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GDAIJIAOYANLUNCONG
2019年03月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的变化与对策
许承勇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福建晋江362200)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也发生了变化,为适应新的教材,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以及教
“部编本”的名著导读发生的变化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策略,希望能对之后的名著导读教学有所帮助。学设计进行改革。文章对
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关键词】部编本;【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17(2019)03-0032-02
TheChangeandCountermeasureof“DepartmentEdition”inGuidingReadingMasterpiecesofJunior
MiddleSchoolChineseTextbooks
XUChengyong
(YangzhengMiddleSchool,JinjiangCity,FujianProvince,Jinjiang362200,China)
【Abstract】Withthereformofeducation,theguidedreadingoffamousworksinjuniormiddleschoolChinesetextbookshasalso
teachersneedtoreformtheteachingcontentandteachingdesign.Thispaperchanged.Inordertoadapttothenewtextbooks,
andputsforwardcorrespondingstrategies,hopingtobeintroducesthechangesintheguidanceoffamousworksin“departmentedition”
helpfultotheteachingoftheguidanceoffamousworksinthefuture.
【Keywords】Departmentedition;Juniorhighschool;Chinese;Textbook;Masterpieceguide
“部编本”是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简称。“部编本”增加了很多新的板块内容,比如:“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以及“名著导读”等,将课外阅读也加入教学体制当中。此文章主要从两大部分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部的名著导读所发生的变化,第二部分是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编本”
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提出了策略,下面是详细介绍。
一、“部编本”名著导读的变化1.在书中的所在位置提前
“部编本”教材更为注重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不那么“说教”。在以往的教材版本里,名著导读部分的位置通常是在书的最后部分,相当于“附录”的所在位置。以往的名著导读部分在全书中虽无“附录”之名,却有着“附录”之实,所以教师通常不把它当作教学的内容来讲。而在“部编本”中,名著导读部分的位置从最后移到了教材的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后面,正式作为教学的内容。
2.增加了“阅读方法指导”部分
教材注重学习和继承之前教材编写好的内容,学习国外教材编写的内容,使教材编写更有科学性,符合语文教育规律。为每一篇名“阅读方法指导”,比如在七年级上册推荐书目鲁迅《朝著导读增加了
花夕拾》中,教材所提供的读书方法指导是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在七《骆驼祥子》中,教材所提供的读书方法指导年级下册推荐书目老舍
是圈点与批注。此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向学生推荐一到两种读书方法,此部分的设计依据是针对学生学习的需要及该作品的题材特点等方面向学生推荐最为适合的阅读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3.增加了“专题探究”这一学习内容
现在提倡“以人为本”“自主学习”等理念,这在教材编写中也能
“专题探究”是根据每一本名著进行设题,每一本名著会够体现出来。
设计三到四个探究题目,这几个探究题也是读书当中所要完成的任务。比如在七年级上册推荐书目吴承恩《西游记》中,教材所设计的专题探究内容分别是:取经故事会、话说唐僧师徒以及创作新故事;在七年级下册推荐书目老舍《骆驼祥子》中,教材所设计的专题探究内容分别是:给祥子写小传、探寻悲剧原因、话说“洋车夫”以及独特的“京味儿”。“专题探究”这一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的完成阅读。
4.推荐阅读的名著数量增加
以往的名著导读部分只是重点的推荐一部作品,现在“部编本”中除了主要推荐阅读的名著作品,还增加了两部作品。通过“自主阅读推荐”栏目,向学生推荐。比如在七年级上册推荐书目吴承恩《西游记》中,教材推荐的自主阅读书目是屠格涅夫《猎人笔记》和沈从文《湘行散记》。在七年级下册推荐名著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中,教材推荐的自主阅读书目是阿西莫夫《基地》和J.K.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从全书推荐的名著数量上来看,“部编本”所推荐的名著读本数量是之前的教材版本推荐的名著数量三倍之多。
通过以上对七年级两册名著导读部分的举例说明,能够了解到“部编本”的名著导读所发生的变化。“名著导读”里的这些变化,反映出教材编者的指导思想。温儒敏教授是本次“部编本”教材的语文总主编。(1)温教授大力倡导“阅读教学”,在语文的教学中要把“阅读”方面放在首位,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指的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知识,还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将读书作为生活的基本方式之一。(2)温儒敏教授在介绍“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明确指出“部编本”的语文教材格外注重阅读方面。将名著导读部分从“附录”提前到三六单元之后是最直接的体现。
根据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阅读量少的弊端,通过课本教材来改善这一弊端,争取形成教师教读、学生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统一
2019年03月
DANGDAIJIAOYANLUNCONG
课程与教学033
架构的“三位”一体语文教学新体系。“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者们希望把课外阅读的地位提高,让其与教材课文的阅读地位等同,从而把课外阅读正式划入教学内容。“部编本”语文教材中对名著导读部分的修改,是这种“三位一体”的语文教学新模式贯彻落实的最直接表现。
二、教学中如何落实名著导读
根据教材中名著导读所发生的变化,对名著导读教学设计进行改革,落实名著导读,完成教学要求。
