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社会与文化(一)
1
新闻业的早期雏形初现在那个地方? A、威尼斯 B、米兰 C、伦敦 D、罗马
正确答案: A 2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谁说的? A、鲁迅 B、李大钊 C、陈独秀 D、毛泽东 正确答案: B 3
普利策是哪个国家的?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意大利 正确答案: A 4
“如果报界寡廉鲜耻、唯利是图、蛊惑人心、贪污腐化,那势必使人民也变得像它一样卑劣。”这句话是谁说的? A、司徒雷登 B、埃德加·斯诺 C、普利策 D、邵飘萍 正确答案: C 5
1978年著名的社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初发表在哪份报纸上? A、光明日报 B、人民日报 C、参考消息 D、新华日报 正确答案: A 6
新闻这个职业的雏形最初产生于哪个城市? A、巴黎
B、威尼斯 C、雅典 D、伦敦
正确答案: B 7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出自以下哪位人物? A、陈独秀 B、严复 C、李大钊 D、梁启超 正确答案: C 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早出现在1978年的哪份报纸? A、《人民日报》 B、《党报》 C、《中国日报》 D、《光明日报》 正确答案: D 9
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是谁? A、罗伯特·卡帕 B、埃德加·斯诺 C、法拉奇
D、约瑟夫·普利策 正确答案: B 10
普林策是哪个国家的新闻学家?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正确答案: A 11
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新闻记者是: A、埃德加·斯诺 B、普林策
C、罗伯特·卡帕 D、威廉·拉塞尔 正确答案: A 12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谁的话语?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鲁迅
正确答案: C 13
斯诺是第一个访问红区的西方记者,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4
新闻业的工作是一个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社会的工作,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5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正确答案:× 16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学院是普利策倡导和捐资所建? 正确答案:√ 17
新闻工作每日每时都在影响社会影响公众。 正确答案:√ 18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产生了新闻职业的早期雏形。 正确答案:√ 19
从社会影响而言,新闻最根本的属性是每日都在影响社会的工作 正确答案:√ 20
新闻工作的弱点是容易浮光掠影。 正确答案:√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二)
1
“超过应该不是十五年,也不是十年,只需两三年”,这是谁提议的? A、毛泽东 B、刘少奇 C、朱德 D、邓小平 正确答案: A 2
新闻的先天弱点是由以下哪个因素所决定的? A、工作性质 B、社会需求 C、文化思潮 D、政治诉求
正确答案: A 3
《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的竞争对哪场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A、美英战争 B、海湾战争 C、美西战争 D、越南战争 正确答案: C 4
1960年五月后作为中国“左”的指导思想体现的“三面红旗”不包括? A、人民公社 B、大跃进 C、总路线 D、大炼钢铁 正确答案: D 5
《纽约新闻报》的创办者是? A、默多克 B、赫斯特 C、卢斯 D、普利策 正确答案: B 6
以下哪个人物以生命为代价推动了中国的法治进程? A、彭宇 B、小悦悦 C、朱令 D、孙志刚 正确答案: D 7
恩格斯认为新闻的弱点是什么? A、容易伤害当事人 B、容易浮光掠影 C、传播速度太快
D、容易引起社会混乱 正确答案: B 8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谁? A、司徒雷登 B、卡尔·迈当斯 C、埃德加·斯诺 D、爱泼斯坦 正确答案: C 9
新闻工作最大的缺点是肤浅,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0
《纽约世界报》是普利策创立的,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1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在2010年的目标是水稻亩产要达到1000公斤? 正确答案:× 12
新闻工作者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全面的判断离不开平时的各种关于中国社会现状的积累? 正确答案:√ 13
户籍制度是造成中国城市与乡村二元结构分裂的社会结构的一种根源。 正确答案:√ 14
普利策建议新闻工作者要成为社会的守望者。 正确答案:√ 15
解释权包括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判断、分析。 正确答案:√ 16
新闻工作要在很短的时间完成对事物或事件的评价。 正确答案:√ 17
新闻媒体的恶性竞争对导致美西战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正确答案:√ 18
导致新闻工作的容易浮光掠影的主要原因是其时效性。 正确答案:√ 19
普林策创立了《纽约新闻报》 正确答案:×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三)
1
中国的特殊国情是什么? A、具有悠久的历史 B、不曾中断的历史 C、多种多样的文明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2
什么是中国特色?
A、中国特有国情所决定的特点 B、儒家文化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人口多,差距大 正确答案: A 3
在看待社会事物时,我们应该秉承以下哪种态度? A、实事求是 B、变化 C、辩证主义 D、发展
正确答案: A 4
“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谁说的? A、歌德 B、斯宾塞 C、泰勒 D、斯宾格勒 正确答案: C 5
“中国特有的国情”最主要的是指? A、不曾中断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B、独特的地理环境 C、独特的政治体制 D、独特的民族性格 正确答案: A 6
下列属于物态文化层的文化是? A、拜金主义 B、青铜器
C、见面握手言好 D、社会主义制度 正确答案: B 7
下列哪个国家的改革和走向世界的步伐比我国稍晚? A、巴西 B、阿根廷 C、墨西哥 D、印度
正确答案: D
8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谁? A、吴文俊 B、袁隆平 C、王选 D、黄昆
正确答案: B 9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产生于以下哪个时期?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正确答案: B 10
西方人对中国的各种现象之所以有不同的理解,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1
中国社会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具体很强的对比性,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2
对文化首先进行层次分析的是英国文化学家泰勒? 正确答案:× 13
唱歌跳舞属于行为文化层? 正确答案:√ 14
客观、公正、真实、准确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正确答案:√ 15
时效性是新闻写作的一大特性。 正确答案:√ 16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多元的,甚至是矛盾的。 正确答案:√ 17
任何历史最终是通过文化的方式表现出来。 正确答案:√ 18
外国记者对我们关注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感情的加深。 正确答案:×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四)
1
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于哪一年? A、1977.0 B、1978.0 C、1989.0 D、1990.0 正确答案: B 2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A、经济发展 B、社会文化 C、开放程度 D、教育改革 正确答案: A 3
在《改革开放30年报告》中,1978年的外汇储备是多少? A、15亿美元 B、16亿美元 C、17亿美元 D、18亿美元 正确答案: B 4
西方的高铁建设从什么时候开始? A、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B、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C、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D、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正确答案: B 5
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2007),中国的GDP大概增长了多少倍? A、10倍 B、15倍 C、22倍 D、40倍
正确答案: C 6
世界普遍认为经济改革取得成就最辉煌的国家是? A、中国 B、印度 C、墨西哥 D、俄罗斯
正确答案: A 7
宗教信仰属于文化的哪一个层次? A、物质文化层 B、制度文化层 C、行为文化层 D、心态文化层 正确答案: D 8
《原始文化》的作者是? A、爱德华·泰勒 B、詹姆斯·弗雷泽 C、亨利·摩尔根 D、爱德华·霍尔 正确答案: A 9
以下不属于克鲁克洪的观点的是?
A、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 B、文化具有显型式样和隐型式样。 C、文化是一种行为的习惯。
D、文化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 正确答案: C 10
中国的GDP总额在哪一年超过日本? A、2009年 B、2010年 C、2011年 D、2008年 正确答案: B 11
在改革开放之前,经济是发展的重点,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2
70年代,中国大量青年下乡是政治因素带来的失业问题吗? 正确答案:√ 13
就GDP数据而言,中国在2009年时已经超过了日本? 正确答案:× 14
1978年时中国的日用品基本是凭票供应? 正确答案:√ 15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正确答案:√
16
票据经济是物质匮乏时期的特有产物。 正确答案:√ 17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应归结于改革开放的政策。 正确答案:× 18
中国的和谐号列车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 正确答案:√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五)
1
捉蒋亭在我国哪个城市? A、重庆 B、延安 C、南京 D、西安
正确答案: D 2
柏林墙的倒塌和哪个事件无关? A、德国统一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前苏联解体 D、冷战结束 正确答案: B 3
著有《改革与新思维》并提出所谓的“新思维”的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正确答案: C 4
“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推倒这堵墙!”是谁在演说时说的? A、里根 B、罗斯福 C、尼克松 D、老布什 正确答案: A 5
苏联解体时一共有多少个加盟国退出?
