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
3. 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从而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5.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6. 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路线的系统阐述,是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7. 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
8. 十六大指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同时也强调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两个没有变)
9.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1
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0. 辨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错。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11. 我国社会主义阶段虽然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它毕竟属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起来了的新社会的范畴,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则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没有建立、正在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历史阶段。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指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的基本出发点。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种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3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制定的路线、方针、合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14. 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包括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15.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2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没有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吗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因素,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主要矛盾,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17. 提出了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思想的四项原则
18. 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过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根本途径。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20.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1. (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
3
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2. 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23.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发展市场经济,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发展。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三个面向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相处的总要求。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建设美丽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4. 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三个面向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5. 实现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