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助力垃圾分类 共建大美临沂——基于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无废城市”建设调研

助力垃圾分类 共建大美临沂——基于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无废城市”建设调研

来源:星星旅游
助力垃圾分类 共建大美临沂——基于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

“无废城市”建设调研

摘要:中国是如今世界上废弃物产生量最大的国家,不少城市出现了“垃圾围城”问题。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能够推动城市发展转型,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是“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及其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对临沂市垃圾处理现状和临沂市目前的垃圾分类现状进行调研,为临沂市“无废城市”的建设和垃圾分类制度的推行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无废城市 垃圾分类 资源化 一、调研背景

中国是如今世界上废弃物产生量最大的国家, 每年新增废弃物约100亿吨, 废弃物的历史堆存总量高达700亿吨。生态环境部指出, 我国固体废弃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2019年,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垃圾分类系统的全面实施是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废城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分享为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且继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是一种城市管理的先进理念。自2017年12月起,临沂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处理系统,探索垃圾回收利用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不足、垃圾资源利用运行体系不完善、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存在较大差距、无法完全覆盖和任意露天贮存固体废物等问题。

二、调研内容与目的

此次调研活动采用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先后走进教授花园、怡海国际新城、书香门第、水岸华庭等10余个居民小区,了解小区垃圾分类处理基本情况,对小区垃圾的处理流程进行跟踪。实地考察调研临沂市环卫集团、临沂市垃圾填埋场、山东省临沂环境监测中心了解临沂市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在书法广场、人民广场为市民讲解垃圾分类处理的基本知识,并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研活动旨在通过对临沂市垃圾处理现状和临沂市目前的垃圾分类现状进行调研,对临沂市“无废城市”的建设和垃圾分类制度的推行提供可行性建议。 三、问题现状

通过在山东省临沂环境监测中心的实地调研,我们了解到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临沂市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从241.7万吨增长到268.357万吨,增长了近28万吨,处置工艺为焚烧和填埋,处置率为100%。其中,全市餐厨废弃物处理中心处理的餐厨垃圾7.7223万吨。全市建筑垃圾产生量11万吨。生活垃圾总量的增长反映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多,垃圾处理的形式也随之严峻。

经过在临沂市环卫集团、临沂市垃圾填埋场的实地走访,采访了在一线岗位奋斗过十余年的工作人员,了解到临沂市目前的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焚烧发电,但垃圾的处理依旧存在缺口,会有部分进行填埋,填埋的这部分垃圾则进一步的增加了生态环境的重担。随着垃圾生产量的逐年增多,一旦焚烧设备负荷工作出现问题,每天会造成上百吨的垃圾堆积,垃圾堆积会产生恶臭气味污染环境。

通过在书法广场、人民广场为市民讲解垃圾分类处理以及“无废城市”建设的基本

知识,并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的市民对垃圾分类都有所了解且积极性高,但了解程度不够深,在生活中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对“无废城市”的概念也比较陌生。

四、临沂市垃圾分类及“无废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山东省住建厅在《关于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中提及“年内所有设区市全面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制度的普遍推行可以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在实际调研基础上,总结出“一个主导 两项模式 三种机制 四项措施”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体系。 (一)主导 多元共治 1.多方参与制度制定

企业、社会组织、居民都是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主体,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制度的制定,多元主体之间要准确分工、高效的完成各自的任务,有效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是引导者、企业是实际运作者、居民是执行者,通过强制手段和激励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更好的培养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为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

2.多方共同参与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涉及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环境问题,同时也关系到经济和资源问题,是社会的重要问题,应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多方自愿自觉参与进来。

以临沂市为例,部门作为制度的设计者,应通过制度约束各方行为;中节能(临沂)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临沂市环卫集团、临沂市垃圾填埋场等企业,作为垃圾处理的实际运作者,应提高垃圾分类全流程的工作效率;临沂市居民作为主要参与者,应提高意识,积极配合工作的实施。 (二)两种模式 源头分类 1.城区模式

在市区及各县区城镇,制定“定时定点 分类投放”的制度,因地制宜设置垃圾投放点,每天定时开始垃圾投放,并安排固定人员负责监督工作,同时在投放点设立志愿者服务点,为居民提供分类指导,贴放宣传标语,也会在无形中宣扬垃圾分类。

2.乡村模式

在乡村要形成“门前+集中投放”模式,易腐垃圾门前投放,每天一清;其他垃圾集中投放,两天一清。针对不予分类的家庭则不给予清运,有害垃圾由镇环卫部门自各村居清运存储,累积至一定数量后通知市专业部门负责运输和处置。 (三)三种机制 行动落实 1.模范带动机制

以怡海国际新城小区为例,组建一支由、居民骨干、物业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每天定时定点进行分类垃圾的投放,积极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以自身为榜样带动旁观者转变为积极行动者。 2.内生压力机制

该机制基于邻里间的面子机制、声誉机制发挥作用,详细记录了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并根据记录设置红黑榜公示家庭垃圾分类情况,以表彰分类良好的家庭,督促分类不彻底的家庭,促进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形成。 3.政社对接机制

和社区在垃圾分类处理中存在不衔接不系统的问题。临沂市2017年12月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时,小区居民投掷垃圾进行垃圾分类,但环卫部门的垃圾车

没有相对应进行分类运输,社区要与环卫部门积极沟通,定时分类进行运输。 (四)四项措施 深化细节

鼓励企业对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流程进行信息化升级,同时增加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的研发投入。

1、在源头分类上,研发智能式垃圾房,通过智能系统控制垃圾房定时开启垃圾投放状态,能对垃圾进行进一步的智能细化分类,对分类错误的垃圾进行预警,同时垃圾房配备只能监控系统,能够随时监控到垃圾房内的状态。

2、在分类运输上,对垃圾车的设计标准作严格规范,避免漏液、违规操作等问题。研发垃圾智能称重识别系统,各类垃圾装入垃圾运输车之后智能称重,垃圾车数据直接反馈到信息中心。

3、在垃圾分类处理上,研发智能化处理设备,对比末端设备运营成效,一方面促进设备提供商的有序竞争,另一方面也可从中找出不足,倒推前端环节,查缺补漏,提高运营效率。

4、建立垃圾综合利用数据中心,通过汇总分析垃圾分类全流程、各环节的数据、建立以末端处置为主体的垃圾分类效率倒查机制,通过各个环节智能系统的数据对比,落实垃圾分类成效责任制。 参考文献:

[1]韩翠瀛.创建“无废城市” 推动行业加速转型[J].中国建材,2019(07):15.

[2]杜春林,黄涛珍.从主导到多元共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治理困境与创新路径[J/OL].行政论坛,2019(04):116-121[2019-08-13]

[3]唐亚汇.上海深化推进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研究[J].科学发展,2019(07):79-88.

作者:程会爽

单位全称: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省市:山东省临沂市 邮码:276000

作者简介:程会爽,出生年月1999年11月,性别女,汉族,籍贯山东省阳谷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