A、8个 B、10个 C、14个 D、20个
正确答案: C 6
乘坐高铁从上海到北京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A、8个小时 B、7个小时 C、9个小时 D、4个小时 正确答案: D 7
以下不属于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的是? A、新加坡 B、韩国 C、香港 D、澳门
正确答案: D 8
以下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从5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B、知青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C、这项运动得到了毛泽东的提倡和领导。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9
2012年中国高速铁路达到: A、1.1万公里 B、1.2万公里 C、1.3万公里 D、1.4万公里 正确答案: C 10
被西方社会称之为:“民主社会胜利”的事件是: A、柏林墙的倒塌 B、前苏联的解体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冷战的结束 正确答案: A 11
下面哪一项是戈尔巴乔夫最著名的理论。 A、改革论 B、新思维
C、发展论 D、新视野 正确答案: B 12
根据吕艺老师的讲解,将来的一天,我们的过速铁路会连接到世界范围吗? 正确答案:√ 13
我国的铁路建设技术已经走向了世界,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4
戈尔巴乔夫在任期间并没有访问中国? 正确答案:× 15
柏林墙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建立起来的? 正确答案:√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正确答案:× 17
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各大文明中未曾中断的。 正确答案:√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正确答案:√ 19
前苏联发展的重心:一是重工业,一是民用工业 正确答案:× 20
1978年前后世界上不少国家也在进行改革,但成就相对中国而言比较少。 正确答案:√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六)
1
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大动力是什么? A、改革开放 B、华人投资 C、内需拉动 D、劳务输出 正确答案: A 2
以下属于中国30年时间取得那么多的成就的原因的是?
A、经济发展 B、政治稳定 C、文化繁荣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3
以下个观点属于国外学者对中国30年改革开放去的辉煌成就原因的是? A、海外华人投资 B、政府支持 C、人民需求 D、文化建设 正确答案: A 4
下列哪本书是美国历史学家斯特林西格霍夫的作品? A、龙行天下 B、红星照耀中国 C、中国崛起 D、毛泽东与中国 正确答案: A 5
中科院研究员康隆平认为哪个地方的经济是内向型的? A、上海 B、北京 C、温州 D、深圳
正确答案: C 6
拥有最大海外群体的是? A、法国 B、印度 C、以色列 D、英国
正确答案: D 7
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最早启动资金大多来自于? A、国家投资 B、海外华人投资 C、日资 D、港资
正确答案: B 8
苏联是在哪一年解体的? A、1988.0 B、1990.0
C、1991.0 D、1992.0 正确答案: C 9
柏林墙的倒塌发生在哪一年? A、1988.0 B、1989.0 C、1990.0 D、1991.0 正确答案: B 10
改革开放的根本精神和首要经验是什么? A、求真务实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和平共处 正确答案: C 11
改革开放之初,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动力是: A、政策
B、海外华人的投资 C、经济 D、文化
正确答案: B 12
中科院的康隆平认为,温州经济是: A、内向型的 B、外向型的 C、环绕型的 D、混合型的 正确答案: A 13
中国早期引进外国汽车生产线的时候,要引进的是日本的吗? 正确答案:√ 14
《龙行天下》的作者是美国的吗? 正确答案:√ 15
印度的海外群体人员比中国要少? 正确答案:√ 16
中国第一条汽车生产线是从日本引进的? 正确答案:× 17
甘阳认为中国传统文明本身就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确答案:√ 18
海外华人的投资是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大动力。 正确答案:× 19
在一个国家改革的过程中,一个政策会发生很大的作用。 正确答案:×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七)
1
改革开放之初,如此多的海外华人投资大陆建设,是受到了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
A、叶落归根 B、金钱利益 C、政治原因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A 2
改革开放之初,如此多的海外华人投资大陆建设,最根本的文化因素是什么? A、小农经济的长期影响 B、金钱利益 C、落叶归根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A 3
以下描述属于小农经济下中国人的观念的是? A、对土地的依附 B、对家族的情感 C、对祖先的崇拜 D、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4
“厚德载物”最早出自哪本文献? A、诗经 B、左传 C、周易 D、尚书
正确答案: C 5
“小国寡民”的思想来源于?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正确答案: A 6
叶落归根的观念产生于? A、工业文明 B、游牧文化 C、海洋文明 D、农耕文明 正确答案: D 7
《论贵粟疏》的作者是? A、贾谊 B、晁错 C、司马相如 D、王安石 正确答案: B 8
以下属于董仲舒的代表作的是? A、《大戴礼记》 B、《法言义疏》 C、《春秋繁露》 D、《近思录》 正确答案: C 9
以下不属于道家思想的是? A、天人合一 B、克己奉公 C、清心寡欲 D、顺其自然 正确答案: B 10
在中国古代,“君”是一种土地的象征,这种说法对吗? 正确答案:√ 11
“重农抑商”是儒家的观念吗? 正确答案:√ 12
叶落归根的最核心内涵是忠孝观念? 正确答案:√ 13
墨家的核心思想是重农抑商?
正确答案:× 14
儒家思想具有一种实用理性精神,缺乏对形而上学的探讨。 正确答案:√ 15
中国人民普遍具有一种叶落归根的文化观念。 正确答案:√ 16
“厚德载物”源自于“坤”。 正确答案:√ 17
导致叶落归根的最终原因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式。 正确答案:√ 18
小国寡民是老子对国家最基本的期待。 正确答案:√ 19
改革开放之初,海外华人愿意回国投资的最直接原因是叶落归根。 正确答案:√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八)
1
以下对西方世界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二元论
B、人与自然对立 C、不可预测 D、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2
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哪一年? A、1977年 B、1976年 C、1978年 D、1979年 正确答案: B 3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祭祀是什么? A、社稷 B、傩 C、五祀
D、祀先代帝王
正确答案: A 4
“子不语怪力乱神”出自?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论语
正确答案: D 5
《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A、朱熹 B、董仲舒 C、王莽 D、扬雄
正确答案: B 6
唐山大地震发生于? A、1976年 B、1978年 C、1967年 D、1965年 正确答案: A 7
以下哪个国家至今有着严格的种族等级划分?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朝鲜
正确答案: C 8
下列关于老子的理想社会说法错误的是? A、小国寡民 B、无为而治 C、等级分明 D、人民知足常乐 正确答案: C 9
在中国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哪一家的学说? A、法家 B、道家 C、墨家 D、儒家
正确答案: D 10
“至哉坤元”中的“至”的意思是: A、最大的 B、最好的 C、最伟大的 D、至高的 正确答案: C 11
印度人也认为自己的发展跟中国有差距,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2
早期西方社会属于游牧经济的社会? 正确答案:× 13
早期海外华人的背井离乡大多是为生活所迫的无奈选择? 正确答案:√ 14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 正确答案:√ 15
小农经济社会最适合的耕作和生存方式便是群体性聚居与劳作。 正确答案:√ 16
中国古代的天子概念与西方的上帝概念是相对应的。 正确答案:× 17
西方的世界观是二元的。 正确答案:√ 18
“背井离乡”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个主动的、好的选择。 正确答案:× 19
法律解决的是外在的问题,道德解决的是人内在的问题。 正确答案:√ 20
“背井离乡”与“叶落归根”的观念相矛盾。 正确答案:×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九)
1
小农经济最根本的特征是? A、不具备现代大工业机器生产
B、效率低下 C、靠天吃饭 D、分散作业 正确答案: A 2
小农经济之下最适宜的生存方式是以下哪一种? A、群居性 B、分散性 C、杂居性 D、跨越性 正确答案: A 3
“食色性也”语出? A、韩非子 B、孔子 C、公孙龙 D、程颐
正确答案: B 4
梁惠王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的国君? A、齐国 B、燕国 C、赵国 D、魏国
正确答案: D 5
中国1949年人口约为? A、一亿 B、两亿 C、四亿 D、六亿
正确答案: C 6
小农经济社会下,必须的最适合的耕作和生活方式是: A、群体性聚居与劳作 B、个体居住与独立生产 C、群体性聚居与独立生产 D、个体居住与劳作 正确答案: A 7
台湾制定政策鼓励人民生育? 正确答案:√ 8
小农经济下人民习惯离群索居?
