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史上十次大屠杀

来源:星星旅游


人类在地球上产生了多少年?有人说一百万年,也有人说有几百万年。或许今天人类在求证自己的祖先产生时间时,已经不觉中把自己从动物的范畴中划分而出,定性为一种高高在上的种族。然而,纵观历史,我们悲哀地发现,即便是已经穿起了衣服,进入了文明的时代,人类依然有着做为野兽的本能与血腥,甚至在屠杀同类这件事上,远超出地球上其他任何一个种族。而做为曾经在世界领先了一二千的中华民族,在抵抗外族或是自我征战的过程中,自己或是被外族进行大屠杀的事情也不断地发生,这是人类的悲剧,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剧。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那些著名的大屠杀事件,回顾这些历史,反省我们的未来。

一、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

提起历史上的屠杀俘虏事件,不得不提的就是白起。这位中国古代的著名将领因为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兵几千年来饱受争议和诟病,而其悲惨下场也似乎佐证了上天对他冥冥之中的惩罚。公元前260年,秦国倾全国之力进攻赵国,于长平大败赵军,斩杀赵军统帅赵括。四十万赵兵在粮草尽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向秦将白起投降。四十万降兵虽已投降,但在白起眼中,这四十万投降的士兵显然依然是一种威胁,他与幕僚商议认为: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而且以当时秦军的后勤供应条件,也无法同时供应秦国几十万大军和赵国四十万降兵的给养,但四十万降兵放回赵国显然也无异于放虎归山。于是白起定计,把四十万赵国降兵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用以宣传秦国的强大与恐怖。长平一战,赵国精锐尽失,四十万人几乎是赵国全部的成年男子,从此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白起因一手导演了这起中国历史最规模最大,最残忍的屠杀俘虏事件而遗臭青史。而在随后秦国征讨赵国的进程中,此次杀俘事件也使得赵国举国奋力反击,使得秦国在以后的进攻赵国的过程中屡次受挫,损失惨重。而白起这位当世名将,最终却被秦昭王赐剑自刎,临死前,白起感叹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一代名将最终未能善终,或许也是

一种轮回。

二、羽坑杀秦降卒二十万

在中国人的眼中,楚霸王项羽绝对是一个英雄,虽然他最终是一个失败者,但经过二千多年时间的洗礼与民间的演绎,这位著名的“失败者”被大大地美化了,最终成为了一种精神,一个英雄。然而,传说与演绎未必是真实,光环与美化也未必能掩盖“英雄”身上的血腥。

公元前208年,项羽率领地楚军大败秦将章邯所指挥的秦军,断秦军归路。章邯进退无路,无奈之下率20万秦军投降。然而,项羽担心这些投降的秦军造成威胁,便下令将20万降兵全体活埋。而屠杀完二十万降兵的楚霸王也似乎受到了天谴,在此后与汉高祖刘邦争天下的过程中,英雄盖世的楚霸王居然败了,被实力原来比他弱小得多的刘邦所击败,最后饮恨收场,自刎于乌江,也算给了二十万死不瞑目的无辜士兵一个交待。然而,换一个角度想,也许项羽留下这二十万降兵,收为己用,那么这场与汉高祖刘邦争天下的大戏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结局,历史正是这样充满了讽刺性。

三、五胡乱华时期的杀俘吃俘事件

自汉朝起、就不断地有北方的胡人因为仰慕中原文化和生存原因,向中原内地迁徙,逐渐盘踞了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了西晋年间,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而恰在晋惠帝时期,中原发生了八王之乱,最终导致晋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晋王朝的军事实力严重下降。此时,盘踞中原北方的胡人趁机起兵进攻,于是中原大乱,军阀割据,胡人占据了中原大片土地。在百余年间先后由胡人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而入主中原的五个主要

胡族为匈奴、羯、鲜卑、氐、羌,史称五胡,习惯称为五胡十六国。

无可否认的是,这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当时的开化程度是极低的,因此行事野蛮、残暴。进入中原的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部落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些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公元304年,段部鲜卑乘机大掠中原,在大肆抢掠后,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人。幽州刺史王浚发现后,要求鲜卑人留下这八千名少女,鲜卑人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易水为之断流。

羯族比之鲜卑显然更加凶残得多,史载他们行军作战并不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汉族女子为“双脚羊”。夜间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在其所建立的后赵政权中,汉族几乎被完全灭绝。冉闵灭后赵政权,一次解放被掳掠的汉族女子达二十万。这些汉族女子不是被掳去作妻作妾的,而是作为“双脚羊”一样的家畜,随时随地被奸淫蹂躏,也可能随时随地被宰杀烹食。此时,有五万多少女无家可归,被冉闵收留,但不幸的是,冉闵很快被慕容鲜卑击败,这五万名少女又全部落入慕容鲜卑的手中。慕容鲜卑奸淫污辱,同时把这五万名少女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

虽然这些民族后来都融入了汉民族这个大家庭中,但今天我们也不应该去回避这一段血腥的历史,因为他真实地存在过,而这些民族被无情地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也恰恰证明了野蛮对文明的冲击,哪怕暂时起了波澜,最终还是会被文明所吞没,野蛮战胜不了文明。

