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学案:世界近代史(2)

来源:星星旅游


2019-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学案:世界近代史(2)

【课 时】第15课时

【复习内容】世界近代史(2):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科学与思想的力量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

①了解林肯在南北战争的主要活动;②知道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并了解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③了解电力使用的史实,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④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⑤了解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⑥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⑦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⑧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理解层次:

①认识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②了解爱迪生的发明,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③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3、运用层次:通过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考点辅导】

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兴起的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广大工人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

2、英国宪章运动:

(1)时间;1836-1848年 (2)性质:工人自发革命运动

(3)政治纲领:《人民宪章》(因此这场工人运动得名为宪章运动)

(4)目的: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宪章运动具有的历史特点:英国工人在宪章运动中提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3、结果:工人运动持续了十多年,当时没有取得成功,但它的目标后来大部分都实现了。

4、历史意义(评价):宪章运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但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历史背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一些优秀的思想家在揭露、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开始探索改造社会的方法(出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及代表)。

2、原因:当时工人运动水平提高了,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了这个需要,汲取前人思想精华,结合工人运动实践,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3、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

4、过程: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会,从此开始了长期的合作。他们汲取了前人的思想精华,结合工人运动实践,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5、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6、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时间:1848年、

(2)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人)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机构)起草的纲领文件。

(3)内容: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4)意义: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

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如:巴黎公社的出现;十月革命和胜利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三、巴黎公社

1、背景:(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影响。(2)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面临亡国的危险,对内准备镇压人民反抗。

2、过程:1870年法国败于普法战争后,资产阶级政府降外压内,与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很快占领了全城,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资产阶级不甘心失败,对巴黎公社发动进攻,在国外势力的支持下,残酷镇压了这一次革命。

3、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为无产阶级革命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4、\"五月流血周\"和《国际歌》体现的精神:国际无产阶级战斗不息、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5、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1)敌人力量强大--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大的政治环境不允许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存在下去(主要原因);(2)内部出现奸细--无产阶级自身尚未完全成熟,虽能建立政权,却还缺乏巩固政权的经验。(3)缺乏革命理论的有效指导。

6、《国际歌》歌词创作者:欧仁.鲍狄埃,巴黎公社成员领导人;谱曲:工人作曲家狄

盖特。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英雄交响曲\"。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一、战争的爆发: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美国独立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外部障碍,使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 工业革命扩展到美国,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而南方实行黑人奴隶劳动的种植园制度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A南方为英国提供工业原料,损害了本国利益;B大量黑人被束缚在种植园,北方得不到发展工业生产的劳动力))。

南北战争的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2、导 火 线:1861年3月,反对并主张逐步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3、经 过 :(1)开始: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2)转折: 1862年,联邦政府通过了《宅地法》,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结束:1865年,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但战争刚结束,林肯遇刺身亡)。

4、林肯(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受人尊敬的总统的原因: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解放了黑奴。

5、颁布文献;

①《宅地法》 A 内容:(见教材) B 目的:满足人民对西部土地的需要。

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A.颁发时间:1862年9月

B.执行时间:1863年元旦。执行地区:叛乱各州。

C.作用: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加速了北方的胜利。

6、南北战争的影响和意义: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评价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来看,林肯政府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个重大障碍,为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因此林肯是美国历史上又一位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的总统。

三、南北战争初期北方失利的原因

(1)南方对战争准备充分;(2)南方军队在装备和组织上处于优势;(3)南方的将领具有较强的指挥能力。(4)战争初期南方得到了外援(英国)(5)战争初期北方只是要求维持统一的局面,不能下定决心用战争手段解决南北矛盾。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满足人民对土地的要求,降低了人民的积极性。

四、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比较

相同点:1、两次的起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两次战争的爆发都与英国有关(第一次是为了反对英国的殖民压制;第二次是北方资产阶级同南方种植园主争夺原料

和市场,而南方种植园主把原料运往英国,又从英国输入大量工业品,北方与南方的矛盾实质是北方与英国争夺市场的矛盾。)

2、两次战争都有杰出的组织领导者:分别是华盛顿和林肯。

3、都颁布了影响深远的法律文件: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都有转折:独立战争—萨拉托加大捷;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发。

5、两次战争都是正义的一方获得胜利。

6、性质有相同的一面:独立战争是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南北战争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7、作用: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8、都遗留了一些问题:如种族歧视问题等。

不同点:

1、战争目的(主要任务)不同:独立战争主要目的(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南北战争主要目的(任务)是维护美国统一。

2、导火线不同: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是波士顿倾茶事件;南北战争是林肯当选总统。

3、根本原因不同: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4、战争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不同:独立战争得到法国、荷兰等国的援助和支持;南北战争北方没有得到国际援助。而南方分裂势力得到了英国的援助。

5、性质有差异: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双重性质;南北战争是单纯的资产阶级革命。

6、战争后果不同:独立战争后保留了奴隶制;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

7、扫除的障碍不同:独立战争扫除的障碍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南北战争扫除的是奴隶制。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俄国近代史的转折):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