第一,语文教师要在自己先读起来。想要落实名著导读,首先教师自身要对名著了解透彻,教师自己要先对名著进行阅读,要对名著导读有个好的教学设计,将名著导读这一内容加入教学设计中。“部编本”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所推荐的所有作品,都应该加强重视,放到和课文阅读等同的地位。
对语文教师的课前研读提出要求,语文教师要像课文备课一样对推荐的名著做好“备课”,教师应该先仔细地阅读推荐的名著,将个人喜好抛弃,用心的研读欣赏推荐的每本名著作品,研读的同时要对所阅读名著的各类赏析资料进行收集,记录下来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并整理成阅读档案向学生讲授。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带头的作用,先让自己成为读书的火苗,才能引领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对阅读充满激情和兴趣,培养每位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
第二,教师要真正将“名著导读”纳入学期教学计划。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课时有合理的安排,要有足够的课时去落实名著导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名著导读部分的内容,而不是一带而过,学生也没有很好地理解。对于每一本名著,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整体性,将每一本名著做一个整体的规划,不光要规划课上的学习内容,学生课下的学习内容也要进行规划,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好习惯。
一是课内的读书活动安排:对于课上的名著导读部分的学习,建议安排在三个课时到五个课时之间,第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是读前导读课,在学生读书之前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向学生讲解阅读方法,比如:选读法、精读法和摘录批注法等等,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完成对名著的阅读。
在阅读前将学生分好小组,每一本名著都有几个探究专题,小组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专题或多个专题,选择好专题后制定阅读计划,完成阅读。后面的课时可以安排读中研读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阅读后的感受,对选好的探究专题进行讨论,每个学生说出自己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大家一起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提高阅读的质量。安排课后分享课,学生把一本名著读完之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口头报告、现场表演、多媒体演示等等。学生汇报完自己的读书成果之后,
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评价,小组成员再对其读书成果进行评价,教师再进行评价并总结,学生在听完同学和教师的评价之后,反思自己的读书成果,提高之后的阅读质量。
二是课外的读书活动安排:课外阅读可以安排在一个月到两个
月之间完成,也可以每一个星期给学生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学生会把老师作为学习榜样,阅读积极性会更高。
读书做笔记是很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鼓励并督促学生在阅读时做笔记,将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带着探究任务去阅读,将对探究内容有帮助的句子记录下来,课上与同学一起交流讨论。
第三,善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对于名著导读部分的讲授不能和传统的阅读课类同。“部编本”投入大批的使用之后,一年不到,各个学校均开始重视起对名著导读部分的教学,这本是个很好的教学景象,但是有些地区的教学有些过度重视了,这就导致了名著导读的教学和传统的阅读课有些类同了。例如有一节课堂教学中正在进行《西游记》的名著导读,语文教师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关于阅读方法的讲授,对于阅读方法的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到位,关键是这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让学生翻开《西游记》开始阅读。虽然“部编本”中设置增加阅读方法指导部分是为了重视对阅读方法的讲解,但是让学生多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才是名著导读部分的根本目的。读书的方法只是一个策略,并不是目的所在,这样的课堂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反作用。阅读分享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要在活动中起着引导作用:一是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分享阅读;而是教师要注意学生在分享过程中有价值的话题,教师引导此次话题由浅入深,使学生学到知识;三是要适当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通过自己的分享使学生得到感悟,起到示范作用。
第四,名著导读教学不应“用力过猛”。为防止名著导读教学中出现
“用力过猛”的状况,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名著导读的主要任务是读,让学生能够阅读很多书目,实现海量地阅读。
三、结束语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部分的发生一系列变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养成终身读书的好习惯,为今后的人生打下深厚的“底子”。“部编本”教材要求对名著导读部分给予重视,但是教学的力度不能跑偏,力度用偏了就会产生副作用甚至是反作用,这就需要各位初中语文教师仔细下功夫,一切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为主。在以后的教学工作当中,应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研究,创建出科学化、灵活化的部编本教材使用方式,保证教材的教学功能能够得到完全发挥,更好地为初中语文教学服务。参考文献】
[1]吴爱华.浅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
[2]诸定国.部编教材“名著导读”解读及教学启示———以七年级教材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
2018(8).[3]韩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研究———以七年级上、下册为例[J].卷宗,
2017(28).[4]赵杰.名著阅读教学应聚焦阅读方法———部编人教版教材对名著阅读教学的启示[J].语文教学通讯,2017(1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