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南省汝城一中2007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来源:星星旅游
湖南省汝城一中2007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次、班号、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卡。2、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1.下列各项中加点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愆(qiān)期 苗裔(yì) 伶俜(pìn) 将(jiāng)子无怒B.葳蕤(ruí) 否(pǐ)泰 踟蹰(chú) 殒(yǔn)身不恤C.椽(chuán)子 嗜(shì)好 羽檄(xí) 长歌当(dàng)哭D.钟磬(qìng) 显赫(hè) 庐冢(zhǒng) 数(shuò)见不鲜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累赘  噩耗  踯躅  泣涕连连B.蹊跷  妇孺  浸渍  呕哑嘲哳C.修葺  屠戮  踌躇  莫明其妙D.编纂  逡巡  孤癖  难言之隐3.选填到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师为他的散文改动了几个字,经老师这么一        ,整篇文章都活了起来。②领导干部要善于      群众的意见。③这条街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行人摩肩接踵,十分        。A.点染  聆听  繁荣       B.渲染  聆听  繁华

C.点染  倾听  繁华       D.渲染  倾听  繁荣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这人,心理承受能力强,总爱闹出一些乱子,也常做些好事,不管老师批评也好,表扬也好,总是泰然自若。

B.从前他们又要办厂,又要做公债,也居然稳渡了两次险恶的风波,现在他们全力来做公债,自然觉得游刃有余。

C.两位都是有真学问的人,出口成章。小弟若在两位才女跟前称了晚生,不但毫不委屈,并且心悦诚服。

D.班上的规章制度是大家的行为规范,应该有稳定性,像现任班长这样朝三暮四的,叫同学们如何去遵守。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就像家家户户

(时量:120分钟 分值:100分)

养在家里的家虫。

B.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

C.巴尔扎克先生属于l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是一位伟大的精神统治者。

D.外国银行的钞票这时就等于现银,他如果借给你这钞票,也就借给你真的银元了。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什么是学习型社会,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是什么,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待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B.当铺,钱号,窄轨,已经随着土皇帝的覆灭最后湮没了;煤炭,汾酒,老醋,却在人民的生活里广泛散发着热力和芳香。

C.披上长袍,他一边扣着纽扣,一边往外疾走,连小顺儿的“爸,你上哪儿?”也没顾得回答。

D.黑格尔以哥特式建筑艺术为例(12到16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具体说明了美是一种精神的外化,即理念的感性显现。7.下列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不佳的一项是

A.社会也是这样,同样有阵痛,历史才能向前迈进。

B.崇高的友谊是人生的乐章的一个音符,没有他,不成曲调。C.冯老汉说出话来冲倒一堵墙,一点弯也不知道拐。

D.一见到家乡的美酒,还没等开瓶,他的心就先醉了几分。8.如果以“明理守信乃做人根本”作一副对联的上联,那么,以下对得最好的下联是

A.务实求真为治学前提        B.勤学好问是求知之基

C.尊老爱幼即处世基准        D.礼义廉耻皆行事良方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8分,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0题。

假如像我所相信的那样,制造某种音乐的驱力如同我们其他的基本生物功能一样,也是我们作为生物的特点,那么其中必有某种道理。既然手边没有现成的解释,那我自可冒昧作出一个。那有节奏的声音,也许是另外什么事的重现——是一种最最古老的记忆,是一支舞曲总谱,记载了混沌中杂乱无章的无生命的物质转化成违反几率的、有条有理的生命形式的过程。莫罗维茨(Morowitz,H. J.)以热力学的语言提出见解,他的假说是,从无穷尽的太阳那里,不断地流向外层空间这个填不满的窟窿的能量途经地球时,从数学上来看,不可避免地要使物质组织成越来越有序的状态。由此产生的平衡行为是带化学键的原子不停地组成越来越复杂的分子,同时出现了贮存和释放能量的循环。太阳能处在一种非平衡的稳定状态(假定如此),不会仅仅流到地球,然后由地球辐射开去。从热力学上讲,它势必要把物质重新安排成对称形式,使之违反几率,反抗熵的增加,使之提高——姑且这样说吧——成为在不断重排和进行分子修饰的变化状态。在这样一种系统中,结果就会出现一

