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长廊
从客观经济事实出发,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及规律,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研究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新华社)
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信心
**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符合预期和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经济基本面和社会大局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的进展,但经济走势仍然分化,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新动力的成长势头正在加快。从趋势看,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从经济运行看,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宏观经济政策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力、有度、有效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引导好发展预期,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社会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下,要实现更好发展,必须更好分析形势和环境,更好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变化,更好把握宏观经济大势,更好应对挑战。为此,要加快培养造就国际一流的经济学家、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养成问计于专家学者的习惯,调动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好、用活智力资源。对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的要积极采纳。专家学者要立足国情、深入调研,着力研究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注重
DOI:10.16706/j.cnki.cn36-1279/d.2016.08.050
科经广角
国务院十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对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作出部署。提出了十条具体政策措施: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完善并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加快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加快实施统一规范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支持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中的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并享受职业指导、介绍、培训及技能鉴定等公共就业服务和扶持政策;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在根据户籍人口测算分配均衡性转移支付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向持有居住证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需求;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考虑持有居住证人口因素;支持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等。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确保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财力不因政策调整而减少;强化经济发达地区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中央财政给予适当奖励;加大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中小城镇的支持力度,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自主定居权利,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享有的既有权益。
(新华社)
司法改革增强群众获得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保护司
62
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制度,为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落地扫清障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推进司法改革以来,全国已产生入额法官24035名,“谁办案谁负责”的新型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司法责任制改革成效显著。试点法院检察院回归办案本位,优秀人才向办案一线流动趋势明显,一线办案力量增加20%左右,85%以上司法人力资源配置到办案一线。符合司法规律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法官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得到确立,院(庭)长一律不再签发未参与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审委会、检委会讨论案件数大幅减少。办案质量效率稳步提升,人均结案数、当庭宣判率上升,上诉率、发回改判率下降,实现“双升双降”。改革的成效还体现为司法公信力的提升,试点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获得的赞成票达到新高,一些试点省市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下降30%左右。坚定不移推动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开展。经过两年试点的司法责任制改革将在全国全面推开。与司法责任制相配套的其他改革也渐次推开,取得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新收各类案件1002.9万件,首次突破千万件。案件量的增长说明老百姓通过打官司解决矛盾纠纷的渠道通畅,这得益于去年5月实施的立案登记制改革。改革降低了诉讼门槛,让“立案难”成为历史。最高法已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465.93万例;累计限制449.27万人次购买飞机票;限制141.15万人次购买列车软卧、高铁、其他动车组一等座以上车票。20%的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到法院履行了判决义务。司法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速度和深度向前推进,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充满获得感。
(人民日报)
两部门“松绑”科研经费管理
中办、国办近日联合印发文件,亮出多项“松绑+激励”举措升级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下放管理权限,允许部分“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中央层面将进一步简
政放权,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在科研项目资金、差旅会议、基本建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如简化预算编制科目,合并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科目;在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将直接费用中的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科目的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从而让“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为激励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意见重申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都可开支劳务费。同时,改进结转结余资金留用处理方式。项目实施期间,年度剩余资金可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两年后未使用完的按规定收回。
(北京青年报)
DOI:10.16706/j.cnki.cn36-1279/d.2016.08.051
医疗服务价改启动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近日公布《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将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及当地政府补偿政策,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于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弥补一部分,并采取有升有降的政策安排来推动价格的结构性调整。为确保患者负担总体上不增加,《意见》明确了“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原则,提出了多项配套保障措施。主要有:一是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医疗服务价格的部分,主要通过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以及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的空间,以确保医药费用总量维持平衡。二是与医保支付政策进行配套衔接。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要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总体上不会增
加。三是强化医药费用控制,要求各地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医疗保障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明确控费指标,确保区域内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扩大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收费范围,逐步减少按项目收费的数量。到2016年年底,城市公
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