正确答案:× 9
汶川大地震的灾后救援表明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强、忍耐力强。 正确答案:√ 10
汉字简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普及教育。 正确答案:√ 11
家族式聚居是最经济、成本最低的一种聚居方式。 正确答案:√ 12
“食色,性也”实际是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问题。 正确答案:√ 13
小农经济最根本的特征是不具备现代大生产的条件。 正确答案:√ 14
道德规范是适应小农经济群居生活方式而产生的吗? 正确答案:√ 15
“孝”也是中国长期小农经济基础孕育出来的观念吗? 正确答案:√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十)
1
《人间词话》的作者是? A、姜夔 B、纳兰性德 C、王国维 D、宗白华 正确答案: C 2
以下著作不属于六经的是? A、《诗经》 B、《论语》 C、《尚书》 D、《春秋》 正确答案: B 3
中国的首批简笔字是哪一年公布实施的? A、1949.0
B、1956.0 C、1978.0 D、1976.0 正确答案: B 4
判断文盲的标准是,识字在多少以下? A、500.0 B、1000.0 C、1500.0 D、2000.0 正确答案: C 5
2001年,我国的文盲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A、0.05 B、0.1 C、0.15 D、0.2
正确答案: B 6
1949年,我国的文盲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A、0.7 B、0.8 C、0.9 D、0.85
正确答案: B 7
我国规定,识字在多少以上可以不称之为为文盲? A、1400.0 B、1500.0 C、1600.0 D、1700.0 正确答案: B 8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基本的是什么? A、修身 B、齐家 C、治国 D、平天下 正确答案: A 9
简化字是在什么时候公布实施的? A、1978年 B、1968年 C、1965年
D、1956年 正确答案: D 10
中国在什么时候完全还清前苏联的债务? A、1961年 B、1963年 C、1965年 D、1968年 正确答案: C 11
1949年中国文盲人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A、0.8 B、0.6 C、0.5 D、0.4
正确答案: A 12
以下关于“社稷”说法正确的是? A、“社”指的是土地,“稷”指的是五谷。
B、社稷反映了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社会性质。 C、社稷也用于国家的代称。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13
汉族缺少与西方的一致的悲剧类型。 正确答案:√ 14
《周易》中将天地作为人类感恩的对象。 正确答案:√ 15
1949年以前,仅从知识标准而言,中国史处于优势的。 正确答案:× 16
上个世纪,我国推广简化字是为了更好的普及文化吗? 正确答案:√ 17
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处于劣势,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8
在人力资源方面,就知识标准而言,我国的人力资源没有多大的优势? 正确答案:√ 19
在中国识字在2000以下的被认为是文盲? 正确答案:×
20
多子多福的观念是由小农经济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正确答案:√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十一)
1
“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是谁总结的中国文学传统? A、梁启超 B、王国维 C、俞平伯 D、胡适
正确答案: B 2
以下哪位人物开启了儒学的神学化? A、荀子 B、董仲舒 C、东方朔 D、朱熹
正确答案: B 3
以下哪项对中国的政治体制说法正确的是? A、多党制 B、两党制 C、一党制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4
中国历来安土重迁的观念来自于? A、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B、交通的不便。
C、思想观念的保守。 D、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正确答案: D 5
“大一统”思想起于: A、孔子时期 B、秦始皇时期 C、三皇五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正确答案: B 6
《论贵栗疏》是谁的作品? A、晁错 B、范仲淹 C、陈平 D、陆家
正确答案: A 7
“乐观积极”是什么价值观念下的产物? A、天人合一 B、天人相对 C、二元论 D、绝对论 正确答案: A 8
以下是中国一党制背后的思想基础的是? A、天人合一 B、大一统 C、和谐 D、道
正确答案: B 9
一党制的思想基础是? A、宗法制 B、君权神授 C、大一统思想 D、种族论 正确答案: C 10
《琵琶行》的作者是? A、元稹 B、李商隐 C、李白 D、白居易 正确答案: D 11
重视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精神传统。 正确答案:√ 12
社会主义一党制的实施和成功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影响。 正确答案:√ 13
乐观积极是“天人合一”观念的精神产物。 正确答案:√ 14
天人合一的基点是天和人对立的。 正确答案:× 15
中国人的文学传统是好事多磨、终成眷属。 正确答案:√ 16
“始于悲者终于欢”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语句。 正确答案:√ 17
西方二元论盛行,人们的恐惧,是其宗教不断盛行的原因,这一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8
天人合一最重要的实用就是要把天的运行规律实践于人世,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9
中华民族基因中就有乐观的因素? 正确答案:√ 20
《窦娥冤》可以称为完整意义上的悲剧? 正确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一)
1
在国际上,我们秉承和谐的理念,主张构建的是什么? A、和谐世界 B、和谐社会 C、统一世界 D、全球世界 正确答案: A 2
”和谐社会“理念在哪一年提出的? A、2006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08年 正确答案: A 3
在“和谐社会”之前,我国曾经提出过以下建设理念? A、小康社会 B、全面小康社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4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语出? A、孟子 B、论语 C、道德经 D、周易
正确答案: B 5
美国奉行什么样的政策? A、单边主义 B、恐怖主义 C、和平主义 D、多极发展 正确答案: A 6
将“和谐社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方向而提出的是什么时候? A、2002年 B、2004年 C、2006年 D、2008年 正确答案: C 7
“和谐世界”的理念是由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 正确答案: C 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出自于哪部经典? A、《大学》 B、《论语》 C、《周易》 D、《礼记》 正确答案: B 9
中国在哪一年正式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口号? A、2006年 B、2007年 C、2008年 D、2009年 正确答案: A
10
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是: 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正确答案: C 1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对社会最早的提法是: A、和谐社会 B、小康社会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幸福社会 正确答案: B 12
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是对国际社会“单边主义”的反抗,是提倡世界多样性的体现,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3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中共十八大上通过的?
正确答案:× 15
“和谐社会”的提出其实是对“小康社会”的概念作出了修正? 正确答案:√ 16
“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早于“小康社会”的提出。 正确答案:× 17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正确答案:√ 18
和谐社会在世界角度说就是允许文明多样性的存在。 正确答案:√ 19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正确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二)
1
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理念中,人均生产总值是多少? A、800美元 B、1000美元 C、1500美元 D、2000美元 正确答案: B 2
小康社会的理念正式在哪一年提出? A、1982年 B、1986年 C、1984年 D、1978年 正确答案: A 3
“小康社会”最初是由谁提出来的? A、邓小平 B、胡耀邦 C、江泽民 D、华国锋 正确答案: A 4
春秋时期的哪个国家被分成后来的韩、赵、魏三国? A、楚国 B、晋国 C、齐国 D、燕国
正确答案: B 5
邓小平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使用“小康”一词描述中国式的社会是在会见哪个日本首相时? A、福田赳夫 B、森喜朗 C、田中角荣 D、大平正芳 正确答案: D 6
达到“小康社会”最初的衡量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A、1000元 B、3000元 C、1000美元 D、3000美元
正确答案: C 7
在哪一年邓小平第一次用“小康”一词来描述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 A、1978年 B、1980年 C、1982年 D、1984年 正确答案: B 8
以下关于和谐社会说法错误的是?
