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老校园里的新建筑—西安交通大学教学主楼建筑群设计

老校园里的新建筑—西安交通大学教学主楼建筑群设计

来源:星星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老校园里的新建筑 西安交通大学教学主楼建筑群设计 李子萍 【提要]在西安交通大学教学主楼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场地环境、使用功能、建筑特性和校园文脉的分析,指出面I临的问题和应对的策 略。 关键词:教学主楼校园文脉化整化零 方向感秩序性 西安交通大学兴建于1955年,校园座落 教学主楼建设用地南北长约242m,东西 八方均为人流主要来向。 于西安市东南郊兴庆公园(唐兴庆宫遗址)的 宽约144m,场地标高变化较大,总趋势为东 这个设计题目要求建筑师很好地解答四个 南面,用地十分方正,东西宽度为1538.64m, 南高西北低,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约8m。场 方面的问题: 南北长度为1O84.432m。这块土地与中国的古 地四周有校内道路环绕,交通便捷通畅,四面 如何完满地解决功能问题,真正做到 老文明颇有渊源,西汉王朝的皇家园林一上林 苑既兴建于此,山水辉映,是皇帝经常游猎巡 幸之处:隋大兴城唐长安城的道政、常乐二坊 I 也在这一区域,是城内最繁华的地段,也是许 多皇亲国戚、文人雅士聚居之地;唐开元年 间,中国的政治中心移至兴庆宫,唐玄宗在这 块土地上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广场一 30余万m 的勤政务本楼南广场:这块土地的 历史文化遗存恐怕是国内其它校园所无法比拟 的。 也许正因为如此,当年建筑工程部华东工 业建筑设计院在进行交大校园规划设计时,因 循了中国古典建筑的设计手法,总平面呈对称 格局,布局严谨,形成明显的南北中轴线,北 校门,原中心教学楼、图书馆等重要建筑均沿 南北中轴线布置(图1)。当年建成的建筑物均 为灰砖墙红瓦坡顶,风格简洁质朴,在绿树掩 映中显得十分和谐宜人。 上世纪80、90年代在中轴线上又兴建了 钱学森图书馆、科学馆、工程馆、四大发明广 场、思源活动中心、南门等建筑、虽体量风格 色彩各异,显得有些杂乱,但总体格局仍方正 平直,进一步强调了南北中轴线。 教学主楼是南北中轴线上最后建设的项 目,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组建筑, 总建筑面积 5300m ,是以大、中、小各类教室、实验室、 研究室以及行政办公用房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为 主的教学综合体。任务书要求安排25o座阶梯 教室32个,150座阶梯教室8个,100人小教室 16个,500座学术报告厅1个,实验用房 5500m ,计算机房3500m ,研究工作室 7500m ,校机关办公用房4500m ,摄影、摄 像、导播等特殊用房130om ,展览观景用房 1西安交通大学总平面 800rrl2。校方鉴于用地较紧张及追求标志性的 ①中心大楼②电{}I大楼③动力大楼④起采矿大楼⑤机{}I大楼⑥图书馆⑦实习IF"⑧诊疗所⑨ 原因,要求主楼必须是高层塔楼。 工会俱乐部 风雨操场 体育馆拟建位置@大礼堂拟建位置@学生食堂@浴室@学生宿舍及员 工单身宿舍@福利用房@锅炉房 建筑学报2002/11 1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以人为本,满足多种需要,使人流量大且集中 的交通简捷顺畅,做到适用、安全、高效; 二、如何使内向安静的学习空间和开敞共 享的公共交往空间有机融合,营造出理性与浪 漫交织的校园氛围,体现知识经济时代“新” 的特点: 三、如何保持和激发校园原有空间的活 力,以“新”的姿态溶入”老”校园,实现与 原有校园环境的自然对接; 四、如何承载多数师生及市民的文化心理 追求,以功能性很强的教学科研建筑的身份成 为反映交大雄厚实力的标志性建筑。 ●化整为零,分而治之是解开难题的第一 把钥匙 根据任务书的功能要求,教学主楼最多可 容纳14500人,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至少有 10000人在同一时间上下课或上下班。这么多 人在同时间段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出出进进,仅 解决疏散就是一个大难题,若全部与高层建筑 挂钩就更难,因此,化整为零是必然的选择。 先把高层与多层分开,科研办公用房进高 层,建筑面积约2l86万m ,地上23层,地下2 层,主体部分高约97.9m ,总高度约106.8m 。 大、中、小教室部分建筑面积约2.5万m , 最多容纳10800人,仍需进一步划小,根椐人 数均衡划分为四块,形成讲堂群比较恰当,高 度不超过24m,同时与高层主楼拉开距离,这 样消防上可把高层主楼与多层讲堂分开考虑, 将复杂的问题简化。 ●增强方向感、强调秩序性是第二项对策 据某项调查表明,对校园总体布局而言 73.9%的学生认为方向感甚为重要。笔者曾在 某知名学府3万m 的教学楼里迷了路,短短的 十几分钟里,竞碰上了两位学生向我问路,对 于人流量大且集中的公共建筑而言,既不好用 也不安全。 增强方向感的方法有多种,例如纵横轴线 法、利用几何图型的逻辑性与导向性法、形式 特异性法等。针对本设计而言,纵横轴线法最 为适用。 我们将建筑体块沿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 顺理成章地把主楼建筑群纳入原有校园体系, 建筑群放高层主楼,四角布置四个体量基 本均衡的讲堂群,彼此之间拉开距离,仅以广 场、道路和室外平台、连廊相连。这种众星拱 月般的布局方式在高层主楼的四周形成四个开 放型的室外空间,自然形成南北主轴线和东西 副轴线。方向感强,疏散流线最短,使大规模 的人流集散分流为不同方向的多条流线,不仅 使用安全方便,而且各类用房的自然采光通风 也得到了保证(图2)。 ●强调同一性,注重校园文脉的延续是策 略之三 我们认为在“老”校园里做新建筑,同一 性应放在首位,采用稳妥的甚至是偏于“保 守”的建筑形式比采用个性张扬奇异的建筑形 式更加可取。充分尊重校园规划的原始创意,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外景透视 4雹形庭院模型 5四大发明广场与主楼场地问的量色屏一 早已形成的道路是校园东西方向主要的车行 高架于500座学术报告厅的屋面平台之上,通 出对原有建筑的尊重,也不会在四大发明广场 道,起着联系教工生活区、学生生活区与教学 过层层叠落的台阶与四大发明广场相连,将绿 上形成过大的阴影区。四大发明广场做为教学 实验区的作用。道路两侧的行道树十分茂盛, 色的。墙 从中间打开,使行政入口广场与四 区中心广场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 形成一道高约15m的绿色的”墙“,不仅把教 大发明广场气脉贯通,并且与场地北侧的车行 强(图4)。 学区的步行环境阻断,而且也把四大发明广场 道形成立交,既保证了车辆的畅通,又使得原 层行政广场下设置的报告厅自成体系, 与主楼的空间联系隔开(图3)。 教学区步行系统得以延续。高大的台阶不仅使 从南北道路和东西连廊均可直接出入,与四大 因校园主入口在北面,所以我们把北讲堂 教学主楼显得格外庄重雄伟,而且也可做为学 发明广场一起构成室内室外二大集会场所,人 群在高层主楼北面围合成的、面向四大发明是 生集会时的台或看台。四层高的讲堂群与 流集散方便。 广场的室外空间定义为行政入口广场。该广场 四大发明广场周围的建筑物尺度相宜,既表现 场地内东北角有一座建于60年代的灯光球 建筑学报2002/1 1 1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挤,学生宿舍区与教学区之间也缺乏必要的过 渡和自然的衔接。