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障碍与发展研究

来源:星星旅游
学术论坛 SCIENCE&TECHNOLOGY 1NFORMATI:ON  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障碍与发展研究① 张雨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摘要:高等院校近几年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大学毕业生人数一年较一年多。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如潮水般地涌向就业市场。另一方面,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则增长缓慢。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与术科 专业学生。普通高校管理专业学生相比,其竞争优势不明显,就业面相对较窄。所以就急切需要曼客观地加强和重视体育管理专业本科 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本文着重研究了针对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期望以此能够起到对其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推动 作用。对当今我国体育人才事业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体育管理专业 职业生涯规划 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一0245-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 2研究结果与分析 个个的阶段性的目标,这样的话,只要我们 本,高校必须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以 2.1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坚持下去,我们的职业生涯的总目标也一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又被简称为“生涯规划” 定能够最终实现。 可见,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或者“职业生涯设计”,也就是将评定个人 2.3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存 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产 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作为基础,通过对 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生的新问题,探索解决的途径,对推动大学 自己个性、爱好、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等方 2.3.1传统体制的束缚 生就业、实现个体良好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面个人特质的客观分析,与时代特点相结 我国的职业指导开始于l 916年。建国 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纵观近30年我国体育 合,在对各种职业的需求趋势和成功的关 以后,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职 管理专业发展状况,体育管理专业的学校 键条件进行进入了解后,在结合自身职业 业指导一度停滞,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模 教育与职业教育基本上是脱轨的,从近几 倾向的基础上来判断最佳的职业奋斗目 式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一切 年体育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可 标,并且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效地安排来实 服从分配为核心的思想教育模式大行其 见一斑。在全国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 现该目标,确立并发展正确而完整的职业 道。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体 势下,做好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职业生 观,为了满足职业发展需要有效培养自身 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 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对缓解就业压力, 的应变和决策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两 很大转变,大学生毕业生统包统分的就业 推进体育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具有重 方面内容:第一种是本人对自己所规划的 体制才被打破,开始试行“双向选择”的就 大意义。 职业生涯,第二种是组织为组织内部的员 业制度。尽管如此,大学生就业仍然受到思 工进行的管理和职业生涯规划。 想惯性的影响,遵循传统的就业方式,而不 1研究对象和方法 2.2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存 能灵活变通,转变就业观念,缺乏自主创业 1.1研究对象 在的问题分析 意识。 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 2.2.1规划意识淡薄 2.3.2社会观念的误导 1.2研究方法 现在的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通常不具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 1.2.1文献法 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因而缺少根据自身 济的建立,社会对价值的认识发生了很大 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 情况制定科学恰当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且 变化,由过去一味强调个人绝对服从社会, 数据库等,查阅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 缺乏个人职业生涯在就业过程中的设计。 变为更加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加尊重 生涯规划有关文献以及著作,为本研究奠 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勤 个人的选择,到现在提出的“以人为本”,这 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采用“田野调查 工俭学或者短期的社会实践和校外兼职, 无疑是一大进步。但由于我国正处在体制 法”,对河南省主要大学体育管理专业本 并没有真正的社会经验,并不能恰当分析 改革、机制转换、观念更替的变革时期,社 科生的职业规划的情况作有限量的调查, 现在社会就业形势如何严峻,竞争意识以 会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直接影响 从中得到一些真实的数据,并进行必要分 及紧张感欠缺。 到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问题,首先,过分看重 析。 2.2.2职业期望与现实差距大 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其次,片面追求舒适 1.2.2访谈法 职业期望也叫做职业意向,就是劳动 安逸,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惰性心 根据体育院校的师生和领导进行采访 者向往某种职业以及某些职业涉及的范 理 不求上进,而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性格爱 的形式,分析了所调查学校课题相关情况。 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自我认知能力 好与职业的匹配性,不仅直接影响了他们 1.2.3数理统计法 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不断加 的顺利就业,而且不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 对搜集到的数据运用EXCLE进行处 强。