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来源:星星旅游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摘 要:为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加强专业群建设的通知》的要求,我校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整合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楼宇智能化(电梯方向)和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组建机电专业群,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建设。

关键词:机电专业群;建设思路与目标;重点建设内容 课题项目: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B类社科课题(职业教育专项)《项目实践驱动“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以电工电子专业教师为研究范例》,课题编号:JBS14544。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福建省关于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加强专业群建设的通知》要求,根据福建省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和当地“十三五”规划,结合本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我校在充分听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意见、认真论证及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建设机电专业群。 1 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基本思路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走内涵建设的发展道路。[1]积极开展行业企业调研,制定“岗位主导、项目驱动”三段式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行“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完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打造一支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创新实训方式,完善实习实训制度。 (二)建设目标

以创建省级示范学校和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为契机,紧密结合当地“十三五”规划,对照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针对本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需要,结合我校办学定位,以学校优势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整合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楼宇智能化(电梯方向)和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中高职衔接的机电专业群。通过三年的努力,把机电专业群建设成为能够发挥办学特色和改革示范的福建省现代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 2 重点建设内容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多元化评价模式

依托当地行业企业,强化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制定机电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参与质量评价,建立和完善多元化评价模式。参照国际标准建设专业群。

1.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通过“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成果的运用,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机制建设总体思路。学校联合当地政府、行业企业成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全程参与专业群建设与改革工作。选择5家企业,创新校企合作的途径,构建有示范性的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各专业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论证的结果,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引领,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双方的实际,制定“岗位主导、项目驱动”三段式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步修改、完善。

3.建立和完善多元化评价模式。以“能力为本”为着重点,对照岗位要求,以评价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岗位核心能力+专业职业技能”的人才标准,构建包含学校学习过程考核、行业资格认证、企业反馈和社会问卷调查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制定和完善人才评价表,全面有效地考核人才质量。

4.参照国际标准建设专业群。学校将引进国际先进成熟的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材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并加以消化吸收,使机电专业群建设逐步向国际标准接轨。

(二)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

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实践教学”为着力点,调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共同建设所有核心课程和编写校本教材。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断增强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课程体系建设。通过走访、调研相关行业企业,对相应岗位的人才素质要求进行剖析,确定相应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职业素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形成各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结构体系,建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2]

2.教学模式改革。推行“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依托本地相关产业群,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突出技能培养为根本,采用项目教学、岗位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力求在教学全过程锤炼学生技能。制定相应教学实施方案和教学过程评价标准。

3.共享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围绕《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省级特色课程和《中职“电工与电子技术”项目教学研究》

省级课题的开展,校企合作完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电工电子技能》2门群内相关专业共享优质核心课程的开发任务,共享课程资源。

4.特色优质核心课程和校本教材建设。以培养职业能力和素养为主线,校企共建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核心课程,包括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设计教学项目及实施方案、编写过程考核标准等。各专业编写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3本以上。

(三)加强基地建设,创新实训方式

建设贴近生产实际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加强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及应用,创新实训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并逐步实现区域共享。

1.完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自建、共建、捐建”,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完善4个校内实训基地,扩建或完善5间以上校内实训室。使各专业相关技能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实训场所,能同时满足300名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出率达100%,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 2.完善校外实训基地。新增5个以上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同探讨学生见(实)习方式、计划、评价方法等,建全实习实训制度,搭建学生企业实习实训平台。

3.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开发虚拟实践教学工厂、虚拟生产任务、虚拟生产工艺等,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

效补充。

4.加强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探索建设空间课程、微课程和职业教育MOOC(慕课),创建先进的数字化学习空间,逐步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 (四)打造优质团队,形成竞争活力

以“提高能力”为根本点,通过“内培外引”的途径,推进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大专业教师和名优教师的培养力度,组织教师进高校、下企业进行培训,积极打造一支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1.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通过不断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引导专业教师向“双师型”发展,激发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大胆创新;通过全方位的培养、使用、奖励措施,激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教育,攻读与所教专业对口的硕士、博士学位;充分发挥本校教师优质资源和“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2.优化师资结构。通过培养、聘请和引进相结合的途径,优化各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机电专业群教师总数达32人以上,其中高级及以上职称(职务)人数达60%以上;提供计划安排,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激励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群“双师型”教师达80%以上;聘请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技师及以上职务兼职教师达25%-30%。

