%以上。
而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规划,至2030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0GW(届时整个产业的产值有可能突破3000亿美元),至2040年光伏发电将达到全球发电总量的15-20%。按此计划推算,2010-2040年,光伏行业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以上。
全球太阳能电池供需失衡
德国政府在2004年1月1日公布再生能源法将太阳能选为主要的替代能源,政府不但补助民间装设太阳能模块,更保证以一定费率购回电力,致使太阳能电池需求迅猛增长。
按照以往年度的增长率推算,04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需求增长率至少在30%以上。而据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夏普(Sharp)预计,04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年产量仅为900兆瓦,同比增长21%。
在产量无法有效放大而需求增长强劲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供需失衡,国际市场太阳能电池组件(Solar Module)的销售价格在经历了4年多的持续下跌后(规模扩大、技术进步致使成本降低)于04年中期走稳并小幅上涨。
数据来源:solarbuzz,联合证券研究所整理。
全球各大电池片厂商扩产计划庞大
在太阳能电池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全球各大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商纷纷抛出扩产计划。 根据国际能源委员会的统计,2003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硅片的产量约为615兆瓦,而当年全球电池片的产能高达934兆瓦。
硅片(Wafer)产能扩张仍严重滞后于电池片
光伏产业供应链呈现金字塔分布,主要的硅锭(Ingots)及硅片(Wafer)制造商约15家,欧洲企业具有明显优势。其中ScanWafer(Norway), Deutsche Solar (Germany,SolarWorld AG下属子公司)及 PV Crystalox(Germany,UK)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 Kyocera ,BP Solar,Shell Solar及Photowatt 这样的一些硅片生产企业,已经向下游电池片整合,而成为硅片、电池片一体化生产厂商。
德国的SolarWorld AG在04年太阳能电池硅片市场的市占率约为15~18%,以其04年120兆瓦的产量估算,2004年全球Wafer产量约667~800兆,而2004年太阳能电池片的产量约为900兆瓦,因此04年硅片需求吃紧。05-08年,SolarWorld AG准备逐步将硅片的产能扩张至180、220、240、280兆瓦,按SolarWorld AG市场占率逐年下降为15%、12%、11%、10%估算,预计上游硅片的产能在05-08年间将分别达到1200、1800、2200、2800兆瓦。
多晶硅成为整个产业的最终瓶颈
硅料是整个光伏产业进入壁垒最高的环节,最上游提供太阳能电池级硅材料(纯度为99.999%-99.9999%)的专业生产厂商只有一家美国企业Solar Grade Silicon LLC (SGS,由半导体多晶硅厂商转产而来),另外还有3家生产半导体级多晶硅(纯度为99.999999%-99.9999999%)的厂商也生产太阳能电池级硅材料:日本的Tokuyama、美国的Hemlock 及德国的Wacker,以及新进入的JSSI、ELKEM等。
目前,太阳能多晶硅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半导体多晶硅的碎片(售价5-20美元/公斤),二是半导体多晶体的附产品(售价25-35美元/公斤),三是半导体多晶硅厂商用多余的产能生产的太阳能多晶硅(售价25-35美元/公斤,半导体多晶硅的售价为40-60美元/公斤)。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太阳能多晶硅的产能受限于半导体级多晶硅的产能。
太阳能电池供需依然紧张
根据全球各大多晶硅产商的扩产计划,我们预计05-08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片的产量可分别达到1100、1500、2000、2800兆瓦。05、06年硅片厂商的可开工产能的开工率将由04年的78%下降至77%、72%,电池片厂商的可开工产能的开工率将由04年的75%下降至65%、63%(假定当年新扩张产能的50-60%可在当年开工)。
至此,回头看电池片、硅片厂商的扩产计划,我们认为太阳能硅片厂商的扩产计划相对合理,电池片厂商的扩产计划过于庞大。根据以上电池片产量的推断,结合国际上公认的30%以上的需求增长,我们认为太阳能电池在08年以前仍然难以达到供需平衡。
光伏行业盈利进入黄金时期
根据德国投资银行MERCK FINCK&CO的预计,04年全球光伏行业的销售收入高达70亿美元,至2010年销售收入将增长至300亿美元,届时光伏行业的净利润将由04年的8亿美元增长为33亿美元。
相应地,光伏行业的销售净利率将由04年的11%增长至05年的12%、06-07年的14%。
因此,光伏行业将在05-07年将进入盈利的黄金时期。
重点公司介绍: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天威英利
与其他光伏生产企业相比,天威保变的子公司天威英利具有更完整的产业环节。目前公司具有6MW 硅片、10MW电池片、50MW电池组件的生产能力。公司准备投资4 亿元用于扩充产能,定购的部分设备正在运输途中,预计2005 年9 月即可投产,完成后将达到年产多晶硅片70MW、电池片50MW、组件100MW 的能力。根据公司提供的数据,2004 年公司完成电池组件4.7MW, 收入1.2 亿元,利润1000 万元;2005年公司的产量目标是25MW,较2004 年增长430%。 目前全球光伏产业的瓶颈在于硅原材料以及硅片的生产能力,公司此次扩充产能也包括硅片的扩充。较其他只生产电池片和模块的企
业而言,在目前硅片供应能力短缺的情况下,公司具有更自主的原材料供应能力,不仅可享受上游环节的高利润,而且还大大地增强了抗风险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