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日本近代史的转折):明治维新。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2、根本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和贵族、地主利益。

3、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4、主要内容:

法令规定:(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2)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3)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5、性质: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改革的局限性:由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实施;改革的前提是维护地主的利益;改革目的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因此必然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改革不彻底)

7、影响:(进步性)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场改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虽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 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二、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原因(内忧外患)

A、内忧: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①幕府的封建统治和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②一些大名和武士地位下降使他们对将军不满,要求改变现状,同商人、新兴地主日益接近;

B、外患: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美国1853年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

③西方列强的侵略打开日本的大门,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

2、时间:1868年由明治天皇政府实施改革(因此被称为\"明治维新\")

3、明治维新的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上: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最能体现改革性质);(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最有远见);(4)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武士道精神)。

4、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明治维新产生的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意义)。使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但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6、启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学习外国先进科技。

三、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比较表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不同点:①前提不同:明治维新所处的国内外背景较为有利,戊戌变法所处的国内外背景却十分严峻;②力量对比不同: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和参加者在社会力量的对比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戊戌变法领导者和参加者的

力量则十分单薄,只是得到爱国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③结果不同:明治维新的改革内容和措施得力有效,改革取得成功,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戊戊戌变法的内容及措施大部分无法落实最后陷于失败。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①背景相似。都处于落后的封建统治末期,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都面临西方殖民威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都刚发展。②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③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发展。④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重大措施。

四、明治维新与1861年俄国改革异同点:

★相同点:①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②形式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③结果相同:都成功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④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⑤对外影响相似,都使本国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都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不同点:①原因不同:日本是在内外交困,尤其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倒幕运动取得胜利后进行改革的,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国内农奴制危机引起的。②内容不同:1861年改革主要是在国内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是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学习西方,在国内进行改革。③历史意义不同:日本明治维新有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这一特征,而1861年改革则没有这一特征。

单元问题总结:

1、19世纪中期困扰美国、俄国、日本资本主义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美国——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南北战争

俄国——农奴制危机——1861年改革

日本——幕府统治危机——武装倒幕、明治维新

2、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通过资产阶级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不同国家选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的原因:各国国情不同,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同。

3、19世纪中期美国、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解决的最突出的共同问题:劳动力问题。

4、美国奴隶制与俄国农奴制废除的异同:

相同点:(1)原因相同:旧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结果相同:都保留了封建残余。(美国:种族歧视问题;俄国:封建残余)

不同点:(1)领导力量不同:美国:资产阶级;俄国:农奴主)(2)解决方式不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方式;俄国资产阶级改革方式;(3)条件不同:美国无条件;俄国赎买。

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一、电气时代

开始时间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使用。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逐步取代了蒸汽,成为主要的动力,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A、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供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B、德国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

C、电力在19世纪70年代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D、随后发明了电话、电报、电灯、电车等

E、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的优点: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F. 美国、德国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走在了英、法的前面。

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1879年研制出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他还发明了许多电器产品,其中正式注册的就有1300种之多,因此被誉为发明大王。

三、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1、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三轮);(意义: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20世纪初人们制造出飞艇;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资本主义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通工具方面的重大发明:(电车)、汽车、飞机。交通工具的动力发明:(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开发使用新能源:电力、石油。迈入时代:电气时代。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业的产生。世界三大能源是指煤炭、电力和石油。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原因:(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

段。(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1879]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1907]俄国、法国、英国),疯狂扩军备战。帝国主义国家矛盾中的主要矛盾:英德矛盾。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战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

3、开始: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4、交战双方:同盟国——协约国。

5、规模:共33个国家参战;主战线和国家:欧洲西线,英法俄对德奥

6、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7、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战败。

8、加速结束因素:1917年,美国、中国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俄国退出一战;各国的革命运动(主要因素)。

9、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和启示:

影响:(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

深重的灾难。(2)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造成欧洲衰落和美、日的兴起,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和革命。(4)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启示: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合理运用科技,造福人类。

★一战开始前意大利是三国同盟成员国,一战开始后却加入协约国作战的原因:为了自身的利益。说明道理:国家对外政策由国家利益决定(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一、思想启蒙的火种

1、背景:18世纪法国旧制度(封建制度)的衰败。

2、代表:(1)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

(2)卢梭:否定封建王权,人民有权推翻那些胆敢撕毁社会契约的统治者

(3)孟德斯鸠: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3、启蒙运动:时间:18世纪;运动中心:法国;

4、代表共同主张: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5、启蒙运动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5、启蒙运动的作用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促进了中、日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

二、科学的革命

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1、牛顿(英国)

(天文学)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微积分的创建、(力学)建立完整力学理论体系,提出力学三定律。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力学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2、达尔文(英国)

著有《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3、爱因斯坦(德国)

创立相对论,打开原子时代大门,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

和运动的认识,在科学哲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4、居里夫妇(法国):成功提炼出放射性极强的新元素--镭

★、列举 14世纪、18世纪、19世纪欧洲的主要社会思潮?运动中心?

(1)人文主义、启蒙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 2)意大利、法国、德国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