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

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

来源:星星旅游


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6例重症肺炎患儿,在积极合理治疗的同时,通过环境护理、保持呼吸道畅通、观察病情、高热、腹胀护理、营养及水分的补充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并对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56例重症肺炎患儿治愈52例,治愈率为92%,死亡1例,占1.8%(死亡1例患儿是由于年龄偏小、病程长且合并了DIC),好转2例,转院1例。结论 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标签:重症;小儿肺炎;对症护理

重症肺炎是指肺炎伴有中毒症状、高热或体温不升、面色苍白、神志萎靡、烦躁、腹张等,或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等。它是威胁小儿生命的常见病之一,多见于婴幼儿,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居儿科住院患儿首位[1]。因此,及时合理的救治与系统、精心的护理是降低此病患儿死亡率、改善其预后的关键。在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过程中作者从保持适宜环境、保持呼吸道畅通、观察病情、高热、腹胀护理、营养及水分的补充和健康教育等6个方面给予精心护理,积极控制炎症,防止发生窒息,降低死亡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22d~6岁。均符合WHO推荐的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呼吸频率改变。小婴儿可无热或体温不升,常有呛奶、呕吐。并发心力衰竭14例,嗜睡8例,喘憋、紫绀10例,呕吐、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24例。所有患儿肺部闻及湿啰音,X线示见肺纹理增粗,片状阴影,血清冷凝集试验IgM抗体阳性。

1.2方法及结果 给予吸氧、解痉平喘、改善循环、镇静(必要时)、止咳化痰、营养支持、免疫调节、纠正水及电解质失衡,据痰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有心力衰竭时给予强心、利尿等处理;严重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合并中毒性脑炎给予镇静、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处理,合并DIC抗凝、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经上述治疗治愈52例,治愈率为92%,死亡1例,占1.8%(死亡1例患儿是由于年龄偏小、病程长且合并了DIC),好转2例,转院1例。

2 护理措施

2.1改善治疗环境 保持病室清洁安静,空气新鲜,光线柔和,定期进行消毒,室温控制在26℃~28℃,相对湿度55%~60%为宜,被褥要轻暖,衣物不宜过多,以引起不安和出汗,内衣应宽松,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使患儿感到舒适,尽量是患儿安静。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输氧

2.2.1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患儿头颈部抬高15°~30°,呈头高脚低侧卧位,以利于肺的扩张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指导患儿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前协助转换体位,帮助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进行体位引流。体位引流的方法是:根据病灶的部位取不同的体位,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呈空心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拍背部,边拍边鼓励患儿咳嗽。促使肺泡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借组重力和震动作用排出。必要时可用吸痰器吸出痰液,但吸痰不能过频,否则可刺激粘液产生过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呼吸窘迫程度以帮助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

2.2.2小儿气管、支气管较狭窄,缺乏弹力组织保护,黏膜下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清除能力薄弱,一旦患有肺炎,加上毛细支气管痉挛,易产生黏膜水肿,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导致通气障碍,因此分泌物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雾化时应注意:①雾化吸入时取头高或半卧位,头偏一侧;使用雾化吸入时喷嘴与患儿应保持10cm左右,以防过近、过远影响换气功能[2];②从小剂量开始,待患儿适应后再逐渐加大剂量,直到吸完全部药液为止;③雾化吸入液的温度应与人体的温度接近,才能避免冷刺激,防止引起气道平滑肌痉挛而致咳嗽加剧或气急加;④雾化时间10~15min,一般不超过20min,2次/d。

2.2.3雾化后拍背,用力均匀、自上而下叩击数分钟,不可用力过猛,拍背后必要时及时吸痰,特别是雾化后约10min吸痰,对缓解通气障碍有很大作用。吸痰要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应使用一次性的,容器应专人专用,定期更换;吸痰时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同时应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动作要轻柔,压力控制要适宜,以免损伤黏膜,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10s;重度患儿应吸氧2~3min然后再吸痰。

