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选自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叙事散文。课文仅仅围绕阿长人物形象展开集中选取了5个事例,有详有略,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通过苗写法和对比映衬法,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
二、说学情。
第四学段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能提出自己不同看法。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得到听说读写能力的良好训练,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说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顺序。 体味语言尤其是关键语句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默读和研讨探究填表格法提炼提纲和具体事例。 2、学习和掌握详略得当的结构布局以及语言、动作和神态细节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
情感价值:阿长对小鲁迅无私的关爱以及鲁迅对阿长深深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文中详略得当事例提炼概括
教学难点:阿长复杂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对其幼年和成年时期情感变化,学习语言、动作、神态以及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四、说教法:运用读中悟、悟中读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变化。运用表格法让行文结构特点一目了然。在对阿长人物形象分析时候采取启发诱导法,让学生抓关键词个性化描写等。
五、说学法:运用圈注勾勒法画出自己不懂语句明确学习目标,结合插图以及查阅鲁迅生平资料来体味对阿长的幼年和成人后不同情感。合作学习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结构特点和不理解的字词。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具:多媒体 挂图 八、说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
1、知名学生回顾上节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板书课题。
3、设问激趣 围绕阿长都写了哪几件事情?
二、出示表格,学生默读并自主完成表格填写。 三、研读课文。
速读课文,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启发诱导。
1、文章写长妈妈的事情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 2、结合鲁迅成就来谈谈《山海经》对鲁迅走上文学之路的影响?体味字里行间小鲁迅对阿长情感变化。
小时候开始讨厌 -喜欢-厌恶-敬佩 成年时期-尊敬和怀念
教师小结:作者围绕中心选择了5个事例,有详有略,详写了长妈妈买《山海经》,很好的突出了中心,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应注意详略得当。
3、阿长是个怎样的人?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
4、在具体事例中对人物刻画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找出你喜欢的一个小段,并分享说说喜欢的理由。 细节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对比描写 教师举例:
①文中“叔祖”的疏懒与长妈妈的热情形成了什么?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怎样的感情?
②《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形成了什么?突出了“宝”
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通过这一提示点拨,学生容易理解两者的“对比”关系,对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了了解,有完整的印象。
小结:长妈妈这一形象主要通过描写法和对比映衬法来刻画的。
找一段结合自己熟悉的人进行仿说练习,要求符合人物年龄、文化层次、性格特点等。
4、体验共情法,朗读讨厌和敬佩以及怀念的语句,仔细体味作者的情感,注意关键词的读音轻重和缓急。
齐读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大声朗读,细细品味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深地怀念之情。 四、课堂练习
1、按原文内容填空《学练》。
2、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讲述她的一二件事,看谁讲的真实生动传神。
五、小结:这篇文章按生活的本来面目,选了5个事例,有详有略,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通过苗写法和对比映衬法,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
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文中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其词恳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
六、作业:把课堂上的口头作文,写在周记本上。 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事例 品格风貌 1.喜欢切切察察 不拘小节 2.夏天的睡态 诚恳、热情 3、懂得许多规矩 宽厚、善良 4、讲“长毛”故事 仁慈 5、买《山海经》 成年后 鲁迅
描写方法 细节、语言、动作、 心理 对比映衬法
感情 讨厌 吸引 敬佩 怀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