四、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活埋五万燕兵

公元395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率军攻燕,大败燕军,俘虏燕军五万余人。为了彻底地打击对手,拓跋珪在大臣的建议下,将五万投降燕兵全部活埋。此时的鲜卑人虽然已经入主中原,并学习汉文化多年,但骨子里的野蛮与凶残再度占了上风。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道武帝也终究未能善终,在公元409年的宫廷政变中被自己的儿子刺杀身亡,年仅三十九岁。

五、薛仁贵活埋十三万铁勒降军

公元661年,铁勒酋长比粟毒伙同其他部落起兵犯境,唐高宗任命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为铁勒道行军副大总管,出兵讨伐思结、拔也固、仆骨、同罗四部。当时铁勒九姓拥兵十几万,凭借天山之地利,企图与大唐军队一决胜负,但被唐军打得大败。铁勒部被迫投降,为了消除后患,薛仁贵命令部下将13万已经投降的铁勒人就地坑杀。本来,唐军的此次出征是以大胜开局的,但薛仁贵的杀俘完全违背了唐朝当时对少数民族的安抚政策,也使得本来已经投降的铁勒各部再度反叛,郑仁泰率一万四千多人追击反叛铁勒,由于孤军深入,最终被铁勒大败,仅生还八百余人,使得一场本来完胜的战争惨淡收场。为此,司宪大夫杨德裔弹劾他和郑仁泰:“仁泰等诛杀已降,使虏逃散,不抚士卒,不计资粮,遂使骸骨蔽野,弃甲资寇。自圣朝开创以来,未有如今之丧败者。仁贵干所监临,贪淫自恣,虽矜所得,不补所丧。并请付法司推料。”唐高宗下诏,令他们将功赎罪。

薛仁贵在中国历史上做为一代名将,一直为后世所推崇,但残杀投降十三万铁勒士兵却成为他戎马生涯的一个污点。

六、蒙古人入主中国大屠杀

不得不承认,蒙古人在建立元帝国时确实是野蛮与落后的,因此,整个世界被一个野蛮与落后的民族踩在脚下时,很多当时与现在先进的民族都感到耻辱,因此,或多或少都有点刻意忘却的意思。而蒙古人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的血腥屠杀至今也是欧亚很多民族心头挥之不去的疼痛。

蒙古人数次西征,凡是进行了抵抗的在占城后都要屠城,在蒙西的整个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最少屠了几百座城,整个中亚当时一片废墟。而在中国,蒙古人曾一度要杀绝中国人,意图使良田全部变为牧场,当时整个中国北方90%汉族和女真平民惨遭种族灭绝。公元1279年,元蒙两度攻陷四川成都,随即展开大屠杀,“城中骸骨一百四十万,城外者不计”(引元代贺清泉《成都录》)。“蜀民就死,率五十人为一聚,以刀悉刺之,乃积其尸。至暮,疑不死,复刺之”。四川在蒙古人攻川大屠杀前,约有1300-2000多万人,屠杀后竟然不满80万人,几乎成了无人区。宋代时中国人口有保守估算约一亿两千万多,而至元代仅余5000万。在蒙古人杀戮和统治下,中国丧失了近7000万人口。蒙古人在中国境内的种族灭绝,是空前绝后的。

今天的蒙古族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者出于民族团结的因素考虑,当年蒙古人在建立其世界最大帝国进程中的血腥屠杀历史多多少少被人或有意或无意地掩盖去了,以至于今天有歌颂蒙古帝国辉煌的,歌颂成吉思汗英雄气概的,而蒙古当年的血腥屠杀史却被抛在一旁。历史需要还原,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客观反思。

七、张献忠明末四川大屠杀

明末清初四川的人口经过了一轮被大屠杀而急剧减少的过程,四川的人口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明会要》卷五十)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估算的一万八千零九十丁(嘉庆《四川道志》卷十七),一百年间,人口从三百多万到

一万多,几乎灭绝殆尽。而做为当时统治者的清政府所宣扬的人口减少原因,是全归于明末清初“流寇“张献忠占据四川时的大屠杀。

历史文献记载的张献忠确实是一个性情好杀之人,事稍不如意,即大开杀戒,因此,其在败逃而绝望之际做出大屠杀的举动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史载张献忠在退出成都前对城内平民和老弱残兵进行了疯狂屠杀,而后又对四川各地展开大屠杀。屠杀过后,当清朝政府派官员接管成都时,城内竟然找不到完全的屋舍,四川省府不得不改设在保宁府(今阆中县)。屠杀过后的全川人口仅约八万,十里不见人烟,成都全城居民才数十户(零散人口不计)。而经历过成都大屠杀的西方传教士安司铎在回忆录中说:“锦绣蓉城顿成旷野,无人居住,一片荒凉景象,非笔舌所能形容……凡城镇村庄房屋皆纵火焚毁,而仓秉山林也遭毁灭。四乡无人迹,皆成旷野。”