A、构建和谐社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C、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相悖的。 D、构建和谐社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正确答案: C 9
以下不属于四个现代化的是?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教育现代化 正确答案: D 10
“天下为公”是谁最早提出的: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董仲舒 正确答案: B 11
小康社会理念正式提出时在: A、十一大报告中
B、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中 C、十二大报告中 D、十三大报告中 正确答案: C 12
小康社会在改革开放之初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 A、陈云 B、邓小平 C、胡耀邦 D、华国锋 正确答案: B 13
新时代以来,“小康”的目标是谁提出的?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正确答案: B 14
小康目标的提出是现代社会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5
小康社会是对中国四个现代化的形象概括,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6
“四个现代化”的提出比“小康社会”晚? 正确答案:× 17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 正确答案:√ 18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崇尚单边主义政策。 正确答案:√ 19
“和谐”世界理念体现着文明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 20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被历代所认可,最重要的是因为它的基本思想基础是承认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正确答案:√ 21
现代的小康社会理念比古代的“小康社会”理念全面、成熟。 正确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三)
1
“礼,王之大经也”,出自哪里? A、《左传》 B、《孝经》 C、《孟子》 D、《论语》 正确答案: A 2
以下对儒家“小康”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以礼治国
B、国家各方面井然有序 C、人与人关系和谐 D、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3
以下是目前我国主要国内问题的是? A、贫富差距 B、城乡差距 C、地区差距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4
被誉为“东方的巴黎”的是我国的哪个城市? A、上海 B、深圳 C、香港 D、北京
正确答案: A 5
下列不属于在“共同富裕”的理念下制定的政策的是? A、西部大开发 B、南水北调 C、西气东输 D、计划生育 正确答案: D 6
“礼,王之大经也”出自? A、周易 B、论语 C、左传 D、吕氏春秋 正确答案: C 7
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B、它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它对党的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平反。
D、它停止了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的使用。 正确答案: C 8
党的哪一次报告正式提出了实现小康社会的构想?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正确答案: A 9
以下属于2002年江泽民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是? A、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B、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C、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什么时间提出的?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正确答案: C 11
与现在的小康相比,古代的小康社会涉及到了经济方面,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2
今天的“礼”的意思和古代的“礼”概念是一样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3 古代的“小康社会”的概念比改革开放之初所提的“小康社会”要相对全面均衡? 正确答案:√ 14
邓小平首先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正确答案:× 15
古代所说的大同社会其实是一种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 16
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小康概念比古代的小康社会概念更全面更均衡。 正确答案:× 17
十三大队小康社会的指标做了调正,增加了人民的幸福指数、精神文明等内容。 正确答案:√ 18
小康社会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时,最主要的指标是经济指标。 正确答案:√ 19
古代的小康社会的理念中没有经济的内容。
正确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四)
1
“和谐”指的是小康社会中的哪一方面? A、社会关系 B、经济关系 C、文化状态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A 2
下面对“单边主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挑战国际规则 B、为我所用
C、以我为唯一标准 D、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3
下列国家没有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的是? A、日本 B、美国 C、中国 D、澳大利亚 正确答案: B 4
“和谐社会”主要落实在哪个方面? A、经济制度 B、社会关系 C、政治制度 D、国际关系 正确答案: B 5
下列哪一个活动具有单边主义色彩? A、自由主义 B、个性主义 C、浪漫主义 D、殖民主义 正确答案: D 6
《京都议定书》中没有签字的是哪个国家?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中国
正确答案: A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正确答案: D 8
“礼,王之大经也”出自于哪部著作? A、《礼记》 B、《左传》 C、《论语》 D、《尚书》 正确答案: B 9
“单边主义”只有美国才实施,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0
和谐是小康的子概念,小康社会是对社会整体状况的描述,这一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计委和农业部共同制定的《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主要还是经济标准? 正确答案:√ 12
“和谐社会”的概念包含了“小康社会”的概念? 正确答案:× 13
“和谐社会”的理念取自中华传统文化,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概念。 正确答案:√ 14
现今使用的“礼”的内涵是古代的“礼”的狭义概念。 正确答案:√ 15
《礼记》是由汉人编纂完成的。 正确答案:√ 16
西方国家推行单边主义政策有其传统文化渊源。 正确答案:√ 17
和谐社会只是落实在社会关系这一层面。 正确答案:√ 18
单边主义是现代社会中美国等国家实施的外交政策。 正确答案:× 19
小康社会是包括和谐社会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状况。 正确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五)
1
以下西方人物,曾批评过西方对中国近代的侵略行径的是? A、雨果 B、富兰克林 C、拿破仑 D、俾斯麦 正确答案: A 2
“单边主义”思想可以追溯到西方以下哪种行为? A、殖民主义 B、文化扩张主义 C、白银主义 D、种族灭绝 正确答案: A 3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是谁说的?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正确答案: A 4
《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的作者是? A、加文·孟席斯 B、李约瑟 C、约翰·琼斯 D、加文·列侬 正确答案: A 5
中国的航海日设立于()。 A、2004年7月11日
B、2005年7月11日 C、2006年7月11日 D、2007年7月11日 正确答案: B 6
“既来之,则安之”语出? A、中庸 B、大学 C、孟子 D、论语
正确答案: D 7
郑和首次下西洋时在位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明穆宗 C、明成祖 D、明宣宗 正确答案: C 8
关于郑和下西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郑和有可能比哥伦布更早地发现美洲大陆。 B、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没有发生过任何战事。 C、郑和曾七次下西洋。
D、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1405年。 正确答案: B 9
法国的哪位作家将抢劫圆明园的英法联军称为“两个强盗”并极力谴责这种行为?
A、巴尔扎克 B、莫泊桑 C、雨果 D、福楼拜 正确答案: C 10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和谐”是一个子概念,小康社会是对一个社会总体状况的描述。 B、全面的小康社会一定是需要“和谐”的理念和内容的。
C、和谐社会是指在当前经济状况下,对社会关系状况的一种概括。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11
“既来之,则安之”出自: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礼记》 正确答案: C 12
唐代诗人曹衡是哪国人? A、中国人 B、西域人 C、朝鲜人 D、日本人 正确答案: D 13
郑和七下西洋却未发生掠夺其他国家的现象,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密不可分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4
郑和七下西洋的进行,是国家实力强盛的体现,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5
郑和七下西洋历经了三十多年? 正确答案:× 16
单边主义的实质是主张文明的单一化和同质化? 正确答案:√ 17
邓小平认为小康社会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正确答案:√ 18
经济越发达,幸福的指数越高。 正确答案:× 19
郑和是发现美洲大陆的第一人。 正确答案:√ 20
郑和下西洋过程中有军事冲突。 正确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六)
1
“和”字最早在以下哪个文体中出现? A、小篆 B、金文
C、甲骨文
D、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B 2
《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是以下谁的著作? A、陈济 B、马如森 C、王本兴 D、徐宗元 正确答案: B 3
汉字的构造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4
马如森认为甲骨文的“龢”的本义是? A、和谐 B、祭祀 C、乐器 D、表达意见 正确答案: C 5
“和”这个字在哪种文字中没有出现它的形体? A、经文 B、小篆 C、大篆 D、甲骨文 正确答案: D 6
《说文解字》中“和”的意思是? A、相互应和 B、乐器名 C、祭祀用品 D、说话
正确答案: A 7
《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是? A、宋应星 B、利玛窦 C、李约瑟 D、徐光启
正确答案: C 8
以下对单边主义说法错误的是?
