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施工中集料存在的种种问题及防治对策
一、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交通道路也随之高速扩张,沥青路面以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耐久性以及行车舒适性,修复速度快等优点而广受业界欢迎,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占领市场,水泥路面因易断板,修复时间长而逐渐淡出市场。
我们应当看到,许多建成的沥青路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严重的车辙和平整度损失,不得不铣创加铺,出现沥青路面修补期过短,早期损坏太多太快的不良现象,引起了业界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与集料的质量密切相关,集料质量差是目前公路、城市道路建设中暴露出来的特别严重的问题,本文试图探讨这一问题,以期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二、 集料存在的种种问题:
集料按规范要求,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材料来源的“资源特性”,它是石料产地所决定的,如密度、压碎值、磨光值等。另一类是反映加工水平的“加工特性”,如石料的级配组成,针片状颗粒含量,破碎砾石的破碎面比例,含泥量、砂当量、棱角性、亚甲蓝值、细粉含量等。属于“资源特性”的指标受成本及产地供应条件
制约。“加工特性”受加工水平制约。 集料存在的种种问题表现在:
1、
集料质量差,不符合规范要求
集料多半取自社会料场,国有企业、乡镇企事业、个体生产都有,几个料场质量、规格参差不齐,使用时离折严重,导致实际配合比与设计配合比有很大的差距,是造成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重要原因。集料开采企业没有统一标准,执行和监管力度不够,受地方民众垄断,施工企业很难控制。
2、
过分追求密实度
在集料指标中,视密度和吸水率是集料的两个综合性指标,
石质坚硬致密,吸水率小的集料比较耐磨,耐久性好。但有的施工技术人员过分追求集料密实度,密实度越大,集料破碎面可能越光滑,缺乏粗糙的凹凸表面,不能吸附较多的沥青结合料,使沥青膜的厚度变薄,影响混合料的耐久性。 3、
过分迷信玄武岩:
有许多技术人员认为,表面层非玄武岩不能使用,不惜去
外地购买,对当地的石料如辉绿岩、安山岩、闪长岩、石灰岩、砂岩等质量很好的石料视而不见,造成浪费。
4、
集料“加工特性”不符合要求
集料桩,粉尘多,针片状粒含量高,所掺石屑含量偏多,盲目排斥天然砂。
5、沥青表面层往往选用非碱性石料(包括玄武岩)作粗集料,
此时应选用石灰岩的石屑,如果实际采用相同类型的石屑,石屑中含有较多的0.075mm以下成分,那就等于使用了非石灰岩成分的矿粉,属于违规现象。
三、采取的防治对策
集料的来源受产地的制约,加工特性受生产加工企业管理水平的制约,为有效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使铺筑的沥青路面坚实、耐久、平整、稳定,有必要针对集料的质量加以控制,加以防治。
1、相关参建单位必须高度重视集料的质量,集料是整个路面的骨架,影响到沥青全寿命周期。施工方有必要对集料供应商实地考察,到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采购,了解压碎值、密度、磨光值等相关技术指标,并做必要试验,确保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技术规范》第4.8,第4.9条的要求。
2、对于使用玄武岩,如果当地有最好,如果没有,可利用当地材料,采用辉绿岩、安山岩、闪长岩、石灰岩等也可,甚至可以利用花岗岩、砂岩等酸性岩石,掺和消石灰等技术措施,处理后也可用于工程中。德国用得最多的是辉绿岩,日本用得最多的是砂岩。
3、按照规范要求,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表观相对密度表面层大于或等于2.6T/M3即可,其他层面大于或等于2.5T/M3,其他等级公路大于或等于2.45T/M3,不能偏而追求密实度而造成耐久性的降低。
4、对于细集料的石屑含量,应按规范第4、9、4条,表4、9、4的要求控制,采石场应配备吸抽设备,去除粉尘,并进行配合比试验,合理确定机制砂、天然砂、石屑三者的百分比,确保质量,又符合经济的原则。
5、石屑的规格必须符合S14、S15、S16的要求,城市主干路的沥青混合料,宜将S14、S16组合使用,S15可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或其它等级道路中使用。
2012-3-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