种偶然的有序状态,永远处在陷入混沌的边缘,只是因为来自太阳的那不懈的、不断的能量潮流,才使这种有序状态没有解体,而继续违反着几率。

9.下面对莫罗维茨(Morowitz,H. J.)以热力学的语言给予音乐提出的假说,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太阳能量途经地球时,使物质组织成越来越有序的状态。B.太阳的能量潮流,使这种有序状态没有解体,而继续违反着几率。

C.能量的有序状态,使带化学键的原子不停地组成越来越复杂的分子,同时出现了贮存和释放能量的循环。

D.太阳能流到地球,然后由地球辐射开去,构成非平衡的稳定状态(假定如此)。

10.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制造音乐的驱力,是人类的基本生物功能之一。B.人类制造音乐的驱力,目前还没有现成的解释。

C.有节奏的声音是一种混沌中杂乱无章的无生命的物质重现。D.来自太阳的那不懈的、不断的能量潮流,使物质的有序状态没有解体。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2题。

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记事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里《春秋左氏传》是一座里程碑。在前有分国记言的《国语》,《左传》从它里面取材很多。那是铺排的记言,一面以《尚书》为范本,一面让当时记言体的恢张的趋势推动着,成了这部书。其中自然免不了记事的文字;《左传》便从这里出发,将那恢张的趋势表现在记事文里。那时游士的说辞也有分国记载,也是铺排的记言,后来成为《战国策》那部书。《左传》是说明《春秋》的,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它最长于战争的记载:它能将千头万绪的战争叙述得层次分明,它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它的记言也异曲同工,不过不算独创罢了。它可还算不得一部有自己系统的书;它的顺序是依着《春秋》的。《春秋》的编年并不是自觉的系统,而且“断如复断”,也不成一部“书”。

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才是第一部有自己系统的史书。他创造了“纪传”的体制。他的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五十多万字。十二是十二月,是地支,十是天干,八是卦数,三十取《老子》“三十辐共一毂”的意思,表示那些“辅弼股肱之臣”“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七十表示人寿之大齐,因为列传是记载人物的。这也是用数目的哲学作系统,并非逻辑的秩序,和《吕氏春秋》一样。这部书“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以剪裁与组织见长。但是它的文字最大的贡献,还在描写人物。左氏只是描写事,司马迁进一步描写人;写人更需要精细的观察和选择,比较的更难些,班彪论《史记》“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这是说司马迁行文委曲自然。他写人也是如此。他又往往即事寓情,低回不尽;

他的悲愤的襟怀,常流露在字里行间。明代茅坤称他“出《风》入《骚》”,是不错的。

11.依据第一段有关论述,《左传》《国语》《尚书》之间的关系是

A.《左传》很多取材于《国语》,并继承了其中恢张的趋势,而《国语》写法上又是模仿《尚书》的。

B.《左传》很多取材于《尚书》,并继承了其中恢张的趋势,而《国语》写法上也模仿《尚书》。

C.《左传》很多取材于《国语》,并继承了《尚书》记言恢张的趋势,而《国语》写法上也模仿《尚书》。

D.《左传》很多取材于《尚书》,并继承了《国语》恢张的趋势,《国语》写法上也模仿《尚书》。

12.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分国记言的《国语》,是在当时记言体的恢张的趋势推动下成书的。

B.《汉书》《春秋》《吕氏春秋》等都属“有自己系统”的史书。

C.《史记》描写人,而《左传》只描写事,因为写人比写事更难。

D.鲁迅先生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实际上就是茅坤所说的“出《风》入《骚》”的叙事风格。三、文言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10分,每小题2分)吾母姓钟氏,十八归先府君。府君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罍间未尝有俭色。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府君由是计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先外祖长身白髯,喜饮酒,酒酣,辄大声吟所作诗,令吾母指其疵。每指一字,先外祖则满引一觥,数指之后,乃陶然捋须大笑,举觞自呼曰:“不意阿丈乃有此女!”记母教铨时,组绣绩纺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鸡鸣卧焉。庚戌,外祖母病且笃,母侍之,凡汤药饮食,必母亲尝之而后进。外祖母濒危,泣

曰:“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他日婿归,为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其善诱之!”语迄而卒。十岁,父归。越一载,复携母及铨,偕游燕秦赵魏齐梁吴楚间。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铨年且二十。明年娶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人纴事,一如教儿时。            (节选自蒋士铨《<鸡鸣夜课图>记》)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八归先府君         归:回到

B.盘罍间未尝有俭色       俭色:不丰盛的情况C.鸡鸣卧焉           鸡鸣:鸡叫天明D.复力争之           争:争论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恨不见女子成立。        B.母必正色婉言规。C.明年娶张氏。          D.母女视之。

