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试卷及答案
一、 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1.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_______) 2.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______) 3.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_______)
4.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_______)
二、 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楚江就是长江,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 (______)
2.西子即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______) 3.《司马光》一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______) 4.“一年好景君须记”中的“君”指君子。 (______)
5.“一儿登瓮”中的“瓮”是一种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______)
三、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是管消化的。 (________)
2.《那一定会很好》中种子先长成了树,再被农夫做成了椅子,接着被做成了手推车,最后变成了木地板。 (________)
3.蚂蚁队长最后决定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那点儿奶酪渣。 (________) 4.《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带着微笑死去,是因为她临死前处于幸福的幻象中。(_______)
四、 下列每组词语音节完全正确的打“√”,有错误的打“×”。
1 / 5
1.莲蓬(lián pénɡ)骤降(zhòu jiànɡ)裸露(luǒ lù)(____) 2.窟窿(kū lonɡ) 湛蓝(zhàn lán)截肢(jié zhi)(____) 3.疼爱(téngài)缩回(suō huí)淹没(yān mò)(____) 4.忧伤(yiōu shānɡ)叮嘱(dīnɡ shǔ) 把式(bǎ shi)(____)
五、 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鱼松从颜色看,好像是山上的。________ 2.歪儿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________ 3.我好像一下子长大了。________
4.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________
六、 正确打“√”,错误打“×”。
1.童话故事中经常采用拟人、想象的写作方法。(______)
2.我们平时在学习中要像急性子顾客那样,学习的效率才会高。(______) 3.《方帽子店》告诉我们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懂得与时俱进。(______) 4.《枣核》是神话故事。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为表现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及对理想的追求所虚构出来的故事。(______)
七、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京沪高速公路是指从南京通往上海的公路。(______) 2.“闻名于世”的“闻”是“名声”的意思。(______) 3.“稀疏”和“蝴蝶”两个词中没有错别字。(______)
4.“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是杜甫《绝句》中的诗句。(______)
八、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女娲补天》是一篇历史故事。(______)
2.普罗米修斯最后被火神解救,重获了自由。(______) 3.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______)
4.《女娲补天》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甘于奉献的品质。(______)
2 / 5
九、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有乐于助人的品质。(_______) 2.老屋总也倒不了是因为它很坚固。 (_______)
3.胡萝卜先生因为有浓密的胡子,所以感到很自豪。(_______)
4.根据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可以知道他的胡子有多长。(_______) 5.不会叫的狗一开始并不认为“不会叫”是一种很大的缺陷。(_______) 6.狐狸刚开始把狗的叫声当成了是公鸡在叫。(_______)
十、 小法官巧判断对的“√”,错的“×”
1.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意思是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为了说明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 (_________)
2.十二生肖有小猫,小狗,老鼠,小猪。(_________)
3.因为查理调皮,所以说话是算数的。(关联词不正确)(_________) 4.学了《花钟》一文中,我知道了植物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_________)
十一、 判断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
1.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_______) 2.它们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 (_______) 3.那些蜜蜂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_______) 4.大家都说我长得很像姑姑。 (_______)
十二、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青出于蓝”指学生通过刻苦努力,知识和学问超过老师。(_______)
2.“饶一着,退一步。”的意思是让人一着,退让一步。(_______) 3.“植树造林,功在当代,造福子孙”这句话讲多植树给下一代带来经济效
3 / 5
益。(_______)
4.“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意思是遇有急难,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帮助。(_______)
5.“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指我们要团结,人多力量大,不要一个人做事。(_______)
十三、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群儿戏于庭”的“于”和“她生于2009年”的“于”的意思相同,都是“在”的意思。 (__________)
2.“光持石击瓮破之”中的“破”的意思为击碎。 (__________)
3.“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这句话表现了英子快乐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
4.购物时,可将“速冻馒头、汤圆、速冻馄饨”分为一类。 (__________) 5.从《灰雀》一文中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那三只灰雀。 (__________)
十四、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____)
2.《花的学校》的作者是中国的泰戈尔。(____)
3.“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____)
4.《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去问。(____) 5.在和同学交流“我的暑假生活”时,可以借助图片或实物讲。(____)
十五、 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这里的“斗笠”指的是蘑菇。(___)
4 / 5
2.课文《剃头大师》中,“剃头大师”指的是理发店里的老师傅,“害人精”指的是“我”。(____)
3.课文《肥皂泡》写的是冰心奶奶小时候的事。(____) 4.宋庆龄奶奶小时候就是个很守信用的好孩子。 (____)
5.“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论语》,意思是君子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____)
答案
一、 × √ × ×
二、 √ √ √ × √ 三、 √ × √ √ 四、 × × √ × 五、 × √ × √ 六、 √ × √ × 七、 × × √ √ 八、 × × √ √ 九、 √ × × √ √ √十、 √ × √ √ 十一、 √ × × ×
十二、 √ √ × √ × 十三、 √ √ × √ √ 十四、 √ × √ √ √ 十五、 × × √ √ √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