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1-11-16浅谈敢干事

来源:星星旅游


浅谈敢干事

长期以来,我们把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高、懂方法、有成绩,而忽略了一个基础和前提,那就是敢干事。我们的社会是一个转型的社会,是一个正在发展的社会,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有些工作其实就是烫手的山芋,如果没有足够的魄力敢干事,即使再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也只能是望洋心叹而已。那么如何才能敢干事呢,笔者谨以拙笔与大家共勉。

敢干事要有好的心态。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但如果自己真的就掌握了真理,是否会坚持呢?面对复杂的环境,一些人本来想雄心勃勃的去干一番,但却面对人云亦云,面对反对声音,胆怯了,萎缩了,丧失了自信,慢慢让自己偃旗息鼓,甚至与对立面成了一丘之貉。有些人,担心自己不合群,怕自己的行为触动了一些不正当利益,前怕狼后怕虎,时时左顾右盼,事事捏手捏脚,本来是光明正大的事,反而成了做贼心虚之事,让人啼笑皆非。因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只要是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证明是正确的事,就要放手、放心、放胆的干;只要是对工作有利的事,就要从容不迫的干;只要是有利于广大群众的事,就要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敢干事要有好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更是一个区域一个单位发展的可靠源泉。现实中,不乏固步自封者,因循守旧者,不少碌碌无为者,逆来顺受者,这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之摇旗呐喊者有之,为之怜香惜玉者有之,为之振振有词者有之。大到一个部门,小到一个股室,如果创新乏力,一潭死水,必将举步维艰,把大单位干小了,把小单位干没了,也就在所难免。同样,工作中总能抢抓机遇,群策群力,突破自我,总能力挽狂澜,焕发生机,改变现状,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提升自我,并让群众得实惠,必能成为标杆,成为榜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创新就等于落后,不创新就等于自毙。依此,必须拿出只争朝夕的精神,以落后的耻辱感,以守旧的恐惧感,以

无为的死亡感,来鞭策自己,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用不断的创新来实现历史和群众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敢干事要有好的境界。我们常常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来警示自己。这也同时告诉我们,其实身边的事大事不多,小事很多。一些时候,出于莫须有的顾虑,小善虽举手之劳,却没做多少,小恶也许就是不作为,却做了不少,恰恰一个“小”字,麻痹了自己。广东有个小悦悦事件,挑战了我们的道德底线,事不关己也好,高高挂起也罢,道德缺失虽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但小事情的确折射出大问题。闯红灯、酒架、随地大小便、破坏公物看似小事,如果我们坚决不做,也许自己的一丝坚持,却保护了他人生命,维护了社会的良好秩序。一些人,工作上好高骛远,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总想一鸣惊人,不想默默无闻做点实事,善于踩着别人的肩膀,不容忍别人踩自己的肩膀,到头来只能郁郁寡欢。对此,我们要懂得修身养性,学会成人之美,多做锦上添花的小事,多做助人为乐的好事;懂得磨砺自己,学会在实践中耐得住寂寞,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增长自己的才干,以能厚积薄发;懂得淡泊明志,不争不论潜心干事,不虚不傲真心干事,不急不躁踏实干事。

敢干事要有好的胸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要看为谁所谋,为谁而干。如果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必会事半功倍;如果以一己之利,成个人之名,必会事倍功半,老天爷也未必能成全得了。由于我们的体制和机制还是一个完善的过程,一些人总是指责干事没有方向感,以负面的东西来敷衍塞责,以片面的东西来遮遮掩掩,以非主流的东西来颠倒是非,迷茫,困惑,失意,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我们只要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群众利益上,看看群众答应不答应,看看群众满意不满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工作中,我们未必能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但还是要善于兼听,乐于接受群众的意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确保把好事办好。由此,我们只要一心为公无私利,博采众长,团结实干,善始善终,干任何事情必能势如破竹;只要一心为民谋福祉,虚怀若谷,勤勤恳恳,从一而终,干任何事情必能所向披靡。

综上所述,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已经实属不易,敢干事则是必须迈出的坚实的第一步,哪怕是一小步,也许就是开启干事创业的一大步。

作者:临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王元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