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博物馆藏品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博物馆藏品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星星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博物馆藏品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于彦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04期

【摘要】对于博物馆而言,博物馆藏品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博物馆藏品是整个自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当前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写照。博物馆的生存发展与藏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需要科学地对藏品进行维护利用,提高藏品的利用率。但是不可忽视,现如今博物馆藏品的利用率并不高,很多藏品的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不利于博物馆的持续进步。本文就博物馆藏品的利用问题及对策进行简要的阐述分析。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利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博物馆对藏品收藏投入很多资金,旨在保护博物馆藏品的基础上发挥藏品的利用价值,使藏品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等为世人所认识和了解。若藏品利用率不高,即使博物馆中有再多的藏品也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在对博物馆藏品进行保护管理的同时,也需要充分地利用其价值,使其利用率得到提升。 一、博物馆藏品利用的现状分析

对于博物馆而言,藏品是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有效地对藏品进行利用是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基础工作,但目前我国很多博物馆对藏品都做不到高效利用。

首先,不同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存在较大差距,并且有明显差异。我国有着5千年的悠久历史,地大物博,不同地区博物馆中收藏的藏品数量是不同的,而且有明显差异。截止到2016年,我国有4000多个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最多,为393个,而只有3个博物馆[1],数量上差异较大,不同地区博物馆分布不均,其藏品利用率也不高。比如,湖北省的博物馆有几十万件藏品,但是常规性展出的藏品只有几百件,博物馆藏品中的很多精品都没有向公众展示,很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机会接触。

其次,博物馆存在着很强的垄断思想认识。博物馆的垄断思想使得一些藏品只能提供给内部工作人员或是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学习,并不面向社会展出,因此,藏品有着很浓厚的神秘性。有些博物馆的藏品甚至只提供给专家学者研究,即使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机会接触。这就使得博物馆的藏品利用率不高,展馆的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停滞不前[2]。由于缺少新鲜的藏品,博物馆缺少活力,使博物馆的发展氛围十分沉闷,对于博物馆的持续进步是极为不利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最后,博物馆间的合作不足。我国的很多城市、地区中的博物馆是各自管理服务的,彼此间的交流合作不到位,即使有些博物馆彼此间会进行交流,但是联合展出的藏品种类也是比较少的,并且都不是十分有价值的藏品,使交流活动的意义和效果受到极大。 二、博物馆藏品利用率低的原因分析 (一)博物馆管理理念缺少时代性

行为是以思想理念作为指导的,人们的实际行动是以观念作为指导的。一直以来,我国的博物馆都十分注重藏品的收藏,但是在利用上的关注程度并不高,这种理念根深蒂固,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的[3]。博物馆管理中,专家学者的研究通常被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博物馆藏品向大众展示、传播知识价值的重视程度并不强,使社会公众没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到博物馆的珍贵藏品,博物馆的藏品给人很强的神秘感,显得不可亲近,这就使博物馆藏品的利用率不高,知识文化的传播也受到,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 (二)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能够对行为、事件等进行强制性的规范与管理,但是在博物馆管理中,缺少完善的能够对博物馆整个过程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即使有博物馆管理条例,但是在实际落实上还存在不足。各省市以及地区在博物馆管理上有内部规定以及实施细则,但是强制性还不够。尽管各个博物馆的管理法则中都规定了“互通有无”[4],但是藏品的真正交流并不到位,博物馆会考虑自身的馆藏权益以及利益,博物馆之间并不能做到真正有效的沟通交流。 (三)博物馆资金投入不足

博物馆藏品的利用要实现较高的效率是需要大量时间、财力作保障的,博物馆的交流沟通工作以及相关活动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作保障,博物馆的管理其实并不是盈利的,除了拨款是没有其他资金来源的,资金的不足使博物馆的藏品利用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国家给予博物馆的资金也是极为有限的,提供的资金也只能维持博物馆的日常工作。资金不足导致交流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也无法设置新的展馆展示藏品,使藏品只能被锁入库中保存。 (四)博物馆藏品缺少多样性

之所以博物馆藏品的利用率不高,其实是由很多因素导致的,资金不足使博物馆无法进行藏品的更迭,藏品只能被保存在库中,无法被人们观赏。很多博物馆的藏品十几年都不变,甚至展览的位置都是不变的,使很多有价值、珍贵的藏品都没有机会与受众见面,这种展示方法过于单一,与时代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受众的认可自然也不高,使博物馆的藏品无法被高效地利用。

