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需求:共享医疗的需求、质量控制的需求、经济管理的需求(信息化经济管理)、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需求、科研和决策支持的需求。区域卫生信息化:指在一定区域内,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方、接受方、支付方、管理方以及医疗卫生产品供应商,提供卫生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表达,以支持区域卫生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最佳的卫生医疗服务。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组成1.建筑在互操作网络上的“区域卫生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2.收集、存储、提供信息的“区域卫生数据中心”3.区域内数据共享与交换的基础“标准化”4.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的一个主要载体“健康档案”以及依据它而实现的“共享医疗”5.作为区域卫生信息化管理的领导者、规划者及其作用。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1.将区域内彼此分割的各个医疗卫生机构及各种卫生信息系统有机地联通为一个整体的卫生信息网,使各机构和系统可以相互交换和共享对方的数据,实现区域内卫生信息服务的整体变革。2.通过共享,促进大中型医院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形成业务联动、优势互补、疾病诊治连续化的管理机制,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降底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效率。3.应对医疗卫生信息、医学知识爆炸性增长的态势,为各级卫生主管部门提供准确、全面的医疗卫生数据,以支持区域性的医疗卫生决策,支持区域卫生规划的制定和评价,支持区域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支持对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指导与管理。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数据中心和交换平台的功能1.收集医疗卫生行业各部门所有上作站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析2.实现各种业务数据共享,将有关信息根据业务分级管理的原则提供给各个工作站,实现医疗卫生数据资源的区域共享3.数据中心不仅负责内部各系统之间的交换数据部分的协调、控制和管理,还应该负责向有关部门提供同步的共享数据和异步的一部分符合要求的交换数据,以支持医疗卫生宏观决策。
中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构架1.疾病监测:法定传染病、疾病监测点、疾病报告系统、实验室网络及监测、临床症状监测2.公共卫生监测:危险因素;食品卫生与中毒;环境、放射、职业卫生;学校卫生3.医疗救治:院前急救系统;应急医疗及病人运转;救治专家及人力资源;药品及医疗物资储备4.指挥决策:突发事件评估及预案;预案启动及趋势预测;指挥调度;部门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公共卫生体系的职能1.测人群健康相关状况2.疾病或健康危害事件的预防和控制3.发展健康的公共政策和规划;4.执行公共政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卫生标准5.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6.动员社会参与,多部门合作;7.保证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可用性8.保证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9.公共卫生体系基础结构建设10.研究、发展和实施革新性的公共卫生措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分为报告卡管理、实时统计、统计分析、数据字典四部分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的信息源:遥感信息源、疫情信息源、医疗资源信息源、灾情信息源、人口流动信息源、基本信息源。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的业务应用功能:应急救治专家调度、医疗资源管理、病情统计分析、应急培训、医学情报检索、日常管理、信息发布功能。国家PHIS特点1.大吞吐量在线直报系统 2.范围统一安全网络系统 3.大多业务、典型模型的处理系统4.适应长期变化的业务系统。
住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子系统:入院管理子系统、出院管理子系统、转院管理子系统。中国医保制度: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此外还有公费医疗。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组成1.医疗保险结算管理中心(承担保险方功能)2.参保单位和个人3.定点医疗机构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医保行政部门。药品分类:现代药/传统药;新药/仿制药;生物制品/新生物制品;处方药/非处方药;特殊管理类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电子病历:电子病历是用电子方式来保存个人终身健康状况和保健信息。二次利用包括1.医治的合法性—提供医疗服务的证据;是否符合法律;反映医师的能力2.质量管理---医疗服务质量跟踪研究、治疗与操作的监测3.教育与培训。远程医学(远程医疗。是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在异地之间进行临床医学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医疗活动)组成:1.提供医疗服务方2.申请医疗服务方3.通信网络及相关医疗设备。
检验业务流程涉及的信息1.申请信息:采集样本对象的基本信息、申请检验项目信息、检验临床相关信息2.标本信息样本相关信息、样本传递信息、样本核收信息、样本预处理信息等3.检验信息检验方法、检验时间、检验结果、审核信息、结果解释、异常提示等。4.质量控制信息:质控方法、质控品、质控结果、失控记录和处理等。5.实验室管理信息:仪器管护、试剂管理信息.T作管理等
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医学影像系统PACS):是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医学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的系统,其目标是用来代替现行的模拟医学影像体系。它主要解决医学影像的采集和数字化,图像的存储和管理,数字化医学图像的高速传输,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和重现,图像信息与其它信息的集成五个方面的问题。PACS的主要障碍1.高分辨率获取影像技术2.大容量存储和高速网络3.影像传输和存储格式的标准化4.大容量数据存储管理模式的开发5.工作站或者显示控制台的设计。PACS分类1.放射科PACS:CT、MR、超声波等2.专科PACS:心脏超声、心导管影像等或工作站产品。影像科室的工作流程:图像获取、传输、存储和压缩、处理、显示以及打印。PACS系统的软件平台:包括通讯、数据库管理、存储管理、任务调度、错误处理和网络监控等。PACS主要技术:标准化技术、PACS与其他系统的信息交换问题、图像预取技术、图像压缩技术
医院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1.计算机网络技术2.数据库技术3.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4.系统集成5.网络存储技术6.无线与移动。信息系统在医院的实现应具有其特殊的功能1.有一个大规模、高效率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2.有很强的联机事务处理支持能力3.典型的7天/24小时不间断系统,要求绝对安全、可靠4.易学易用的、友好的人机界面5.科剪裁性和可伸缩性,能适应不同医院的发展计划需求6.开放性与可移植性,适应不同软硬件平台7.模块化结构,可扩充性好 。
预约挂号子系统1.初始化功能:建立诊类、科室、时间、号类、医生名单、医疗保险机构名称等工作环境参数和字典2.挂号、退号:支持医保、公费、自费等多种身份病人挂号;支持现金、刷卡、记账等多种付费方式;支持预约、窗口、电话、网上等多种挂号形式;支持病人选医生;支持退号、退费;支持自动生成挂号信息,打印挂号单3.门诊病历管理:支持建立、回收、注销门诊病历4.查询:支持按病人、按号别、按医生、按科别进行查询5.具有各种收费核算功能,对病人和科室的各种统计功能。
门诊医生工作站子系统功能1.通过网络自动获取病人基本信息、诊疗信息和费用信息2.支持对医嘱、处方的处理,支持完成各项医疗记录,包括录入、审核、确认、打印、签字生效3.自动划价收费,支持对医保、公费、自费等费用管理4.通过网络自动向各有关部门传送检查、处方、手术、转诊、出院等相关信息,并自动接收各有关部门传来的检查结果和反馈信息5.提供对药品字典、诊疗项目、既往病历的查询6.对门诊医生工作站,要求能迅速、准确完成上述功能,对故障的应急处理应在5~10分钟内解决。对住院医生工作站,还要求对床位、出入院、转科、费用等信息予以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