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思维的过程。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知识体会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关心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明白得把握差不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体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依照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养教育转轨。我认为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
一、 激发学生的爱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爱好是求知的起点,是学生学习和制造的动力之源,是成功的催化剂。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爱好入手,有目的、有打算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如何样激发学生的爱好呢?
1、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爱好
教学过程既是学习认知的过程,又是学生思维进展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引导学生通过努力成功地解决问题,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觉数学隐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知识。
2、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
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纳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明白得能力想象能力等逐步形成,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些摸索的机会,进展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定、概括的能力,使他们的技能得以表现,爱好得到升华。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欢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我们要抓住机会多夸奖、鼓舞,专门是后进生我们要把他的积极的情绪转化到学习上,从而提高学习爱好。
二、实施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精神
教学应该是制造性的活动,要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进展制造条件。积极引导和鼓舞学生发觉和解决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和体会,学习和把握一些方法,为培养其终身学习和主动猎取知识的能力奠定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的教学策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纳,合作式的小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课堂逐步地被还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性质》时,我将那个问题交给学生去研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互相补充,最后总结概括出结论。如此,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又有了完成任务的机会,自然会精诚团结,互相关心,共度难关。课堂中充分表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我定,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你想的课堂定位使原本被动、沉闷的课堂大为改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深刻性、探究的精神均得到了培养,这节课采纳的“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遵循了“创设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探究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思路来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那种“同意式”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摸索、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能够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想在有限的45分钟内达到练习的目的,教师必须把握好上课的前20分钟,因为这一时段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机第一,上课时教师要精讲,在课堂上以训练为主。让学生多动脑,勤动笔。有句话说得好“数学,只有自己做对了,才叫做真正学会了”。要想使练习成效明显,课前必须精心选择与本课新授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练习题要有一定的坡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同时练习要适量,确保学生能完成。关于新授课的课堂练习必须规范学生的表达,在第一次必须形成正确的表达,不能只对答案不注重表达适应,练习中及时发觉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作业,教师一定要批改,及时发觉问题,及时反馈。
四、复习要有打算,有目的,要因材施教
不管是平常复习,依旧中考前的复习,教师必须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复习打算。打算具体到每周、每一天复习的内容,每一课时解决的知识点,每一课时要解决的问题。有了打算,就要严格按打算行事。复习时要因材施教,能够将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编在同一组,留给他们一些基础的知识练习,比如运算题,书上的练习题,他们能够反复练习,达到基础知识的牢固把握。而其他同学,能够跟教师练习一些有难度的题,如此能够有助于优生思维的拓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