张献忠屠川的史实是否真实在今天已经是一个迷案,只能从历史文献中找寻零星的证据,毕竟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历史是由胜利者写的,中国经过清朝政府统治二百七十多年,很多历史真相也完全可以做到黑白颠倒。因此,今天也有很多的史学家认为,四川的大屠杀其实是因为对四川人的顽强抵抗,清军采取的报复行为,即不论是“张贼”,还是无辜的平民,一律斩杀。1649年清政府贴出的公告称:“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而从张献忠死后十年间,四川人对清军的不断抵抗也可以看出,当时四川的人口数量还远没有降到仅数万人的程度,如果是张献忠屠了四川,四川人对打击张献忠的清朝军队似乎也是欢迎才对,而不是如此剧烈的抵抗。满人在征服中国的进程中,也不止一次地举起屠刀大规模屠杀平民,所以,四川的屠杀也完全可能是清朝军队所为。

八、清军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军将领多铎率军进攻扬州,当时南明将领史可法率部对清军殊死抵抗,多次击退清军的进攻,清军损失惨重。阴历四月二十五日,最终因双方实力悬殊,清军攻占扬州。多铎恼怒扬州军民的抵抗和清军的伤亡,因此下令在扬州城内进行大屠杀,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大屠杀共持续十日,史称“扬州十日”。

1645年6月,清政府再下剃发令,命令十天之内,全国百姓一律剃头结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一政策受到汉的激烈反抗,其中嘉定县的反抗尤为激烈。闰六月十三日,城郊居民一呼而起,打败来剿清军。百姓公推黄淳耀、侯峒曾出面领导抗清。降将李成栋率清兵猛攻,清军用大炮轰城,最终攻入。侯峒曾投河而死,黄淳耀自缢,城中无一人投降。清军愤而屠城,杀两万多人后弃城而去。次日朱瑛又率众入城,组织抗清,很快又失败,嘉定县再遭清兵屠杀。八月十六日明将吴之藩起兵,反攻嘉定,结果再次失败,嘉定第三次被清军屠城,史称“嘉定三屠”。

九、清代太平军南京大屠杀

1853年,太平军围困南京城,攻破内城后,城内除四百多名满人士兵突围外,六万满人中,成年男性全部战死或者被杀,男性未成年人都被割掉生殖器活活疼死,女性幼童和老年妇女被太平军诱至火药铺,全部炸死,尸骨无存。一部分妇女被引出城外用火烧死,再投入河中。另外,剩下的六、七千名年轻妇女沦为军妓。

占据南京后,太平军在南京外城的汉人居住区实行男馆、女馆体制。把所有家庭拆散,编为男营、女营,夫妻父子分离,财产全部剥夺,不从者或者有哭泣者,就被当作妖,轻者鞭打,重则处死。丈夫与子女在路上相见了,也不许交谈,交谈即视为犯了天条,就要受杖刑,因此被打死的人很多。当时在城北有一处幽僻之地,一些百姓潜伏在那里,但被

搜物的太平军发现,男子们惊慌逃散,太平军一怒之下,把女子们全部赶到旱西门外江中淹死。而太平军当时在所占据的其他城市也都或多或少地展开过对清军和平民的屠杀。

今天站在历史公正的角度看,太平军远不止是教科书中所宣传的反抗清朝统治的正义之师,或许当时的太平军有着这样一个历史使命,但从更多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太平军也不过是一群乱匪,是打着反抗旗号的邪教,美国人芮玛丽所作的《同治中兴》一书说道:太平军在当时给中国人带来的只有恐惧。一味地宣传太平军的正义与进步,显然不是正视历史的勇敢所为。

十、清代湘军南京大屠杀

1864年7月19日,曾国藩率领的湘军用地雷轰塌城墙,攻入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南京),湘军进入天京后,大肆烧杀抢掠,基本上是见人即杀,老幼不留,直杀得天京城内血流成河,尸体涌进长江,几乎使江水断流。据曾国藩自己记载,湘军“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城内自伪宫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万室焚烧,百物荡尽”, “自五代以来,生灵涂炭,殆无逾于今日”。

清人记载:“金陵之役,伏尸百万,秦淮尽赤;号哭之声,震动四野。” “皖南及江宁各属,市人肉以相食,或数十里野无耕种,村无炊烟。”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城最多有100万人,可到1875年光绪帝登基时,南京依然人口不足50万。曾国藩因为在南京的屠杀手段残暴,被人们称为“曾剃头”、“曾屠户”。

而做为这样一个屠杀狂人,今天很多人试图为其美化形象,竭力地宣扬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种种,而对其灭绝人性的一面视而不见,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可笑的事情。

十一、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

1937年,日军在攻占上海后,直逼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最终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指挥下,日军对南京城内平民和投降的军人俘虏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起,屠杀19万人,零散屠杀858起,屠杀15万人,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直至今天,日本的很多人都还在试图去掩盖这一段不光彩在历史,甚至为其屠杀行为找种种借口,但再多的借口也抹不去南京城墙上的血迹,一个民族如果不肯正视历史,反省错误,最终会受到历史的惩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