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探索
作者:郝燕
来源:《学习导刊》2014年第04期
摘要:如何让幼儿快乐的学习数学呢?首先,我们要培养和激发幼儿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其次,注重在数学活动中游戏的快乐体验及生活中的快乐体验。再次,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幼儿发现数学的奥妙。最后,要增强和保持幼儿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关键词:快乐;学习;数学
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溶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从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数学的知识和经验。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回顾我们所进行的探索历程,如果按游戏在教学中的成分及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程度来划分,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辅助期。在这一阶段,我们将游戏作为组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引起幼儿对认知对象的好奇心,或调解情绪,消除练习时的枯燥乏味之感。如教师出示一几何图形卡片,对幼儿说:“我请来了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接着要求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特征,并找出周围环境中与该图形相似的物体。此时幼儿仍然处于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状态之中,游戏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仅仅是一种辅助作用。
第二阶段为组合期。在这一阶段,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从仅是传授知识向重视智力的发展,这一变化推动了游戏在教学中的介入,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游戏逐渐成为教学环节之一,并与其他教学环节组合成一个更为充实的教学活动。如在中班的认数活动中,教师在讲解、演示之后,组织幼儿进行“采果子”的游戏,让每个幼儿依次手持一张数字卡片去“采”与该数字所表示的数量相同的果子,以巩固幼儿对1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数字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此时,游戏的作用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和注意的持久性,提高学习效果。但在此阶段,游戏仍然受到教师的直接控制,游戏的目标、规则、时间、次数仍然由老师统一安排。 第三阶段为融合期。在这一阶段,游戏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充分的恰当的运用,教师把数学教育的内容、要求融于一个或几个游戏之中。当游戏结束时,教学要求也随之达到。如大班的“翻卡片”游戏,幼儿要在排成两列的、反面朝上的10张数字卡片,而这3个数必须是能列出四道算式题的相关数。这一游戏过程不仅帮助幼儿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口算及单、双数,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四阶段为整合期。在这一阶段,游戏作为教学过程,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促进了幼儿的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友爱、合作等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游戏化教学已发挥了对幼儿进行整体教育的功能。
以上四个阶段体现了我园数学教育注重幼儿学习的特点,以及面向全体幼儿和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
在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时间过程中,我们作了以下两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1.精心编制各种教学游戏。
我们根据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创编和改编了大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游戏“三三商店”主要渗透了认识数字“3”及理解“3”的实际意义的要求;找“七星瓢虫”、’赶走害虫”、“找益虫赶害虫”等游戏主要是帮助幼儿练习正确、迅速地数数的能力,以促进幼儿目测数群能力的发展。 2.灵活指导各种性质和形式的游戏。
在不同形式的游戏中,我们分别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进行指导,在幼儿个别玩的游戏中,教师只是、做些间接的指导,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在幼儿结伴玩的游戏中,教师以观察为主。
在合作进行的小组游戏中(一般带有竞赛性),教师以组织者的身份进行与教学要求有关的指导,并组织幼儿议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我们还按游戏性质将游戏划分为自由游戏、任务定向游戏、教师组织的集体游戏等三种类型。
在自由游戏中,教师根据数学教育内容提供多种材料,创造一种游戏学习的环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直接接触中,确定玩法,自定规则。在较宽松的条件下体验和探索,积累感性经验。
在任务定向游戏中,教师按照幼儿发展水平,有顺序地投放含有数学因素的游戏材料。并给予定的时间与空间,满足幼儿的一般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在教师组织的集体游戏中,游戏主题、教学要求更明确,教师一般根据幼儿在自由游戏和任务定向游戏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时调整游戏的玩法、要求,帮助幼儿解决发展中的矛盾以及整理、归纳感性经验。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要运用不同的学习形式,努力培养幼儿亲近数学的情感,发展幼儿最初的数学能力。爱玩的孩子的天性,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2—3岁的孩子可多进行“唱数学”,即唱与数字有关的儿歌,如“一只兔子两只耳朵,两只兔子四只耳朵”,“讲数学”,即讲带有数字的故事,如:七个小矮人、三只小熊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故事。3—4岁的孩子可多进行“说数学”活动,如:杯子里的水喝一点就少一点,妈妈往杯子里加了水,那水就多了。这些形式易被学生接受,能调动幼儿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数学学习,从而引导幼儿在数数、说说、做做的过程中自然而轻松地学习数学。
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在适宜的环境中,让孩子获得充分学习和大量自主活动与探索的机会。家长或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的生活,引导孩子从生活中走进数学,利用游戏的形式使枯燥的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如吃饭前让孩子根据家庭人数发碗筷,在对数量关系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使孩子形成初步的数概念;利用上下楼的机会,让孩子练习数楼梯的台阶数,理解从下往上走的方位;当孩子认识了一种形体后,让孩子观察周围有哪些东西的形状像该形体;孩子能从活动中获取经验,并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迁移、运用。
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更涉及到了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研究如何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安排各种类型的游戏,以及在发挥各种类型游戏的不同作用的同时,如何注意其内在联系,以符合幼儿整体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明红.给幼儿园老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郝燕(1981--),女,汉族,河南省汝南县县一幼保教一线教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方面的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