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背景下关于教与学的探索和实践
作者:陈明明
来源:《新智慧·中旬刊》2018年第01期
【摘 要】面对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教育的挑战,以智慧教育为重点的课程改革顺应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要,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思考有关课堂的智慧性问题,并着手在教学中,开展智慧型课堂的实践。因此,笔者作为师范院校的计算机学科教师基于对智慧教育的理解,对课程建设和智慧型课程的教学实施进行了探索,这是智慧教育在职业教育的基层课堂落地生根的实践,旨在分享给同行们。 【关键词】智慧教育 智慧型课堂 教与学 一、智慧教育背景及本文研究出发点
智慧是教育永恒的追求,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智慧教育有了新的含义。祝智庭教授在2016年的文章中,给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下了这样定义:智慧教育[1]的真谛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构建智慧型课程[2]是智慧教育的核心,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新型教育生态系统下,智慧型课程就是要完成学生智慧的学,教师智慧的教的过程。
二、智慧教育下的学与教的变化
(一)智慧教育背景下学情和学习方式的变化
首先,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学情发生了巨大变化。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手机wifi的覆盖,为学生随时随地的获取各种途径的资源进行学习提供了可能。笔者在对执教的98年以后出生的150名学生进行的一份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网络问卷调查来看,超过67%的学生同时在使用微博、QQ、微信、美图秀秀等。意味着他们更容易接受智慧教育带来的新的学习方式,善于运用智能化的平台和各类APP。
(二)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方法的变化
笔者见证了从教十年来互联网、云计算、无线通讯带给教育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的变化历程。从2014年的基于项目学习法到2016年微课[3]的研究,也充分体会到了从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个性化学习、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创新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方面所带来的良好效果。课堂成为了培养孕育创新的场所,与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一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构建智慧型课堂的实践
(一)学科课程目标定位更加注重能力培养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从培养智慧的学习者的角度,来进行课程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在原本的两课“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基础上进行调整,到后来的以翻转课堂和项目式教学相结合的“新两课+”的信息技术课学习体系。新两课,是指“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及进阶的“幼儿教育信息化教学技术”课程。这个“+”就是,“校园社团带动学”,“比赛带学”,“学习共同体促学”的学习体系。 (二)智慧型课程实施
1.微课程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在课程教学
采用智慧的教学手段解决了课程的个性化学习和分层教学的需要。在笔者的教学中,将课堂上的主要知识点和核心的例题进行操作的步骤录制成视频,供学生使用。基于不同技术平台进行翻转课堂的开展,充分体现在了笔者近三年来的教学实践中。2014年,借助QQ群和百度云、问卷星进行最初的翻转课堂尝试,到2016年借助学校的云课程平台进行,学生通过APP在线完成课前任务的提交,平台跟踪学生的学习轨迹,以及推送扩展的学习资源。针对学生的在线测试,平台给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链接。线上学习资源,线下带着任务进课堂,实现了传统课堂的优势互补,实现了整体的课程优化。 2.线上教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充分延展
线上教学,应对等级考试和学生实习期间的课件微课制作辅导。为了学生更好的通过考级,笔者所在的计算机教研组,借助学校网络云课程平台,进行考级选择题模块教学的尝试,打破了传统课堂在教学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课内教学学时不足的问题。学生实习期间总会遇到若干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以及微课课件制作相关的问题,利用QQ群进行网络教学,便于学生带着问题随时和教师线上互动,教师在每周同一时间有针对性的推出问题解答性的微视频供学生学习,学生在QQ群里可以互相回答问题,有了这样的基于QQ群的学习共同体,方便地解决了学生的问题。
3.采用基于项目学习式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
根据课程体系的目标框架,从达成课程目标以及综合素养的要求,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并切合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特点,设定了学科的若干项目模块。以笔者在计算机基础组成的教学模块为例,设计了一个“DIY完成台式机的配置方案”的教学项目。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开展项目学习法。课堂内,班级学生分成四个项目小组,每组综合完成一份装机硬件配置单及报价。整个项目学习实践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项目小组查阅了几大硬件网站了解了各个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件的性能参数、指标等,同时在综合阶段考虑系统兼容性和扩展性。基于项目学习式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与职后工作中处理问题的思路是相通的,也实现了理论和实践在课程的统一。基于项目学习式的翻转课堂[4]将作为笔者所在学校的计算机系列课程的教学常态,同时对于同类院校的其他学科也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4.采取智慧多元的课程评价
借助智慧手段,开展形式多样,多维开放的课程评价。课堂内引导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评价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借助电子教室平台的投票功能,开展实时的测验和投票选出最佳方案。在笔者的教学中,在项目结束后,将班级学生的作品分享在QQ群里,学生每人互评五个作品,并给出中肯的评语,增加这样的互评,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学习。另外,将学生的项目成果推送到课程公众号平台,学校学生投票宣传最佳方案。
5.通过智慧手段提供更加宽广的学习路径
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和网络,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仅在课堂,广泛地延伸到了课堂外。学生尝试通过微博圈、公众号、各类自媒体平台接触网络时代的学习交流方式,学生在QQ群和微信群组成了各种兴趣学习共同体。网络大V社团、DV社团、摄影社团,定期开展的各类比赛带动学习,并在线进行沙龙分享学习活动。 6.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共建课程资源库
师生共建课程的微信公众号,充分利用网络云空间共建课程资源库,利用永硕E盘管理和整合课程资源,管理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历届学生的学生作品,并持续扩展维护中,便于师生随时随地访问使用课程资源。 四、结语
笔者思考计算机课程的建设和智慧型课程的实施探索,是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实践过程,希望对一线同行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在日后的研究中,拟进一步进行课堂评价的研究以及基于智慧的平台开展教研和教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琳,陈耀华等.智慧教育核心的智慧型课程开发[J].现代远程教育,2016:(1):33~40.
[2]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2):18~2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陈明明.基于微课开发实践的关键点探究[J].电子制作,2016(3):66.
[4]张凌云.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