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图学试题

来源:星星旅游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

1.地图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种。

2.普通地图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理要素、数学基础和整饰要素三部分。 3.地图具有传输、信息载负、模拟和认知等功能。

4.地图的编号方法有自然序数编号法、行列式编号法和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 等三种。

5.1:50 万地形图的分幅经差是3°、纬差是2° 。

6.地理变量按性质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按制图数据分为点位数据、线性数据、面积数据和体积数据。

7.地貌符号有独立微地貌符号、急变地貌符号和区域微地貌符号等几种. 8.地图的概括包括形状概括、数量特征概括和质量特征概括三方面。 9.表示干出滩时,用符号表示干出滩的属性特征(性质),用填绘描述范围。 10.地图投影按构成方法分为几何投影和条件投影(非几何投影)两种。 二、简述题(20 分) 1.什么是地图学(2 分)

答: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中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2.何谓晕渲法?其表示地貌有什么优缺点?(6 分)

答:晕渲法是平面上显示地貌立体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根据假定光源对地面照射所产生的明暗程度,用浓淡不一的墨色或彩色沿斜坡渲绘其阴影,造成明暗对比,显示地貌的分布、起伏和形态特征。(3 分) 优点:生动直观、立体感强;

缺点:不能量测其坡度;不能明显表示地面高程的分布。(3 分) 3.什么是资格法选取,有什么优缺点(6 分)

答:按照一定的数量标志和质量标志作为选取的标准(资格)而进行选取的方法。 (3 分)

优点:标准明确,简单易行。

缺点:①一个标志不能全面衡量出物体的重要程度;②同一资格无法预计选取后的地图容量。(3 分)

4.简述选择地图投影时应考虑的因素(6 分)

答:考虑的因素:①制图区域的位置、大小、形状等;②地图用途;③地图投影本身的特点; 三、叙述题(50 分)

1.试述理论地图学研究的主要内容(8 分)

答:理论地图学研究的主要内容:①地图的信息论②地图信息传输论③地图感受论④地图符号论⑤地图模型论⑥地图空间认知论⑦制图综合理论⑧地图信息可视化理论

2.试分析比较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异同点(8 分)

答:相同点:①表示呈面状分布的制图对象②反映制图对象的质量特征,不反映数量特征③表示方法相同

不同点:①质地法反映的是呈连续分布的面状现象,而范围法反映的是呈间断的、呈片状分布的面状现象;②质地法图面表示没有空白、不可重叠、交叉,而范围法可以有空白、可重叠、交叉;

3.什么是制图综合,为什么要进行制图综合?(8 分)

答:制图综合: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的特点,以概括、抽象的形式反映制图对象的带有规律性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而将那些对于该图来说是次 要的、非本质的物体舍掉,这个过程叫制图综合。 它是通过概括和取舍的方法来实现的。(4 分)

制图的基本目的是以缩小的图形来显示客观世界。但当简单缩小地球表面的现象时,相邻的离散物体挤在一起,复杂的地物轮廓显得很混乱、拥挤。为了突出制图对象的类型特征,抽象出其基本规律,更好地运用地图图形向读者传递信息,就需要引进制图综合的概念。

4.试分析影响制图综合的因素。 (10分)

答:影响因素①地图用途②地图比例尺③景观条件④图解限制⑤数据质量 5.如图所示,已知2004年各区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行业的产值数据。现欲制作各区域的三个产业的结构图,问可用何种方法制作?用文字加以叙述,并绘出示意图。 (10 分)

答:可用分区统计图表的方法制作。图表可用柱状符号或环状结构图表等,用颜色区分三个产值。叙述题适当展开,根据叙述情况酌情给分。

一、填空(共 30 分)

1. 地图注记的设计包括注记字体、注记字色、注记字号、注记字隔、注记字位、注记配置等方面。

2. 土质是指地表覆盖层的表面性质;植被是指地表植物覆盖的总称。 3. 普通地图包括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两种;

4. 专题地图包括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他专题地图三种。

5. 按与实地的比例关系,地图符号分为依比例符号、半依比例符号和不依比例符号三类。

6. 地图注记有标识各种对象、指示对象的属性、表明对象间的关系和转译等功能。

7. 编图时解决符号的争位矛盾可采取舍弃、移位和压盖等方法。 二、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 地图集:按照统一的设计和要求编制的多幅地图的汇集。一部地图集,特别是综合性地图集,能综合反映制图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生产布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现象,向读者提供大量的信息和丰富的科学知识。

2. 海 岸:海水不停地升降,海水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具有一定宽度的海边狭长地带称海岸。

