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养殖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为落实市6号文件精神,4月份,畜牧局组成督查小组,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对全市12个乡镇的养殖小区建设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摸底。总体看:各乡镇行动积极,加强宣传指导,出台优惠,确定专人负责,积极规划设计,发展形势十分喜人。但在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如不及时改正和解决,市的这一惠农将难以落实。为此各乡镇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改进与解决,确保养殖小区建设奖补顺利得以落实,确保满意、群众满意。
一、存在问题
(一)对6号文件的理解存在偏差。普遍认为只要是新建小区,规模差不多达到要求,就能享受到的奖补。而没有认识到今年的奖补是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平台上来制定的,那就是要通过奖励、补贴,扶持一批高标准的养殖小区。其核心要求是必须按照畜牧局提出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和改造,体现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方可予以奖补。
(二)未经审批,盲目动工。一些乡镇的小区(场)没有规划图纸,或自已找人简单设计图纸,在未经畜牧局审核批准的情况下,就我行我素,照着以前老小区的样子,比葫卢划瓢,开始动工建设,导致基建上走了弯路。布局不合理、公共设施不全,成了低标准旧小区的复制品。(下治、梨林、克井)。突出表现在只重视农户猪舍建设,不重视小区公共设施建设,如协会办公场所、兽医室、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病死畜深埋井等事先都没有规划进去,有的连地方也没有留,成了死症,无法改进。
(三)规划工作不过细,图纸设计与实地情况不符。有的乡镇主抓小区工作的人员及
设计图纸的人员,对小区的详细情况不掌握,没有认真到小区实地勘测、丈量,相当然做设计,图纸内容与现场出入很大。有几个乡镇是一张图纸统揽全部小区,这既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此小区与彼小区地势不同、面积不同、户数不同,怎么能用一张图纸来代表呢?前期设计就这么马马虎虎,怎么可能建设到位呢?
(四)不按设计的图纸施工,建筑模式不统一。有的乡镇虽然做了统一规划,图纸设计的也比较科学、比较完善,但实际建设中,却走了样。有用石棉瓦、有笨瓦、有平顶、有尖顶,有高有低,有大有小,非常凌乱。有的乡村,为追求户数达标,在场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缩小户间距离,甚至挤掉了共公设施场地,建得十分密集,非常不利于防疫。还有的乡镇,规划有贮粪场的,就是不建,粪便乱堆乱放;规划有沼气池,也不建,污水到处乱流,污染十分严重。
(五)农户猪舍建设与小区公共设施建设不同步。各乡镇普遍存在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这是小区建设中的难点问题。虽然图纸也设计的很好,但实际操作中,没有有效的机制作保障,公共设施(协会办公室、兽医室、贮粪场、沉淀池、病死畜禽填埋井等)很难落实。包括投资问题谁来出资,是乡里?村里?还是农户共建?即便有了资金,谁来监督建设到位?大家只关注农户的猪舍建得如何了,却很少有人去研究思考公共设施问题怎么解决。
(六)边基建、边进猪,小区整体没建成,污染已形成。由于小区内农户的建设进度不一致,有的已建成,有的还未动工,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又不到位,先建成的户就已进猪养上了,污染随之开始,给以后的公共设施建设带来不便。并且给下一步生产中的统一品种、统一饲料带来很大麻烦。
(七)消毒设施不到位,猪舍内净污道不分。大多农户没建消毒间,门口没有消毒池;
有的建了消毒池,不科学,、存在技术问题,根本不能用,只能做摆设。全封闭猪舍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净道和污道不分。喂料与清粪共走一条道,出入同一个门。
(八)乡镇主抓小区建设的同志专业知识欠缺,对一些硬件设施的具体要求不掌握,心中无数。比如,消毒池、消毒间建在哪个位置,建多大为宜?贮粪池、沉淀池建在哪里最科学,建多大合理?恐怕现在还有人糊里糊涂,心中没底。
二、改进措施
(一)吃透文件精神,正确宣传引导。让主要领导和群众清楚出台奖补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奖补的标准、程序。要奖补的小区,注重的是质量和标准,随意乱建、或不按审核过的图纸来建,是不可能享受奖补的。
(二)明确专人,一抓到底。乡里必须明确专人,负责小区建设,主抓小区工作的人员要保持连续性,不能随意调换。从图纸设计到基建全过程,跟踪督查,保证按图纸建设不走样。
(三)坚持标准,设施完备,规范建设。各乡镇积极研究公共设施建设的机制与办法。要详细到谁来投资、活由谁干、谁负责监工等,不管咋说,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应赶在农户猪舍建成之前完工。这一块设施不到位,小区不允许进猪饲养。各乡镇都要拿出具体方案和办法。(五龙头的经验,农户预交保证金,不建沼气池、沉淀池的保证金不预退还)。
三、规范化养殖小区建设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一)小区公共设施建设硬件要求