三、博物馆藏品利用率提高的有效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树立全新管理理念,提高博物馆活力

若管理理念一直陈旧落后,博物馆的管理必然受到影响,无法实现理想的发展进步,使很多珍贵的藏品无法面世,藏品几十年展览不变,博物馆的吸引力必然下降,博物馆的受关注程度也会受到影响,使博物馆的发展受到,无法实现自我突破。为此,要使博物馆藏品被高效率的利用,实现博物馆的持续、长久发展,就必须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树立全新的思想认识,需要先对市场情况以及时代发展需要进行科学的调查与分析,通过流动性的方法使博物馆中的所有藏品,特别是精品能够被展示在受众面前,使博物馆的活力得到提升,实现藏品的高效利用,发挥出藏品的价值,将历史文化知识传播给受众,使历史得到有效的传承。在这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下,博物馆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有更好的发展氛围。 (二)加强博物馆间交流,实现大规模展览

博物馆之间需要加强交流沟通,可以利用特殊的节假日、纪念日等举办交流活动,更好地进行宣传。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应挑选一些精品进行交流,实现“互通有无”的目的,在交流沟通的活动中学习和借鉴其他博物馆的优势,并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明确前进的方向,能够具有明确的导向性。我国很多展览馆中没有藏品展示位置,展示的密度也不够集中,因而,很多藏品都是在展馆中稀疏地分布,利用率并不高。为此,可以增加藏品展览的密度,使得藏品的利用率得到提升。在提高藏品密度的同时不能破坏藏品,要对藏品展览的空间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使藏品得到高效利用,实现理想的展览效果和目的。 (三)拓宽资金来源,促进博物馆发展

为了实现博物馆的顺利发展,不仅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还需要博物馆自身拓宽资金来源,吸收很多的资金对博物馆进行管理,提高藏品的利用率。博物馆是一种非盈利的机构,不能私自设立收费项目进行资金的收取。但是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通过合法合理的方法获得博物馆建设管理的费用,使博物馆获得理想的进步,也使博物馆藏品得到高效利用。

(四)强化博物馆内部学习,积极传播历史文化知识

当前,很多博物馆的藏品只是让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分析,内部员工也没有机会接触博物馆藏品,更不用说是广大受众,使得博物馆十分神秘、保密性强,普通的参观者是不敢接近的。其实博物馆的藏品是为受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这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责,因此,需要加强博物馆内部的交流与学习,博物馆内部的工作人员需要对藏品进行科学的了解与认识,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理想的讲解,为受众提供科学的咨询指导,也使博物馆藏品的利用率得到稳步提升。

(五)文创开发提高文物利用率,做好文化普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各级博物馆应依托自身资源、陈列、形象品牌以及人才等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加强优秀文化资源的宣传以及利用,将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旅游等相结合,开展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以及文化品位的纪念品,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历史文化,也使博物馆中的文物能够实现较高的利用率。有条件的博物馆,在保证公益服务的情况下,可以积极开展文化创意产品的展示与销售,依托重点文博单位建设文物数据库以及信息共享平台,面向社会提供知识产权许可服务,使博物馆中的文物资源得到更好的社会共享以及挖掘利用,使文化内容得到有效的宣传与普及。博物馆也可以积极与文化创意以及高校合作,使文化创意产品得到有效的开发设计。 四、结束语

总之,博物馆藏品的利用率不高其实是长时间造成的,加之各种因素的影响,博物馆的持续发展受到。为实现博物馆藏品的高效利用,就必须要提高博物馆的重视程度,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加强博物馆间的沟通交流,加强资金等投入力度,设立更多的展览馆,让藏品得到大量、有效的展示,将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传播给受众,使博物馆藏品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到藏品的意义与价值,提高藏品的利用率,也使博物馆能够实现持续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卓.我国博物馆文物藏品利用研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2(7):76-77. [2]王金梅.博物馆藏品利用率提升浅析——以山西博物院为例[J].文物世界,2017(2):68-70.

[3]李洋.博物馆库房藏品的管理和利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7):117-118. [4]殷华.博物馆藏品搜集、保护、利用的认识与建议[J].戏剧之家,2014(13):256-257. 作者简介:于彦(1973-),女,天津人,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