但是通常还是不能够全面的认识自我, 2.3.3高校指导专业化不足 理,归纳出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 容易过于理想化的思考和观察事物,心理 长期以来,学生职业指导被看成是学 规划的障碍与发展研究的相关的数据。 并不完全成熟。 生工作的一部分,是学校的一项行政职能, 1.2.4逻辑分析法 很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没有清楚了 思想教育模式的泛化使其专业性问题得不 本文按照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 解自身和求职单位的情况下,职业期望往 到应有的重视,从而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 涯规划的相关概念,存在的问题,成因的分 往过高。过高的职业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在 划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目前我国还没有 析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而更有 无形中为体育管理专业学生的求职之路关 设立职业指导专业,该行业的从业者以行 效的把握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 上了一扇窗户。我们制定目标的时候,应该 政人员和政工干部居多,专业人士较少,而 划的障碍与发展研究的相关策略。 把我们的职业生涯的最终目标,分解成一 且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在高校里从业者高 ①作者简介:张雨(1982,4一),男,汉族,河南新乡人,讲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0GY INFORMATION 245 Q 3i 殳: ,q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学术论坛 学历的不多。据统计,在高校心理咨询开展 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令 组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 得较好的北京市,心理教育师资与学生的 及规章制度等,成立专人专班负责规划工 比例为万分之六,其中包括大部分兼职人 作的管理和实施,增加对大学生职业指导 参考文献 员,实际比例为万分之二,而在香港和国 的资金投入,社会应通过网络、电视、报纸 【1】姜浪.北京体育大学管理专业本科生职 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为1: 等途径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舆论宣 业生涯规划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l 5000。目前,全国已经取得职业指导师职业 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0l0. 资格的只有l万人,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400 的认识,成立专业的职业指导机构。 【2】闫允璐.我国体育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 人。 ’ ‘. 2.4.2高校应加强生涯指导课程建设, 改革发展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2O00. 2.3.4学生综合素质的欠缺 提高生涯规划指导的专业化水平 ‘ 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保障学生走上工作 课程建设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 [3】陈兆陨.吉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 岗位,胜任某一项工作的必要能力。但从目 础,就业指导课是实施全程就业指导的一 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 前体育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情况来看,其综 个重要载体。只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范大学,2009. 合素质欠佳。部分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 方面的课程建设才能做好其他的相关工 【4】卢红梅.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规划时,心理素质不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 作,它是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理论的 【D】.华中师范大学,2006. 自卑感,没有进行正确客观地自我认知和 必由之路。 【5】郑祥江.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培养 评价,对自身的学识、能力、品德等没有一 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个综合性的客观评价,从而无法确定合理 3建议 【6】刘咏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 的期望值,导致职业理想与自己的实际情 3.1建议 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况相脱节;在实施规划过程中,心理承受能 (1)体育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个人职业生 【7】王娟.江苏省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 力较差,缺乏竞争意识,遇到困难和逆境容 涯规划的基本思路是:端正择业价值取向; 生涯规划调查研究【D】.2Ol1. 易消沉、退缩,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 对自己和所处的环境进行客观的评估;确 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定基本的职方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 2.4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 高综合素质。 对策研究 (2)作为组织的管理学院应采取的措施 2.4.1社会应广泛树立正确职业规划 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四年 理念 的全过程t将“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辅 政府部门应给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外部力量,提高 科技创新导报 稿件要求及投稿说明 稿件要求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 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 统计学符号须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 3.所有文章标题字符数在2O字以内。 4.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干文末。 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格设计要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 6.图片要清晰,注明图号。 投稿说明 1.来稿一律使用Word ̄版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以2700字左右为宜,并保证文章版橡的独立性,严禁抄袭, 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欢迎投稿。 2.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于U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媒体,本刊 发表的文章将在网络媒体上全文发布。 3.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不愿改动者请事先说明。自收稿之日起1个月内未收到刊用通知,作者可自 行处理。 4.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 5.本刊发表周期为1OK,出刊后5天内邮寄样刊。 6.如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246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