2.2.4氧疗气促、发绀患儿应尽早给氧,以改善低氧血症。一般采用鼻前庭给氧,一般轻度缺氧氧流量为0.5~1L/min,中度缺氧氧流量是2~4L/min,重度缺氧氧流量为5L/min左右;氧浓度不宜过高,一般为40%。出现呼吸衰竭时,应使用人工呼吸器。吸氧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患儿缺氧症状是否改善,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3正确用药 积极控制感染,给予退热,止咳,祛痰,纠正水电解质,调节酸碱平衡,改善低氧血症,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保证抗生素,平喘,强心等药物准确的剂量,准确的时间,准确的方法运用到患儿身上。注意各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2.4病情观察 ①当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加快大于60次/min,且心率大于160~180次/min、心音低钝、奔马律、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时,是心力衰竭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减慢输液速度,准备强心剂、利尿剂,做好抢救的准备;若患儿咳粉红色泡沫痰为肺水肿的表现,可给患儿吸入经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但不宜超过20min/次;②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高

压表现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共同抢救;③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减弱或消失、呕吐的性质。是否有便血等,以便及时发现中毒性肠麻痹及胃肠道出血。

2.5高热、腹胀护理 观察患儿体温的波动及变化,对其家属心里指导,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持续高热的患者首选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冰袋降温或30%~50%的酒精擦浴,伴有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慎用,多给患儿多饮水,擦干汗液,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避免对流风吹向患儿,必要时可用退热剂,退热后1h复测体温,定时测量6次/d体温,体温正常3d后改测1次/d体温。腹胀是常见的症状,可因便秘、咽入空气、低钾、缺氧或中毒性肠麻痹所致,表现为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严重腹胀可致膈肌升高压迫肺部而加重呼吸困难,应行肛门排气减轻腹胀;如为低钾所致,及时补钾改善症状等。2.6营养及水分的补充 鼓励患儿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供给足够的营养,利于疾病的恢复。哺喂时应耐心,每次喂食必须将头部抬高或抱起,以免呛入气管发生窒息。进食确有困难者,可按医嘱静脉补充营养。鼓励患儿多饮水使呼吸道粘膜湿润,以利于痰液的咳出,并助于粘膜病变的修复及纤毛的运动,同时防止发热导致的脱水。准确记录24h出入量。要严格控制静脉点滴的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保持液体均匀滴入,以免发生心力衰竭。

2.7健康教育 恢复期的患儿可配合理疗仪局部照射,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分泌物的吸收。同时告知家长平时应对患儿加强营养,增强体质,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开展户外活动,进行体质锻炼,尤其加强呼吸运动锻炼,改善呼吸功能。预防感染,教育患儿咳嗽时用手帕或纸捂嘴,尽量勿使痰飞沫向周围喷射。让家长了解防治呼吸道感染的知识,预防本病发生,一旦患病在早期能得到及时处理。

2.8出院指导

2.8.1保持居室环境安静、舒适,通风良好,尽量将温度维持在22℃左右,湿度维持在60%~65%。

2.8.2合理安排生活起居,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加强体能锻炼,少去公共场所,避免再感染。

2.8.3教会家属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和神志变化的方法。如呼吸突然加快、面色苍白或发绀、鼻翼煽动、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为病情加重的表现,应及时就诊。

3 讨论

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疾病,其发病急骤、发展快、病情重。虽然现在医疗条件的改善,但是也有很多肺炎患儿因为种种原因延误病情,入院时已经病情危重,并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充分认识小儿肺炎的发生、发展规律,熟练掌握护理当中各项操作程序及方法,准确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提早发现危险征兆,以便及早处理,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通过本组病例护理表

明,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准确判断患儿的病情,保障治疗的有效实施,促进患儿病情的全面恢复,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是儿科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的技术之一。

参考文献:

[1]陈惠萍.25例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分析[J].当代护士,2014:34-35.

[2]周静.38例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分析[J].基础医学论坛,2006:64-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