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9·宿州模拟) 西周时期,“国人”(平民)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材料表明当时( )
A . 贵族与平民之问相互制衡 B . 原始民主遗风制约王权 C . 中央权力未实现高度集中 D . 民众舆论决定国家政策
2. (2分)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
A . 奴隶制开始瓦解 B . 封建制度确立 C .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 诸侯兼并争霸
3. (2分) (2015高二上·宝安期中)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 冶铁技术的落后 B . 精耕细作的需要 C . 耕牛的极度缺少 D . 小农经济的阻碍
4. (2分) (2015高二上·芒市期中) 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本”是指( )
A . 商业 B . 农商并重 C . 农业 D . 重农抑商
5. (2分) (2018高二下·射阳会考) 下列图示的工具或技术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创制和应用的,其中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
第 1 页 共 10 页
A . 耧车 B . 筒车 C . 犁耕法 D . 翻车
6. (2分) (2019高一下·浏阳期中) 下列对宋代城市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 ②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③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⑤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⑤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②④⑤
7. (2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 .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 . 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墨子主张“非攻”“兼爱” 8. (2分) (2019高一下·广东期末) 表2 叙述 元至正年间,苏州府的太仓地区开始种植棉花。 明天启年间,松江府农田“大半植棉”。
出处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苏州府部》卷681《物产》 《农政全书》卷35 第 2 页 共 10 页
乾隆年间,“松江、太仓、通州地方……各厅州县农田《皇清奏议》卷61高晋《奏请海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疆禾棉兼种蔬》 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根据表2,可以判定的是,从元至明清( ) A . 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 . 闭关锁国政策放松 C . 江南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 . 棉花种植范围扩大
9. (2分) (2020高一下·本溪开学考) 南宋时期,著名的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己不仅是瓷器的集散地,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据此可知当时( )
A . 沿海地区瓷业发展远远超过内陆 B .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海外贸易 C . 海外贸易刺激沿海瓷业迅速发展 D . 瓷器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10. (2分) (2017高一下·怀仁期中) 在小块土地上挖长条形的沟或一个个方坑,播种和施肥浇灌都集中在这个沟或坑里,这种小面积提高单产的耕作方法是( )
A . 垄作法 B . 代田法 C . 区田法 D . 休耕法
11. (2分) (2020高二下·黄山期末) 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的民主属于自治式的民主,盲目的自由,其实是把多数人认为的真理当作真理而并不是把真理本身作为真理。这说明雅典民主制度( )
A . 忽视了客观真理的存在 B . 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平等 C . 在民主运作上缺乏理性 D . 实际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12. (2分) (2019高一上·伊春期中)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九条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第十一条又规定:“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这主要说明十二铜表法( )
A . 条款自相矛盾 B . 内容繁杂琐碎 C . 保护私有财产
第 3 页 共 10 页
D . 维护贵族利益
13. (2分) 凡是不以工业发展为基础的商业繁荣,是不能持久的;在资本主义世界地位的上升,必须凭借自己雄厚的工业基础。“不能持久”的例证不包括( )
A . 意大利 B . 葡萄牙 C . 荷兰 D . 英国
14. (2分) (2020高一下·哈尔滨期中) 17世纪具有“海上马车夫”称号的贸易强国是( ) A . 西班牙 B . 葡萄牙 C . 英国 D . 荷兰
15. (2分) 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报道称:“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内阁)之手。”这表明当时英国内阁( )
A . 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权 B . 加强对议会工作的控制 C . 权力的膨胀达到顶峰 D . 对下院的控制大为削弱
16. (2分) (2017高一上·许昌期中) 1688年夏天,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和六名主教联合上书,要求国王撤销关于发布第二号信教自由宣言的命令,双方的斗争最终导致了詹姆土被驱逐。这些事情最终结局的实质是( )
A . 资产阶级政治革命 B . 英国议会出现 C . 实行了民主共和制 D . 两党制发展起来
17. (2分) “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美国宪法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和效果是
A . 调和政党矛盾 B . 保障司法独立 C . 加强中央权力 D . 体现限制公权
18. (2分) (2020高三上·湖南月考) 1895年底,德皇威廉二世说比洛将成为他的“俾斯麦”。比洛则称,他将是“一个与前任不同的宰相.…...认为自己是‘政府’的代表,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与陛下对抗的议会的代表。
第 4 页 共 10 页
我将自己视为陛下的执行工具,亦即他的政治参谋长”。这反映出德国( )
A . 宰相掌握国家的行政权 B . 代议制发展的不充分 C . 皇帝受联邦议会的制约 D . 责任内阁制形同虚设
19. (2分)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共产党宣言》指出:“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这里的“代替”是指( )
A .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B .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C .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D . 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资本主义
20. (2分) (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18世纪时,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化时代,而古老的中国却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仍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清朝在对外政策上实行( )
