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作者:陈天侠
来源:《成才之路》2010年第23期
一、 写成功与不足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的教学目的,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等分析性地记录下来。例如:“阿基米德原理”是物理的难点,备课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变一课时为二课时。课后的反思写着:本节课用了2课时,第一课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第二课时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溢水杯,猜想、验证,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培养,难点得以突破。比起以往的教师演示一节课完成,学生的收获更多。事实说明,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地学习,而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遇到难点,学生的感性认识比教师讲解更重要。像这样把教学反思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推陈出新,提高理论水平。即使是成功的一节课也难免有疏漏之处,对它进行系统回顾、梳理,并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成为今后教学上的教训。例如:在《光的反射》备课时,由于器材的限制,只能采用演示实验。但课后写着:本节由于器材的局限性,无法做分组实验,把“光的反射定律”硬灌到学生脑中,是一堂失败的课。对学生十分不利,今后应多研究实验,摸索分组的器材如何收集和改进,方为负责任的做法。又如科学探究《摩擦力》一节的反思:有的组只验证了摩擦力与粗糙度的关系,没有验证与压力的关系,说明实验前这部分学生只猜想到粗糙度,有关教师引导不到位,如何进行探究前的引导,今后要多思索。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为今后的教学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二、 写教学灵感与困惑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若不及时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在《平面镜成像》中,虚像是难点,课本是这样定义:物理学中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称为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称为虚像。许多学生不理解,这时我想到了能成实像的投影仪。把物体投到光屏上,能清楚地看到有光線到达光屏,如果把光线挡住,像就看不到了。与学生在平面镜中的像作对比,学生豁然开朗。诸如此类的教学灵感日积月累,便成为教师的智慧,更好地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无论教师如何努力,课堂上难免存在缺陷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能立即解决的,先记下来。凸透镜成像中对成像规律的探究,要有指导性,应指导到什么程度值得深思。学生要从实验中找出F与2F 的分界点不容易,若教师不指出,学生实验陷入盲目;若指出,则探究的成分是否减少了?又如“惯性”的反思:学生认为,一个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这个问题该如何解释?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要不要提?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把这些问题记下来,集体备课时和其他教师讨论,或从教学参考中注意同行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策略,不失为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
(承德县承希学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