A、单边主义曾被西方先发达国家共同遵守。
B、美国不加入《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体现了它的单边主义政策。 C、单边主义强调文明的单一形式。
D、单边主义重视不同物之间的协调、相称。 正确答案: D 9
以下属于邓小平对“小康”内容的充实和调整的是? A、小康社会是人民普遍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社会。
B、小康社会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全面进步的社会。 C、小康社会是共同富裕、保持稳定的社会。 D、以上说法都属于。 正确答案: D 10
“和”与“龢”在古代意思是一样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1
《金文常用字典》中对“龢”的解释中没有“调和”的释义? 正确答案:√ 12
《金文常用字典》的作者是陈济? 正确答案:× 13
和谐世界和单边主义的实质是文明的多样性和单一性的问题。 正确答案:√ 14
当今和谐社会已经取代小康社会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 正确答案:× 15
单边主义是在现代社会中产生的。 正确答案:× 16
“和而不同”中的“和”的意义来源于“龢”。 正确答案:√ 17
古代汉语中一三五七九是基数,经常表多数。 正确答案:√ 18
“和”和“龢”早期是各有不同各有侧重。 正确答案:√ 19
汉字从产生至今,发展从未间断。
正确答案:√ 20
汉字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存储器。 正确答案:√ 21
中国文明的不间断性,为我们研究中华文化提供了前提,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七)
1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出自哪里? A、《礼记》 B、《国语》 C、《左传》 D、《论语》 正确答案: A 2
“史伯问答”出自以下哪本书? A、《国语》 B、《左传》 C、《孝经》 D、《春秋》 正确答案: A 3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出自哪里? A、《论语》 B、《国语》 C、《左传》 D、《孝经》 正确答案: A 4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语出?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论语
正确答案: C 5
《论语·子路》中的“狂狷”中“狷”的意思是? A、畏缩 B、冒进
C、狂妄 D、不讲规则 正确答案: A 6
晏子探讨“和”与“同”时拿什么做比喻? A、战争 B、动物 C、狩猎 D、食物
正确答案: D 7
在六书中具有基础地位的是? A、象形 B、指事 C、假借 D、转注
正确答案: A 8
《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的作者是? A、陈济 B、马如森 C、杨伯峻 D、叶圣陶 正确答案: B 9
“和”用于人体表示: A、答应、允许 B、暖和、温暖 C、和睦、融洽 D、身体健康舒适 正确答案: D 10
自然规律就是一种“中和”的规律,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1
“以他平他为之和”出自《国语》,这一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2
“中也者,天地之大本也”出自《礼记·中庸》? 正确答案:√ 13
中国古代只有儒家一家提倡“和”的观念? 正确答案:× 14
古代的大同社会理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具有相通之处。 正确答案:√ 15
和平共处的先决条件是承认多种文明的存在。 正确答案:√ 16
“龢”同“和”,本义是一种乐器。 正确答案:√ 17
春秋时期的政治主张是去和而取同。 正确答案:√ 18
子晏与齐王的讨论时围绕梁銶琚的。 正确答案:√ 19
子晏是鲁国宰相。 正确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八)
1
逐水草而居是对哪类生产方式的描述? A、农业社会 B、游牧生产 C、商业生产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B 2
“天生五才,民并用之,缺一不可”,出自哪里? A、《礼记》 B、《国语》 C、《左传》 D、《论语》 正确答案: C 3
下列因素是导致亚洲农业较发达的是? A、气候 B、土地 C、人种 D、文化
正确答案: A 4
古典西方文明属于? A、海洋文明 B、农业文明 C、游牧文明 D、工业文明 正确答案: A 5
“故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语出? A、庄子 B、孔子 C、老子 D、墨子
正确答案: C 6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二”指? A、男女 B、阴阳 C、天地 D、人和自然 正确答案: B 7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句话出自于? A、《左传》 B、《国语》 C、《论语》 D、《春秋》 正确答案: B 8
在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力,民众从自然中感受最深的是: A、畏惧 B、威严 C、对立
D、自然的恩惠 正确答案: D 9
西方的海洋文化发达,可以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来考虑,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0
事物之间只有相对的不同才是世界统一的前提,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1
中国贵族阶级还是主张同姓通婚的? 正确答案:× 12
“季风亚洲”是因为亚洲大部分地区都是季风气候? 正确答案:√ 13
老子的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正确答案:√ 14
天人合一本就包含着和谐的内容。 正确答案:√ 15
董仲舒之前,儒家思想的传统是不研究怪力乱神之事。 正确答案:√ 16
鉴真和尚是为了弘扬佛法而到日本的。 正确答案:√ 17
俄罗斯、巴西的改革主要依靠本国的资源。 正确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九)
1
中国最早的卦的形式,是用什么表示的? A、符号 B、数字 C、图形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B 2
中国的五行观念,体现了事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A、和谐 B、对立 C、矛盾 D、转化
正确答案: A 3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卦”是在哪种文化中? A、仰韶文化 B、殷墟文化 C、周口店文化 D、河姆渡文化 正确答案: D 4
《周易》中所说的“三才”不包括? A、天 B、道 C、地 D、人
正确答案: B 5
《周易》中一共有多少卦? A、64.0 B、32.0 C、8.0 D、24.0
正确答案: A 6
儒学的神学化是从谁开始的?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程颐
正确答案: C 7
五行在朝代更替中对应赤色的是? A、夏 B、商 C、周 D、汉
正确答案: C 8
以下对五行的概念说法错误的是?
A、五行概念表明古代中国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由多元素构成的。 B、五行是由道家创造出的概念。 C、五行在社会政治领域也有体现。 D、五行具有相生相克的性质。 正确答案: B 9
以下关于和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阳与八卦是一种和谐思想的体现。
B、和谐意味着新事物、新状态、新形象、新阶段的诞生和出现。 C、和谐意味着事物在前进和发展。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10
阴阳是中国哲学思想中最核心的观点之一,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1
哲学是一切学术的学术,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2
《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 正确答案:√ 13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一个人所写? 正确答案:× 14
农业经济是整个亚洲的主流经济。 正确答案:√ 15
《吕氏春秋》分成纪、览、论三部分。 正确答案:√ 16
哲学是关于一切知识的学问。 正确答案:√ 17
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核心、最关键的思想是阴阳。 正确答案:√ 18
阴阳观念是强调了两种事物之间的对立性。 正确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十)
1
《红楼梦》后四十回是谁写的? A、曹雪芹 B、高鹗 C、吴敬梓 D、方以智 正确答案: B 2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谁说的?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正确答案: A 3
“和而不同”出自哪里? A、《礼记》 B、《国语》 C、《左传》 D、《论语》 正确答案: D 4
古代“刘郎”、“红雨”可以指代? A、柳树 B、桃 C、杏 D、苹果
正确答案: B 5
孔子评价《诗经》中哪一篇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A、生民 B、鹿鸣 C、关雎 D、桃夭
正确答案: C 6
《乐府指迷》的作者是? A、沈义父 B、钱钟书 C、王国维 D、宋之问 正确答案: A 7
“章台柳”的典故出自哪位诗人? A、苏轼 B、白居易 C、元稹 D、韩翃
正确答案: D 8
《诗经》的第一篇是? A、《蒹葭》 B、《关雎》 C、《桃夭》 D、《静女》 正确答案: B 9
《中国诗与中国画》的作者是? A、朱自清
B、宗白华 C、钱钟书 D、朱光潜 正确答案: C 10
反映人生的重大文学体裁是哪一项? A、诗歌 B、戏剧 C、小说 D、话剧
正确答案: C 11
西方人在形而上的层面上是下面选择中那一个? A、悲观的 B、乐观的 C、直爽的 D、含蓄的 正确答案: A 12
中国文学的表现形式,是中国哲学“中庸”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3
中国传统文学作品讲究委婉含蓄,这是与西方明显的不同,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4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的悲剧? 正确答案:√ 15
西方在解释物质起源的组成时习惯用多元素? 正确答案:× 16
中国文学具有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和大团圆结局。 正确答案:√ 17
抒情诗是中国最早的主流文学传统。 正确答案:√ 18
温婉含蓄及讲究蕴藉深厚是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最典型的区别。 正确答案:√ 19
文化会铸就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 正确答案:√ 20
文学铸就的是人的灵魂。 正确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十一)
1
中国人从古时起所欣赏的男性人物形象是? A、才子 B、英雄 C、商人 D、武将
正确答案: A 2
玉的“五德说”出自哪里? A、《说文解字》 B、《水池篇》 C、《礼记》 D、《周礼》 正确答案: A 3
“翠玉白菜”是哪个时代的作品? A、明 B、清 C、唐 D、宋
正确答案: B 4
《小说丛话》的作者是? A、梁启超 B、林纾 C、郁达夫 D、苏曼殊 正确答案: D 5
关于玉的“五德说”出自? A、礼记 B、说文解字 C、论语 D、大学
正确答案: B 6
中庸思想的物质体现是?