15.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意阿丈乃有此女  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③其善诱之  ④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A.①与②的“乃”相同,③与④的“其”不同。B.①与②的“乃”相同,③与④的“其”也相同。C.①与②的“乃”不同,③与④的“其”相同。D.④与②的“乃”不同,③与④的“其”也不同。

1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母亲贤良美德的一组是

①吾母脱簪珥,治酒浆 ②辄大声吟所作诗,令吾母指其疵 ③好儿子,尔他日何以报尔母 ④凡汤药饮食,必亲尝之而后进 ⑤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⑥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紝事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⑥17.下列对原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母亲平凡而辛勤的事迹,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B.文中所写母亲对父母孝,对子女慈,相夫教子等,虽然都属于传统道德的范围,但仍具有现实意义。

C.本文作者叙述母亲诸多琐事,用铺叙手法,再加上一些感情浓烈的语辞,因而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极为具体化。

D.文中细节描写不多,但有点睛之妙,如外祖父的得意,母亲的聪颖,以及父女间融洽的亲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19题(6分)

方其系燕父予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日:“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翻

译:                                   19.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2分)

答:                                                                      四、古诗鉴赏、文学常识、古诗文默写(8分)2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学成就颇高,影响很大。他与唐代 、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 、苏辙、曾巩,并称“唐宋散文八大家”。

(2)这首词是王安石罢相后家居金陵时所作。上片描写金陵的壮丽景色,下片是如何慨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的?

答:                                                                      21.古诗文默写。(4分,每空1分)

(1)古文默写(必须默写,2分)

①羁鸟恋旧林,           。(《归园田居》)②盈盈一水间,           。(《迢迢牵牛星》)(2)古诗默写(任选两题,2分)

①                ,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②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③将子无怒,         。(《卫风•氓》)

④            ,天下归心。(《短歌行》)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

雨巴 金

窗外露台上正摊开一片阳光,我抬起头还可以看见屋瓦上的一段蓝

天。好些日子没见到这样晴朗的天气了。早晨我站在露台上昂头接受最初的阳光,我觉得我的身子一下子就变得十分轻快似的。我想起了那个意大利朋友的故事。

路易居•发布里在几年前病逝的时候,不过四十几岁。他是意大利的亡命者,也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不能和解的敌人。他没想到他没有看见自由的意大利,在那样轻的年纪,就永闭了眼睛。l927年春天在那个多雨的巴黎城里,某一个早上阳光照进了他的房间,他特别高兴地指着阳光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可喜的事。我了解他的心情,他是南欧的人,是从阳光常照的意大利来的。见到在巴黎的春天里少见的日光,他又想起故乡的蓝天了。他为着自由舍弃了蓝天,他为着自由贡献了一生的精力。可是自由和蓝天两样,他都没有能够再见。

我也像发布里那样的热爱阳光,但有时我也酷爱阴雨。

十几年来,不打伞在雨下走路,这样的事在我不知有过多少次。就是在1927年,当发布里抱怨缺少阳光的时候,我还时常冒着微雨,在黄昏、在夜晚走到国葬院前面卢梭的像脚下,向那个被称为“18世纪世界的良心”的巨人吐露一个年轻异邦人的痛苦的胸怀。

我有一个应当说是不健全的性格。我常常吞下许多火种在肚里,我却还想保持心境的和平。有时火种在我的腹内燃烧起来。我受不了熬煎。我预感到一个可怕的爆发。为了浇熄这心火,我常常光着头走入雨湿的街道,让冰凉的雨洗我的烧脸。

水滴从头发间沿着我的脸颊流下来,雨点弄污了我的眼镜片。我的衣裳渐渐地湿了。出现在我眼前的只是一片模糊的雨景,模糊……白茫茫一片……我无目的地在街上走来走去。转弯时我也不注意我走进了什么街。我的脑子在想别的事情。走过一条街,又走过一条马路,我不留心街上的人和物,但是我没有被车撞伤,也不曾跌倒在地上。我脸上眼睛看不见现实世界的时候,我的脚上却睁开了一双更亮的眼睛。我常常走了一个钟点,又走回到自己住的地方。

我回到家里,样子很狼狈。可是心里却爽快多了。仿佛心上积满的尘垢都给一阵大雨洗干净了似的。

我知道俄国人有过“借酒淹愁”的习惯。我们的前辈也常说“借酒浇愁”。如今我却在“借雨洗愁”了。

我爱雨不是没有原因的。

经历了这场大雨,我仿佛又看到了阳光。

(1941

年7月20日)

