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1年7月自学考试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行为属于非劳动行为的是( ) A.劳动分工 C.劳资谈判
B.劳动竞争 D.劳动协作
2.根据协作行为的组织形式,劳动协作可分为( ) A.自愿协作和非自愿协作 C.直接协作和间接协作
B.有组织协作和非组织协作 D.简单协作和复杂协作
3.下列关于劳动制度的特征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存在的特殊性 C.构成的独立性
B.组织实施的非强制性 D.相对的稳定性
4.劳动力流动有多种类型,其中,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各工种、职位之间进行流动是( ) A.岗位间流动 C.地区间流动
B.企业间流动 D.城乡流动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力特征的描述是( ) A.自然性特征 C.可教化性特征
B.外显性特征 D.开发的双重性特征
6.__________是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投入要素,并售出由此增加的产品所带来的收益量,等于边际产量与边际收益的乘积。( ) A.产量 C.劳动边际产量
B.边际产量 D.边际收益产量
7.长期失业一般是指失业时间在__________以上。( ) A.一年 C.两年
8.导致结构性失业的原因之一是( ) A.经济发展处于低谷
B.劳动力资源的质量不能跟上新岗位技术的要求 C.劳动力的供求双方信息交流不畅通 D.劳动力的供给超过需求
9.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假设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产量最大化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
B.半年 D.一年半
B.为了便于采用图表分析,假设企业投入的生产要素只有两种,即资本和劳动力 C.企业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垄断性的 D.工资是劳动力的惟一成本,劳动力是异质的
10.劳动者在同一地位等级或同一声望等级的职业之间流动称为( ) A.岗位间流动 B.结构性流动 C.水平流动
D.垂直流动
11.凯恩斯就业理论的主要观点主要集中在他1936年出版的__________里。( ) A.《蜜蜂的寓言》 B.《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C.《新制度经济学》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2.以下选项中可以视为就业的是( ) A.家庭主妇从事自家家务劳动 B.长期参加青年志愿者公益劳动
C.一名15周岁的女孩在一家鞋厂打工,月收入500元 D.一名14周岁的男孩在少年体校接受职业足球训练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货币工资高,实际工资就高 B.实际工资是指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消费品数量 C.货币工资能真正反映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实际生活水平 D.货币工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所得到的货币额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认为,基尼系数的合理界限在0.2~0.6之间 B.一般认为,基尼系数的合理界限在0.1~0.4之间 C.一般认为,基尼系数的合理界限在0.1~0.6之间 D.一般认为,基尼系数的合理界限在0.2~0.4之间
15.个体经常地、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及指向性等方面的动态特征称为( A.兴趣 B.态度 C.气质
D.个性
16.下列选项中,有关西方发达国家对失业率的相对标准正确的是( ) A.3-4%以内的失业率属劳动力供给紧张型 B.5-6%以内的失业率属劳动力供给紧张型 C.7-8%左右的失业率属劳动力供给宽松型 D.9-10%以上为失业问题严重型
17.__________是人们从其职业地位上所获得的评价和社会承认。( ) A.职业种类 B.职业声望 C.职业生涯
D.职业道德
18.正常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体的比重,称为( )
)
A.失业率 C.年失业率
B.自然失业率 D.年自然失业率
19.下列关于“行政配置”模式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行政配置”模式中,部分资源由计划部门决定,部分资源由市场决定 B.在“行政配置”模式中,劳动力就业安排完全依赖于行政配置机制 C.在“行政配置”模式中,企业拥有一定的用人决策权
D.在“行政配置”模式中,劳动力的价格水平由企业根据全国统一的工资标准集中制定
20.为了确保劳动者实际工资水平不致下降,国家常常以某种形式将工资与物价挂钩。其中,国家在宏观工资控制和工资标准、工资水平调整上密切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做出相应的工资增长率安排的形式称之为( ) A.全挂 C.明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劳动行为的行动系统所包含的因素有( ) A.劳动计划 C.劳动实施 E.劳动结果
2.劳动行为的动机系统所包含的因素有( ) A.结果 C.目标 E.行为
3.绩效评价中常见的误差有( ) A.晕轮效应误差 C.感情效应误差 E.偏见误差
4.按照空间、区域范围标准,劳动力流动包含( ) A.岗位间流动 C.企业间流动 E.个别性流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度学派特别强调市场要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B.新古典学派特别强调社会性要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B.暗挂 D.半挂
B.劳动准备 D.劳动行为方式
B.需要 D.动机
B.近因误差 D.暗示效应误差
B.结构性流动 D.地区间流动
C.制度学派非常强调工会、大型企业、文化、习俗等因素在工资决定过程中的作用
D.新古典学派源自于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以及19世纪早期经济学家为代表人物的古典经济学 E.制度学派乐于使用案例研究,乐于运用归纳法
6.求职信的组成部分有( ) A.标题 C.正文 E.附件
7.职业具有的特征包含( ) A.同一性 C.层次性 E.时代性
8.总的来看,全球范围内就业结构变动的总趋势是( ) A.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上升 B.劳动力在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呈稳中趋降之势 C.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逐步下降 D.劳动力在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呈普遍上升之势 E.劳动力在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呈普遍上升之势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劳动协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为达到某种共同的目的而在行为上相互配合的行为方式。
2.劳动力供给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劳动力数量、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生产要素是指参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4.就业信息分析主要是指信息的信度分析、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劳动力参与率 2.失业 3.晕轮效应误差 4.评价中心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简述劳动关系的含义及主要类型。 2.简述职业声望的含义及特点。
B.称呼 D.落款
B.差异性 D.广泛性
3.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论述职业的功能。
2.论述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