A、玉 B、金 C、银 D、铜
正确答案: A 7
《西厢记》的女主人公名叫? A、红娘 B、杜丽娘 C、崔莺莺 D、柳梦梅 正确答案: C 8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国古代小说中有着普遍的“才子佳人”模式。 B、西方文学中具有“英雄美人”的传统。 C、金庸小说中侠客具有才子化的倾向。
D、中国文学中的男主角都是多是勇武刚强的。 正确答案: D 9
成语“止戈为武”出自于哪部著作? A、《史记》 B、《后汉书》 C、《左传》 D、《春秋》 正确答案: C 10
以下哪部著作提出了玉的“九德”? A、《说文解字》 B、《水池篇》 C、《礼记》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B 11
中国人对玉和瓷的喜爱,与中国哲学理念“和”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2
古人很早就把玉和君子连在一起了吗? 正确答案:√ 13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是孟子说的? 正确答案:× 14
清代的翠玉白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正确答案:√ 15
中和的哲学思想更强调事物相互之间的一种协调。 正确答案:√ 16
中国崇尚玉文化,是因为玉被赋予一种含蓄、内敛、沉静的品质。 正确答案:√ 17
悲剧的结构实际上是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与中国人传统的哲学结构是相矛盾的。 正确答案:√ 18
东西方对英雄的评价的标准是一样的。 正确答案:× 19
西方的宗教不仅有强大的政治力量,而且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正确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一)
1
下列选项中,哪些人才是我国目前急需的? A、焊工 B、车工 C、电工
D、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2
在中国负担过重,主要指以下哪些方面? A、课程负担 B、业余学习 C、心理负担 D、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3
从知识结构来说,教育结构呈现如下哪些特征,才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A、陀螺型 B、金字塔形 C、倒金字塔形 D、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B 4
据2007年统计,我国的高等院校大约有多少所? A、1000.0 B、3000.0 C、2000.0 D、4000.0 正确答案: C 5
据07年统计,高等教育人才比职业技术人才数量多? A、六百多万 B、七百多万 C、六十多万 D、七十多万 正确答案: B 6
下列哪个不属于我国教育现状? A、技术学院招收学生逐年递减 B、中小学生负担过重 C、高校学生人数逐年递增 D、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 正确答案: A 7
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院校所遇到的问题是? A、教育资源匮乏 B、教育质量下降 C、地区发展不平衡 D、招收人数不足 正确答案: D 8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是在什么时候提出? A、1976年 B、1977年 C、1980年 D、1982年 正确答案: B 9
以下属于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的是? A、学术腐败。
B、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 C、高等教育的泡沫化。
D、义务教育没有得到很好普及。 正确答案: D 10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是? A、李宝嘉
B、刘鹗 C、吴沃尧 D、曾朴
正确答案: C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仍存在着很多“怪现象”,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2
中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现实存在着明显的脱节问题,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3
我国现在高等教育院校的数量少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正确答案:√ 14
我国现在每年培养的高等教育人才数量少于中等技术教育人才? 正确答案:× 15
中等实用型教育人才是建国以来教育培养中最缺乏的。 正确答案:√ 16
与高度重视教育形成比较大反差的是我国部分行业技能人才很少。 正确答案:√ 17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是岗位供给不足。 正确答案:× 18
一个社会从知识结构而言应该是金字塔式的。 正确答案:√ 19
一个社会从正常知识结构而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多于中等实用技术型人才。 正确答案:× 20
我国的中等学校少于高等教育学校。 正确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二)
1
根据统计,中国2009年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人数是多少? A、500万 B、600万
C、700万 D、800万
正确答案: B 2
学术腐败现象的出现,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A、个人欲壑难填 B、教育体制不完善 C、心理上的满足 D、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3
如何处理好高等教育和实用技术人才的教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国家发展需要为基础 B、呈现金字塔结构
C、加大对实用性教育的投入程度 D、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们的教育观念深受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B、我国自古就十分注重教育
C、我国的高等院校数量上已经基本满足学生上学需要 D、很多学生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就读通常是无奈之举 正确答案: C 5
希拉里的学位是? A、教育学硕士 B、法学博士 C、经济学硕士 D、社会学博士 正确答案: B 6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A、中等实用型人才教育 B、义务教育 C、学前教育 D、高等院校教育 正确答案: A 7
培根认为读什么能够使人庄重? A、诗 B、历史 C、伦理 D、逻辑修辞
正确答案: C 8
《新工具》的作者是? A、培根 B、维柯 C、笛卡尔 D、斯宾诺莎 正确答案: A 9
“学而优则仕”出自于哪部经典? A、《左传》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正确答案: B 10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中发展最薄弱的环节是: A、高等教育发展不足
B、中等实用技术教育发展不足 C、幼儿教育不足 D、小学教育不足 正确答案: B 11
在中国,高等教育长期处于资源稀缺状态,这一说否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2
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目前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一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3
有段时间曾规定地铁里不可以卖信报以外的报纸? 正确答案:√ 14
大多兴趣班的出现是因为学生的兴趣所在和我国教育提高的表现? 正确答案:× 15
中国教育理念上的文化态度影响了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出现。 正确答案:√ 16
从国家的角度讲,中国的普及教育呈现着重高等教育而轻实用型技术人才教育的倾向。
正确答案:√ 17
建国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做的很好。 正确答案:√
18
中国长期以来对知识有一定的崇拜的传统。 正确答案:√ 19
知识化就是学历化。 正确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三)
1
《论学问》是谁的著作? A、弗兰西斯·培根 B、洛克 C、霍布斯 D、伏尔泰 正确答案: A 2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谁说的? A、子夏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正确答案: A 3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出自哪里? A、《礼记》 B、《国语》 C、《左传》 D、《论语》 正确答案: C 4
《左传》中“三立”标准不包括? A、立德 B、立名 C、立功 D、立言
正确答案: B 5
《论学问》中认为数学使人? A、巧慧 B、深沉 C、善辩
D、精细
正确答案: D 6
《论语》中记载“学而优则仕”是谁说的? A、子夏 B、孔子 C、子路 D、冉有
正确答案: A 7
《论学问》是哪位英国作家的作品? A、笛卡尔 B、狄更斯 C、培根 D、孟德斯鸠 正确答案: C 8
儒家的“三不朽”最早出自于哪部经典? A、《国语》 B、《左传》 C、《礼记》 D、《周易》 正确答案: B 9
以下不属于四书的是? A、《论语》 B、《中庸》 C、《孟子》 D、《尚书》 正确答案: D 10
以下不属于儒家的“三不朽”的是? A、立德 B、立言 C、立行 D、立功
正确答案: C 11
在中国教育的目的是努力仍别人认可自己是精英,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2
从十六世纪启蒙运动开始,西方就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情? 正确答案:√ 13
中国历史的教育是倡导自由地学习? 正确答案:× 14
至少从启蒙运动起,西方的人们认为学习是集体的事情。 正确答案:× 15
立德、立功、立言都有着很大的社会政治作用。 正确答案:√ 16
比较早地讨论人为什么要学习的文章是培根的《论学习》。 正确答案:√ 17
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认为学习是为自己的。 正确答案:× 18