22.文章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写“热爱阳光”,后一部分写“酷爱阴雨”。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2分)

答:                                                                                                           23.解释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他为着自由舍弃了蓝天,他为着自由贡献了一生的精力。可是自由和蓝天两样,他都没有能够再见。

答:                                                                      ②我脸上眼睛看不见现实世界的时候,我的脚上却睁开了一双更亮的眼睛。

答:                                                                      24.结尾处作者说:“我爱雨不是没有原因的。”试说明作者“爱雨”有哪些原因。(2分)

答:                                                                      25.作者笔下的发布里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要写发布里的故事?(4分)

答:                                                                                                           六、写作(4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着灾难。在人类社会中,对手可以说是人类生命中的盐,少了它,生活会淡而无味。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碰上对手。如何寻找对手,如何对待对手,常常关系到人生的成败。

请以“对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汝城一中2007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6分,每小题2分)

l.A  2.B  3.C  4.A  5.D 6.D  7.C  8.A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8分,每小题2分)

9.D   l0.C   11.A.  12.A

三、文言文阅读(16分。13~17题,每小题2分)

(一)13.B(A归:女子出嫁 C鸡鸣:丑时,一点到三点 D争:规劝) 14.B(A女子:“女”通“汝” C第二年 D母/女视之,“女”名词作状语) 15.D(“乃”①竟 ②是;“其”③希望 表祈使 ④大概 表揣测) 16.D(句②、③不能表现“贤良美德”) 17.C(错在“再加上

一些感情浓烈的语辞”)(二)

l8.参考答案:①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吗?

②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

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19.因为本文是为《伶官传》所写的序,这样强调既可以扣住题目,又可以使事理推而广之,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性。四、古诗鉴赏、文学常识、古诗文默写(8分)20.(1)参考答案:韩愈、苏轼

评分标准:顺序不能颠倒。答对一个记1分。(共2分)

(2)参考答案: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覆亡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此处用典,使人便觉尺幅千里,饶有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评分标准:写景、用典各1分。大意对即可。(共2分) 21.(4分)参考答案:(1)①池鱼思故渊。②脉脉不得语。

(2)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费 ③秋以为期 ④周公吐哺

评分标准:错(漏、多)一个字,即不记分。每空记1分。五、 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2分)

22.①写“热爱阳光”是表现自己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和追求。②写“酷爱阴雨”表现作者对黑暗社会和专制统治的强烈的不满和愤恨。③两部分之问是因果关系:“热爱阳光”(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和追求)是“酷爱阴雨”(对黑暗社会和专制统治的强烈的不满和愤恨)的原因,或者说“酷爱阴雨”是“热爱阳光”的结果。

23.①法布里为了祖国的自由而背井离乡,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自由的事业,可是,理想还没有实现的时候,他就死在异乡了。②雨模糊了作者的限睛,使作者看不清雨幕中的现实世界;可是,在雨中,作者的心更明亮了。对人生的道路看得更清楚。

24.①由于痛恨黑暗的社会和专制的统治,内心十分痛苦。②在雨中行走可以减轻心中的痛苦。③让雨洗去心上的尘垢,使自己更能看清楚前面的路。

25.①发布里是流亡法国的意大利革命者;②他为着自由贡献了一生的精力(他为着自由舍弃了蓝天);③为了表明作者自己与发布里有类似的追求。

六、写作(40分)

26. 作文评分标准:本题40分,分五等评分。

(1)中心突出,材料充实,感情真切,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语言流畅,结构严谨,800字以上。其他方面符合本条要求,而字数不足800的,其最后得分由评卷组研究决定,可评36分,直至满分。

(2)中心明确,材料具体,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可评30~35分。

(3)文章有中心,材料较具体,语言基本通顺,条理清楚,可评24~29分。

(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评16~23分:①语句不通,明显的语病在5处以上;②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③层次不分明,条理不清楚;④不足400字。

(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15分以下:①文不对题;②有明显的观点错误;③文理不通;④结构杂乱。

(6)说明:

①本评分标准所列各项要求兼顾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②如果文章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创新,可酌加3~5分。

③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现的不计,扣到3分为止。

④字体端正、美观,卷面整洁的,酌加1~2分;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的,酌扣1~2分。【构思引导】