A . 重农抑商 B . 君主专制 C . 闭关锁国 D . 对外开放
21. (2分) (2018高一上·大连期末) “吾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割台湾、偿二百兆”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22. (2分) (2019高二上·昌吉期中) “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日本获得赔款增强国力 B . 三国还辽旨在维护中国主权 C .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D . 列强掀起了强瓜分中国狂潮
23. (2分) (2019·金华模拟) 近代某电文载: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沪上风潮”表明( )
第 5 页 共 10 页
①上海成为运动的中心 ②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广大人民直接参与了反帝斗争
④抗日救亡运动发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24. (2分) (2019高二上·如皋月考) 邓小平晚年在回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时说:“我在这里待了六天,会议开了一天一夜,极为紧张。”那是“武汉最热的时候,开会的当时连门也不能开,进去了就不能出来。”据此推断,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八七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八大
25. (2分) (2016高三下·东城模拟) 有观点认为:中美关系发展史跌宕起伏,以曲折和波动为主其特征始终难以“正常”二字来形容。下列有关中美关系的论述按时序排列是( )
①“在亚洲,中华民族进行的另一场伟大防御战争则在拖住日本人”
②“美国作为一个主权政府……不会将承认,赠予一个引起革命并对美国憎恨的政府”
③“欢迎中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发挥负责任的作用,美国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反恐是美中可以加强合作的领域。”
④“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于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③④②
26. (2分) (2019高一上·丽水月考) 民主革命时期国民党、共产党曾两度合作。这两次合作的目的分别是为了( )
A .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B . 建立中华民国反帝反封建 C . 反帝反封建抗击日本侵略
第 6 页 共 10 页
D . 抗击日本侵略完成祖国统一
27. (2分) (2019高二下·黄石期末) 1961年美国《对外援助法》出台后,肯尼迪政府通过出售、借贷和赠送等方式,向缺乏粮食的国家出售农产品。苏联也每年平均向这些国家提供6.83亿美元经济援助,3.3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反映了( )
A .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 . 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C . 美苏冷战局面的结束 D . 美苏争夺中间地带国家
28. (2分)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战争的影响是( )
A . 引发了十月革命
B . 促进了殖民地国家民族的觉醒 C . 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D . 欧洲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9. (2分) 1991年12月9日至10日,欧洲理事会成员国在荷兰举行会议,会议明确了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具体时间表,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中,第一次表明了使欧洲共同体本身获得防务能力和防务手段的愿望。此时,欧洲一体化( )
A . 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两国走向和解 B . 构筑了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实力 C . 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出现 D . 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0. (2分) (2019高三上·杭州月考) 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 年份 1991 1992 1993 企业 1735 6430 10945 年增长率(%) 57.3 270.6 70.2 合同金额(亿美元) 年增长率(%) 13.90 55.43 99.03 54.6 298.7 79.9 A . “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 B . 一个中国共识达成 C . 两岸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D . 海峡两岸“三通”实现
二、 主观题(本大题共40分,其中31题20分,32题20分) (共2题;共40分)
第 7 页 共 10 页
31. (20分) (2020高一下·济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商业实行强控制最重要的手段,是中国特有的官商、官办手工业制度。这种制度既可以使统一大国内部必要的商品交换得到满足,又不致失去对商品经济的控制、垄断。明代政府在各府、州、县、市、集都设立了商税机关“税课司局”,并到处新设“抽分局”,以加紧对市民和商人的勒索。作为向商人收税的抑商政策,也贯穿于清代前期的始终,实践证明这种政策是十分合理而正当的,因为税收是每个政府管理国家经济的正当手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据金观涛《兴盛与危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等
材料二:在近代早期的欧洲,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和实践的概念,与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之后,英国从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开始,努力通过对政体的统一化、中央集权化和官僚化,来构建一个现代国家。当然这是一个漫长和持续的进程,除了亨利八世、克伦威尔及伊丽莎白一世等政治家的贡献外,这一制度结构的变迁首先受到了当时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李新宽《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1) 概括材料一中,明清工商业政策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英国采取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 (3) 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的经济政策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32. (20分) (2019高一下·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有哪些? (2) 材料二中机户和工匠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3) 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对前面材料一、材料三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产生什么影响?
第 8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共30题;共6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第 9 页 共 10 页
23-1、 24-1、 25-1、 26-1、 27-1、 28-1、 29-1、 30-1、
二、 主观题(本大题共40分,其中31题20分,32题20分) (共2题;共40分)
31-1、31-2、
31-3、
32-1、32-2、
32-3、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