中国对教育优劣评价的标准是学而优则仕。 正确答案:√ 19
东西方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的教育是让社会承认你是社会精英。 正确答案:√ 20
现在中国很多教育现象背后贯穿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 正确答案:√ 21
从启蒙运动以来,西方人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情,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四)
1
秦始皇统一天下使用的文字是? A、小篆 B、大篆 C、楷书 D、草书
正确答案: A 2
“三立”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立德 B、立功 C、立言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3
以下人物不属于“立言”的楷模的是? A、史佚 B、邹仁 C、臧文仲 D、孔子
正确答案: D 4
杨伯峻认为谁就是《尚书·洛诰》中的作册逸? A、臧文仲 B、周任 C、周公 D、史佚
正确答案: D 5
《论语·子路》中记载孔子的哪个弟子请求去做农民? A、宰我 B、樊迟 C、公西华 D、子贡
正确答案: B 6
传说中史佚发明了? A、小篆 B、金文 C、大篆 D、隶书
正确答案: C 7
因“削桐封地”而成为晋国的始祖的是? A、姬发 B、重耳 C、史佚 D、叔虞
正确答案: D 8
最早创办私学普及教育,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正确答案: A 9
秦始皇统治时期统一使用的是哪种文字?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正确答案: B 10
被称为四圣的是? A、杨伯峻 B、史佚 C、司马迁 D、班固
正确答案: B 11
“立德、立功和立言”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层次性,不可轻易变更,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2
“三立”之说,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并非孔子所创,这一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3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中庸》? 正确答案:× 14
古代史官有时还能左右国家政治? 正确答案:√ 15
中国的教育结构不平衡,呈现头大身小的畸形倒挂情况。 正确答案:√ 16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儒家的创造。 正确答案:× 17
中国古代思想流派虽然众多,但有一点事相同的就是都将人文。 正确答案:√ 18
中国最早的史既是当时的文化精英,也是社会政治发挥作用的人。 正确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五)
1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 A、司马迁 B、司马光 C、欧阳修 D、王安石 正确答案: B 2
文天祥是以下哪个时代的人? A、南宋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正确答案: A 3
黑格尔是哪个国家的?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正确答案: A 4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出自? A、正气歌 B、琵琶行 C、大风歌 D、疾风歌 正确答案: A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出自于谁? A、于谦 B、文天祥 C、海瑞 D、林则徐 正确答案: B 6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 A、司马谈 B、司马迁 C、司马光 D、司马懿 正确答案: C 7
中国古代的哲学更多的可以称为政治哲学,与西方的哲学有着显著的不同,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8
中国历史上对人伦、纲常异常重视,是与其农业生产的特征密不可分的,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9
“不食周粟而死”的是伯牙、子期? 正确答案:× 10
崔杼一共杀了三个史官? 正确答案:√ 11
“崔杼弑其君”反映了古代史官维护君臣秩序的忠心和责任意识。 正确答案:√ 12
中国的天人合一观念,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变得相对突出。 正确答案:√ 13
中国文化以宗教为根本。 正确答案:× 14
目前中国的教育结构呈头大身小的倒挂现象。 正确答案:√ 15
中国历史非常重视人伦纲常。 正确答案:√ 16
人文的“文”原意就是纹理的“纹”。 正确答案:√ 17
古代人研究历史也就是在研究政治。 正确答案:√ 18
在封建性的小农经济下,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短期和迅速的。 正确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六)
1
“重本抑末”中的本指的是什么? A、王朝
B、农业 C、商业 D、畜牧业 正确答案: B 2
“学而优则仕”思想形成的始源是? A、重本抑末 B、天人合一 C、道法思想 D、仁治观念 正确答案: A 3
《经世文鉴》是哪个时代的作品? A、清代 B、汉代 C、宋代 D、民国
正确答案: A 4
“重本抑末”中的“本”最初指的是? A、农业 B、道德 C、商业 D、政治
正确答案: A 5
晋灵公是被谁杀死的? A、赵盾 B、赵明 C、赵文 D、赵穿
正确答案: D 6
晋灵公派谁去刺杀赵盾? A、荆轲 B、鉏麑 C、屠岸贾 D、士季
正确答案: B 7
“重本抑末”的基本理论形成于以下哪个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三国
正确答案: A 8
以下哪位人物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A、史佚 B、臧文仲 C、董狐 D、左丘明 正确答案: C 9
被孔子称为“良史”的是: A、赵盾 B、士季 C、南史氏 D、董狐
正确答案: D 10
官理念在中国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漫长时期形成的,这一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1
“学而优则仕”是民族文化形成的基因,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2
东汉的王符强调农业的重要性,认为其他行业都可以忽略? 正确答案:× 13
董狐在史书中记载“赵盾弑君”? 正确答案:√ 14
商业活动的本身具有强烈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存在。 正确答案:√ 15
“学而优则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始源于农业社会“重农抑末”的基本国策。 正确答案:√ 16
“学而优则仕”称为中华文化传统始源于农业社会“重本抑末”的基本传国策。 正确答案:√ 17
从现代角度看,“重本抑末”是个伪命题。 正确答案:√ 18
秉笔直书是古代良史的最基本的素质。 正确答案:√ 19
中国历史上的本是指工商,末是指农业。 正确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七)
1
“商人对于以前一切都停滞不变、可以说由于世袭而停滞不变的社会来说,是一个革命的要素”,是谁说的? A、马克思 B、恩格斯 C、韦伯 D、考茨基 正确答案: B 2
“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出自哪里?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正确答案: A 3
“利出一孔”是谁的观点? A、商鞅 B、管仲 C、韩非子 D、孔子
正确答案: B 4
“商人对于以前一切都停滞不变,可以说由于世袭而停滞不变的社会来说,是一个革命的要素”语出? A、马克思 B、列宁 C、恩格斯 D、伏尔泰 正确答案: C 5
“利出一孔”是谁提出的? A、管仲 B、李斯 C、商鞅 D、韩非子 正确答案: A
6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出自? A、神农诗 B、神童诗 C、游仙诗 D、神人诗 正确答案: B 7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谁说的?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孔子
正确答案: D 8
“利出一孔”是由谁提出的? A、晏子 B、苏秦 C、管仲 D、子产
正确答案: C 9
认为商人对于因世袭而停滞不前的社会来说是一个革命的要素的是哪一位名人?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正确答案: B 10
下列对古时社会地位的排序正确的是? A、士工商农 B、士农商工 C、士农工商 D、士工农商 正确答案: C 11
“商人对于以前一切停滞不变的社会史一个革命的要素。”的论断是谁说的: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正确答案: B 12
重土重农思想可以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因此在古代得到统治者的重视,这一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3
古代商人被认为是贱民? 正确答案:√ 14
古代历朝历代商人都不能为官? 正确答案:× 15
衣锦还乡指的是读书人做官后返乡光宗耀祖。 正确答案:√ 16
在中国古代,商贾天然地被归入贱类,成为社会歧视、政治歧视的对象。 正确答案:√ 17
重农抑末是小农经济社会要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实行的基本国策。 正确答案:√ 18
封建社会抑制商业发展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困辱。 正确答案:√ 19
从政治角度而言商业的互通有无的前提是人人平等。 正确答案:√ 20
封建小农经济的基本要求是重土、重乡。 正确答案:√ 21
小农经济下为了维护统治,就必须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八)
1
华佗是哪个时代的人? A、东汉 B、西汉 C、三国 D、秦汉
正确答案: A 2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出自哪里?