一提到对手,大多数同学都会想到和对手之间的一些事情,可据此构思立意。如果对手是你的同学,可写你某次考试因对手超过了你而憎恨他,而对手却一如既往地帮助你,关心你,使你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果对手是你的长辈,可写他们和你比赛学英语、学电脑等趣事,以展现长辈们“活到老、学到老”的可佳精神;如果对手是你的老师,可行造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写你与老师之间的竞争趣事。

人有对手,动物、植物有对手吗?有!猫是老鼠的对手,棉铃虫是棉花的对手……我们通过可以一种现象或一个事例来表现动植物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才得以生存的情况,或许他们和人也会成为对手,那又会有什么故事呢?如能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定会有妙文诞生。

再换一个角度思考,难道对手就一定是动植物吗?不!对手也可以是人自身的一些坏毛病,还可以是动物自身的一些缺点。比如,你要想变得勤快,就向自身的“惰性分子”宣战;你想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就要向自身的“虚伪细胞”进攻;仙人掌为了生存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形象以适应干旱的环境;长颈鹿为了生存就必须拉长脖子以吃到高处的树叶……若能这样立意,就枝高一筹了。

凡事不仅可以从正面看,还可以从反面看。可设想假如没有了对手,这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一牧场主为了羊群的安全,把那一地区的狼全部消灭了,可没想到羊大批死亡,后来牧场主又请来了狼这个羊的对手,羊群才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这不正说明了对手的重要性吗?

从体裁上说,可以写记叙类文体,如日记、故事新编、寓言、童话、戏剧等,还可以写成议论文,或论述竞争对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或论述对手在成长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或论述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不必人为地为自己寻找对手等等。

无论采用哪种文体,同学都请记住:给你的文章一双明亮的“眼睛”。

【例文一】

对 手

在今年举行的马拉松大赛上,中国的女选手获得冠军,但可惜的是,她没有打破世界记录,甚至连自己平时最好成绩也没达到。是她没有实力吗?不,她可是全国一流选手,大家都对她抱有信心,而且她平时的最好成绩已经超过了世界记录。原因何在?回答是:“没有对手。”

没有对手?!没有对手,就意味着没有赶超的目标:没有对手.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没有对手,我们就难以超越自己。对手,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显示自己的价值:对手,是要越过的海洋,海越大,越过它就越能感受成功的喜悦。

这位马拉松冠军,由于世界高水平选手没有参赛,因此发挥不了最佳水平。可以说,对手,是衡量自身水平的杠杆,对手越强大,我们才越能求出自己的最大值。

对手是我们永恒追求的目标。人的渴望无限,于是希望打败一个又一个对手。在这一次次或成或败的竞争中,我们磨练心智,增强自身素质;为了赶超对手,我们一次次不懈练习,坚定地追求成功。不要忘记,我们接近成功的动力是源于对手的。

对手,是我们奋斗的源动力。如果没有对手的出现,我们也许会在生命的道路上漫步,但是对手出观了,我们加快了步伐,甚至开始奔跑,我们追赶一个个对手的脚步;对手,一路上有你,再苦再累我选择坚强。

对手,使我们的竞争路上充满刺激和新奇,迫使我们不断努力,充实自己。不敢想象,如果每一场比赛都因为实力悬殊而胜负已定,那样的世界该是多么枯燥无味!如果没有对手的存在,没有了竞争应有的不确定性和刺激性,生活将会黯淡无光!对手,让生命焕发光彩,让生活光芒四射!

如果没有李昌镐,常昊、俞斌或者马晓春还能在棋坛一展宏图吗?如果没有大小威廉姆斯姐妹,海宁女子网球第一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巴塞罗那队,在西班牙足球联赛中,皇家马德里踢得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世界杯,中国的足球要怎么样发展?如果没有对手,世界将会怎么样?