经多次实地勘察之后,我们 觉得场地东南侧的小山丘(唐长安胭脂坡遗址 仅存的一部分)有较大的保留价值。一则因为 坡上长满了树木,出于环保考虑也应保留;二 则因为这片绿树遮挡了思源学生活动中心庞大 的体形和南校门外杂乱的高层建筑物,起到了 屏风的作用,便于营造出较好的环境气氛;三 哩 _ ^----r.1、 一_…一-…罡 - 则因为其历史价值:第四则是因为教学区南北 店 中轴线上主楼以北的室外空间均为对称、平 坦、规整的绿化或雕塑广场,风格雷同,利用 一 噢赡差门厅丽 雹伫调 :.王 胭脂坡可做出风格完全不同的室外空间。不对 称的格局做为校园南北主轴线的收束似乎更加 生动自然。我们在胭脂坡上就着地势做了露天 小剧场似的“纪念讲坛“,其讲坛背后恰好是 簇原有的小树丛,正对着主楼的中轴线。利 用草坪、列柱和地面辅砌使圆形庭园与纪念讲 坛拉接在一起,使其成为圆形庭园的自然延 伸。 ●强调群体空间和场所的感染力,弱化单 体建筑形式。 用群体空间和场所的感染力来体现标志性 ·} 绿化 , 、-I]。 。 。 、 扛茎 {卜 和恒久感,而不仅仅依赖于单体建筑形式的奇 异是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的法宝。我们借鉴这一 法宝,以众星拱月的群体形象,衬托主楼的中 心地位。这种总体布局方式,使主楼建筑群四 个立面均有均衡的比例尺度,照顾了四周的视 觉效果。每个体块的立面处理则力求简洁、质 朴、追求西部建筑特有的浑厚的风格。 在注重室外空间特色塑造的同时,也十分 重视室内空间处理。讲堂群内的共享空间明亮 小巧;高层主楼内三层通高的入口大厅气势不 凡;主楼部位分层设置的四个中庭尺度宜 人;不仅可供师生交流、休息,也避免了狭长 走道的阴暗和封闭,使内部空间丰富多彩,充 满了现代气息。站在高层主楼顶部的空中花园 和展览观景厅向南可远眺终南山,向北可望见 兴庆湖。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各类空间沿南北 主轴和东西副轴渐次展开,收放有致,为创建 理性与浪漫交炽的校园氛围,提供了良好场 8一层平面 所。 设计指导:齐康 设计策划:王西京 场,曾热闹一时,随着校园各类体育设施的完 备,渐渐被冷落闲置,其位置恰好在讲堂群 下。若将此下沉式的球场简单填起来,是很不 经济的。我们利用这个球场和场地自然高差, 在北讲堂群下做了一个面积约3000m 的架空 南讲堂群在高层主楼南侧围合成亲切宜人 的圆形庭院,这是有众多交往机会的内聚性 极强的空间,是人们能够真正停留交往的理想 天地,在尺度和空间感受上与主轴线上的其它 空间完全不同(图5l。在圆形庭园的位置上恰 好有一组形态很美的大树,长在2m多高的土 坎上。我们把大树和土坎都保留下来,与玻璃 咖啡厅和室外大楼梯结合在一起,这样庭园空 间就生动起来。这组大树还为东侧的弧形休息 廊挡住了西晒的阳光。在南讲堂群休息厅的小 中庭内也有一棵大树被保留下来,成为室内空 间独特的景观。 建筑专业审定人:刘绍周、魏代平 项目负责人:李子萍 专业负责人:李澎、董小俭、苟元力 方案设计人:李子萍、苟元力、李澎、郭晓峰、 夹层,做学生自行车停车场,解决了学生自行 车停放的难题。灯光球场的看台经修整后成为 绿化台阶,在北讲堂东侧形成一个下沉式的小 空间,成为学生课余休息交往的理想场所,前 辈学长目睹此情景不难引发对往昔岁月的美好 怀想,有助于场所历史感的塑造。 场地东西两侧是学生宿舍区,行列式的建 筑建成于5o、60年代。主楼东西两侧的小广 场是学生宿舍区、运动区到达主楼建筑群各部 分最便捷的通道,也是十分恰当的过渡空间。 李智波、秦敏、杜波 参者文献 1、‘时代建筑>2002年第2期‘从学生意向看 第五代校园空间走向>陈小龙、吴志强 作者单位:中田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收稿时间:2002年4月) 由于布局紧凑,南讲堂群与体量很大的思 源活动中心之间留出了较大的空地,如果没有 这个足够开敞的空地,整个区域就显得过分拥 2c102/11 t筑学报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