A、《神童诗》 B、《史记》 C、《汉书》 D、《后汉书》 正确答案: A 3
《三国志》的作者是? A、陈寿 B、诸葛亮 C、范晔 D、刘向
正确答案: A 4
《三国志》中《华佗传》在《魏书》的哪一卷? A、第一卷 B、倒数第二卷 C、倒数第一卷 D、倒数第三卷 正确答案: B 5
“麻沸散”是谁发明的? A、孙思邈 B、张仲景 C、神农氏 D、华佗
正确答案: D 6
髡刑是指? A、剪头发 B、脸上刺字 C、割膝盖骨 D、剜眼
正确答案: A 7
科举制度产生前选贤与能主要靠? A、自荐 B、世袭 C、察举 D、钦点
正确答案: C 8
以下关于华佗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生活在东汉末年。 B、他擅长外科,医术精湛。
C、他社会地位极高。
D、据说他创制了“五禽戏”。 正确答案: C 9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其中的“读书”指的是读哪些书? A、所有的书 B、圣贤书 C、工匠之书 D、史书
正确答案: B 10
“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是以下哪一家的思想?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正确答案: A 11
被誉为是“最不公平制度下的一种最公平的制度”的是那一个? A、察举制 B、荐举制 C、科举制 D、推举制 正确答案: C 12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是唐太宗说的吗? 正确答案:√ 13
华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当时也得到了很大的社会尊敬,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4
《史记》中《货殖》排在最末? 正确答案:√ 15
华佗自幼喜欢医术,立志当医生? 正确答案:× 16
任何社会的主流思想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正确答案:√ 17
科举制度促使“学而优则仕”由一种观念变为一种传统。 正确答案:√ 18
“九儒十丐”是古代轻视知识的一种体现。
正确答案:√ 19
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读的“书”包含了所有的书。 正确答案:× 20
古代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从事国家的治理。 正确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九)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里? A、《礼记》 B、《国语》 C、《左传》 D、《论语》 正确答案: D 2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产生于中国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下? A、小农经济 B、商业发达 C、文化繁荣 D、政治集权 正确答案: A 3
西方文化中的以下哪个因素,决定了不能以“好或者坏”来判定其对外行为? A、宗教情怀 B、政治特征 C、经济根源 D、民族理论 正确答案: A 4
从西汉到清朝,人口基数大概在? A、五千万至一亿 B、一千万至三千万 C、三千万至五千万 D、一亿至三亿 正确答案: A 5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公孙龙 正确答案: B 6
科举制度在什么时候结束的? A、宣统年间 B、嘉庆年间 C、光绪年间 D、同治年间 正确答案: C 7
中国的科举制正式废除于哪一年? A、1902.0 B、1905.0 C、1907.0 D、1912.0 正确答案: B 8
中国科举制度开始于什么时期? A、三国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正确答案: C 9
中国封建王朝正式结束于哪一年? A、1907.0 B、1910.0 C、1911.0 D、1912.0 正确答案: D 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哪一学派的处事原则?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正确答案: A 11
科举之多在我国执行了: A、1281年 B、1282年 C、1283年 D、1284年
正确答案: C 12
基督教文化有行动力和思考力两种类型,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3
“己之所欲,施之与人”要讲究分寸,否者会带来相反的效果,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4
科举制度是在南北朝时期形成的? 正确答案:× 15
桑兰曾在北大读书? 正确答案:√ 16
唐代科举制中进士的考取比明经更为容易。 正确答案:× 17
在科举制之前曾存在着察举制的选用人才方式。 正确答案:√ 18
西汉到清代,我国人口超过了1亿。 正确答案:× 19
封建社会下很多人苦读是因为喜欢其中的奥秘。 正确答案:× 20
科举制度形成于唐代。 正确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十)
1
明清之际,乡试的时间是多久? A、8天 B、9天 C、10天 D、11天
正确答案: B 2
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多长时间? A、1283年
B、1284年 C、1285年 D、1282年 正确答案: A 3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是哪一年举行的? A、1900年 B、1901年 C、1902年 D、1903年 正确答案: B 4
科举考试一共经历了多少年 A、800多年 B、900多年
C、一千五百多年 D、一千二百多年 正确答案: D 5
明清时期,乡试一共考三门,不包括? A、四书 B、诗词 C、五经 D、应用文 正确答案: B 6
科举考试中进士是通过了什么考试? A、乡试 B、县试 C、会试 D、殿试
正确答案: C 7
以下不属于科举考试的等级类别的是? A、乡试 B、县试 C、会试 D、殿试
正确答案: B 8
以下不属于明清科举考试的三门内容的是?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应用文 正确答案: C 9
“选贤与能”的原则出自于哪部经典? 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礼记》 正确答案: D 10
“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是孟郊的诗吗? 正确答案:√ 11
西汉以来,中国的人口基数大致在5千万和1亿之间徘徊,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2
贡院是指会试的考场? 正确答案:× 13
会试一般是在京城举行的? 正确答案:√ 14
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 正确答案:√ 15
唐宋科考与明清科考有所不同,唐宋重诗词歌赋,明清重四书五经。 正确答案:√ 16
乡试的考场叫贡院。 正确答案:√ 17
古代会考被录取的叫进士。 正确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十一)
1
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人是谁? A、李约瑟 B、培根 C、牛顿 D、达尔文
正确答案: A 2
“愁人白发自生早,我独少年能几何”,是谁的诗? A、李频 B、李白 C、白居易 D、柳宗元 正确答案: A 3
“家贫亲老,不为禄世”出自哪里? A、《礼记》 B、《国语》 C、《左传》 D、《孟子》 正确答案: D 4
《中国科技发展史》的作者是哪位英国汉学家? A、李约瑟 B、顾彬 C、宇文索安 D、李陀
正确答案: A 5
“愁人白发自生早,我独少年能几何”出自谁的诗? A、李贺 B、李频 C、李颀 D、李商隐 正确答案: B 6
《黄帝内经》中认为人的食道和肠道的比例为? A、1:30.5 B、1:30 C、1:35.5 D、1:37
正确答案: C 7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国的家族聚居以血缘关系为中心。
B、个人承担的家庭责任推动了“学而优则仕”竞争的激烈。 C、中国文化中一直存在着“官本位”的思想。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8
韩愈的《讳辩》主要是为唐代哪位诗人辩护? A、柳宗元 B、李贺 C、刘禹锡 D、杜牧
正确答案: B 9
李约瑟是哪国科学家?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西班牙 正确答案: B 10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出自: A、《论语》 B、《礼记》 C、《诗经》 D、《大学》 正确答案: C 11
“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吗? 正确答案:√ 12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体现了古人强烈的家族荣誉观念,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3
《黄帝内经》成书于西周? 正确答案:× 14
“学而优则仕”和“官本位”思想是相通的? 正确答案:√ 15
“李约瑟难题”指的是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和近代科技落后巨大反差的思考。
正确答案:√ 16
四大发明更多的是技术发明,而不是科学发明。 正确答案:√ 17
三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已提出解剖学的概念。 正确答案:× 18
古代家族对子女定位的最高人生目标是科考。
正确答案:√ 19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很大程度是中国家族式制度造成的。 正确答案:√ 20
李频是宋代一位诗人。 正确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十二)
1
以下属于中国思维特征的是? A、模糊性 B、直观性 C、象形性 D、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2
与中国相比,西方的科技思维特征属于以下哪种? A、像化思维 B、量化思维 C、宗教思维 D、经济思维 正确答案: C 3
四大发明在以下哪个地区创造了最高的价值? A、中国 B、西方 C、东南亚 D、南亚
正确答案: B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方学生最重要的是高考
B、西方学生没有类似中国高考一样的考试制度 C、西方学校要求在学生结业时有家长参加 D、现在学校的评价并不以升学率为准 正确答案: C 5
中国四大发明中不包括? A、炼金术 B、火药
C、纸
D、指南针 正确答案: A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对每一年的高考投入了很大的社会资源 B、高考的盛况是值得反思的
C、相对而言,中国家长比国外家长更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 D、高考的盛况主要是受西方影响 正确答案: D 7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国的思维特征是一种象化特征。 B、中国人的思维具有一种模糊性。 C、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量化思维。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8
以下哪项不属于上层建筑? A、政府部门 B、法律制度 C、生产关系
D、意识形态和思维 正确答案: C 9
《新青年》是由以下哪位人物创办的? A、胡适 B、鲁迅 C、陈独秀 D、李大钊 正确答案: C 10
一般而言,所有的制度和思想形态都可以从物质基础上来解释,这种说法正确与否?
正确答案:√ 11
四大发明来源于长期的积累,可称为是“技术发明”,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答案:√ 12
“李约瑟难题”是有关中国文学的反思? 正确答案:× 13
中国从政府到民间都对高考十分重视? 正确答案:√
14
一般来说,中国重视考试,而西方重视结业。 正确答案:√ 15
天人合一的观念具有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 正确答案:× 16
反腐倡廉工作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正确答案:√ 17
西方人是一种量化思维。 正确答案:√ 18
天人合一的系统式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 正确答案:√ 19
现在高考时的种种现象在加重高考是成功标志的认识。 正确答案:√ 20
中国人最盛的是高考,西方人最盛的是结业。 正确答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