3.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学科带头人5名以上,骨干教师8名以上。学科带头人应了解相关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有较先进的专业群建设与改革理念、具有较强综合协调能力的。骨干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行业企业工作经历,能主讲2门以上专业课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和开设教改示范课,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和指导学生技能比赛,建设期内至少公开发表一篇本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开发一本特色教材。专业群内所有教师必须完成下企业实践任务和继续教育课时。 3 主要保障措施 (一)机构设立

为保证项目按计划实施,成立机电专业群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的整体工作进行指导和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专业群建设工作办公室(简称项目办),项目办是项目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项目办下设专业群建设组和资金管理组两个小组;专业群建设组下设机电技术、电子电器、电梯、汽修四个专业建设小组,由各教研组长负责。 (二)保障机制 1.项目建设政策措施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制定并完善如下制度:《绩效工资管理方案》、《教师职务岗位竞聘方案》、《教职工年度考核方案》、《教师学历提升方案》、《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培养方案》、《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机电专业群建设规划》、《机电专

业群优秀教学团队培养方案》等。[3] 2.项目建设管理机制

建立以机电专业群建设项目运作为基础的运行机制,以强化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办和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形成以过程跟踪检查为核心、以通报与奖励为激励方式的项目建设管理机制。

(三)经费保障

此项目预算总经费为80万元。资金管理组负责资金的日常管理,领导小组、项目办、财务部门负责监管资金使用,切实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新一, 许芳奎. 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为例[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 12(3):18-20.

[2] 刘继平. 高职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8(1):46-49.

[3] 胡影怡. 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 新课程?中旬, 2013(12):23-23. 作者简介

邹林根(1972-),男,福建省宁化县,教研组长,讲师,物理教育学士,现在福建省三明工贸学校主要从事机电、汽

修教学与研究。

致父母!出门在外,最牵挂最担心我们的人是父母。不管飞到哪里,父母的爱就如手中的线始终牵着我们。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父母去,人生只剩遗憾。钱再多有何用?不如多陪陪父母,今生和他们的缘分只有一次,下辈子再也见不到了。中秋节,祝愿天下所有父母:身体健康,幸福开心!

2019

这世间最好的爱情,应该是既能两两相吸,又能两两相惜。 爱情,是红尘里最美的情感,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需要和心灵寄托。因为有爱,这尘世上的饮食男女,才会相依相恋。 是真爱让两颗渐渐靠近的心,辽阔了生活,柔软了岁月。爱情,若撩人的春色,满足了人们对美好情愫的所有想象。当我们青涩的心灵,慢慢注入爱的元素,说不上在哪一时,那个有缘人便会被我们请进自己的生命里! 不过,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在恰好的年华遇见恰好的缘分。也不是所有恰好相爱的人,就一定会相守到白头。倘若缘分可以安排,假如爱情可以解释,就不会有这句:缘来缘去缘如水。 爱情,本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就连最厉害的心理学家,也无法掌控它的发展和走向。人与人相爱,充满了无数未知的没有理智的意外。 于大千世界里,在茫茫人海中,有人是过尽千帆的等待,有人是一瞥惊鸿的寻找,有人是落花时节又逢花的惊艳,还有人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凡是爱过的人都深有体会,我们喜欢并且真正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一颗纯粹的心,想的念的,都是他(她)最好的样子。 但所有以风花雪月开始的浪漫爱情,最终都会回到柴米油盐的现实中来。日子长了,相恋时彼此隐藏的缺点,慢慢的全部显露出来,时间久了,难免会有意见分歧,发牢骚抱怨,把吵架升级到不可收拾的时候。 张爱玲说,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是的,人生的完美和圆满只是保留在人的心理,爱情也无法脱离这个宿命。 当爱情走远,何人能甘于寂寞,能珍惜这份情缘?当激情不在,曾经惊天地泣鬼神的情感,往往是最先消亡于内心的空虚和日子的平淡。 主持人涂磊曾经说过,相恋的时候,是欣赏彼此的优点,但相爱就是,接受对方缺点的过程。 我们深信爱情的美好。但人是会变的,环境也在变。谁能给自己的爱情上个万能保险?谁又能保证爱上的那个人会一成不变?几乎所有相爱后的分手,都是因为双方没有了初见时的心动,后来又得不到彼此应有的珍惜而结束。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只有经历了才知道,爱情也是如此。惟有通过时光的梳理,岁月的打磨,以及思想的沉淀,方能领悟,在爱情的世界里,缘是天定,份在人为。 爱是互相欣赏,亦是彼此珍惜。浮云欢爱,算不得真爱。只有深爱一个人时,才会为他(她)低到尘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