对手,是成功路上必须通过的一关,只有过了这一关,才能超越自我,超越极限。在成功的大道上布满荆棘,处处逢对手,时时要战斗,只有视对手为前进动力,努力完善自我,才能经得起考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广阔的海与天之中,鱼和鸟要想获得更大的自由,也必须寻求对手,一争高下。朋友,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让我们确立竞争对手,在—次次交锋中感受生活最真实的美丽。请记住:竞争无极限,青春零失败!【点评】

文章以事例为引子,引出话题,较有吸引力。随后明确自己的看法,再针对看法层层说理,并列举一系列令人信服的事例,使文章富有说服力。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多采用排比句式,增强了气势。语言颇有些文采。

【例文二】

我和对手之间有约定。

你是我要战胜的对象。我会想尽办法,努力追逐你,直到有一天,你累了,我也累了,那时我还会在疲倦中利用最后一丝力气来填补我和你之间的距离。

你是我竞争的伙伴,我会摈弃自己的自私自利,握紧你的双手,一起踏上远方的征途,在竞争中共同发展。

你是我眼前的高山,我知道,要想翻过去,就只有拼搏和努力。山越高,征服了你就越能体现我奋斗的价值。

你是催促我不断向前的人,是我敢于挑战自我的不竭动力。所以我要感谢你给我带来的压力。

你是我相互依存的一方。失去了你,我也会失去意义。我需要你的鼓励支持甚至冷嘲热讽。

有人说,“既生瑜,何生亮”。殊不知,没有了任何一方,他们都不会有留载史册的丰功伟绩。

一路从泥泞走到美景,习惯在彼此眼中找到勇气,累到无力也会想起你,才能忘了路途的艰辛。

你是我人生旅途上设下的一道道关卡,我会迎接你的挑战。我相信,每一次的越过,定会给我带来惊喜。心中有太多的梦想,前方的未来正要开始闪闪发亮。我将会努力进行到底。现实是失望与希望的不断徘徊。点燃希望,然后在现实面前不断的失望,最后,再从跌倒的地方爬起,重聚新的希望。如果有一天,你失败了,而我追赶上了你,朋友,请不要哭泣,我不会因此而沾沾自喜,相反,我会把功劳归于你和我的共同努力。没有你站在我的前方,我也不会有动力去取得成功。我会握紧你的手,给你超越我勇气。

青春的路上,我们一起走,迎着朝阳前行,留下点点滴滴的回忆。我希望,真心的希望,我们会以朋友的身份,手牵着手,站在高高的山峰上,看日出从海上慢慢升起!你我的约定,将会一同看到未来幸福的曙光!【点评】

对手,是要战胜的对象,也是共同促进的朋友。所以,应该和对手建立友好的关系,在竞争中,要光明磊落,而非不择手段。本文充满健康向上的朝气和战胜—切的信心,读来很鼓舞人心。语言有文采。语段较短,意思明确,有气势,有说服力。

【文言文参考译文】(一)

  我的母亲姓钟,十八岁嫁给我父亲。我父亲,性情侠爽,爱结交朋友,喜把财物施舍给别人,散给人家许许多多金钱,使得家里箱柜里东西都一空如洗。家中常常宾客满座,我母亲拿下金玉首饰,换了钱办酒席,席上酒菜丰盛,毫不减色。结婚两年,生下我,家境更加衰落。由于这样,我父亲能再到北方去做官,把我母亲和我寄放外祖父家靠他们

对 手

生活。外祖父高身材、白胡子,喜欢喝酒。酒喝得高兴,就大声念他做的诗,叫我母亲指出诗句的缺点。母亲每指出一个字不妥当,外祖父就斟酒一杯喝下肚;指出几个字以后,他就乐乎平地捋着胡须大笑,举起酒杯大声说:“想不到我老汉竟有这样的好女儿!”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我不起劲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抱了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爸!”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庚戌年,外祖母病势严重。母亲侍候外祖母,所有病人吃的汤药、茶水、食物,母亲一定先尝过再给她吃。服侍四十昼夜,没有倦怠的样子。外祖母临死前,流着眼泪说:“女儿身体本来虚弱,现在为了服侍我,比哪个哥哥都劳累,真把你拖垮了。哪天我女婿回来,替我

说:‘我死没有别的怨恨,只恨看不见我外孙成家立业’。希望你们好好诱导他!”说完就死了。我十岁时,父亲回家来了,过了一年,父亲带着母亲和我,一起出门,到过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苏、湖南、湖北好多地方。父亲做错了事情,母亲一定认真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遇到父亲发怒不听她的,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消了气,又反复劝说,到父亲听了她的话才停止。父亲每次审理有关人命的重案,母亲总是拉着我立在他桌子前面说:“您不要忘记,您还有这样一个儿子!”父亲就频频点头。过了十年,我们回乡,在鄱阳县定居下来,我那时将近二十岁。第二年,娶妻子张氏。母亲把媳妇当亲生女儿一样看待,教她纺纱织布、刺绣缝纫,象我小时候救我读书一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