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是接触数与代数知识的启蒙课,也是后续认识学习代数式和方程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能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事物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
课前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你会这个儿歌吗?一起来快乐地读吧!一只青蛙四条腿,两个眼睛一张嘴;
两只青蛙八条腿,四只眼睛两张嘴;……
生读的声音由强到弱。
师:你能读多久?这首儿歌能读完吗?老师可以唱完这首儿歌,你相信吗?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
【设计意图】通过读一首学生们耳熟能详又永远读不完的儿歌,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体会到字母表示数的优点和必要性。二、从特殊到一般,字母表示数1.初步体会: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点?
(1)今年小明13岁,去年他____12_____岁
明明步行上学,速度为5km/h,亮亮骑自行车上学,速度是明明的3倍,则亮亮的速度是______15________km/h。
(2)今年小明a岁,去年他___(a-1)___岁
明明步行上学,速度为v km/h,亮亮骑自行车上学,速度是明明的3倍,则亮亮的速度是_______3v_______km/h。特殊 (具体数字) 体会: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一般(字母表示)
1(3)三角形的底为a,高为h,面积用S表示。则S=___ah______。
2若三角形的底为3,高为4,则它的面积是____一般(字母) 特殊(具体数字)
1×3×4_________。2体会:当字母取不同数字时,式子就会有不同的值。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2.找规律,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如图所示,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
(1)按上面的方式,搭2个正方形需要__7__根火柴,搭3个正方形需要__10__根火柴.
(2) 搭7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___22__根火柴。
(3)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怎样得到的?方法一:第一个正方形4根火柴,其它的每一个3根
43(1001)方法二:每一个正方形都看成3根火柴
13100(4) 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
4+3(x-1)= 3x+1
问:有了最后的两个式子,你能迅速计算搭50个、5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吗?
【设计意图】通过找规律,再次体会数字和字母的关系,以及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3、随堂练习
1.一套原价是m元的服装,7折出售,则售价是____0.7m______元。
2.某种苹果的售价是每千克x元,用面值为100元的人民币购买了5千克,应找回 ___(100-5x)_____元。
3.大米的单价为a元/千克,食油的单价为b元/千克,买10千克大米,2千克食油共需____(10a+2b)____元。
4.观察一系列数字4,6,8,10,…,第n个数字可表示为(
D
)
A.2n B.4n C.2n+1 D.2n+2
5.用字母表示:①一个数加上m后得3,这个数是3-m;②一个数减去x后得8,这个数是8-x;③一个数除以15得y,这个数是15y;④一个数乘以x得12,这个数是12x。其中正确的有(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6.用火柴棒按下面方式搭图,填写表格
1
17
212
317
2
422
…
3
n5n+2
图形编号火柴棒根数
7.用棋子摆成下列一组图案:
1 2 3
(1)填写下表 图形编号棋子数量
13
26
39
412
515
(2)摆第n个图案需要__3n__个棋子。四、课堂小结1.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2.在同一问题中,同一字母只能表示同一数量,不同的数量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3.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某一数量时,字母的取值必须使这个问题有意义,并且符合实际。
五、作业布置习题3.1 第1,3题
教学反思:
1、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的核心环节(第二环节)均由学生在动手、动脑与小组交流中成教学目标,学生表现兴趣盎然,在探索与合作的过程中体验了认识事物、寻求规律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促进了积极的情感形成。
2、充分挖掘学习素材。情境充分体现学生的年龄与身心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经验,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作为问题情境,学生学得投入。
3、教师角色的深刻变化。课堂上教师还学生以主人翁位置的手段不是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或“满堂练”,而是把气力花在挖掘学习素材上,花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主动提出问题上,花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上。
4、课堂上的德育的渗透。把数学的学习和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学习品德的教育有机结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