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一直是学生学习中一门很重要的科目,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好数学相关的知识,打好基础,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核心素养要求,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能力有一个全面的培养。为此,本文将以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为例,简要谈谈在核心素养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计算能力 培养策略
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教育教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词汇或新的理念——核心素养。其含义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抛弃以往固有的传统教学思路,不要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该把关注点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面,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因而,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把算理、算法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项技能和基本能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平常练习中教师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是平时养成的,在教学中,我能做到严格要求学生。在学生做题时提醒他们要认真仔细,看清题目所表达的题意,看清题目中所提供的数据,根据题目的要求说出数量关系并正确列出式子进行计算,以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准确性。在书写格式方面,也同样要求学生们要一丝不苟、工工整整地完成,并且应按照老师提出的格式要求进行答题。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分析的习惯。学生们经常容易看错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也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地进行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做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我对学生提出“看、想,再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
3.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验算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地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即使学生具备了比较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依然要靠验算来确保计算正确。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由逆运算来进行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逆运算也就是与计算方法相反的运算,由于采用了逆向思维,所以能够有效地凸现计算过程中的疏漏。简言之就是采用逆运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检测出计算中的错误。因此,我班学生大部分都养成了自觉检查作业,独立验算的好习惯。这样有效地使计算的正确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1.从口算训练入手。在数学计算中,口算是笔算的前提和基础。利用竞赛的形式能提高学生对口算的兴趣。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口算能力好的学生,其相应的计算能力水平也较高。再加上日常性口算训练具有耗时少、速度快、内容多、形式灵活、易操作等诸多特点,要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教师可先从训练其口算能力着手。在具体的教学关践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前3分钟口算
训练、睡前3分钟口算自测与每周口算闯关等方式逐步提高高年级学生的口算准确率与口算速度。数学教师在每节数学课的前2分钟,可以通过小黑板、PPT教学课件、专门制作的数学题卡等,为学生出示5道类似于“0.25×0.4=”“3.5×6=”等口算题或
“1.25×0.8=”“0.25×4=”“6.5÷6.5=”……口算题。再将学生分组后,任意选择一组学生,由学生自己推出代表,快速回答。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记录该组学生的答题时间,每周进行一次评比,哪组的答题时间最短,哪组就获胜。对于获胜的一组,教师要准备相应的奖励。这样,通过评优的方式,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也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学生也特别粗心,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少写或多写一个0等这些错误,学生在计算时正确率都不高,做题时错得多。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在班里开展利用每天一次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训练时间为5—10分钟,训练任务是完成两道分数加减法题、两道小数乘、除法题、两道分数四则运算题,学生们需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对,累积五次,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没想到,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由此证明,这种笔算训练对学生而言是非常有效,也是切实可行的。
3.增强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在数学计算中,很多表面看上去复杂的计算题,背后都存着一个或数个较为简单的计算方法。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地为高年级学生讲解一些具体的简化计算的技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简算习惯。这样在日后学生一旦遇到复杂的计算式,很快就能将其自由变换、科学组合,及时在脑海中形成相关的简单思路,得出计算结果。以“0.25×7×5×4-8=”这样一道最常见的数学计算题为例,如果按照运算法则从左到右依次将0.25与7相乘得出1.75,再用1.75乘以5得出8.75,之后再乘以4得出35,再减去8,得出27,高年级学生也是能计算出结果的,但这样算整体上计算速度较慢。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运用结合律先将0.25与最后的4相乘得出1,再计算后面的内容,速度就会快很多。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让其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如:装油问题(一个油桶装5千克油,有298千克油,需要几个油桶?)与做衣服问题(一套衣服用布2.8米,一共有31.8米布,可以做几套衣服?)。通过这样的估算训练,让学生们在心理体验中感受这一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主动探索估算方法,增强学生们的估算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总之,核心素养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很大的好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关键还在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将计算教学放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进行,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关注个体的不同发展,采取科学灵活且有一定力度的训练方式,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鹏娜 提高中高年级计算准确率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1):148。
[2]史婷婷 关于提高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12):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