3. 普通地图: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中最基本的要素的地图。随着比例尺缩小,其详细程度也不断缩减。

4. 深度基准面:根据长期验潮的数据所求得的理论上可能最低的潮面。 5. 专题地图的质底法:表示连续分布、布满整个区域的面状现象,在轮廓线内,用颜色、网纹、符号、注记等表示现象的质和类的差别。 三、叙述题(共 50 分)

1. 简述定点符号法的表示方法。(8 分)

答:定点符号法表示呈点状分布的物体。它采用不同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符号,表示物体的位置、质量和数量特征。

2. 叙述点值法的定义 ,点的排布方式有哪几种。(8 分)

答:用一定大小和形状的点群来反映制图区域中呈分散的、复杂分布的现象,如人口、动物分布等。点的分布范围可代表现象的大致分布范围,点子的多少反映其数量指标,点子的集中程度反映现象分布的密度,这种方法称为点值法。(5 分) 点的排布方式有均匀布点法和定位布点法两种。(3 分) 3. 叙述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的优缺点(10 分) 答:矩形分幅优点: (5 分)

①图幅间拼接方便;②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充分利用图纸和印刷版面;③图廓线可避开分割重要地物。

缺点:①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②地理位置不易精确描绘。 经纬线分幅优点:(5 分)①图幅有明确的地理范围;②可分开多次投影,变形较小。

缺点: ①图廓为曲线时拼接不便; ②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 使用和印刷。 ③破坏重要地物的完整性。

4. 色彩三要素是哪三要素?在地图设计中有什么意义。(12 分) 答: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基本属性。(3 分)

① 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带来的色彩感觉对地图的设色有实际意义。 ② 通过颜色的色相变化,可进行地图制图对象的分类; ③ 通过明度的变化,可反映地图制图对象的分级变化; ④ 通过饱和度的变化,可以在地图中反映层次感(9 分)

《地图学》试题集

一、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

1.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 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 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5. 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6. 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Am+δ。√

7.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

8. 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9.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 √

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 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12. 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13. 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

14. 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 29 毫米。×

15. 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

皱。√

1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1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8.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 19. 制 1:100 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 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

2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21. 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

22. 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

23. 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

24. 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 25. 按基本等高距的二分之一高程绘出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 26. 经线在任何球心投影中的表象都是直线。√

27. 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上的表象是直线。×

28. 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 29. 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 30. 地球面上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和高程来确定的。√

31. 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32. 南京紫金山最高点对连云港云台山最高点的高差为正。× 33. 正轴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经度的函数,与纬度无关。×

34.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35. 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36. 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

37.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

38. 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

39. 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定名。√ 40. 面状符号的结构中,颜色变量起很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颜色变量是形状变量的组合。×

41. 光的三原色又称加色原色:黄、品红、青×

42. 暖色来自于蓝、青和绿等色。感觉显得稳定和清爽。它们看起来还有远离观众的效果。×

43. 色彩与人的情感或情绪有着广泛的联系,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又赋予色彩以各自含义和象征。√

44. 大脑被认为是一个动力系统。是知觉对刺激物积极的组织使类似或邻近的刺激有结合起来的倾向。反之,不同类别的刺激容易在视觉上疏远。√ 45. 在主题或详细程度不同的地图上,相同的形象符号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46. 顺序量表是从具有可比变化的数据,简单的转化为多与少的关系。要考虑

大与中或中与小在数值上的 比例或绝对值。×

47. 确定数据的分级数目时数据组分为 3~6 级较合适×

48. 三维符号最适宜于采用色相、彩度或网纹变量进行图形的整饰。√ 49. 等值线的制图数据是定位点的测量值或派生的数值。√

50. 等密度线制图不能采用绝对值,如要表示区域单元的数值,必须将绝对数值转为单位面积的比率或比值。√

51. 区划图在地图上的图斑有可能互相重叠。具有间断或重叠特性的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

52. 利用遥感图像调查类型界线,实地调查和野外判读的面积应超过10%。√ 53. 分层设色法主要用于中,小比例尺地图。√

54. 在1:100万地形图的基础上,按经差2º,纬差3º 划分。× 55. J—50—5—E表示 1:5 万地形图。×

56. 主图的方向一般应按惯例定位上北下南。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偏离,但要明确指向线。√

57. 图名的主要功能是为读图者提供地图的区域和主题的信息。√

58. 统一与协调原则是地图集编制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保证地图集科学性、实用性的关键。√

59. 波谱分辨率是由传感器所使用的波段数目,也就是选择的通道数,以及波段的波长和宽度所决定。√

60. TM1 绿波段:对无病害植物叶绿素反射敏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