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作为教师要始终如一的坚持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发现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并不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倘若在学习、探究的同时,加以创新,那将是教育的升华。
(一)通过实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1.通过实验创设情境 (1)通过实验问题创设情境
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 (二)巧用各种偶发事件,出奇制胜
学生的学习意志相对来讲还比较薄弱,因此课堂上有些学生不免
要开小差,这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风趣有吸引力的语言妥善处理。
例如,上课时难免有时会遇到雷电交加的外界情景,这时,我对学生说:你们知道雷电是怎么回事吗?你们知道雷电发生处距离我们多远吗?你们知道雷电会带来什么问题吗?现在我们可以学习一下。
再如,上课时有时会出现个别女孩子照镜子的情景,这时可讲述“给美丽做到加法”的故事,正是这样及时调控了课堂的气氛,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可见,情境的灵活应用会使教学充满魅力。 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初二引言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首先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门不是普通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我们大家将从这走进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知识的奥秘。紧接着再引入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拼搏夺冠的情景,分析其中的知识,射击——三点一线与光学有关;举重、游泳与力学有关;及时运用奥运健儿乒乓球队员的自信,自己战胜自己,最后达到我能的境界。
二、拓宽知识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近年来,探究式习题层出不穷,样式越来越活,但其宗旨是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要领悟透彻。为此,在教学中,不时的引入这些习题,让学生时刻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不时的体验学家角色,体验成功的快感与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作用。我们不应把课堂当成教师的一言堂,而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需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改变教师角色
教师要将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他们明白,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而且在课堂上师生是平等的。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是传统的角色,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学生们仍然是知识的容器,那么把师生平等的要求提千百遍,恐怕也是实现不了的。很难设想,一个高高在上、充满师道尊严意识的教师,会同学生一道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有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参与。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只是引导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那样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另外我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每个学生的成绩,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课堂上,我真正抛开“师道尊严”走下讲坛,和学生一道学习,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一样,再也不是绝对权威,学生也允许教师出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是无比的财寓,它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观
察、如何去思考、提出问题、解释、合作交流、如何去解决问题等各方而能力。探究教学中,创设了多元、动态、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唤醒、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有利于形成现代人终身需要及全面发展所应具有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改革中,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究式教学,把握教学规律,创造新形式、新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