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
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
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
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急需场景描写的作文
很久以前,在一个漆黑的秋天的夜晚,我泛舟在西伯利亚一条阴森森的河上。船到一个转弯处,前面黑黢黢的山峰下面,一星火光蓦地一闪。火光又明又亮,好象就在眼前。
“好了,谢天谢地!”我高兴地说,“马上就可以到过夜的地方了!”
船夫扭头向身后的火光望了一眼,又不以为然的划起浆来。“远着呢!”
我不相信他的话,因为火光冲破朦胧的夜色,明明在那闪烁。不过船夫是对的:事实上,火光的确还远着呢。
这些黑夜的火光的特点是:驱散黑暗,闪闪发亮,令人神往。乍一看,再划几下就到了,其实却还远着呢。我们在
漆黑如墨的河上又划了很久。一个个峡谷和悬崖,迎面驶来,又向后移去,仿佛消失在茫茫的远方,而火光却依然 停在
前头,闪闪发亮,令人神往。依然是那么近,又依然是那么远。
现在,无论是这条被悬崖峭壁的阴影笼罩的漆黑的河流,还是那明亮的火光,都经常浮现在我的脑际。在这以前和
在这以后,曾有许多火光,似乎近在咫尺,不只使我一人心驰神往。可是生活之河却仍在那阴森森的两岸之间流着,而火光也依旧非常遥远。因此,必须加劲滑浆。
然而,火光啊,毕竟,毕竟就在前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