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科固有的内蕴特性,是在人的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品质融于身心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一个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体现在:能主动的、积极的,有趣的学习数学,并在学习过程和生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自觉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解决数学问题等。那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第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基础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在教学时,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第三,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在日常的课堂学习和交流中,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示范、渗透、指导各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方法。但任何一种表达方式的习得,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自身建构的基础之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引导学生完成这样的建构。文字语言的表达一般都比较抽象,而图形语言的表达却更直观,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表象。在两种数学语言的相互对比中,学生的思维深刻性会不断加强,思维的灵活性也会得到了发展。因为学生对图形语言的表达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就能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联想提供了良好的媒介,能有效的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第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