1、入区道路硬化(沙石路也可)。
2、道路两旁及区内的绿化。
3、协会办公室。
4、兽医室。
5、沉淀池。
6、贮粪池。
7、病死畜深埋井。
8、消毒间。
9、消毒池。
平原小区还要建围墙、大门。山区因地形地势,小区可不建围墙,但在入小区大路口要建设消毒池和消毒间。
(二)消毒设施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要求
1、消毒设施建设的具体要求:(分山区和平原两种模式)
(1)山区小区的消毒设施:包括进入小区的公共消毒设施和单元农户的消毒设施两部分。
①山区入小区公共消毒设施:包括消毒池、消毒间两部分。
A、入小区公用消毒池建法:位置在进入小区主路口。掌握的原则是:宽与路面宽度相等,长等于通过消毒池最大车辆车轮周长的一周半,深以倒入的消毒液能淹没车轮橡胶轮胎的厚度为宜。若平常进入小区的车辆以农用三轮车为主,可按此尺寸建设:池宽与路面宽度相等,长4米,深15厘米。
B、入小区公用消毒间建法:位置在入小区公用消毒池的一侧,宽2米,长4米,高2米。消毒间内安装喷雾消毒设施,沿通道两面墙壁,上下安装两排管道。通道内地面放置钢筋或铁制隔栏,每1米设一道隔栏为宜。作用是减慢人通过通道的速度,延长消毒时间,充分消毒。通道内地面上铺上麻袋等,倒上消毒液,供出入人员脚踏消毒。
②山区单元农户门口消毒设施:分2类:
A、单元没有大门、直接进入猪舍的消毒设施:只建一个消毒池即可:池宽与猪舍门口的通道等宽,长1米,深6厘米(一平砖)。平常铺麻袋,倒消毒液,供脚踏消毒。
B、单元有大门有小院的消毒设施:包括消毒池、消毒间两部分。
消毒池:位置在单元门口。宽与大门口等宽,长等于门口饲料间跨度,深15厘米。大门口消毒池只供车辆消毒,一般用于农用三轮车出入消毒。平常大门锁上。人员不得在此出入。
消毒间:位置在大门一侧。宽至少1.5米,深等于房间跨度。消毒间内入口处建1平方米大小、6厘米深(一平砖深)的消毒池,平常铺麻袋等,保持消毒液,供脚踏消毒。消毒间内平常安装紫外线灯消毒。饲养人员在此消毒、更衣后,进入场内猪舍。
(2)平原小区的消毒设施:包括小区大门口消毒设施(消毒池和消毒间)和农户门口消毒设施(消毒池和消毒间)两部分。
①小区大门口消毒设施:消毒池、消毒间
A、小区大门口消毒池:宽与小区大门等宽,长4米,深15厘米。(以农用三轮车出入为宜)
B、小区大门口消毒间:宽2米,长4米,高2米以上。采取喷雾消毒办法,管道安装同山区入区口消毒间。
②农户门口消毒设施:消毒池、消毒间
A、农户门口消毒池:与单元门口等宽,长等于饲料间或消毒间跨度,深15厘米。大门口消毒池只供车辆出入消毒,平常大门锁上。人员不得从大门口出入。
B、农户门口消毒间:宽1.5米以上,深3米以上。消毒间内入口处建1平方米大小、6公分(一平砖深)深的消毒池,铺麻袋等,保持消毒液,供脚踏消毒。消毒间平常安装紫外线灯消毒。饲养人员在此消毒、更衣后,进入场内猪舍。
2、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要求:包括干粪堆积发酵池和污水沉淀池。
(1)干粪堆积发酵池:位置在小区下风向。距离生产区50—100米。用围墙或绿化带与生产区隔开。以年出栏生猪100头的猪场为例,应建容积5立方米的贮粪池2个(总容积10立方米)。奶牛存栏10头、肉牛存栏20头、蛋鸡存栏3000只,建池容积同上。即分别建2个5立方米的贮粪池。扩大规模的,在此基础上同比例进行推算。
(2)污水沉淀池:采取农户先搞一级沉淀,小区集体搞3级沉淀的办法,处理污水。即每个单元农户院内先建一个沉淀池(位置在院内所有污水管道汇集出口处),经过一级沉淀的单元污水在小区外(下风向50—100米)统一集中后,再用3个足够容积的沉淀池,搞3级沉淀。以年出栏100头生猪为例,至少应建沉淀池10立方。每个农户在院内污水管道汇集出口处建1个沉淀池(以年出栏100头的猪场为例,应建4立方沉淀池,规模增大,沉淀池随之加大),剩余的容积由集体统一来建。(集体沉淀池的容积计算,除去农户所建容积,其余总容积分成3个池来建)。建沉淀池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宜,内壁及底部用水泥硬化。污水管道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坡度,上面加盖,铺成暗道。各个农户的污水在院内一级沉淀后,在院外统一流入小区污水总干道,最后进入小区总沉淀池,进行3级沉淀。小区污水总干道出口与沉淀池上沿的进水口相接,3个沉淀池上沿的进水口要呈对角方向,以减缓水流速度。奶牛10头、肉牛20头,所建沉淀池大小同年出栏100头的猪场(10立方)。以此类推。蛋鸡不需建沉淀池,应建沼气池。每1000只鸡规模,建沼气池10立方。
3、病死畜深埋井:位置与贮粪场在一处。至少深2米以上,直径1 米以上的园形窖,内壁水泥硬化,井口盖严。处理病死畜的方法,是将死畜投入井内,然后向井里倒入火碱等消毒液,尸体上面用生石灰覆盖,逐层往上装填,等到距离井口30公分时,用粘土将井填实、封死。再启用下一个井。新建小区至少要建3个填埋井。以后可根据病死畜禽情况,增挖填埋井数量。
4、猪舍内净道与污道要分开。全封闭猪舍可参考新安县模式。看照片。
5、引导小区成立协会组织。建小区前就要首先建立小区协会。协会在小区建设过程和以后的生产过程中,要发挥管理作用。在建设过程中,由协会负责按照畜牧局审核过的标准图纸进行施工,保证建设规范到位,不走样。小区投入正常生产后,协会对养殖户还必须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等工作。包括对小区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做好各种生产记录,负责小区内统一引种、统一购料、统一消毒、统一销售产品等。
(畜产品质量管理办公室供稿 联系电话66381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